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儿童教育缺少什么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作者 关美红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为五章,前三章分别讲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存在的误区和解决方法;第四章“儿童性教育”和第五章“儿童与网络”是分别作为“敏感话题”和“热点问题”来写的,从前三章中分离了出来。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误入歧途而不知,或者知道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方法的您走出误区。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您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让您对儿童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成为一位真正合格的父母,称职的老师,受孩子尊敬的长辈,与孩子沟通的高手,并最终实现您最初的梦想。

内容推荐

孩子刚出世是天真无邪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关键在于后天环境影响才有了差别。大的环境有三个: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响非常重大,对生活、学习、劳动等各项习惯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广泛,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影响越来越大。这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能够长好,长到什么程度,长成什么样子。孩子长不好的原因就出在这三方面。只有对它们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培养好孩子。

本书正是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找出了教子的一般误区及随着现代变化出现的新误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有哪些?如何适量、适时添加?并且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可行方法。

目录

第一章 温馨的家庭——孩子的第一课堂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孩子没有培养好,不是无能而是无知

 三、要孩子,您准备好了吗

 四、做好孩子的妈妈

 五、爸爸不能“退居二线”

 六、祖父母,新“战场”要有新“武器”

 七、选保姆学问大

 八、孩子“坏”行为背后的真相

 九、孩子的运动、饮食有误区

 十、男孩子教育误区多

 十一、年轻父母们,把好你的钱袋儿

 十二、“超前教育”要适度

 十三、低调教育孩子效果好

 十四、让孩子人格完整

 十五、漫谈亲子沟通

 十六、家教也要有原则

第二章 充满生机的校园——孩子群体生活的天堂

 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二、高智商儿童的成长

 三、“家”、“校”、“社会”三分立

 四、崇贤敬德

 五、是谁拿了孩子的时间

 六、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七、请给孩子一个“保质期”

 八、人文教育的培养

 九、老师也是普通人

 十、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也该这样做

 十一、学生“非暴力不合作”

第三章 充满诱惑的社会——孩子最终要融入的地方

 一、把孩子还给社会

 二、让孩子全面认识社会

 三、身体是生命的本钱

 四、与人交往不孤单

 五、独立是为了更好地融入

 六、经历挫折后才会健康成长

 七、社会不接受不懂得与人合作的人

 八、社会公德教育

 九、幼儿园是孩子的小社会

 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第四章 儿童性教育——孩子渴望、父母口难张

 一、性教育的滞后

 二、儿童性教育最大障碍在于父母

 三、当孩子提出这些问题时

 四、性——该谈多少

 五、正确对待孩子的性游戏

 六、孩子手淫怎么办

 七、性教育从何时开始好

 八、不分性别教育法

 九、了解儿童性心理

 十、要满足少男少女的性好奇

 十一、儿童性早熟的识别和防治

第五章 网络这个黑洞

 一、可怜可悲的网瘾孩子

 二、网瘾危害了孩子什么

 三、别轻易给孩子贴上“网瘾”标签

 四、孩子染上网瘾——淮的错

 五、解铃还需系铃人

 六、健康上网

试读章节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长大以后的成就都与孩子本身的资质有关,但是身边好多例子证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父母的引导关系很大。

若将孩子比做一块神奇的土地,父母则是这块神奇土地的首批耕耘者。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播种什么样的思想,就收获什么样的行为;

播种什么样的行为,就收获什么样的习惯;

播种什么样的习惯,就收获什么样的性格;

播种什么样的性格,就收获什么样的命运。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高尔基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母鸡都会,重要的是如何教育他们。”那么,为人父母者,究竟该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

