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的作品,讲述的是北宋大将曹彬的故事。曹彬是北宋初年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于乾德二年任都监,参加伐后蜀之役;开宝七年,他统兵灭南唐。高阳对北宋历史上的两大战役进行了详细考证,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曹彬的奇智妙策在战役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再现了五代之末坎坷复杂的历史统一进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将曹彬(高阳文集珍藏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高阳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的作品,讲述的是北宋大将曹彬的故事。曹彬是北宋初年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于乾德二年任都监,参加伐后蜀之役;开宝七年,他统兵灭南唐。高阳对北宋历史上的两大战役进行了详细考证,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曹彬的奇智妙策在战役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再现了五代之末坎坷复杂的历史统一进程。 内容推荐 愚夫得助举状元,奇女何辜遭遗谴! 桑田沧海何多变,高阳巨笔演古今。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大将曹彬》是高阳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度剖析和思考,得到新的认识以及对当今生活的感悟。内容主要有[太后下嫁]之谜、[冲冠一怒为红颜]、豪格之死等等。 试读章节 大宋乾德二年——开国的第五年,十月底。 十月底的天气,在开封是应该下雪了。一上午阴霾不开,黄尘似雾,午后风定,尘雾虽消,彤云更密,一爿天似乎就压在头上。向晚时分,终于飘下了雪片。风又起了,雪也大了,满空中白茫茫,似翻江倒海般搅起无边的银浪。 仁君临驭,不过四年的工夫,中原已是太平盛世;这样的天气,正好关起门来,围炉谈笑,乐聚天伦。但宰相赵普,却无这份闲情逸致,可也不是案牍劳形,他只是像平常一样,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端坐读书。 这是听从皇帝的劝导。他年轻时学的是“吏术”,精研律例,善决大事,听讼恤民,足当方面之任,就是做掌理军政的“枢密使”也能胜任愉快,但当宰相就嫌不够了;肚子里没有些墨水,会闹出些意想不到的笑话来,因此皇帝劝他读书。他自己也有觉悟,不知孔孟,不配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不配当燮理阴阳的宰相,所以退朝后,把大部分工夫都放在书本上面。 忽然,侍儿春莺在门外娇声禀报:“相公!夫人来了。” 门帘掀处,赵夫人笑吟吟地走了进来。她是不轻易到宰相的书房来的,此来自然有事;赵普便只以微笑目迎,等她开口。 “这天气,相公何妨自在些?”她回头叫一声:“春莺!” 春莺捧来一个包袱,解开来看,是一件簇新的紫色锦面的狐裘。赵夫人提着领子拎在手里,春莺便说:“请相公换了便服。” 赵普身上还穿着公服,几乎是每日如此。因为皇帝宽厚随和,最喜欢与布衣昆季之交在一起喝酒闲谈,经常微行亲访;因而赵普下朝回家还不敢更换便服,就为的是怕御驾亲临,仓促之间来不及整肃衣冠,形成不敬。 “相公放心吧!这等大雪,官家不会出宫了。”赵夫人说。“官家”取义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五代到宋朝特有的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赵普觉得夫人的估计不错,于是让她们主婢服侍着卸去幞头和公服,换上暖和舒适的轻裘,欣快而又感叹地笑道:“世间只知宰相尊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知做宰相的不自由?” “像相公这不自由,从古以来,怕也没有几个人不巴望得到。” “夫人这话倒是道着了痒处。”赵普点点头说,“天子临幸,恩宠无比,古人有此一遭,便足以夸耀后世,何况是一而再,再而三,不计其数!真是旷古未有的恩荣。” 一句话未完,只见回廊上匆匆奔来一名老苍头,气喘吁吁地喊道:“相公,相公!官家驾到。” 赵普大出意外!重换公服接驾,得要一会工夫,决无让皇帝在门外等候的道理。赵普记起前几天刚读过的一句书:“君命召,不俟驾而行。”于是一面疾步向外,一面向夫人高声嘱咐:“赶快吩咐厨下,预备酒果。” 话声未落,赵普便从洞开的正门中,望见风雪中一位伟丈夫,身着淡黄窄袍,外披赭黄毛衫,乌纱折上巾外,罩一顶大红席帽,手里拿一把称为“柱斧”的牙柄水晶小斧头,昂然挺立在黄罗伞下。赵普疾趋出门,隐惧不胜地跪在雪地里,未及陈奏,皇帝业已踏进门去,欢欣地说道:“好一场瑞雪!” 