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0位顶尖设计师的刨意思考解剖,关于灵感的40大哉问。
爆笑有趣设计师告白问卷,幽默是一切创意的源头。
本书试图替读者抽丝剥茧,通过各种方法找出这40位享誉国际的设计师们的创意思考源头,带你随着他们的思考脉络,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轨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灵感的法则--40位国际著名设计师独家创意秘方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帕什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球40位顶尖设计师的刨意思考解剖,关于灵感的40大哉问。 爆笑有趣设计师告白问卷,幽默是一切创意的源头。 本书试图替读者抽丝剥茧,通过各种方法找出这40位享誉国际的设计师们的创意思考源头,带你随着他们的思考脉络,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轨迹。 内容推荐 本书共访问了40位国际顶尖设计师,大胆分析他们的灵感创意来源。挑选受访者的标准很简单,一定是有影响力、有趣、有启发性的设计师。作者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除了获得幽默、辛辣、玩世不恭,甚至是有点狗屁不通的白痴答案外,还有设计师们毫不矫揉造作的率真个性,以及充满哲学思维的回应,对于爱好设计的你我而言,这是角度另类但又极具启发性的一本好书。 本书作者以一位资深平面设计学者身份,试图替读者抽丝剥茧,通过各种方法找出这40位享誉国际的设计师们的创意思考源头,带你随着他们的思考脉络,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轨迹。 本书适合专业设计人员阅读,对设计人员的灵感发现大有帮助。 目录 PART 1 如何找到灵感? Q:生活中哪些素材可以用来创作?——热情洋溢的简单插画风格 Q:设计师要怎么创造最美的作品?——设计师也可以当个喜剧演员 Q:菜鸟设计师要注意些什么?——从真人实境节目中得到灵感来源 Q: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灵感?——灵感=想法:用不同的方式去看世界 Q:如何不被弱智媒体操控?——挖出潜藏在纯粹知识下的设计 Q:所有设计师的作品一定要具备什么?——创意灵魂至上的英伦设计团队 Q:设计除了好看还有什么? Q:努力真的能够获得灵感?——平面设计界的指标性人物 Q:如何迈向成功设计师之路?——从搜集人生故事中获得创意 Q:平面设计师可以从建筑学到什么?——一位坚持信念的平面设计师 Q:如何出门找灵感?——设计就是对周围世界深刻观察 Q:设计师要如何与自己对话?——从放空当中开启创意灵感 Q:好的作品通常具备什么特质?——捕捉我们的想象力 Q:如何扮演好一名设计师的角色?——设计界的心灵导师 Q:什么是灵感?——处于灵感可以发生的状态 PART 2 灵感抛锚了怎么办? Q:压力大的时候该怎么办?——抗压性极高的字体设计法则 Q:如何才能跳脱窠臼找到新的方向?——是设计师,是工作狂,也是一位冲浪大师 Q:从冒险的生活中获得启发?——像磁铁一样的设计特质 Q:如何塑造原创的设计风格?——最伟大的当代字体设计师 Q:好看只是设计的一部分?——回归设计的本质 Q:如何和客户进行深度沟通?——敞开心胸的真诚设计 Q:设计师为什么要创作?——充满探险、惊奇和创意的灵魂 Q:去书店看设计书的下场为何?——玩世不恭的曼哈顿设计团队 Q:做设计一定到国际大城市吗? Q:没有灵感要吸收哪些东西?——简单、清楚、有效的脑力冲击沟通 Q:如何对工作保持新鲜感?——想办法把东西变得更“好玩”! Q:如何做出自成一格的设计? Q:设计上会面临哪些痛苦的过程?——只要做得够久你就会变有名 Q:如何从画画中找到新的想法?——就这样走来走去找寻生命的轨迹 Q:如何从工作中找到热情?——充满童趣的惊奇设计法则 PART 3 怎样灵感才能源源不绝? Q:如何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美国最具说服力的一位设计师 Q:设计的真谛是什么?——拥有变态创作灵感的艺术总监 Q:设计师的阅读逻辑?——享受美食品味生活的设计风格 Q:专业设计师的一天该怎么过?——百分之百投入的设计女伶 Q:幸福的感觉会激发灵感?——他的世界充满了机智趣味和审填思虑 Q:该如何对工作真诚并带给人感动?——传染热情活力的灵感设计 Q:所谓平面设计的法则?——美国书籍封面设计界的重要角色 Q:要如何保持灵感源源不绝?——工作的时候音乐要开很大声 Q:如何精准找到客户的需求?——精通设计上的各种方言 Q: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设计人?——我的运气很好,非常非常好! 结语 试读章节 03 从真人实境节目中得到灵感来源 亚当斯是亚当斯莫瑞欧卡设计公司另一位合伙人。这家公司曾多次被誉为美国西岸最有创意、最重要、最新鲜有趣的设计公司。他是美国开国元老亚当斯总统的后代,但是千万不要被他看似保守的外表骗了。