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趣闻广东/中国旅游文化趣闻宝典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胡幸福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广东,简称粤,地处风光旖旎的南海之滨,五岭之阳,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在这里,“三言两语”(会说粤语、外语、普通话),最吃香;在这里,英雄不问来路,只要功夫真,就能喝到头啖汤。这一片热土,虽然只有约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5%(另有海洋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却养育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旧移民7800多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7%。他们是一群勤奋的、开拓的人。他们不善张扬,却努力为国家创造财富。本书试图将广东这片热土的妙趣与英姿浮雕般地凸现在读者面前,共分十一类,内容涉及广东的历史、乡俗、物产、饮食、交通、民居、娱乐、名人等方面。

内容推荐

广东,简称粤,地处风光旖旎的南海之滨,五岭之阳,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从飞机上看广东,版图不方不圆,略呈三角形放射状。这里地形复杂,以粤北南岭为制高点,山地逐步向南部沿海递降,形成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南部平原台地为主的地貌格局。韩江、榕江、珠江、漠阳江、鉴江等五大河流构成五道隆起的陆地走势,就像一只巨大的手掌,由北向南张开,覆盖着中国南疆最富庶的一方土地。

翻开历史看广东,会发现这一方土地历史悠久,南越文化自成体系。当年的“马坝人”,在这里开创了岭南新石器文明;秦朝统一之际,秦始皇挥手南下两广,大军即顺南岭“手背”之势,高屋建瓴直驱而来,从此,粤地纳入中原文化融合洪流。这一方开合之地,成了中国面向世界的缩影:大唐盛世,粤地领远洋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之先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狼烟从海上生起,中华从此不得宁静,广东“铜关铁锁”,承担起忍辱抗敌的历史重负;太平军起、康梁维新、孙文革命,海啸卷起冲天浪,近代的广东硬是要与大清江山作个对,把2000年的封建皇帝拉下了马。再下来,居然是半个多世纪的沉默。孰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风生水起的广东又变得有声有色。国人鹜趋,世人瞩目,一口滑稽的“广东普通话”硬是说遍了神州大地。

来到现实的广东,传统正与现代化加速水乳交融。饮早茶的,仍然在悠闲地消磨时光;打拼族,则早出晚归、炒更转场,总是匆匆忙忙。在这里,“三言两语”(会说粤语、外语、普通话),最吃香;在这里,英雄不问来路,只要功夫真,就能喝到头啖汤。这一片热土,虽然只有约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5%(另有海洋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却养育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旧移民7800多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7%。他们是一群勤奋的、开拓的人。他们不善张扬,却努力为国家创造财富。当年,“亚洲四小龙”曾经是大陆人可望不可即的经济偶像;而现在的广东,要超过“亚洲四小龙”,只是一两年的事了。

有人笑话广东,把省府广州说成是“暴发户——没文化”。其实,有着2000多年辉煌经商史的广州,文化存货有的是!只是被高速发展的经济晕轮遮掩罢了。也有人揶揄广州是“中国最大的镇”,“镇民”们也不气不恼。这个“大镇”正在一年一变,变得靓丽,变得连洋人也目瞪口呆;变得民工乘巴士,也自觉排队投币;变得时髦的彩发青年,总给老太太让座;变得广州人出国旅游,就像去了趟小菜园。

走进广东,会体会到这是一块神奇而快乐的土地。这里不但地形复杂,而且社会生活也复杂。这里的人,也是中国人中最复杂的一群。广东,古代曾是中原朝廷的流放之地,同时又是外国人云集的东方都市。有人说岭南人无悟性,这里却产生了顿悟的禅宗六祖;有人说广东人不豪放,但他们有韧劲,而且敢为天下先,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有人说广东习俗保守,事实上这里又是民风最开放的地方;有人说广东人情冷漠,其实乐善好施也是广东人之最爱;有人说广东人政治上胆小,其实广东人除了不能干的全去干;有人说广东人迷信,事实上广东人最讲实际,他们最关心的是“银纸”(钞票),他们最不关心的是打扮。随便的穿着,就连小偷也难区分谁是拥有亿万家财的大款。

