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脾胃病对证自疗/常见病对证自疗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李青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加强了中西医对比与结合的内容。细致地讲解了西医怎样看待疾病以及怎样通过药物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中医如何看待同一个疾病以及怎样治疗,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如何结合运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西医治疗的异同,并收集了近年来中医名家的辨治理论和临床分证辨治医案。全书理论周详、医案分型全面,相信能对读者的临床治疗和学术水平提高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脾胃病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于脾胃病的辨证思路和分型辨治医案。中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效果确实,体现了中医学对脾胃病的临床治疗水平。

本书适宜于中医临床专业人士、中医药院校学生阅读,也可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学习。

目录

第1章 脾胃病的生理病理

 第一节 胃肠生理

一、脾胃病的概念

二、胃的解剖与生理

三、小肠的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 病理与病因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消化性溃疡

第2章 诊断与治疗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消化性溃疡

第3章 妇何选择中西医

 第一节 中西医诊疗模式的不同

一、西医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二、西医的诊疗模式

三、中医的诊疗模式

四、看西医还是看中医

 第二节 中医的人体观与诊疗技术

一、脏腑体系

二、经络体系

三、辨证论治

四、四诊

五、方药

六、针灸

第4章 中医论脾胃病

 第一节 病机与辨证分型

一、痞满

二、胃痛

 第二节 不同证型方药指导

一、痞满

二、胃痛

第5章 名医临证心得

 第一节 胃脘痛

李道本临证心得

单健民临证心得

吴士彦临证心得

徐景藩临证心得

印会河临证心得

杨积茂临证心得

 第二节 胃炎

鲍菁临证心得

董建华临证心得

郝怀清临证心得

何炎燊临证心得

隗继武临证心得

姜春华临证心得

马骏临证心得

单兆伟临证心得

孙喜才临证心得

田德禄临证心得

王道坤临证心得

吴耀南临证心得

杨少山临证心得

周信有临证心得

 第三节 溃疡

李克绍临证心得

李振华临证心得

单兆伟临证心得

汤一新临证心得

许鑫梅临证心得

于己百临证心得

第6章 辨证分型治疗验案

 第一节 胃脘痛

一、食积中焦

二、寒湿中阻

三、中焦湿热

四、肝胃不和

五、肝郁脾虚

六、寒热夹杂

七、中焦虚寒

八、胃气阴虚

九、肝胃虚热

十、脾肾虚寒

十一、气滞血瘀

十二、其他证候

 第二节 浅表性胃炎

一、脾胃虚弱

二、脾胃虚寒

三、肝郁犯胃

四、肝火犯胃

五、饮食积滞

六、寒湿中阻

七、脾胃湿热

八、痰热中阻

九、寒热夹杂

十、胃阴亏虚

十一、气滞血瘀

 第三节 萎缩性胃炎

一、肝郁犯胃

二、肝郁化热

三、胃阴亏虚

四、胃气阴虚

五、气虚血瘀

六、脉络瘀阻

七、湿浊中阻

八、湿热蕴阻

九、中阳虚衰

十、其他证候

 第四节 溃疡

一、湿热中阻

二、寒凝中焦

三、肝郁犯胃

四、肝火犯胃

五、瘀血阻络

六、中焦虚寒

七、脾胃虚弱

八、其他证候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脾胃病应当说是一个中医概念,在西医疾病谱中没有这样的范畴。所谓脾胃病,是指与中医脏腑体系中的脾胃(脾脏和胃腑)有关或者以此脏腑损伤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疾病与西医的消化系统疾病重合。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不可能就中医脾胃病进行全面地介绍;而且本书的着眼点重在临床常见慢性病,故此我们选择临床最常见,也是最适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几种疾病作为主要内容。

这几种疾病分别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其对应的中医病证,基本上属于痞满、胃痛。虽然腹痛、呕吐、呃逆等作为以上疾病的重要症状,在临床上常见,而且有些患者会被诊断为腹痛、呕吐、呃逆等病证。但总的来讲,绝大多数情况还是会归于痞满与胃痛;而且,即使疾病没有诊断为痞满或胃痛,但从中医治疗来看,其治疗原则与针药使用,通常并无二致——“同药不同病”,这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特点。简单讲,其原因在于不同医生的人手点不同,对于同一疾病有的从呕吐人手,有的从痞满人手,看起来不同,但是整体病机的把握基本类似,所以结果殊途同归。

