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卡斯的两次死亡/亚马多作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巴西)若热·亚马多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若热·亚马多编著的《金卡斯的两次死亡》讲述了,金卡斯,曾经体面的税务局公务员、模范丈夫和父亲,突然之间发了疯似的,跟家庭决裂,变成了街头的流浪汉,绰号为“因水叫喊的金卡斯”,成天与妓女、酒鬼混迹在一起。体面的家人只能假装他已经死了,留在他们记忆里的是他闪亮干净的形象。某一天,金卡斯的死讯传来,他们只好忙着再次打发他,而他们为他举办的葬礼并不让金卡斯满意。闻讯赶来的流浪汉朋友们带他从酒馆一路狂欢到海上。在暴风里,金卡斯终于摆脱了陆地浅坟的束缚,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内容推荐

若热·亚马多编著的《金卡斯的两次死亡》介绍了,金卡斯死在了贫民窟,他的葬礼让体面的家人陷入了尴尬。女儿与女婿再次痛苦地面对他给家庭带来的耻辱。曾经体面的税务局公务员、模范丈夫和父亲,突然之间发了疯,变成了街头的流浪汉,绰号为“因水叫喊的金卡斯”,成天与妓女、酒鬼混迹在一起。然而,前来送别的朋友眼中流出的泪水,闪耀着真情。他们为他举办的葬礼,真正完成了金卡斯的遗愿。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关于因水叫喊的金卡斯之死,至今仍有一些谜团,未曾解释的疑虑,荒谬的细节,目击者相互矛盾的证词,各种各样的遗漏。说不清他究竟死于何时何地,有什么临终遗言。家人坚称他在清晨平静地去世,没有见证,没有喧嚣,也没有留下一句话。这种说法得到了邻居与熟人的支持。而那场广为流传、引发热议的死亡则发生在二十个小时以后,在垂死的夜晚,那时候,月亮消失在海面上,神秘出现在巴伊亚码头旁。然而这场死亡却拥有可靠的见证者,在隐蔽的胡同斜巷,人们对此津津乐道,对金卡斯的临终遗言交口相传。在那些人看来,那不仅是对世界的告别,还是一份预言性质的证词,一条有着深刻内涵的信息(正如当代一位年轻作家所写的那样)。

可靠的见证者太多了,其中包括曼努埃尔大师与“电眼”吉黛莉娅,后者是一位说一不二的女人。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否认这件事的真实性,不仅是那句令人惊异的话,还有那值得纪念的夜晚所发生的一切。在疑点重重的时刻与充满争议的情况下,因水叫喊的金卡斯潜入巴伊亚的海中,走向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永远不再回来。这就是世界,到处都是否定主义与怀疑论者,他们就像上了套的牛,被拴在规则与律法上,被拴在日常程序上,被拴在盖章的文件上。他们得意地展示着医生接近中午时签署的死亡证明,试图用这张薄薄的纸——仅凭上面的铅字与印章——就抹杀掉金卡斯临走之前热烈生活过的几个小时。他之所以开启这趟旅程,是出于随心所欲的自由意志,正如他用洪亮悦耳的声音向朋友以及在场众人所宣称的那样。

死者的家人——他可敬的女儿与严肃的女婿,后者是一名前途无量的公务员;还有马洛卡斯姑姑和在某家银行拥有些许信用的商人弟弟——宣称整个故事不过是粗俗的谎言,是~群老酒鬼编造出来的,他们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社会败类,应该把这群流氓关在监狱里,而不是让他们在街道上、巴伊亚港口、洁白的沙滩与无边的夜晚中享受自由。他们将金卡斯最近几年的悲惨生活都归咎于那些朋友,这是不公正的。金卡斯成了家庭耻辱,以至于在天真的孩子面前,不能提及他的名字,不能评论他的作为。对于孩子们而言,他是若阿金爷爷,很久以前就体面地去世了,受到所有人的尊重与爱戴。这让我们看到,几年之前,金卡斯已经死过一次,即便不是肉体上,也至少是在道德上。整整三年时间,将金卡斯变成死亡纪录的保持者、逝世领域的冠军。这使我们有权利将后来发生的事件——从死亡证明到他潜入海底——看作他上演的闹剧,目的就是惹恼他的亲戚,让他们感到厌烦,将他们置入耻辱与街谈巷议中。他不是一个端庄可敬的人,只有牌友们尊敬他,因为他有着令人艳羡的牌运,喝起酒来干杯不醉、十分健谈。