这就是广东,充满趣味、令人向往的地方。

目录

前言

历史广东

 美丽的五羊传说

 平凡武官南下立国

 千年珠玑粤入故里

 南海神庙与海上丝绸之路

 岭南的水上人家

 客家,民族大迁徙的印痕

 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得风气之先,十三行富甲一方

 “猪仔”漂洋,血泪长恨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三星旗下誓死抗英

 皓月黄花溅碧血

 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的摇篮

 40分钟雪8年屈辱

 炸桥难阻雄兵南下

 南方谈话铸就丰碑

文物广东

 南越王墓的“镇墓之宝”

 千年梅关古商道

 “人工无意夺天工”的莲花山古呆石场

 “省会华表”莲花塔

 千载沉舟“南海一号”

 四柱不到顶,状元甲天下

 深厚神奇的龙母祖庙

 欧风美雨沐沙面

 “辛亥之光”中山纪念堂

 窑火不绝五百年的南风古灶

 广州第一楼——镇海楼

 岭南文化名片——陈家祠

 三雕两塑一铁艺,福不胜收

乡俗广东

 两情相悦话拍拖

 谁埋单,谁买单

 早茶之饮不在茶

 “倾偈”:广东的龙门阵

 雅俗同乐私伙局

 恭喜发财,利市逗来

 人情浓浓带“手信”

 不敬上帝敬财神

 春梦阑珊西关小姐

 古朴、时髦的“鸟语”

 开年饭最怕夹鸡块

 通灵宝玉的“意头”

 礼仪古仔多忌讳

 麻石小巷,木屐声声

 下九路闻香识韵

 一年过了两个年

 告别童年“出花园”

 “卖懒”童心天真

 女人狂舞,男人袖手

风情广东

 正月初一借红缨

 冬至当做小年过

 春节羊城醒狮忙

 泰国帝庙出潮汕

 扫墓古雅说拜山

 花城无处不飞花

 太公分肉只给男

 红头船:海上生命的象征

 拿着草药当青菜

 雷州石狗也风光

 守玉终身的自梳女

 七月初七拜阿婆

娱乐广东

 少女浓妆执彩旗

 众人围塘看斗鱼

 登台傀儡似活人

 龙灯入屋福气来

 潮剧乐舞奉戏神

 麻车夜色舞火狗

 赛龙夺锦裹蒸粽

 成水歌:水上吉卜赛人的情歌

 龙舟歌:下里巴人的快乐

 人间秋色六百年

 沙湾三月斗飘色

 竹枝词,拾起残史一片

住宿广东

 骑楼:风雨无情人有情

 碉楼:梦回中古欧陆风

 情迷粉黛西关屋

 红楼一梦伴书香

 潮州大厝皇宫起

 钟灵毓秀广府居

 天人合一的岭南围屋

 客家建筑大观园——大埔民居

 一座花园四点金,夫妻相伴坐花荫

 歇马举人村——男巷宽女巷窄

 一日看尽羊城花——广州睇楼

 独占鳌头的“镬耳墙”

 蚝墙千载凭谁问

 大气天成的珠江新城

 西关大屋的精品——小画舫斋

 恩宁路上的李小龙祖居

 镇宅神兽兼招财

 汕尾建房要“择日”“兴工”

广东宗教

 羊城信善几多人

 大佛寺里的名人足迹

 六榕无树记东坡

 怀圣寺与光塔的传说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南华禅寺和六祖慧能

 祖庙——佛山的象征

 广府古村落的风水意识

 广东客家敬“伯公”

 人人家里处处神

 潮汕老太最信神

 潮州人的“风雨使者”

 三山国王——潮州地方神

 南海神——海上丝绸之路的护卫神

 信宜空亡,有的忙有的不忙

 妈祖圣诞吃什么

 圣心教堂的荣耀

 先贤祠——伊斯兰教徒的圣地

 国恩寺——岭南千年古刹

 洞天福地飞来寺、白云寺

 犯太岁与拜斗姥

 仁威庙北帝诞

 五仙观与羊城的传说

 满天神佛:广东人的多神信仰

美食广东

 粤菜煮“三国”

 生猛海鲜——粤菜的一面旗帜

 “龙虎斗”与“三叫宴”

 广州请客“无鸡不成宴”