综上所述,如果患者的西医诊断属于以上列出的4种西医消化系统疾病,那么在结合中医治疗时,都可以参考中医的痞满、胃痛进行诊疗。

(二)西医概念分述

1.急性胃炎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病程较短。根据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和急性腐蚀性胃炎,前二者较为常见。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轻者常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酸中毒及休克等,也可无症状,而仅有胃镜下表现。一般短期内可治愈,少数留有后遗症。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系多种原因所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病理变化基本局限于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少量存在,病变分布不均匀,我国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后期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为主要病理特点。本病较常见,占门诊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90%,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

慢性胃炎分类方法很多,我国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将慢性胃炎分为三大类,即浅表性(又称非萎缩性,non—atrophic)、萎缩性(atrophic)和特殊性胃炎。

①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浸润的慢性胃炎,不伴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这类胃炎的主要的病因。

②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类,前者表现为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布,病变以胃窦部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这类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B型胃炎;后者表现为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这类胃炎相当于以往命名的A型胃炎。

③特殊类型胃炎种类很多,有不同病因引起,临床少见,本书不再进行介绍。  3.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有持续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FD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种功能性胃肠病,约1/3的人群患过此病,约占胃肠病专科门诊的50%。

4.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其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有关,故名为消化性溃疡,并可称之为胃溃疡(gastric uleer,Gu)或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eer,DU)。

本病为全球性多发病,据估计,本病的总发病率可能占全球人口的10%左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胃溃疡的发病年龄一般较十二指肠溃疡约晚10年,男性患者比女性多见,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但在胃癌高发地区胃溃疡的发病比例有所增加。

P1-3

序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作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慢性病和其他一些健康问题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高血压、糖尿病、失眠、脾胃病等困扰着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在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面前,中医日益显示出它的优势,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了极好效果,在另一些情况下与西医结合,成为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诊疗部分。相应地,大量有关慢性病的中医治疗与保健图书陆续面世。这种情况无疑为广大患者和有关医务人员提供了便利条件,拓宽了患者和医师的治疗选择范围,也促进了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发展。但是,总的来看,目前市面常见的此类图书,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憾。主要是中西医对比与结合的阐述不够,简单罗列中医验方而不作解析,虽有大量医案却无原则性的用药指导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读者对内容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些问题甚至越看越糊涂,或者盲目地就此偏废中医或偏废西医。鉴于此,我们经过深入研究,组织编著了这套“对证自疗”丛书。

以往出版的有关慢性病的图书,大多是单纯的西医诊疗技术或中医验方罗列,而本丛书则加强了中西医对比与结合的内容。细致地讲解了西医怎样看待疾病以及怎样通过药物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中医如何看待同一个疾病以及怎样治疗,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如何结合运用。

以往常见的慢性病图书中,虽然罗列很多验方验案,但是医家为什么这样用药,对于此种疾病可以将哪种方药作为基础进行加减运用,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大多没有详细阐述。本丛书就以上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编著。还特别增加了专门论述西医常见诊疗方法、如何选择中医西医、具体病证的中医指导性方药、名医临证心得、分型验案等内容。

在中医论治方面,编著者紧扣“辨证”,以此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中医精髓。中医治病注重“病”的异同,同时更加重视的是“证”的异同。一种病的证型可分为多种,而一种证型往往变化多端。譬如“糖尿病”,中医学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辨证为阴虚、气阴虚、虚热、上中下三消等证型分治,以期合理、精确地控制病情和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常见的对糖尿病验方简单罗列,而不分型阐述的做法,无疑是不足取的,甚至会迷惑误导患者,以致适得其反。鉴于此,本丛书编著过程中对于分型辨治尽可能作出细致深入地阐述。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医师及患者了解某种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全貌,本丛书以某种常见病为一册,详细介绍了中西医治疗的异同,并收集了近年来中医名家的辨治理论和临床分证辨治医案。全书理论周详、医案分型全面,相信能对读者的临床治疗和学术水平提高有所帮助。

患者朋友如运用本书中的治疗方法,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编 者

2010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