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风云激荡,以政治为核心呈现自己的特性,民国史作为近代史的一段,这种特性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武装的军事行为。我们从李宗仁、何应钦、阎锡山……这十个民国将领的一生活动中,可以看到由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幕幕时代剧。通过对他们的叙述,可以看到民国的政治车轮,实质上是被握有军权的国民党将领所左右;他们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帮助人们加深这段历史的理解是有裨益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十将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金元//陈祖恩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风云激荡,以政治为核心呈现自己的特性,民国史作为近代史的一段,这种特性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武装的军事行为。我们从李宗仁、何应钦、阎锡山……这十个民国将领的一生活动中,可以看到由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幕幕时代剧。通过对他们的叙述,可以看到民国的政治车轮,实质上是被握有军权的国民党将领所左右;他们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帮助人们加深这段历史的理解是有裨益的。 内容推荐 《民国十将领》一书,不仅展示了传主本身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还波及民国政坛众多人物,关涉民国政坛众多政治事件。此书于1993年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厚爱,在短时间内便售完并又重印,如今图书市场上已难觅其影。 本书为重版,展示了传主本身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还波及到民国政坛众多人物,关涉到民国政坛众多政治事件。 目录 前言 李宗仁 耕读子弟 从高材生到教官 在战火中加官晋级 受制于陈炯明 独树一帜 统一广西 赴粤游说 为北伐刨建军功 帮助蒋介石 与蒋介石开战 苦撑桂局 台儿庄的日日夜夜 置身副总统竞选漩涡之中 代蒋受过 应付残局 赴美就医 看到新的希望 归来兮 何应钦 贵州少年 黄埔总教官 东路北伐 华北事变 用心良苦 八年抗战 受降代表 行政院长 阎锡山 十五岁涉世 从武备学堂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参加太原起义 山西都督 徘徊晋北 陷入北方混战 在蒋介石与张作霖之间 就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领中原大战之“风骚” 败逃大连前前后后 与蒋介石言和 名目繁多的反共措施 被迫抗日 在‘和平”气氛中与日勾结 二战区受降长官 与解放军交手连连失利 离晋之心切切 末代行政院长 冯玉祥 弱冠从军 滦州起义 兴兵讨袁 力挫张勋 北京政变 参与北伐 中原大战 举旗抗日 反对独裁 黑海罹难 张学良 张家少帅 东北易帜 代人受过 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 囚禁生活 白崇禧 家世与童年 从陆小到保定军校 厕身军旅 “小诸葛” 任北伐军副参谋长 为南京政府北伐立战功 与蒋介石交恶后避走香港 奋斗求生 参与制订对曰作战计划 长沙阻敌与桂南会战 军训部五年 错误的选择 谋和利战 华南残局 张治中 少年磨难 动荡岁月 五次带兵 主政湖南 和平解决新疆问题 和谈代表 陈诚 出青田 从保定军校到黄埔军校 北伐军师长 中原“讨逆” 编练十八军 入赣三年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 厕身淞沪、武汉会战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 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 同解放军作战一败再败 为蒋介石安排归宿之地 程潜 弃文习武 辛亥风云 讨袁驱汤 护法之战 转战南北 湖南起义 卫立煌 黄金岁月 追随蒋介石 坚持华北抗战的领导者 与蒋介石的争论 中国远征军司令 东北战场上的风雨 海外归来 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在他入学一年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密谋起事。早在中国同盟会成立不久,陆军小学就成立了革命党人的组织“军事指针社”,并积极吸收成绩优异而血气方刚的青年,很快李宗仁成了这个组织积极争取的对象。1910年秋,李宗仁加入了同盟会组织。参加同盟会,随时有杀身之祸,为了表示死而无悔的决心,入会那天,他歃血为誓。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起义的枪声。消息传到陆小,人心振奋,11月7日,广西宣布独立,成立了地方革命政府,并开了庆祝光复大会。岂料大会期间,发生了部分巡防营旧军叛变事件。陆小负责人恐旧军攻打学校,便在校总值日官的指挥下,当晚组织100多名学生,成立了自卫队,出发进剿叛军。夜深人静,行军必须搜索前进,于是在同学们的吁请下,李宗仁当上了搜索组长,向李家村进发。到达目的地时,正碰上混成协新军,他们准备出发桂林,进剿叛军。于是陆小总值日官宣布,愿意随混成协新军北进的归队,不愿意的可暂时回家。 李宗仁有些想家,决定回乡探望父母。就在这次回家的路上,他经历了惊险的一幕。 