说着只管自己大步踏雪,穿庭而过,四个小黄门在左右扶掖,赵普紧随在后,上了台阶。这时赵夫人已迎了出来,就在帘前跪拜:“臣妾赵氏恭迎圣驾!” “没有想到我今天还会来吧?”皇帝笑着问。进了厅堂,自己把毛衫和席帽都卸了下来,搓搓手又说,“我已约了皇弟,来吃你家的炙肉。赵普,你还记得我们在同州冬天的乐事吗?” 皇帝在前朝——后周,当同州节度使时,赵普是他的掌管刑狱的“推官”,皇帝和当今的皇弟光义,是他家的常客。赵夫人贤惠善持家,精于烹调,每到西风渭水、落叶长安的季节,常设炙肉款待贵客,皇帝和光义几乎每日必到,席地而坐,笑谈酣饮。这番际遇,赵普如何不记得?便即肃然答道:“臣不敢忘!” “那好!”皇帝又回头向赵夫人说道,“嫂子,我们还是照当年的样子吧!” 皇帝一直叫赵夫人为“嫂子”。赵夫人也一直惶恐不安,连声应“是”,唤出婢仆来,也先向皇帝磕了头,然后铺设重茵,抬来一个白铜大火盆,烧得极旺的兽炭;正中设一张紫檀长方大矮几,先点了茶,供上一大盘干湿时鲜果子,再取两个黄缎坐垫摆好,请皇帝在上方坐下休息。 这时皇弟光义也到了。他领着开封尹的职务,五代以来的传统,京尹暗示储位,仪制尊贵,过于宰相,所以赵普也仍是用大礼迎接,把他安置在皇帝侧面,西向的客位,自己在下方相陪。 P1-3 序言 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以来,二十余年心血所积,得书若干,计字又若干?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甚了了,约略而计,出书总在六十部以上;计字则平均日写三千,年得百万,保守估计,至少亦有两千五百万字。所谓“著作等身”,自觉无忝。 上下五千年,史实浩如烟海,所以我的小说题材,永远发掘不尽;更堪自慰的是,以台湾为中心的世界华人社会,无一处没有我的读者。有些读者奖饰之殷,期勉之切,在我只有用“惭感交并”四个字来形容心境。 行年六十有五,或许得力于凡事看得开,更应庆幸于生活在自由自在、不虞匮乏的大环境中,所以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可说并未老化;与笔续盟,二十载可期。不过今后的笔墨生涯,一方面从事创作;另一方面亦须整理旧稿。新作单行本将仅交由联经及远景两家出版事业公司印行。 与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合作的开始,在个人的创作历程中,是一块很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特缀数语,敬告读者。 是为序。 后记 高阳(1922-1992),一说生于1926年。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以历史小说的创作,享誉当代文坛,其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以历史人小说,以小说述历史”,从考据中探索历史的真相实况,并将求证索据所获的资料运用于小说之中。高阳著述丰富,一生著作约90余部,105册,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高阳作品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高阳过世的时候,友人挽联云:“文章憎命达,诗酒风流李太白;才学著书多,古今殷鉴罗贯中。” 由于种种原因,祖国大陆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缘知晓高阳这位浙籍著名历史小说巨擘。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高阳作品的陆续翻印以及研究工作的徐徐展开,祖国大陆读者、研究者才逐渐有机会一睹其艺术风采。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一股高阳热,许多出版社陆续出版高阳作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高阳作品的出版分散于多家出版社,很不完整。基于这些考量,我们计划出版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高阳文集珍藏版》。 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地域,语言风格与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有所不同,但出于对高阳先生作品的尊重,我们在稿件编辑过程中,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除了对原文中明显差误作了更正,极个别地方略有删改,尽量保留文章原貌。 书评(媒体评论) 写人情,高阳写出了怨而不怒、冷静客观的气质;写斗争,高阳切中了权力欲望对人性的腐蚀;写风格,高阳更为读者勾绘出一幅绚丽壮阔、气质非凡的景致,堪称一部民俗变迁史。然而,高阳的作品不仅在质上获得了肯定,产量更是惊人。 ——杨明(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