设计界早就发现他是个充满惊奇的人。从他的设计作品和言谈中即可看出他自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 SA 这个很有趣,每次我去演讲,第一个会被问到的都是这个问题,只要有人发问,第一个问题一定都是,“你的灵感从哪里来?”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都会忍不住缩一下,心想,“怎么又要回答这种问题?”以前我总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要用政治正确的方式回答,这一直让我很困扰,因为我不能告诉他们我真正的灵感来源,只能…… P ……给他们想听的答案吗? SA 没错。就是那种“其他设计师的杰作对我很有启发性!”之类的废话。几个星期前我去威斯康辛州演讲,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照以前的方式回答说,“我们没有看很多设计杂志,灵感多半来自很棒的摄影或有人最近读到的一本好书之类的。”然后听众就会说,“这样喔,好棒。”演讲结束后,提问的小姐过来找我说,“你讲得很好。”我说,“坦白告诉你,我的灵感来自其他地方。我弟弟最近给我一卷《条子:电视违禁版》(COPS: Too Hot for TV,警察办案真人实境节目)录像带,很好看,给我很多灵感。”可是其实我不知道要用这些灵感做什么。答案就是这些理论上不应该承认,可是会让你惊叹连连的东西。看完那卷录像带之后,我的脑海不断浮现超现实主义的概念,出现很多的小东西。譬如我替今年美国平面设计协会在洛杉矶举行的募款拍卖活动设计的一款时钟,以悲伤的地方为主题,这个灵感就完全来自那卷录像带。我现在也在写这本以悲伤的地方为主题的书,至少还要写好几年。诺琳说,“你不可以在演讲时讲悲伤的地方!大家不想听充满不快乐、绝望和孤寂的地方!”为什么?这些地方很棒啊!开着房车从比佛利山庄开往沙漠地区的棕榈谷市(Palmdale)或圣嘉昆山谷(San Joaquin valley)之类的地方,看到沿路的小镇上荒凉废弃的房屋,的确会觉得很难过,觉得自己是在…… P ……从别人痛苦的经历中获得感动。 SA 对,可是同时这又能够启发我!我很喜欢那种大家相互观察,相互批判的感觉。不亲身体验对方的情况,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感受。我总不能说,“我看到保罗·兰德(Paul Rand,美国平面设计大师)的某个作品,产生灵感,想做期似的东西。”我的灵感不是这样来的,是有点拐弯抹角,来自《条子:电视违禁版》之类的地方。 P 我想很多人都会对置身这种情境的人很感兴趣,的确,好像从窗户外看别人人生丑陋的那一面。 SA 对,而且这些人真的同意给电视台拍!还签约同意让电视台播出,怎么会这样?没穿衣服还骂脏话!他们竟然可以签约同意电视台拍摄,我完全无法理解。 但是我想如果认真想,其实也无所谓。这是什么你知道吗?办公室有个同事找到一张照片,照片中有个奇怪的人裸体站在圣诞树前面,那种在网络上到处流传的照片。他在自家客厅拍照,没有刻意摆姿势。每个看到的人都会说,“好好笑!”我却发现自己被照片中“其他”的物品吸引。譬如圣诞树下有什么东西?灯的一角,墙上的画。把这些东西拼凑在一起……尝试通过这些细节解读这家伙的人生。 即使是看所谓的“真人实境”节目,我也喜欢观察角落,譬如为什么要把早餐麦片摆在冰箱上?我喜欢观察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真正的情景。或许是因为一般接受到的信息都经过粉饰和整理,身为设计师,我们也只能照办,跟着粉饰和清理。 P 对,所有的东西都要变成“普遍级”,大家都可以看。 SA 没错,这会忽略生活中最真实、最实际的本质。或许这就是我最在意的部分,真实性。我很努力去寻找,因为真实的东西太少了。我觉得就某些方面而言这也出现在我们的作品当中。 P 是吗?你们是怎么办到的……你觉得这应该怎么做? SA 譬如我们一直都很喜欢直接和坦白的做法。多年来,诺琳和我老说,“要坦白,要直接。”可是同时那种坦白直接又带有虚假的表饰也是我们刻意营造的,因为我们以前对虚假的概念很有兴趣。 奇怪的是,我们现在反而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变得对真实很感兴趣,譬如我们替日舞频道(Sundance Channel,独立电影频道)做的设计。开始做这个项目之后,第一步就是先去除所有的影像,把重心放在电影上,没有任何造型,没有任何的彩色长条,只有简单的大写字体,位置永远固定不变,背后可能有各式各样的变化,可能是美国画家洁若亚欧姬芙(Georgia O Keefe),也可能是某个人拍的电影片段。我们甚至派出一组人马去拍一些一般人不会注意到的生活小细节,譬如建筑物上的阴影,每天都会看到,你以为只有自己注意到的小事情,内容没有英国导演大卫·连恩(David Lean)的镜头画面那么丰富。这些电影人真的可以把焦点摆在一些一般人不会特别去注意的小细节。当初拍好之后,我们一直说,“这还是太华丽了,我们要更多细节,要看某个人刚才吃的派。”一直逼他们改。因为这些细节可以让观众产生“我懂了,这我知道,我也曾经有相同的感受。”这才能引起我的共鸣。这就是真实性对我们的设计的影响。 P 我想回到刚才粉饰清理那个部分一下,你提到身为设计师,非这么做不可。