李家村在桂林之南,他家的乡村在桂林之西,两头相距百余里,靠步行要一整天时间。为了防止不测,他带了一杆六八式步枪独自离队伍,一路边走边问。半天行军,再背着一杆大枪,早已饥肠辘辘了。于是,在经过一个村庄时,他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在一小茶店内遇上几个壮年人,他们答应帮忙弄些食物。他等了一阵,只见一些人交头接耳,神色异常。混乱的世道,立即使他警惕起来。他忘记了饥饿,立即提起枪,继续上路。刚走出村头几十米,他忽然发现有几个人从后面急匆匆赶来,他们手中有的拿着鸟枪,有的拿着刀棒,吆喝着让他站住。情势险恶,李宗仁急忙子弹上膛,刺刀上梢;他年少气盛,又有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军事训练,面对这帮人,竟无丝毫惧怯之情,大声喝责。这帮人有点怕,但又不甘心,继续向前逼进。李宗仁立即警告他们不许前进,否则就要开枪。那些人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被他吓得都退了回去。这些人一散,李宗仁急忙赶路,第二天才回到乡里。 父母看到儿子归来,欢天喜地。在家小住半月后,因城内兵变平息,李又赶回桂林。回到陆小后,同学中正在组织学生军,准备随军北伐,于是他立即报名参加。因经费和弹械有限,只能组织100人,他的要求被谢绝了。北伐军离桂后,陆小改为陆军速成学堂,林秉彝为监督。林氏出身南宁讲武堂,是陆荣廷的参谋长林绍斐的长子。学校300余名学员,分为两个科目教练,一半人为炮科,一半人为步科,李宗仁被分配到步科。该校课程以术科为主,更使李宗仁有大显身手之余地,每次校内师生比赛,他总是名列前茅,尤其马术一项,表现得格外出众,当马疾驰时,他可据鞍跃上跃下,往复十余次,师生均叹为观止,他自己也引以为自豪。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正当李宗仁在陆小春风得意之时,父母积极为这个20岁出头的爱子操办起婚事。女方名叫李秀文,出身于一个殷实的半自耕农家。她为人忠厚,遇事稳重,还做得一手好女红。对于这样一位妻子,李宗仁颇觉称心,婚后两人感情笃厚,李宗仁还耐心地教她认字。对于李宗仁,李秀文也很是满意。 1913年秋,李宗仁学成毕业。按事先的计划,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训练两年后全部毕业,学堂也改办为“将校讲习所”,归陆荣廷管辖,为他的部队训练和培养具有现代化军事知识的军官;所长由林秉彝充任,教员则从速成学堂的优秀生中挑选。这样,李宗仁刚毕业,便为林氏网罗,当上了讲习所的准尉见习教官,月薪14元。 由于林氏赏识,他很快就升任少尉队副,月薪32元。不久又晋升中尉。中尉官衔并不大,却是他平生第一个正式军职。做一名教官,对年轻的李宗仁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的学生,都是带过兵的中下级官员,有年龄已50余岁的人,官阶上有位居上校、少将的;人品上有礼貌周到的君子,也有抽鸦片、逛妓院的腐朽分子。这些人长期来指挥别人,训斥部下,又享有高官厚禄,当然不会将李宗仁这样的“毛孩子”放在眼中。因此要教管他们,就犹如骑一头高大的野马一般,很难驾驭,李宗仁采取能迁就则迁就的态度,并对他们不随意提出批评。他这样做得到了这些学员的好感;又由于李宗仁军事动作表演精彩,而这些赳赳武夫特别看重这一点,感到他的本领特别大,因此慢慢地对他尊重起来。待到一年后毕业,这些特殊学生还联合起来送了他一件很名贵的纪念品。 1914年,讲习所在全体教员的努力下,试办一年很有起色,于是省方决定继续试办并扩大规模,派所长林秉彝携巨款前往上海购置新式装备。谁知林秉彝一到灯红酒绿的上海,很快就陷入了声色犬马的深潭,大肆挥霍,仅仅数月,所携公款竞被花空。于是,他又打电报回省,谎称携款不足,要求补汇。省政府不愿再汇巨款给林,便明令停办讲习所。讲习所停办,李宗仁成了无职军官,必须听候上峰另派差使,而旧军中,系统林立,门户洞深,他不愿置身其间,遂于是年秋季回到临桂县祖籍。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回家种地本无不可,却招来了很多人诧异的目光,絮絮闲语,不绝于耳,以为他在外混不下去,才回到乡里。然而,他在桂林的一些朋友,都为他惋惜,帮他在桂林谋业。这样,他在朋友的协助下,于1915年春到桂林模范学校任教。桂林有许多新式学堂,所需师资远远不足,尤其是体育教员,更是奇缺。教学生体育课所需要的那些本领,对李宗仁来说易如反掌,他上的课很受同学的好评。特别是他那近乎马戏班的项目表演,使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教学不久,他便声名雀起,以致全桂林都知道他的大名了。不久,县立桂山中学也送来聘书,要他去兼课,他答应了。桂山中学的聘请,使模范学校更加重视他了。两个学校都视其为“瑰宝”,优礼相加,总共的薪金,比他做上尉官俸还多40大洋。 在战火中加官晋级 李宗仁在桂林教书,虽然薪金不少,也颇暇豫,但教书并非他的永久志向,他毕竟是个职业军人,身在学校,心在军营。事有凑巧,1916年4月下旬,他的教书生涯刚满一年时,曾在讲习所的朋友冼伯平要求他重返军界。冼氏在滇军张开儒部第三师当营长,对李很熟悉,极为器重。时值护国军兴师讨袁,扩充队伍,缺乏干部,劝李去他营内当连长。冼氏的相邀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他辞去学校教职,走入护国军的行列。 暮春时节,风和日丽,李宗仁怀着兴奋的心情乘船沿漓江而下梧州。船靠码头后,他设法寻找旅店,忽然在人群中看见陆小的一期同学朱良祺等人。旧友邂逅,惊喜交加。叙情之后,知朱在滇军四师中任三十四团一营营长。当朱知道李去南宁担任连长职后,决意要他在本营当连长。容不得李的解释,在朱的招呼下,勤务兵将他的行李搬到四师招待所,并立刻呈请委派李宗仁为第三连连长。李身不由己,只得写信给冼伯平,陈述不能自己的难处。十多天后,委任状批了下来,只准当个排长。得罪人情,还低一级使用,李宗仁内心感到窝囊,但已生米成熟饭,无法挽回,只得屈就。很快,李随军开抵肇庆。