 “烧乳猪”的由来

 狗肉滚几滚,神仙站不稳

 “白云猪手”,白云深处人家菜

 秋风起,三蛇肥

 潮汕名菜“来不及”与“护国菜”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

 “老火靓汤”靓在哪

 岭南粥香最迷人

 老婆饼、老公饼,美点知多少

 双皮奶、姜撞奶,小吃知多少

 西关名老店,个个响当当

 名人食趣知多少

 千年粤菜也革新

 海纳百川的广州国际美食节

购物广东

 西关五宝——广绣

 活灵活现的石湾公仔

 岭南四大佳果——荔枝、香蕉、菠萝、木瓜

 万元一颗古贡品——增城挂绿

 未熟先甜的新会甜橙

 其貌不扬甜如蜜的四会砂糖橘

 文房四宝之珍——肇庆端砚

 增城丝苗、马霸油粘

 新兴话梅、新会陈皮

 惠州梅菜、肇庆芡实

 肇庆裹蒸

 不是面饼的佛山盲公饼

 没有杏仁的中山杏仁饼

 沉舟造就沙井鲜蚝

 湛江,海产的采购天堂

 香气四溢的东莞腊肠

 揭阳番薯“石牌红”

 传统小食“乒乓棵”

 后起之秀的英德红茶

 潮州金漆木雕美名扬

 岭南遗韵木屐

园林广东

 藏而不露、缩龙成寸——馀荫山房

 山房藏珍、妙联意深——馀荫山房探秘

 古祠留芳、羊城名片——陈家祠

 水清木华、庭园幽深——梁园

 紫气东来、理想人居——梁园风水解

 高阁独耸、内外兼修——可园

 绿绮台琴曾留处——可园之文化逸事

 古月风荷、永志慈恩——詹园

 中西融汇、华侨园林——立园

 文物天价、平民憩园——宝墨园

 清廉包相、万世颂仰——宝墨园包公文化

 中国第一、欧美荟萃——云台花园

 龙洞琪林、园中有园——华南植物园

 状元府第、岭南名园——清晖园

 山水并重、宜居福地——清晖园园艺探微

 广东唯一、世界等级——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雄奇秀险、鬼斧神工——丹霞山风景特色

 远离尘嚣、小鸟天堂——新会小鸟天堂

 首开国门、放眼全球——深圳世界之窗

名人广东

 孙中山,布衣亦可傲王侯

 冼夫人,巾帼英雄第一人

 洪秀全,不做穷酸做天王

 黄遵宪,启蒙先驱感召后人

 袁崇焕,威震辽东

 邓世昌,义不独生

 彭玉麟,督师五层楼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陈白沙,道传孔孟三十载

 康有为的黄昏之恋

 冯如,为中国龙插上了翅膀

 神童梁启超

 陈芳,百万富翁的传奇故事

 杨仙逸,对孙中山的绝对忠诚

 肖友梅,总统府的秘书

 叶挺写信

 冼星海的“饭票”

 容国团,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叶剑英怀仁堂除害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林则徐虎门销烟

19世纪初期,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烟毒很快泛滥全国。上至官吏,下至士兵,国内吸毒者多达200万人,严重削弱了清朝军队的战斗力。道光皇帝看到银荒兵弱对清朝统治不利,就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经过一番努力,在虎门海面共收缴英国鸦片115万多公斤。怎么处理这批鸦片呢?开始时准备押送京城验明烧毁,后来考虑到押送上京费工费时,而且还有路上被人偷窃劫掠的可能,后来道光皇帝下令就地焚化处理。怎么样才能把鸦片尽快处理干净呢?如果按以前的老办法,即拌以桐油火烧,那残膏余沥就会渗入土中,如果把这些泥土挖起来重新提炼,50公斤泥土还可得到烟膏一二十斤,流毒实在难以尽绝。为此,林则徐费尽心思。他深入民间,多方采访考察,从百姓那里得知鸦片最忌海盐和石灰,一跟海盐和石灰搅和在一起就会销化,即使有残渣,也不可能再合成烟膏。经过试验,林发觉确实如此。林则徐又从印度“开池制造”的流程中悟出“开池销化”的道理。于是,林则徐就准备采用这一方法销烟。

150多年前,虎门镇口村这里还是一片海滩,林则徐经过勘察,决定就在此地挖两个长宽各约50米的池子,池周围用木桩钉板,池底平铺石板以防渗漏地前有通海的涵闸,后有通水渠,涨潮时可以把海水通过水渠引入池中,退潮时则打开涵闸把已溶解的烟土渣滓流入大海。

销烟那几天,虎门海滩人潮簇拥,旌旗蔽日。林则徐率文武百官并邀请在粤外国领使及商人参观。销烟从6月3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除去中间端午节停顿一天及清池用了两天外,整个销烟实际用了20天,才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了中国坚决禁烟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大大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林则徐也因此成为民族英雄,被誉为“世界禁毒第一人”。

