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舞台上,他们是被误解的主角。董卓、袁绍、孙策、吕布、刘表……他们是三国政坛的开局者,运筹帷幄,气吞山河如虎,却又由于性格缺陷迷失在历史的漩涡里。他们有各自的历史功绩,却被罗贯中涂抹成花脸。陈瓷著的《三国(五张面孔的局)》透过历史的油彩,还原这些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深度剖析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性格逻辑,挖掘历史的诡异与人性的复杂,解读他们看似荒谬、实则必然的人生抉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五张面孔的局) |
分类 | |
作者 | 陈瓷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国的舞台上,他们是被误解的主角。董卓、袁绍、孙策、吕布、刘表……他们是三国政坛的开局者,运筹帷幄,气吞山河如虎,却又由于性格缺陷迷失在历史的漩涡里。他们有各自的历史功绩,却被罗贯中涂抹成花脸。陈瓷著的《三国(五张面孔的局)》透过历史的油彩,还原这些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深度剖析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性格逻辑,挖掘历史的诡异与人性的复杂,解读他们看似荒谬、实则必然的人生抉择! 内容推荐 陈瓷著的《三国(五张面孔的局)》讲述了:关于真实的三国五霸,你又了解多少?上演三国分立历史大戏的曹操、孙权、刘备,为人耳熟能详;为三国开局的五位个性霸主,却被世人误解千年:启动三国大乱之门的董卓,搅局摇摆、挺马独自闯荡的吕布,错失大好局面的袁绍,开拓江东基业的孙策,黯然退出霸局的刘璋。曾经叱咤风云,却又瞬间灰飞烟灭;他们是怎样在环环相扣的局中脱颖而出,又是怎样的局限导致了灭亡?作者为三国开局五霸代言,让钉在耻辱柱上的人陈述自己的初衷,为你讲述*靠谱*合理的三国英雄成长传记。 目录 第一篇 开局者的狂欢 第一章 西凉枭雄 第一节 土豪成为公务员 第二节 朋友成为敌人 第三节 流氓成为霸主 第二章 洛阳黑客 第一节 一夜之间掌控天下 第二节 谁做皇帝他说了算 第三节 当杀人成为艺术 第三章 长安天灯 第一节 你的末日到了 第二节 有一个忍者叫王允 第三节 被最依赖的人杀死 第二篇 搅局者 第一章 悲情英雄 第一节 一不小心就成为英雄 第二节 绯闻改变生活 第三节 最失意的功臣 第二章 万里流离 第一节 玩了一把空城计 第二节 当忠君成为缺陷 第三节 皇帝的亲笔求救信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一节 一箭定乾坤 第二节 养鹰和养犬 第三节 与身份不符的死法 第三篇 争局者 第一章 洛阳乱魁 第一节 被逼出来做官 第二节 一个放火的坏孩子 第三节 伟大举动和猥琐动机 第二章 河北霸主 第一节 最后的北方王者 第二节 一个极端分子 第三节 一门心思要做天子 第三章 官渡败寇 第一节 绝无胜算的布局 第二节 其实最适合做编辑 第三节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第四篇 出局者 第一章 白手起家 第一节 创业启动资本 第二节 机会是创造出来的 第三节 成功的一锤子买卖 第二章 霸业中兴 第一节 小霸王的霸气 第二节 踩出一条血腥的道路 第三节 不是消灭而是征服 第三章 难逃宿命 第一节 当英雄遇见美女 第二节 阿喀琉斯之踵 第三节 这就是宿命 第五篇 让局者 第一章 立足蜀中 第一节 继承了家族性格 第二节 只想做守户犬的藏獒 第三节 隆中对里的强盗逻辑 第二章 引狼入室 第一节 被真话欺骗 第二节 当野心家遇到谋略家 第三节 根本不需要理由 第三章 降城保民 第一节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第二节 因为爱而放手 第三节 全城为他流泪 后记 试读章节 谁不说这孩子命好呢! 可是,董卓并不喜欢土豪的身份。他打着呼哨离开了家乡,游荡到了羌地。 为什么去羌地? 喜欢。 去羌地做什么? 找乐。 董卓的人生哲学,从一开始就是混混儿哲学。 董卓膀大腰圆,膂力无人能比,绝对力量男。他跨上骏马,飞驰而去,羌族少女追在后面,发出阵阵尖叫。董卓在羌地广交朋友,与各个部落首领成了朋友。本来,大家就喜欢与土豪交朋友。 要是在温文尔雅的中原,董卓肯定被视为街头小混混儿,人见人踹,车见车撞,花见花谢。可是,在性格坚刚、风气勇猛的羌地,董卓得到了“少侠’’的美名。 五百年才出一个的恶人—— 带着“少侠”的桂冠,董卓从羌地回到家乡,因水土不服,很快蜕变为一个街头痞子。 这个街头痞子做的一件痞事,就是在街头杀牛。 今天,杀一头牛不见得是多牛的事情。可是,在董卓生活的东汉,杀一头牛是很牛很牛的事情,因为那时的牛杀不得。首先,牛是贵重的,《九章算术》记载,一头牛的价格在一千八百钱左右,一般老百姓倾家荡产也是买不起牛的。