我不知道金卡斯的死亡(或者其一连串的死亡)之谜是否能够完全破解。但我会尝试,就像他本人建议的那样,最重要的是尝试,哪怕并不可能。

在金卡斯的家人看来,那些无耻之徒根本不尊重对死者的回忆。他们在大街小巷、市场门前与“男孩之水”的摊档讲述金卡斯死前的经历(圣阿玛罗的即兴诗人库依卡甚至将这件事编成了一本打油诗册,在各处销售)。大家都知道,对死者的回忆是神圣的,不该从酒鬼、赌徒、大麻贩子不干净的嘴里说出,也不该变成通俗歌手不成韵的唱词。他们在拉萨尔达升降梯的入口处卖唱,有许多体面人从那里经过,其中包括列奥纳多·巴莱托(金卡斯备受屈辱的女婿)的部门同僚。当一个人去世时,即使生前做过蠢事,也能重新获得受人尊敬的权利。死亡用缺席的手将过去的污点抹去,死者留下的记忆如钻石般闪亮。这是家人的论点,受到邻居朋友的赞扬。对他们而言,因水叫喊的金卡斯一旦死去,就变回了曾经令人尊敬的若阿金·苏亚雷斯·达·库尼亚。他拥有良好的家庭,是国家税务局的模范职员,步伐稳健,胡子刮得很干净,穿着黑色驼绒大衣,胳膊夹着文件夹。邻居怀着敬意听他谈论天气与政治。他从来不去酒馆,在家喝酒也很有节制。事实上,家人的努力值得一切的称赞,通过向社会宣告金卡斯已经死去,他们成功地使对他的记忆毫无瑕疵地闪耀了几年。每当遇到不得不提起他的场合,他们便谈论过去。然而,不幸的是,时不时地会有某个邻居、列奥纳多的随便一个同事或者万达(金卡斯羞愧的女儿)饶舌的朋友碰到金卡斯,或者通过其他人知道了他。仿佛死者从坟墓里钻出来玷污了对自己的回忆:日上三竿时,烂醉如泥地躺在市场斜坡附近,或者衣冠不整满身污渍地坐在皮拉尔教堂的入口处,俯身拨弄肮脏的纸牌,甚至还会在圣米盖尔用嘶哑的嗓音唱歌,跟堕落的黑女人与混血女人搂搂抱抱。太可怕了!

终于,那天早上,一名在塔布昂斜坡居住的圣像雕刻师焦急地来到巴莱托不大但整洁的家里,告诉女儿万达与女婿列奥纳多,金卡斯彻底咽了气,死在了他那猪圈般的破房间里。这对夫妇在内心深处同时舒了口气。从现在开始,那份对于国家税务局退休职工的回忆再也不会被打扰,不会被他人生最后阶段的无耻行为拖拽到污泥里。他们终于迎来了应得的安宁,可以随意谈论若阿金·苏亚雷斯·达·库尼亚,称赞他是一名好员工、好丈夫和好父亲,将他的美德作为孩子们的榜样,教他们热爱爷爷留下的回忆,而不用担心有任何打扰。

圣像雕刻家又老又瘦,有一头银白的鬈发。他补充了一些细节:那天早上,一名贩卖明糕、阿卡拉耶、阿巴拉和其他小吃的黑女人有件重要的事要跟金卡斯说。他向她保证会弄到一些植物叶片,那些叶片很难找到,在坎东布雷仪式上却必不可少。黑女人是为了那些叶片才去的,因为雷神桑构庆典的神圣日子到了,她急需那些叶片。像往常一样,在陡峭楼梯的最上方,房屋的门是开着的。P3-11

后记

若热·亚马多是二十世纪巴西文坛的代表人物。从1930的《狂欢节之国》到1992年《土耳其人的美洲大发现》,亚马多共创作长篇小说二十余部,其作品被翻译为近五十种文字,深受巴西国内外读者的喜爱。他善于将巴西尤其是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的民俗传统融入文学创作中,在展现社会问题的同时表现巴西民族的身份特质。

《金卡斯的两次死亡》出版于1959年,是亚马多唯一的中篇小说,水准却绝不输于他最知名的长篇作品。在创作时间上,这本书和《加布里埃拉》一样,是亚马多从“承诺文学”向“民俗文学”的转型之作,其中既延续了前期批判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左派传统,也开拓了辛辣幽默的超现实主义叙事风格。通过对巴西精神的洞悉和把握,亚马多彻底摆脱了前期意识形态的束缚,创作出这个匪夷所思却又无比真实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金卡斯本名为若阿金·苏亚雷斯·达·库尼亚,曾是国家税务局的模范职员,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金卡斯正是若阿金的昵称,在抛弃光鲜的资产阶级生活、自愿成为流浪汉之后,金卡斯失去了象征家族的姓氏,并因在酒桌上喝到水尖叫,成为了众人口中“因水叫喊”的金卡斯。正如题目所传达的那样,主人公在这部小说中死了两次。第一次,他是一本正经的若阿金,死在了床上,由医生开具死亡证明,由爱慕虚荣的亲属为他穿衣打扮,准备棺材,筹备葬礼;而第二次,他才是人人爱戴的金卡斯,由他亲自安排自己的身后事,选择月光下的大海作为新的归宿。而倘若从葡萄牙语直译过来,这本书的题目其实是《死亡与“因水叫喊”的金卡斯之死》,可见只有第二次才是独属于金卡斯的死亡。

