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吴兔床日记/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骞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初六日①(10月1日) 云士以《方朴山集》示,录其要。校《大戴礼·公符篇》,乃《公冠》之误。聚珍本已作“冠”。 《孙叔敖碑》:叔敖名饶。饶乃叔敖之切音尔。《读书敏求记》题词:周桐野启渭谓本朝诗王渔洋第一,初白次之。

十二日(10月7日) 分宜严氏有《婴戏货郎》八轴,苏汉臣画。见《书画谱》。按:汉臣,宣和中画院待诏,师刘宗古。绍兴间复官,隆兴初补承信郎。予家有陈居中《货郎图》,旁立二孺子,盖即戏婴意也。考《书史会要》:“居中,嘉泰年画院待诏,专工人物、善②马,布景设色可方黄宗道。”

《干旄》传:“总纰于此,成文于彼”,疏日:“《家语》之文。”《载驰》“众稚且狂”,笺云:“狂者进取一概。”孔颖达引《论语》日:“狂者进取”,注云:“狂者进取,仰法古例,不顾时俗,是进取一概之义。”按:今≤论语》无“狂者进取”之文,惟“吾党之小子狂简”,孔安国注日:“狂者进趋于大道,妄穿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耳。”孟子答万章,则有“狂者进取”之语,然赵岐注亦谓“狂者进取大道,而不得其正”,不知《正义》之言何所出也。

十七El(10月12,日) 《黍离》疏释“吴天,苍天”。郑既言《尔雅》不误,而又从《欧阳尚书》说。郑《尔雅》与孙郭本异,故许慎既载今《尚书》说,即言“《尔雅》亦云”,明见《尔雅》与欧阳说同。

同大儿闲步海上,因思东坡“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清林没晚潮”之句。

十九日(10月14日) 闻宋芝山北闱之捷。

与儿过曾云,出示手集录耿螺未刻稿,并许以《十三经名文抄》借我。

“齐有一女,二家求之。其家语其日:‘汝欲东家则左袒,汝欲西家则右袒。’其女两袒,父母问其故,对日:‘愿东家食而西家息。,以东家富而丑,西家贫而美也。”杨子让注竹坨《嫁女词》,云出《战国策》。钱辛楣谓《国策》无此语,亦曾云云。予按《艺文类聚》引《风俗通》,杨子盖误记。

许甥懋堇来,言梅会里口氏所藏书画欲售。武原彭正亭曾与估价,约三千金。彭临死,谓其子日:“依吾估之直,三折可买之。”

嘉禾叶万春收罗古玩,多作伪以愚俗人。

古戈之传于今者,胡有孔三口,所以固秘也。内有孔一,不知何所用。予按:《诗·清人》“二矛重乔”,笺云:“乔,矛矜近上及室题①,所以悬毛羽。”孔疏日:“矜,谓矛柄也。室,谓矛之銎孔题识也。言乔者,矛之柄,近于上头及矛之銎室之下,当有物以题识之。其题识者,所以悬羽毛也。二矛于其上头皆悬羽毛以题识之②,似如重累相负荷然,故《毛传》谓之‘累荷’。经传不言矛有毛羽,郑以时事言之,犹今之鹅毛槊也。据此,矛有銎孑L,可以悬毛羽为题识,则戈亦可以题识悬毛羽,故内有孔可以銎,而悬毛羽为题识耳。”

廿五日(10月20日) 曾云来还《姑苏志》《四家宫词》,并以马衍斋所注《苏诗》一册见示卷一至卷口,乃朱翠庭刻王注本,马有补注。每首后亦载和诗注,视查注较少,亦有查所未及者。或云,查注实胚胎于马。东坡《新城道中》诗二首,旧本皆然,惟查注依方回《瀛奎律髓》之语,以第二首为新城令晁瑞友和作。予观诗有云“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瑞友岂自夸其所治之美而已②为官之清乎?疑东坡用前韵以赠晁令耳,当从旧本。下又云:“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亦似行役口气,而非作令者语也。

以物置碗,匠人远立视之,不见盛水于碗,则见此即坎中一画意也。《粉墨春秋》。

廿六日(10月21日) 宋芝山刻铜章,往往倩一周姓者为之捉刀。周,南人,久留都门。亦曾云云。

《王注苏诗》,明吴兴茅维孝若刻本下有“芟阅”二字,盖注已非梅溪原本矣。

翁覃溪洗马得宋刻《施注苏诗》全本,曾云尝一见。覃溪最宝惜之,不与人手触,略一翻便亲捧入内。小雅云:“是即牧仲所据以刊本,其缺数卷乃邵长蘅补注,但存注,为邵芟,甚可笑。”