在人力耕作文明时代,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被列为国家特级保护动物。汉代官府禁止私自宰杀耕牛,哪怕是自己的。东汉末年,曲周百姓杀牛为父祷病,官府便按法律判其斩刑并弃市,幸得一个陈矫的人上奏朝廷,将其赦免。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私杀自家的牛,其罪行已经甚于杀人了。 可是,董卓偏偏杀牛了! 这一天,羌地部族首领们来看望老朋友董卓了。董卓把耕牛和羌族首领一起领回家,羌族首领坐在上座,耕牛上了屠宰架。按照当时的法律,私自杀牛犯法。但是董卓不但没有像那位为父祷病杀牛的曲周百姓受审判,反而获得了“健侠”的称号。 董卓大摇大摆地在大街上晒血淋淋的牛皮,无人报警,无人抓捕。董卓武功高强,还认识那么多羌人,谁敢惹?另外,当时东汉政府式微,中央权力在内耗中衰颓,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诅咒,蔓延全国。这样的政府,还能管得了“地头蛇”杀牛吗? 如果,在董卓第一次挑战政府权威而杀牛时,政府就能惩戒他,他也许会改邪归正,成为一个安安稳稳的农人。 命运垂青,为这个五百年才出一个的恶人打开了一扇门——一个五百年难遇的乱世。 土豪成公务员之谜—— 整个陇西都轰动了。 羌人赶着一千多头牛呀羊呀马呀,浩浩荡荡地开进临洮。吃了董卓的牛,念着董卓的仗义,羌族首领就凑了一千多头牲口,赶来回报他。 这是董卓掘到的人生第一桶金。乡人在钦羡之余,都替这一千多头无辜的牲口担心:董卓这个混混儿,根本不会好好喂养它们的,过不了几天,它们就都被饿死了。 董卓怎么会闷在家里做牛郎呢?不久,他就到郡府里上班去了。董卓被郡府征召为公务员,职责是负责治安巡逻,抓捕盗贼,成了威风的治安大队长。 董卓是借征召制混进公务员队伍的。汉代官员选拔采取征辟制度,东汉光武帝规定“四科取士”制度,颁行全国。 P4-5 序言 陈瓷的《三国:五张面孔的局》就要出版了,让我写几句话。 我和陈瓷是写作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他让我写这篇序,大概就是因为我最熟悉他的写作状况和内心世界。我是研究三国的局外人,近几年却时常谈到三国,就是因为身边有个研究三国的陈瓷。 我知道,这本书原来的名字是《三国局外人》,此前已经出版发行,现在陈瓷又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打磨,精益求精推出升级版,奉献给读者。陈瓷说,这本书是他积五年心血的结晶。他这样说的时候,我看着他,感觉他的神情恰好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做注脚。 陈瓷在大学读的是中文,他对三国的兴趣,得益于他的儿子。几年前,陈瓷的儿子喜欢玩一个三国题材的电脑游戏,偶尔,陈瓷陪儿子玩。玩着玩着,他发现游戏把一些三国人物曲解了,怕游戏会误导儿子,就专门买来一本《三国志》讲给儿子听。慢慢地陈瓷把自己对三国的理解写了出来,并陆续发到网上,竟有出版社编辑来找他签约。 为儿子而写作,是最负责的写作,是最投入感情的写作,这就是陈瓷作品受欢迎的奥秘所在吧。 懵懵懂懂中,陈瓷的第一本书《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而且一出版,就被三国历史爱好者关注。 陈瓷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成为三国历史研究中的一匹黑马,这让一些整天混迹于文化圈所谓的作家大跌眼镜。 陈瓷的书,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戏说,也不纯粹是学术考证,而是致力于对三国历史记载进行人性解读,善于从历史记载的空白处推导历史细节,提出自己的看法,用文学的手段揭示历史事件的人性密码。“三国”在陈瓷的解析下,更具人性化、合理化、具体化,故事性与学术性并存,可读性与教化性更强他思维新锐,观点独到,语言亦是幽默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本书的出版让陈瓷明白,原来书是可以这样写的。接下来的写作,陈瓷更是游刃有余了,一发而不可收,四年内除了出版一百三十万字五卷本的《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系列作品外,还陆续出版了《告诉你一个真三国》(合著新华出版社出版)、《乱世神话:关羽》(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关公秘史》(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三国局外人》(崇文书局出版)、《最彪悍的三国史》(沈阳出版社出版),台湾也即将推出陈瓷解说三国系列作品的繁体版。 