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之姊妹篇。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毁掉一个庞大的金融机构,但失误同样会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背井离乡、年轻失足、触犯法律、疲于圆谎、屡战屡败、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婚姻破裂、大病缠身、负债累累等所有倒霉的事情,陆续降临在尼克的身上,他该怎么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英)尼克·利森//伊凡·泰里尔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畅销书《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之姊妹篇。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毁掉一个庞大的金融机构,但失误同样会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背井离乡、年轻失足、触犯法律、疲于圆谎、屡战屡败、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婚姻破裂、大病缠身、负债累累等所有倒霉的事情,陆续降临在尼克的身上,他该怎么办? 内容推荐 一个平凡工薪族一员,满心期望成功,在社会阶梯上持续攀爬,在短短几年内暴富;他被环境腐蚀,为维持自己的地位一再编造谎言,致使一个古老的金融帝国——巴林银行灰飞烟灭…… “终结者”尼克和心理学家伊凡的对话,将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证明:压力使我们情绪激昂,而情绪激昂往往会使我们做出蠢事;但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东西,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如果你与尼克·利森一样处于生活崩溃的边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这份阅读,一定能让你“起死回生”。 目录 致谢 序 第一章 我的往昔 第二章 认识压力 第三章 当心你所追求的 第四章 炼狱 第五章 意乱情迷 第六章 起死回生 第七章 百万“负”翁与“卡奴” 第八章 致命的嗜好 第九章 我的开始 后记 试读章节 我怎能被称作幸运儿呢? 我因涉嫌20世纪最大的经济丑闻而被投入世界上最艰苦的大牢服刑4年半,在铁窗里被老婆甩了——这些并不算最糟糕,我还得了癌症。在新加坡金融交易中心工作时,我就被视为幸运儿;我不知道旁人怎样理解“背运”的含义,但我知道那肯定意味着“喝口凉水都塞牙”。我曾以“可靠”著称于金融业界,琅珰入狱后,这一传闻又有了新说法——我已经彻底毁灭,“万劫不复”。 不幸中的万幸,命运还为我安排了一线转机。在经历了牢狱之灾、死神的威胁和孤独寂寞后我要讲述这段往昔——它有关野心和鲁莽带来的巨大压力,它有关在经历阴霾后追求和重建美好。 自1996年《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Rogue Trader)出版以来,我一直想再写一本书,记录我被引渡到新加坡后发生的事。写这本书时正值巴林银行倒闭10年——用更成熟的眼光看待和理解这一事件的好时机。对我而言,写作是一种宣泄。在新加坡服刑时,我每天都写日记,这些日记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我的“圣经”。我经常读它,有时一天要读好几次。我回顾这些日记,在脑海中重现当时的情形,因为往往最初落笔写下的文字并不准确。我绝不虚构任何情节,我需要一个真实的记录,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情感和这些情感对我的影响。 因被判每天23小时被关押,我有了充裕的时间来思考。思量生命中那些阴霾的日子也许是自讨没趣,因为这样做可能于事无补还徒增忧虑。然而,你可以趋利避害——把想法写下来,真实地面对那些想法。正是这一做法,使我得以保持头脑清醒,满怀希望。更重要的是,这是我在狱中的精神支柱。实际上,通过写作来应对恐惧和忧虑可能算是最简易最便宜的心理治疗了。它对我很奏效,使我得以走出过去,翻开生活新的一页。 监狱的管理人员强迫我在离开新加坡时销毁所有的日记令我愤怒。把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一张接一张地塞进粉碎机,一张都不能落下,是最让我难过的事。我知道未来是崭新而美好的,只是没有记忆我将手足无措。在此书中,那些日记的基本内容将会重现。正是由于写作中涉及压力的问题,我得以回顾最初的想法和经历。那些被毁的日记是我狱中生活的无价之宝,我曾反复阅读它们,可以倒背如流。写作关于压力的书,给了我一个聚焦思想和回忆的机会。出狱后,我攻读了心理学学位。由于在狱中遭遇了巨大的压力和病痛的折磨,我对有关压力的课程很感兴趣。但是,那些课程旨在探讨临床问题,并未涉及个人承受极度压力的经历和感受,也没有分析导致压力的社会因素。 压力对于个人和组织的负面影响是毫无争议的。进一步的研究不止一次地表明,心脏病、酗酒、精神崩溃、职场失意、意外事故、家庭问题以及特定种类的癌症都与压力有关。在某些国家,如美国和芬兰,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和酗酒在减少。英国在2003年第四季度的报告中声称有66000起与工作相关的心脏病病例,但实际情况远比这一数据糟糕。