三星旗下誓死抗英

1841年5月,英国侵略军进入广州城内烧杀抢掠,为非作歹,激起了广州人民的极大愤怒。5月29日,侵略者一路杀掠到三元里的萧岗乡,调戏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闻讯赶来,在村内的东华里伏击侵略军,当场打死几名英兵,并将其尸体投入猪粪坑内。

5月30日清晨,三元里村民们估计英军定会前来报复。于是村民们在村北的三元古庙前集会,群情激昂,决定武装抗击,并立即与各乡联络,由萧岗举人何玉成“柬传”广州东北郊、南海、番禺、增城各乡联合抗英。于是,各乡代表在韦绍光率领下,众志成城,齐聚庙前誓师。他们取出庙里的三星旗作为指挥旗,约定“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一旦发现英军,就“一乡锣响,众乡响应”。

果然不出所料,英军由统帅卧乌古率军进犯。义勇军诱敌于牛栏岗,顿时,满山遍野的义勇军高举义旗,手提大刀、长矛、藤牌、三尖枪、挠钩、长棍、抬枪以及锄头等原始武器,追歼敌人。连妇女、儿童也在呐喊助威。除当地农民外,前来参战的还有打石和纺织工人、驻防石井的水勇等。

中午的时候,天空突然间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使得敌人的火药枪不能开火,敌人只得结成方队退却。村民们用挠钩把敌人从队伍中拖出来劈死,或用锄头将陷在泥泞里的敌兵锄死。

这次战斗,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英军死伤200多人。残敌在英侵略者总司令卧乌古的率领下,狼狈退回越秀山四方炮台的指挥部内,连鸦片战争的策动者、英军全权代表义律亦被围困在里面。

第二天,103乡农民和从增城县、从化县、花县等地赶来助战的群众将四方炮台团团围住。英军非常恐慌,急求广东当局给予解围。于是两广总督命令广州知府余保纯率领南海、番禺知县来到现场,用欺骗和威胁的手段,强迫乡民解散。当天,义律在余保纯的护卫下,率残部逃回停泊在珠江白鹅潭军舰上,退回虎门。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反帝斗争史迹,1958年11月,三元古庙这座当年义勇抗英盟誓的古建筑物被辟为“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是广州市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皓月黄花溅碧血

武昌起义之前,孙中山已经领导过八次武装起义。这八次起义,都是在广东组织的,而最著名的一次,便是被称为黄花岗起义的辛亥“三二九”起义。

1910年,由于前几次起义的失败,部分革命者产生了悲观情绪。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马来西亚)召开了槟榔屿会议,参加者有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会上,孙中山分析了形势,认为革命风潮已盛,起义时机已成熟。于是,大家决定于1911年春在广州集合各省革命之精华,发动大规模起义,先占领广州,再由黄兴统率一军进军湖南、湖北,由赵声带领另一军出江西攻南京,两军会师长江,然后北上直捣北京,推翻清朝。

起义日期,原定在1911年4月13日。不料,4月8日发生了革命党人温生才刺杀清广州将军孚琦的事件,反革命加强了戒备,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这样,原定的起义计划受到了影响。起义日期经几次改变,最后由黄兴决定在4月27日,亦即农历的三月廿九日发动起义。由于敌人戒备森严,革命党人联络困难,加以部分枪械未到,致使原定的四路进攻计划无法落实,最后只有黄兴统率的一军孤军作战。

三月廿九日下午5时半,一声锣响,黄兴带领着敢死队130多人,臂缠白布,从越华路小东营5号总指挥部冲出,直捣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逃跑,革命党人遂火烧总督府。起义军退出衙门时,遇到大批清军伏击,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绝大多数革命党人壮烈牺牲。事后,革命党人的遗体被陈尸在咨议局前的旷地上,惨不忍睹。同盟会员潘达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收集了死难烈士遗骸七十二具,丛葬于现在的黄花岗,这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来历。

“三二九”起义中革命党人的英勇牺牲精神震撼了中国,敲响了清朝的丧钟,黄花岗起义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正如孙中山所说:“是役也……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果然,几个月后,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奋起响应,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P12-15