陈瓷的三国系列著作问世,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他的五卷本系列作品《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被称为“国内首部从人性角度解读三国历史的作品”,而陈瓷本人则被誉为“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 陈瓷牛了,有人却不舒服,说陈瓷写的什么呀,小说不是小说,学术又不是学术,称陈瓷乃“非主流”。 殊不知,“非主流”恰恰是陈瓷三国史的魅力所在。 我和陈瓷均为松青文学会馆的文友。一日,松青文学会馆同人小聚,酒酣之际,大家讨论关于主流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竟然凑成一个段子:讲山上有一群猴子,猴王搂着占有的母猴,洋洋自得,美滋滋地享用着它的追随者进奉的食物,开坛讲法,自命“主流”。而渴望进化的猴子,因为不与猴王站在一起,被斥为“非主流”,被赶出领地。暑往寒来,非主流的猴子艰苦寻找食物,躲避猛兽侵袭,独立思考,自力更生,在严酷的生存条件下,渐渐进化成人。人再次经过那座猴山时,却看到那些主流猴子依然在群猴的服侍下怡然自得。 虽然,这段子是酒后醉谈,当不得真,可也有几分真趣。 当时我就想,陈瓷就是这只“非主流”猴子。他总是渴望破解历史深处的人性密码,绝不拘泥于书本上的历史,他的这一选择就是“非主流”。我了解,陈瓷为自己的“非主流”三国史,付出了全部身心。他不止一次对我说,没有写作他就不知道怎么活下去,而不以这样“非主流”的精神研究三国,他就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为了自己的“非主流”三国史,陈瓷付出了太多太多,失去了太多太多,我常常为此感慨不已。 可是,他也得到了太多太多。正如那只“非主流”的猴子,陈瓷的“非主流”三国史,得到了广泛的欢迎。 “非主流”的陈瓷拥有已成规模的粉丝群,他的粉丝们过生日互送的礼物,就是他的系列作品。 “非主流”的陈瓷获得了泰安市人民政府东岳文艺奖,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非主流”的陈瓷约稿不断,得到了出版社的认可。 “非主流”的陈瓷作品名列各种畅销榜,一版再版,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一位写作者能够得到政府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夫复何求?而这才是真正的主流。 是为序! 2014年2月22日于秋缘斋 后记 这本书是《三国局外人》的再版,在决定换书名的时候,我其实很犹豫。最大的担心就是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先前已经购买了《三国局外人》,再看到这本书,书名不同,就有可能认为是不同的两本书,再掏钱购买,那就亏了。 可是,既然有这个担心,又为什么把书名由《三国局外人》改为《三国:五张面孔的局》? 五年前开始写作这本书,源于一个冲动,那就是为失败者代言,再现董卓、吕布、袁绍、孙策、刘璋五人的生命轨迹,这五个人是三国霸局的奠基者,也是最终的出局者。向来,我们瞻仰的都是胜利者的辉煌,而对失败者的困窘,却极少正视,如果偶有关注,也很可能是窥探围观的心理作祟。我当初写这本书,就是要正视这五位三国出局者,通过他们的兴衰成败,捡拾惊涛骇浪般的三国历史中的微澜。感谢崇文书局,感谢胡英编辑,让这本倾注了我心血的书得以出版发行,让我能够告诉读者,历史原来有这么多被忽略的细节。 可是,这本书出版后的四年时间里,每每想起这本书,看到封皮上《三国局外人》这五个字,我总是感觉惴惴,眼前时常依稀晃动着五张面孔:沉郁的董卓,英武的吕布,彷徨的袁绍,果敢的孙策,温和的刘璋。我总是感觉到,他们依然在向我倾诉着什么。 穿越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时空,这五张面孔要向我倾诉什么呢?这本书出版后的四年时间里,让我惴惴不安的,就是这个一直没找到答案的问题。 直到去年冬天,通过《西汉往事》作者王文剑的介绍,认识了河南文艺出版社的王淑贵编辑。我向这个坚持让我称她为“小王”的年轻人,谈起这个问题,问她:你说,这五张面孔一直在我眼前晃荡,到底要倾诉什么呢? 我话音刚落,小王就说:“他们不满呗!不要称他们是局外人,他们其实就是三国这个局的缔造者,同时也是一直被误解的英雄。” 小王说完,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五张面孔,不过不再是模糊的,而是分外清晰的,不再晃荡闪烁,而是定格浮现。 对,这五个人本来就是三国的布局者,精彩的三国大戏,是他们提供的舞台啊。 于是,书名就从《三国局外人》改成了《三国:五张面孔的局》。 小王说,改后的书名,也许更容易被那五个悲催的家伙接受。 从去年11月份决定再版这本书,我就逐字逐句地修订,三个月才完稿,这个时间可以写一本新书了。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五个人不要再次对我亮出满是哀怨的面孔。 只有伟大的写作,才配得上伟大的历史,我一直这样认为。 陈瓷 2014年2月22日青云湖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