世界卫生组织近来发布的数据表明,英国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而且这一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一项卫生安全执行处的调查显示,在2003年第四季度,超过50万的英国人认为他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足以致病。工作压力和健康研究报告显示近五分之一的工人认为他们的工作压力极大。与工作压力相关的疾病给雇主造成的间接损失相当可观,但这一损失很难量化。雇主往往忽略了这一损失,因为尽管雇员们的请假理由各式各样,但假条上不会出现“压力”这个字眼——尽管它是导致免疫系统失调的元凶,往往造成偏头痛、背痛等症状。旷工、人员流失、生产率低下往往被视为企业不可避免的麻烦,很少有人去探究其根源。 尽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没有哪两个人的境遇会完全相同,但我认为很多巨大精神压力的承受者都深受“妄想”之害。从本书第三章第一段的对话可见,我本人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当然,说压力是新问题乃无稽之谈:前人的工作时间和生活条件在现代西方人看来简直是无法忍受;对比60年前战乱和赤贫带来的艰辛,21世纪大部分英国人的日常生活堪称奢侈。但是,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生活变得便捷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却变难了,失败者被人嗤之以鼻。很多人生来就想拥有一切——他们想拥有广告中勾勒的完美生活方式,贪图物质享受,及时行乐。我们也会格外关注我们的地位,衡量我们是否取得了成就。我们在家人、同事和朋友面前苦心维持自己的“面子”,任何有失败之嫌的想法都让我们沮丧。我们满心期望成功,持续攀爬“社会阶梯”,然而,事实上,简单的生活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p1-4 序言 尼克·利森的真实故事极富传奇色彩,算是现代版的《一千零一夜》。一个来自沃特福德的平凡工薪族一员在短短几年内暴富;拼命工作,尽情玩乐,谈情说爱;被环境腐蚀,为维持自己的地位编造谎言,致使一个古老的金融帝国崩溃,名声狼籍;畏罪潜逃,被捉拿归案,囚禁在遥远的地方;被妻子抛弃,承受着铁窗内的残酷与孤独,背负着耻辱的过去;罹患癌症,与死神擦肩而过;改头换面,重返社会,重建生活。 他的职业生涯力证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无法逃避旦夕祸福。一方面,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愚昧,另一方面,它又证实了人承受极度不幸的可能。10年来,压力一直影响着他的身心健康,然而他想方设法从中解脱出来。他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其一生,他现在身心健康,活力四射。 出狱几个月后,尼克为了重建生活,开始攻读心理学学位课程。在求学过程中,他对长期高压如何改变身心健康产生了兴趣,他想写一本书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并探寻压力在现代社会中的内涵。他希望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此帮助困境中的人。 维琴图书公司的主席阿德瑞恩·辛同认为这样的书很有价值,建议我协助尼克写作。在伦敦,阿德瑞恩介绍我和尼克认识。不久,我们就在尼克居住的爱尔兰西海岸的高威动笔了。那时,他已经通读了我与乔·格里芬合著的((人类天赐:心理健康和清晰思维的新探索》,这使他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了更多地了解尼克·利森的传奇生活,我们讨论了他所经历的不可思议的压力,以及他如何从绝望的边缘和绝症中起死回生。这些对话从第三章开始,我们反省了我们对地位的需求是如何失控的,以及当我们极度渴望按照自己或他人的意愿生活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目的是揭示人类天赋之间的相互影响,洞悉尼克陷入困境时压力如何来袭。我们所讲述的内容与每个人相关,尤其是对现代社会中那些深感压力,或随波逐流的人们更具裨益。 伊凡·泰里尔 后记 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心潮澎湃,几度落泪:先是在想像未来时,不能自已;回首一些阴霾的日子,亦让我难过。写作——将我的思想和情感变为文字——是我应对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对我来说,倾诉并不是解决情感问题的捷径,这样的方式过于私人化。像其他男人一样,我不好意思坦言自己的感情。写作至少可以避免那样的尴尬。我所写的内容都是真实的,都是我们在生活的某些阶段会遇到的事。也许这些事所发生的环境比大家想像得极端,但这正说明了一点——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我尚能战胜压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战胜压力。 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谈问题。我的成功欲、控制欲和对地位的需求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变得平和,在写本书的过程中,它们得到了进一步的协调。