借一名公职人员之死来讽刺资产阶级的虚伪,揭露社会对人的压迫是文学中常见的主题,其中不乏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这样的名作。如果亚马多将着力点放在这种共性的死亡上面,充其量只算是这些杰作的巴西翻版;而亚马多的才能却正体现在他对第二次死亡的刻画上,这是具有巴西精神的死亡,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抗。当金卡斯的女儿找人为金卡斯换好衣装,让他躺在棺材里为他守灵时,一度认为金卡斯已经回到她的控制之中,然而她却看到金卡斯脸上仍带着放荡不羁的笑容,并且似乎听到了金卡斯对她以及其他亲人的谩骂。之后由于亲人的精明和冷漠,为金卡斯守灵的任务也交到他的四位朋友手中。这四个人和金卡斯说话,喂金卡斯喝酒,甚至帮他脱去了束缚的鞋子衣服,将他带到了大街上、酒吧里和渔船上。可以说,在最终投身大海之前,金卡斯虽拥有死亡证明,却并非一名死者。甚至在纵身跃入海洋之后,他的冒险也仍在继续。

生与死的界限消失了,高雅与低俗也调换了次序。事实上,正是以《金卡斯的两次死亡》为分界线,亚马多开启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写作模式。金卡斯是亚马多创作的第一个“反英雄”人物,也是其后期作品中众多酒鬼、赌徒与流浪汉的原型。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的瓦迪尼奥,也能够看见《奇迹之篷》里的阿尔杉茹。透过金卡斯这个形象,亚马多打破了既定的社会秩序,构建了一种“倒置”的价值体系:世俗标准下的生命变成了一种禁锢,而死亡则演化成一场庆典。因此在金卡斯去世的那天,他的几位朋友却说“今天是他的生日”。

这种“倒置”与巴西狂欢节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正如巴赫金在《拉伯雷》研究中阐释的那样,狂欢节庆典塑造了一个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第二个世界”和“第二种生活”,原有的社会等级消失了,流氓骗子成了主角。或许正因为狂欢精神在巴西民族性中的重要地位,“反英雄”才会成为巴西文学一个无法忽视的传统。在巴西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布拉斯·库巴斯的死后回忆》中,马查多·德·阿西斯用反讽的腔调讲述了一个失败者的一生;在现代主义代表作《玛库纳伊玛》中,马里奥·德·安德拉德又塑造了一个无比懒散的没品英雄。

但对于巴西的狂欢本质,还是亚马多展现得更为精准贴切。亚马多的故乡巴伊亚是巴西的狂欢之都,桑巴等狂欢节游行都起源于那里。在巴西狂欢节上,国王是个乐天的胖子,王后是一个性感女郎;相应的,在亚马多后期的作品里,国王是喜欢吃喝玩乐不知忧愁为何物的流浪汉,王后则一定是坚强果敢而又充满情欲的混血姑娘。而拥有“巴伊亚的流浪汉之王”“萨尔瓦多的酒鬼统帅”“市场斜坡上衣衫褴褛的哲人”“庸俗舞厅的参议员”“优秀流浪汉”等头衔的金卡斯,则是亚马多作品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任“狂欢节国王”。

因此,如果传统意义上的死亡是一场悲剧的话,金卡斯之死则无疑是一场笑剧。金卡斯嘲笑他的家人虚伪愚蠢,而他的家人也嘲笑他不修边幅。他是嘲笑者,亦是被嘲笑的对象,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在狂欢化的外衣之下,生活已经变成一场游戏,而这场游戏的胜利者必然不是被社会规则捆住手脚的人,而是在酒席上鲜有敌手、在牌桌上左右逢源的“金卡斯”们。被忽视的边缘人物由此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默默无闻的劳苦大众由此获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对巴西而言,狂欢不仅是对现实的戏仿,更是全民参与共建的乌托邦。在种族层面上,狂欢节极大地促进了对黑人艺术与非洲宗教的传播与认可;在社会层面上,主题桑巴游行在历史初期便成为底层人民表达诉求的途径。可以说,狂欢既是巴西民众斗争的形式,也是他们斗争的成果。

巴西民族的这种狂欢精神几乎深入骨髓,所以亚马多才可以把金卡斯的故事讲得如此顺畅自然,仿佛街头路人偶然说起的一桩遗闻轶事。而亚马多也常说自己并非一个大作家,而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他从不发明创造,他如此讲述,只因为在他的故乡,人们就是如此思考行动的。他赋予金卡斯狂欢化的死亡,也可以说是巴西式的死亡。正是由于这种书写方式与巴西精神相契合,亚马多才会一直受到巴西读者的喜爱,金卡斯也才能甫一出场,就成为巴西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樊星

2015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小说完美地结合了民间传奇的元素和高超的文学叙事手法,在这一点上,亚马多可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

——《华尔街日报》

诗意,喜剧,充满了人情味。

——《芝加哥论坛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2: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