初尝养育子女甘苦的年轻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天资聪颖,活泼可爱,甚至是“神童”。但神童又何其少见,“上帝”在造神童时是非常吝啬的。一些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显出早慧之光,赢来多少羡慕的目光,父母大喜过望之后便发现孩子不过如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更多的父母在抱怨孩子的“不开窍”。神童古来有之,在中国历史上也绝不少见。如电视连续剧《寇老西儿》中葛优扮演的主人公寇準,就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準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準以附近的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準踱步思索,一步两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上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唐代有名的神童特别多,如白居易出生7个月便识“之”、“无”二字,王勃6岁即善文词,杜甫7岁咏凤凰,骆宾王7岁咏鹅,李白10岁通诗书,等等。一些“神童”恃其早慧,日后凭其超人的智慧取得很大成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并非所有神童将来都会有大作为,相当多的神童只是在早年领受了“上帝”的恩德,长大之后往往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灿烂辉煌。韩国有一举世闻名的神童名叫金雄镐,两岁时便能读写2500个汉字,10岁时的智商达到210,比常人高出100,但后来“神”劲衰退,到18岁他参加高考时,在2763名录取者中,他排倒数330名。现年35岁的当年盖世神童金雄镐只是一名十分普通的青年,与同龄人一样为生活奔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神童不再神了呢?这主要是因为许多神童的“神”只是悟性高。而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抗挫折能力等的形成往往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长期培养的结果。经过长期科学的培养,一些早年智力平平的人,日后也能创造伟绩。爱因斯坦就是一个从“笨瓜”到科学巨人的典型。他幼年时是出了名的“弱智儿”,3岁还不会说话!小学时是不爱玩耍的讨厌的学生。6岁时,被老师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鸡,引来一片轻蔑的笑声:“差劲的笨瓜。”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说话不清楚,成不了才。”中学时,教导主任给他下了个结论:“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一事无成。”考大学时,语文和生物竟然不及格,不得不补习一年。看来,爱因斯坦日后能成为科学奇才,绝不是靠早年的聪明,而是靠着一颗勤奋好学,勇于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心!赋予爱因斯坦这颗“心”的人,显然不是学校教师,而是他的父母。从小这位“笨瓜”的父母就没有放弃过他,妈妈宝丽妮不认为儿子笨就是耻,总想方设法发现孩子身上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父母一有空就带“小笨瓜”去郊游,开发他的心灵。父亲经常送他小礼物,他8岁生日,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小笨瓜”出人意料地从罗盘及指针中间提出了二三十个问题,就是这个小小的罗盘在他心里埋下了日后发芽成才的科学的种子。是父母造就了一代伟人。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背后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小时候,爱迪生被老师认为是“捣蛋鬼”、“糊涂虫”,被赶出学校,年过半百但意志坚强的母亲独自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教给孩子知识,更要教给孩子见义勇为、通情达理、品德高尚等所有的优秀品质,从而培养出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发明家。又如近年来亚洲地区神童的出现率很高,也是因为他们的孩子身上所继承的优秀品德在起作用。西方人的家庭却往往没有给孩子更多宝贵的东西,这就能够解释一些科学人才探索奖为亚洲血统的美籍人士所囊括的原因了。所以,年轻的父母们,千万不要奢望您的孩子天生“神童”,如果有幸是神童,那就好好珍惜他,精心培育他;如果不是神童,那也要一样珍惜他,加倍培育他,您有能力造就一个神童。家长才是孩子学习上真正的启蒙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老师,父母要与老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二、孩子没有培养好,不是无能而是无知

有一对母子,母亲一直以为儿子是一个很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某天和儿子的一场扑克游戏改变了她的看法。两人玩的是一种通常称为“争上游”的游戏,这曾经是在中国老百姓中很流行的扑克牌玩法。它的规则是:在每次新开一局时,前一局的负者要向胜者上缴一张最好的牌,以示奖罚。有一局母亲输了,正好她手上有一张大王,这可是最大的一张牌。想让儿子开心一下,于是母亲说:“儿子,妈妈给你一张大王。”但儿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开心。母亲问他为什么给他大王还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想要大王,我想要一张小六。”原来他手上已经有3张小六了,再多一张就可以凑成“四大金刚”了。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已经给了他最好的东西,没想到他需要的不是这个。他有他自己的需要。于是她又问儿子:“你是喜欢妈妈给你买电脑、游戏机呢,还是喜欢妈妈跟你聊天、关心你?”儿子没有立即作出选择,而是说:“妈妈,你再说一遍刚才的话。”

“为什么?”

“因为我想听。”那天,母子两人聊了足足3个小时。

其实,这是我们通常容易犯的错误。人们经常会给孩子一堆高级的玩具,给恋人昂贵的钻戒或项链,给父母补品或更直接的货币。然后就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给了你最好的东西了,你还要怎样?

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但是通常不太会爱。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懂孩子的秘诀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身上都好像隐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另一个是“坏孩子”。“好孩子”指的是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潜力,现在的优点、长处和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坏孩子”指的是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和父母不希望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美好的东西。懂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唤醒“好孩子”,而不懂孩子的家长就会逼出“坏孩子”!P3-P6

序言

做为孩子的父母,学生的老师,晚辈的长辈,可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风”,自己的学生成为“人上人”,自己的后代能够“光宗耀祖”。可是真正能够实现自己愿望的又有几人呢?我们都知道,凡事有因必有果,什么样的原因造就什么样的结果。子女“成龙”“成风”也好,平平庸庸也罢,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也有,这种种都可以看成一个结果,那么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做为一位父母,一名老师,一位长辈您考虑过吗?也许您考虑过了,但您考虑的周全吗?或者您考虑的已经相当周全,那么您考虑的够透彻吗?……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为防有失,我们不防多方面借鉴一下。

孩子刚出世是天真无邪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关键在于后天环境影响才有了差别。大的环境有三个: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响非常重大,对生活、学习、劳动等各项习惯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广泛,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影响越来越大。这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能够长好,长到什么程度,长成什么样子。孩子长不好的原因就出在这三方面。只有对它们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培养好孩子。

本书正是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找出了教子的一般误区及随着现代变化出现的新误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有哪些?如何适量、适时添加?并且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可行方法。本书共分为五章,前三章分别讲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存在的误区和解决方法;第四章“儿童性教育”和第五章“儿童与网络”是分别作为“敏感话题”和“热点问题”来写的,从前三章中分离了出来。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误入歧途而不知,或者知道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方法的您走出误区。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您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让您对儿童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成为一位真正合格的父母,称职的老师,受孩子尊敬的长辈,与孩子沟通的高手,并最终实现您最初的梦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