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对一个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人往往是成就最多、压力最小的人。我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幸的是,在巴林倒闭以前,妻子和家庭在我眼中并没有多大的分量——我不会为了他们而调节自己的需求。我对成功如饥似渴,贪婪地攫取每一次可能满足欲望的机会。我不爱钱,但我爱钱所带来的成功和地位。我常常因此看不清形势。最终,当欲望变成贪婪的时候,我的诚信面临了考验。让我深感尴尬和羞愧的是,面临考验,我一败涂地。我可以随时终止错误的行为,但我一直没有那么做。不幸的是,我再也不会有改正那些错误的机会了。 坐牢是一段可怕的经历。回过头来看,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挨过来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挑战,我必须找点事来帮助我度过——或勉强度过——那些时光。天天如此,周而复始。有时候,我甚至希望狱警能够粗暴一点,这样我可以通过生气来消磨时间。走到监狱的大门前,除了生气,我无法做其他什么事。生气是很简单的事,但狱警们都很文明,以良好的方式看守着监狱,想要生他们的气都很难。他们严格遵守陈腐的规章制度,不管你多么愤怒,他们也不会改变工作的方式。 新加坡是我见识过的“条条框框”最多的国家。入狱前,我就对此无法忍受,入狱后我对此仍深恶痛绝。打开水龙头,却见不到一滴水,这简直要让我崩溃,但当我明白指责与谩骂根本无济于事以后,我只好去适应现实。牢房需要打扫,我需要洗澡,于是我就用旧牙刷和牙膏洗刷厕所,把塑料袋放在马桶里,然后疯狂地冲马桶,把冲马桶的水收集起来用以洗澡和打扫牢房。收集到的水散发着臭味,但这总比没有水用要好。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快让我明白:你可以影响和控制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但还有些事情是你无法左右的。我以这样的视角看待各种环境。如果我能做些什么,我会努力去做;如果我无能为力,我就尽量适应环境。试试这样的做法,这会减少生活中的压力与担忧。 现在,我不再为了追求成功而活。我在新加坡服刑期间以及获释后得到的亲友的支持让我认识到人——而不是地位和物质财富——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在那可怕的4年半时间里,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和安慰,我将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现任妻子和新的家庭给了我未来,麦肯西的降生更增强了我对未来的期望。我想看到他蹒跚学步,牙牙学语,背起书包进课堂,希望还能看到他从大学毕业。如果他想进入金融圈工作,我可能会给他些警告,但仅此而已!我期盼看到他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但我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为了实现这些期望,我必须保持健康,避免在未来的生活中遭遇重大压力。 当然,我并非“高枕无忧”——不知道这样的状态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但我能够比大多数人更好地控制压力。未来的日子里,我重点关注的是健康问题;大约从6年前,我被确诊患上直肠癌起,我就一直将健康作为关注的焦点。现在,我拥有更强的能力来保持健康。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了解“人类天赐”——人类拥有的内在资源——而拥有更强的能力保持健康。虽然,这需要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由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我们没有时间来探寻应对生活的好办法。铁窗生涯虽然是段苦不堪言的经历,但它让我脱离了险恶的处境,强迫我利用那段时间来关注自我,纠正错误。终日被生活的压力困扰着的人们抽不出时间来反省。人们往往为了维持某种生活方式而拼命挣钱,承受压力,却不知道那些生活方式正是压力之源。我的“惨败”在全世界引起了反响,让我无地自容。但是,它也强迫我花时间来思考问题——虽然那段经历很痛苦,但毫无疑问,它使我免于因压力引发的心脏病而早亡。别让那样的事发生在你身上! 书评(媒体评论) 我的经历或许是不平凡的,但它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压力是怎样失控的,压力是怎样影响所有人的。这本书将助困境中的人一臂之力。 ——尼克·利森 利森又利用空闲时间推出了自己的另一本新书《搞垮巴林银行之后》,在里面讲述了自己完整的个人故事。书中与顶尖心理学家伊凡·泰里尔的对话,显示了利森的学历,同时也深度揭示了各种等级压力对他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环球企业家》 前一刻,他们都还沿着快车道飞速前进,拥有声望、权利和金钱。可顷刻间,他们就遭受重创……因此,你必须认知那些潜伏的危险和压力,就像尼克·利森那样。 ——《经济学家》 他真实的令人震撼的职业生涯,以及与心理学家的心灵对话,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那些想进入和已经进入金融界的人,提高警惕性以及承受灾难、缓解重压的能力。 ——《心理学评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