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群众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典范之一,是成就很高、影响很大的古代历史演义小说。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他们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小说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宽厚仁爱的刘备,残暴奸诈的曹操,一身正气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还有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的诸葛亮,以计谋见长的周瑜和司马懿。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早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为学生版。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它描写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百年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表现了作者对建立统一政权、过上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阁下,拔刀直刺卓。卓气力大,两手抠住;吕布便入,揪到伍孚。卓问曰:“谁教汝反?”孚瞪目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卓大怒,命牵出剖剐之。孚至死骂不绝口。
时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乃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书略曰:“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王允得书,寻思无计。
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众官皆曰:“必来祝寿。”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日:“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统一,统括)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问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问:“丞相何在?”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人。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赢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
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卓曰:“吾亦疑之。”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去了良久,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擒见县令。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县令熟视曹操,沉吟半响,乃曰:“吾前在洛阳求官时,曾认得汝是曹操,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明日解去京师请赏。”把关军士赐以酒食而去。至夜分,县令唤亲随人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后院中审究;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县令屏退左右,谓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县令曰:“孟德此行,将欲何往?”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县令闻言,乃亲释其缚,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曹操亦拜,问县令姓名。县令曰:“吾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东郡。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操甚喜。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投故乡来。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人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gu,买)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
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qiao,马鞍上拱起的部分)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喂饱了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毕竟曹操姓名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P15-17
中国文化人向来重视对传统经典名著阅读,这种阅读兴趣和爱好已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文化学者在逃难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重要家什可以不要,但,他所爱的名著却随身携带,须臾不离:有的带《庄子》,有的带陆游《剑南诗钞》,有一位教授在他箱箧中硬功夫是留下一块重要位置放一套《红楼梦》。中国现代文学开山鼻祖之一的茅盾先生,一生读过《红楼梦》七十多遍,以致能背诵许多章节。可见,阅读经典名著已成为中国文化人的生命追求、精神支撑。
但是,长期以来,经典名著俨然是少数高知文化人的高级茗品,阅读是他们从中汲取精神营养的一种方式。经典名著阅读有贵族化倾向。这种倾向必须改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国力增强,经济腾飞,教育普及、,普通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衣食足而求精神上享受和内在心理充实,他们也迫切希望能够“一本经典伴身,随时享受精神大餐”——从容阅读名著。可见,阅读中还存在某些文字障碍,许多人工作、家事繁忙,行色匆匆,难以携带大部分著作。同时,这些名著历史久远,文字中存在某些障碍,难以流畅地阅读。特别是那些初高中、乃至大学生,年轻脑活,正处于青春期,更需要和渴求名著的滋补。但由于结果课业较重,无法拿出充裕时间,通读百万言巨著。也由于他们的阅读视野狭窄,’对历史中某些艰深词语的读识,还存在不少障碍,难以通畅地阅读。鉴于此种情况,为打破名著阅读贵族化倾向,力求达到无障碍阅读特推出一套名著“学生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面市,为中学生提供一套精神大餐,为经典名著的阅读推广做一点贡献。
所谓“学生版”就是内容做了一定的压缩。“压缩”,并非随意对原著情节结构不加区分地砍枝去叶,使原著本体由肥变瘦,文字减少——这种对名著极不严肃的破坏性做法,我们坚决不取。我们根据“无障碍”阅读要求,“压缩”删节工作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其一,在保持原著本体基本结构线索、基本内容情况下,把每一个章节回目中可能存在阅读障碍的内容文字压掉三分之一。不简单的删繁就简,也不完整地删除自以为不重要的回目,以保持原著首尾结构的完整性与每个回目标题内容相关文字决不删除。
其二,保持原著基本风格,尽可能保有原著的艺术技巧和审美魅力,使读者在阅读中仍能领略到原著滋味。
其三,删除的文字,大致上是基本情节内容之外的附加成分,如:不重要的场面、景象,繁琐重复的外貌、衣饰描写、大小物件、兵戈、饮食品种的罗列叙述,每个回目结尾模式化过渡句式,以及与情节发展无关联的艰深词语,不必要的锲子等等。
其四,在删削中注意前后情节线的勾连,力求弥合完整,不留明显破绽,使读者能清晰、流畅地阅读。删削都不添加任何转承连接词语。
总之,对名著的压缩工作,如同一个高明的裁剪师将一件肥大衣裳拆散,经过剪裁,再缝合成一件小巧的衣裳。这是一件细致工程。
在“压缩”中尽可能将某些难解词语加以注音,并予简释,以减少阅读中障碍,加深理解。
亲爱的青少年学子们,请赶快觅得一本细品,慢慢享用精美大餐吧!
编者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