济阳郡公丁普郎,初为陈友谅将,后归降。从征友谅,身被十余创,首既脱,犹持兵戟,植立舟中。良记。自小桐溪解舟游武林,薄暮上长河堰。

《寿传》:“女贽不过榛、栗、枣、修。”《正义》日:“先儒以为栗取其战栗;枣取其早起;修取其自修也。”《疏》释云:“惟榛无说,盖以榛声近虔,以其虔于事也。”按:《字典》云:“又叶渠年切。①司马相如《吊二世赋》:‘汩减鞭以永游兮,注平皋之广②衍。观众树之蓊茇兮,览竹林之榛榛。’衍,平声。”

廿七日(10月22日) 午刻人郡。

知不足斋过。雨,还舟。是夕冲雨,访小疋嵩门,迨二鼓而别。翟晴江先生以《尔雅补郭》从金华属小疋寄赠,又从小疋借得孔荭谷刊《诗毛郑考正》,乃戴③东原作。

廿八日(10月Z3日)过绿饮贞复堂。魏叔子出示陈珉兰竹卷。

廿九日(10月24日) 巳刻解舟东归。黄昏过修川。是夕二更地△④。

晦日(10月25日) 雨。

初二日(10月27日) 横涨桥焚黄。至袁花。

初六日(10月31日) 雨。儿媳率孙女辈上省。河庄书来,知竹房有母丧。

初七日(11月1日)《诗·豳风》正义:“武王年九十三而崩”,时成王十岁,是武王八十四岁始生成王也。又以“文王崩之明年,而生成王”。夫八十外之人,又居丧而生子,皆不可解也。王肃以为“文王崩年,成王已三岁,武王崩之年,成王年十三”,则庶乎近之。

偶感寒疾。

初八日(11月2日) 松霭书来,问久不过著书斋,病枕口占一律报之。P9-11

目录

前言

乾隆四十五年(1780)岁次

乾隆四十八年(1783)岁次

乾隆四十九年(1784)岁次

乾隆五十年(1785)岁次乙巳

乾隆五十一年(1786)岁次丙午

乾隆五十二年(1787)岁次丁未

乾隆五十三年(1788)岁次戊申

乾隆五十四年(1789)岁次己酉

乾隆五十五年(1790)岁在上章阉茂

乾隆五十六年(1791)岁次重光大渊献辛亥

乾隆五十七年(1792)岁次元黓困敦壬子

乾隆五十八年(1793)岁次昭阳赤奋若癸丑

乾隆五十九年(1794)岁在阏逄摄提格甲寅

乾隆六十年(1795)岁次旃蒙单阏乙卯

嘉庆元年(1796)岁次柔兆执徐丙辰

嘉庆二年(1797)岁次强圉大荒落丁巳

嘉庆三年(1798)岁次著雍敦牂戊午

嘉庆四年(1799)岁在屠维协洽己未

嘉庆五年(1800)岁在上章涒滩庚申

嘉庆六年(1801)岁在重光作噩辛酉

嘉庆七年(1802)岁次玄默阉茂壬戌

嘉庆八年(1803)岁次昭阳大渊献癸亥

嘉庆九年(1804)岁次阏逢困敦甲子

嘉庆十年(1805)岁次旃蒙赤奋若乙丑

嘉庆十一年(1806)岁次柔兆摄提格丙寅

嘉庆十二年(1807)岁次强圉单阏丁卯

嘉庆十三年(1808)岁次著雍执徐戊辰

嘉庆十四年(1809)岁次屠维大荒落己已

嘉庆十五年(1810)岁次上章敦牂庚午

嘉庆十六年(1811)岁次重光协洽辛未

嘉庆十七年(1812)岁次玄默涒滩壬申

可怀录(1774)

可怀续录(1800)

附录

序言

在世界所有的文明中,中华文明也许可说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罗素《中国问题》)。她绵延不绝、永葆生机的秘诀何在?袁行霈先生做过很好的总结:“和平、和谐、包容、开明、革新、开放,就是回顾中华文明史所得到的主要启示。凡是大体上处于这种状况的时候,文明就繁荣发展,而当与之背离的时候,文明就会减慢发展的速度甚至停滞不前。”(《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北京大学学报22007年第1期)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带给我们的并不全是积极遗产,其长时段积累而成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稳定性,使她在应对挑战时所做的必要革新与转变,相比他者往往显得迟缓和沉重。即使是面对佛教这种柔性的文化进入,也是历经数百年之久才使之彻底完成中国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更不用说遭逢“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的中国近现代。晚清至今虽历一百六十余年,但是,足以应对当今世界全方位挑战的新型中华文明还没能最终形成,变动和融合仍在进行。1998年6月17日,美国三位前总统(布什、卡特、福特)和二十四位前国务卿、前财政部长、前国防部长、前国家安全顾问致信国会称:“中国注定要在21世纪中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和政治强国。”(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六版英文版序,香港中文大学2002年版)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认为中华文明已经转型成功,相反,中华文明今天面对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新型的中华文明到底会怎样呈现,又怎样具体表现或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人们还在不断探索。这个问题,我们这一代恐怕无法给出答案。但我们坚信,在历史上曾经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必将凤凰浴火,涅檗重生。这既是数千年已经存在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的经验事实,也是所有为中国文化所化之人应有的信念和责任。