你对冲破这道墙,挣脱所有的规定这一点有多认真? SA 这很有趣,我是《步伐》(Step)杂志的顾问,最近才刚去温哥华和杂志主编艾密莉·波兹(Emily Potts)见面谈我们要做的事情。她很可怜,我真的很同情她——她是一个很棒的编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可是每次我们见面,我都一直重复同一件事情:“请不要掩盖真相,能不能呈现这东西真实的样貌?”因为设计杂志尤其喜欢修饰。这一点让我很不满。 每次演讲完,听到有观众跟我说,“你运气真好,我真想过一天你的生活!”我都会说,“相信我,我也很希望让你过一天我的生活。”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想法?我只是一个平凡人,我和大家一样有我的问题。后来我想到,我在演讲时呈现作品的方式,就那样的环境,那样的背景来说,基本上……听众只看到成品。 P9-12 序言 2001年秋,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碰到瓶颈,工作效率不佳,缺乏创作的动力。当时美国国内民族自尊高涨,国旗到处飘扬,令人振奋(当时正值911事件发生后),却无法压抑长久以来我对自己、对平面设计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的质疑。十月的某一天,有人拿一张报纸上的照片给我看,是米尔顿·葛雷瑟(Milton Glaser,美国知名平面设计师)的设计,重申他对纽约市的热爱,相信许多人对纽约也有同样的感受。 这个时候我刚好正在烦恼《How》设计大会的演讲大纲要怎么写。主办单位邀请我担任当年度即将在奥兰多召开的大会,希望我能以“启发灵感”为演讲主题。这让我很烦恼,因为当时我最缺乏的就是灵感,不过我还是绞尽脑汁努力思考。 看到米尔顿美丽的作品之后,他看似轻而易举,随手拈来的创作让我叹为观止,对我有非常大的启发。我越想越觉得设计师就是能够“启发他人灵感”的人。没错,就是这样。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些老生常谈,说什么设计其实就是在推销和魅惑人心。根据字典的定义,灵感可以激发想法和行动。简单地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创作,影响他人的思维和行为。 我突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设计师不太会想到我们启发他人灵感的能力。灵感占我们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可是大部分的设计师都只关心如何得到灵感。 所以我就想到,既然所有的创意人都有启发他人灵感的能力,却甚少开发这样的技巧,有没有可能学习如何提升自己启发他人灵感的能力?我问了几位设计师朋友,想要找问题的答案,结果每个人的答案都一样:这种事情不能“努力”,因为一努力就会失去启发他人灵感的能力。讨论的结果最后都转向探讨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当然,这些讨论都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性。没多久我就已经问了20位设计师同样的问题,结果远比我原先预期的更有趣。虽然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回答却又都有一些地方引起我的共鸣,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模式。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受访的设计师们提到能够启发他们灵感的人、事物和地方。每一次都不断地让我想到,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小事情可以(1)提升创造力(2)做一个好人。最后,我发现,这刚好也是我一开始想做的事情。 这本书共访问了四十位优秀的设计师,其中有20位是一开始就被我问这个问题,有20位是后来才采访的。我挑选受访者的标准很简单,一定是我认为有影响力、有趣、有启发性的设计师。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有的访谈比较短,有的比较长,有的很轻松有趣,有的很严肃,很有哲理。所有的访谈都是从同一个问题开始:“你的灵感从哪里来?” 每次访问结束后,我都会寄一份一套工具组,里面有一台抛弃式相机,请他们拍自己的工作空间,也请他们拍自己,随便怎么拍都可以,还有一张光盘,请他们把几件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刻进光盘,还有一张问卷,请他们亲手填写。这些东西全列在书里。 我走过的这一段历程很有启发性。希望各位看完本书之后,更能了解灵感的各层涵义。我也希望各位可以列出自己寻找灵感的方式,不只包含设计工作上的灵感,也包含生活上的灵感,或许还能因此激发他人的灵感。祝大家阅读愉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