序言

广东,简称粤,地处风光旖旎的南海之滨,五岭之阳,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从飞机上看广东,版图不方不圆,略呈三角形放射状。这里地形复杂,以粤北南岭为制高点,山地逐步向南部沿海递降,形成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南部平原台地为主的地貌格局。韩江、榕江、珠江、漠阳江、鉴江等五大河流构成五道隆起的陆地走势,就像一只巨大的手掌,由北向南张开,覆盖着中国南疆最富庶的一方土地。

翻开历史看广东,会发现这一方土地历史悠久,南越文化自成体系。当年的“马坝人”,在这里开创了岭南新石器文明;秦朝统一之际,秦始皇挥手南下两广,大军即顺南岭“手背”之势,高屋建瓴直驱而来,从此,粤地纳入中原文化融合洪流。这一方开合之地,成了中国面向世界的缩影:大唐盛世,粤地领远洋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之先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狼烟从海上生起,中华从此不得宁静,广东“铜关铁锁”,承担起忍辱抗敌的历史重负;太平军起、康梁维新、孙文革命,海啸卷起冲天浪,近代的广东硬是要与大清江山作个对,把2000年的封建皇帝拉下了马。再下来,居然是半个多世纪的沉默。孰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风生水起的广东又变得有声有色。国人鹜趋,世人瞩目,一口滑稽的“广东普通话”硬是说遍了神州大地。

来到现实的广东,传统正与现代化加速水乳交融。饮早茶的,仍然在悠闲地消磨时光;打拼族,则早出晚归、炒更转场,总是匆匆忙忙。在这里,“三言两语”(会说粤语、外语、普通话),最吃香;在这里,英雄不问来路,只要功夫真,就能喝到头啖汤。这一片热土,虽然只有约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5%(另有海洋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却养育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旧移民7800多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7%。他们是一群勤奋的、开拓的人。他们不善张扬,却努力为国家创造财富。当年,“亚洲四小龙”曾经是大陆人可望不可即的经济偶像;而现在的广东,要超过“亚洲四小龙”,只是一两年的事了。

有人笑话广东,把省府广州说成是“暴发户——没文化”。其实,有着2000多年辉煌经商史的广州,文化存货有的是!只是被高速发展的经济晕轮遮掩罢了。也有人揶揄广州是“中国最大的镇”,“镇民”们也不气不恼。这个“大镇”正在一年一变,变得靓丽,变得连洋人也目瞪口呆;变得民工乘巴士,也自觉排队投币;变得时髦的彩发青年,总给老太太让座;变得广州人出国旅游,就像去了趟小菜园。

走进广东,会体会到这是一块神奇而快乐的土地。这里不但地形复杂,而且社会生活也复杂。这里的人,也是中国人中最复杂的一群。广东,古代曾是中原朝廷的流放之地,同时又是外国人云集的东方都市。有人说岭南人无悟性,这里却产生了顿悟的禅宗六祖;有人说广东人不豪放,但他们有韧劲,而且敢为天下先,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第一;有人说广东习俗保守,事实上这里又是民风最开放的地方;有人说广东人情冷漠,其实乐善好施也是广东人之最爱;有人说广东人政治上胆小,其实广东人除了不能干的全去干;有人说广东人迷信,事实上广东人最讲实际,他们最关心的是“银纸”(钞票),他们最不关心的是打扮。随便的穿着,就连小偷也难区分谁是拥有亿万家财的大款。

这就是广东,充满趣味、令人向往的地方。

编者

2008年8月

后记

抱着好奇,我们走进广东,发现路上行人的面孔已今非昔比,道听途说的口音也越发复杂。这个有着“两千年移民社会”之称的广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感到“百味交加”,充满活力。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看看周围,细细品味广东,发现还是蛮有风景的。于是我们几个“新移民”不揣浅陋,编撰了这本《趣闻广东》。作者中除谢德明先生供职广州市荔湾区文物管理所外,其他皆是广州大学旅游学院的老师。具体分工是:

胡幸福,主编,拟定写作内容和提纲,统稿,撰写前言及《乡俗广东》。

夏建国,撰写《历史广东》。

曾燕闻,撰写《文物广东》。

李佳莎,撰写《风情广东》《娱乐广东》。

谢德明,撰写《住宿广东》《广东宗教》。

魏晓明,撰写《美食广东》《购物广东》。

杨铭德,撰写《园林广东》。

肖佑兴,撰写《名人广东》。

本书编撰中,吸取了学界不少研究成果,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出。该书能顺利付梓,得到了旅游教育出版社的鼎力支持,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胡幸福

2008年6月于广州可弄书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