不过,对于近现代这一涉及当代中国合法性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了解得还过于粗线条。她所遗存下来的史料范围广阔,内容复杂,且有数量庞大且富有价值的稀见史料未被发掘和利用,这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全面了解和规律性认识,也会影响到今天中国新型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对它的科学借鉴。有一则印度谚语如是说:“骑在树枝上锯树枝的时候,千万不要锯自己骑着的那一根。”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承载和养育我们的中华文明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这是我们编纂这套《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的初衷。

书名中的“近现代”,主要指1840一1949年这一时段,但上限并非以一标志性的事件一刀切割,可以适当向前延展,然与所指较为宽泛的包含整个清朝的“近代中国”、“晚期中华帝国”又有所区分。将近现代连为一体,并有意淡化起始的界限,是想表达一种历史的整体观。我们观看社会发展变革的波澜,当然要回看波澜如何生,风从何处来;也要看波澜如何扩散,或为涟漪,或为浪涛。个人的生活记录,与大历史相比,更多地显现出生活的连续。变局中的个体,经历的可能是渐变。《丛刊》期望通过整合多种稀见史料,以个体陈述的方式,从生活、文化、风习、人情等多个层面,重现具有连续性的近现代中国社会。

书名中的“稀见”,只是相对而言。因为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珍本秘籍经影印或数字化方式处理后,真身虽仍“稀见”,化身却成为“可见”。但是,高昂的定价、难辨的字迹、未经标点的文本,仍使其处于专业研究的小众阅读状态。况且尚有大量未被影印或数字化的文献,或流传较少,或未被整合,也造成阅读和利用的不便。因此,《丛刊》侧重选择未被纳入电子数据库的文献,尤欢迎整理那些辨识困难、断句费力、裒合不易或是其他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文献,也欢迎整理那些确有价值但被人们习见思维与眼光所遮蔽的文献,在我们看来,这些文献都可属于“稀见”。

书名中的“史料”,不局限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范畴,举凡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乃至序跋汇编等,只要是某方面能够反映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特色以及人物生平、思想、性情的文献,都在考虑之列。我们的目的,是想以切实的工作,促进处于秘藏、边缘、零散等状态的史料转化为新型的文献,通过一辑、二辑、三辑……这样的累积性整理,自然地呈现出一种规模与气象,与其他已经整理出版的文献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丰茂的文献群,从而揭示在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叙事背后,还有很多未被打量过的局部、日常与细节;在主流周边或更远处,还有富于变化的细小溪流;甚至在主流中,还有漩涡,在边缘,还有静止之水。近现代中国是大变革、大痛苦的时代,身处变局中的个体接物处事的伸屈、所思所想的起落,藉纸墨得以留存,这是一个时代的个人记录。此中有文学、文化、生活;也时有动乱、战争、革命。我们整理史料,是提供一种俯首细看的方式,或者一种贴近近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文本。当然,对这些个人印记明显的史料,也要客观地看待其价值,需要与其他史料联系和比照阅读,减少因个人视角、立场或叙述体裁带来的偏差。

知识皆有其价值和魅力,知识分子也应具有价值关怀和理想追求。清人舒位诗云“名士十年无赖贼”(《金谷园故址》),我们警惕袖手空谈,傲慢指点江山;鲁迅先生诗云“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我们愿意埋头苦干,逐步趋近理想。我们没有奢望这套《丛刊》产生宏大的效果,只是盼望所做的一切,能融合于前贤时彦所做的贡献之中,共同为中华文明的成功转型,适当“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丛刊》的编纂,得到了诸多前辈、时贤和出版社的大力扶植。袁行霈先生、傅璇琮先生、王水照先生题辞勖勉,周勋初先生来信鼓励,凤凰出版社姜小青总编辑赋予信任,刘跃进先生还慷慨同意将其列人“中华文学史史料学会”重大规划项目,学界其他友好也多有不同形式的帮助……这些,都增添了我们做好这套《丛刊》的信心。必须一提的是,《丛刊》原拟主编四人(张剑、张晖、徐雁平、彭国忠),每位主编负责一辑,周而复始,滚动发展,原计划由张晖负责第四辑,但他尚未正式投入工作即于2013年3月15日赍志而殁,令人抱恨终天,我们将以兢兢业业的工作表达对他的怀念。

《丛刊》的基本整理方式为简体横排和标点(鼓励必要的校释),以期更广泛地传播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希望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013年4月15日

内容推荐

吴骞,字槎客,号兔床,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藏书家、学者。在流传下来的清代著名学者的日记中,《吴兔床日记》是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为丰富的一部,对研究吴蹇的生平、学术了解乾嘉时期的学者间的交游均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推荐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的基本整理方式为简体横排和标点(鼓励必要的校释),以期更广泛地传播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这本《吴兔床日记》是其中一册,其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为丰富,对研究吴骞的生平、学术了解乾嘉时期的学者间的交游均具有重要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