不意冼伯平的第三师也开抵肇庆。当李碰上冼后,便遭到冼的责怪。原来,戎马倥偬,在梧州寄出的信没有收到,于是当面解释清楚一切。冼君甚表不满,认为放着连长职不干,却去“炒排骨”(当排长),要他回三师去。李万般为难,支支吾吾。冼十分气愤,为李宗仁事还与朱闹翻了脸。一天,营长们在一起吃花酒,提起李宗仁的事,冼就责备朱不该中途将李拉过去,并讥笑他无能,只给他请了个排长。朱觉得这话丢了自己的面子,因此与冼吵了起来,加上几分酒意,彼此竟拔出手枪。此时,李也在,窘得不知所措。为维持朋友间情感,他决意辞职。P4-7 序言 历史人物传记是读者关注的热点,是阅读的永恒主题。社会政治舞台上,人物的活动构织成了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历史图像。他们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个人成败的纪录,还可让后人从他们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看到社会发展的侧影,领悟历史的得失。 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风云激荡,以政治为核心呈现自己的特性,民国史作为近代史的一段,这种特性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武装的军事行为。我们从民国这十个将领的一生活动中,可以看到由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幕幕时代剧。通过对他们的叙述,可以看到民国的政治车轮,实质上是被握有军权的国民党将领所左右;他们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帮助人们加深这段历史的理解是有裨益的。 书中所列的十个历史人物,是颇有些名气的,但他们的声名,不是来自革命,而是来自相反的方面,这种认识,在人们的心理上已是历史的沉淀,因此无论电影、戏剧或其他形式的文字,都是从这个“相反”的方面来表现他们的形象。毋庸讳言的是,在历史的漩涡中,在某个历史时期,他们的表现是异样的,这主要是说他们在早年的表现与后来不一样。年轻时,他们追求过光明与进步,李宗仁、阎锡山早年参加过同盟会,拥护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何应钦组织了贵州少年学会,立志报国;白崇禧、张治中痛恨旧军阀,从小便参加学生军,以图救国;冯玉祥、张学良也走出旧军阀营垒,加入到国民革命军的行列。在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中,他们中不少人驰骋疆场,用血与火的实践,填写了自己的这段历史。在惊心动魄的抗日战争中,这些将领中的大多数人,为了民族的利益,也尽了炎黄子孙的责任。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领导的台儿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名声一时显赫,为国人所称赞。 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再次逆转,与蒋介石一起千方百计地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内战不得人心,蒋介石挑起的内战遭到各界人民的反对,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反对声中,在解放军的军事打击下.蒋介石政权处于即刻瓦解的境地。在这关键时刻,为了让中国人民少受损失,也为了尽快在中国建立起一个新生的革命政权,一些将领们毅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一些将领虽迁往台湾或远居海外,但他们作为炎黄子孙,仍关心着中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不久,有的将领不顾生命危险脱离困境,回到祖国,尽到了他们的一片爱国之心。 后记 一般的历史读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事件,一是历史人物。而读者更喜爱后者,因为历史人物的发展线索起伏不断,会波及其他人物,还会牵带出众多的历史事件来,显得内容精彩。《民国十将领》一书,不仅展示了传主本身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还波及民国政坛众多人物,关涉民国政坛众多政治事件。此书于1993年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厚爱,在短时间内便售完并又重印,如今图书市场上已难觅其影。 今天的读者,对读史有钟爱之情,因此此书的重新面市被出版者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应该说是对作者的一种安慰。 此书成于1990年代初,在写作过程中,力图摆脱一些观念的束缚,从尊重事实出发,历史地、客观地叙述和评价这些人物的是非曲折,力争把人物写得丰满些,使人物能够形神兼备,让读者尽可能地了解到这些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因此,此书在今天读来,依然感觉不到有什么不合时宜的痕迹。由于当时占有了比较丰富的历史资料,比较充分地反映出了这些人物的历史面貌,近年来也没有新的史料发现。所以在这次重版时,我们就没再对内容进行增补,只是对原书中个别讹误作了订正。 对于历史人物的理解,是写作者本人对历史认识和感悟的结果,因此本书无疑会带有作者认知上的局限性,书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遗感,敬请读者批评。 2010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