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何为潜意识
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内心深处的感觉更是瞬息万变,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时,我们第一个反应往往不是理性地加以判断,而是内心的直觉。这种直觉,既不是来自于五官的感受,也不是来自于大脑的分析判断,它就是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
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在做之前,就会有一种能否做好的直观判断,这种判断就是来自于我们潜意识里的感觉。有些人的这种感觉非常敏锐、准确,事情的结果往往与其潜意识感觉非常吻合。无疑,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更能把事情做好。大多数人也许认为,潜意识是与生俱来的,能否拥有良好的潜意识,完全靠“天生”、“遗传”,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潜意识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逐步提高的。举个例子来说,即使天生没有很高的篮球运动天赋的人,通过后天不断地训练,他的“球感”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而通过锻炼来强化自己潜意识的原理也正是如此。
潜意识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中已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有着切实的心理学研究做支撑的。
自19世纪始,心理学的研究重点越来越偏重于意识的深层,由此对于意识的活动便有了更加细致的分类。在现代心理学中,人的精神活动被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潜意识与意识定义方法不同,意识有明确的内涵,而潜意识则是一个集合的笼统界定,不能意识到的意识统称为潜意识。
在现代心理学中,意识是指通过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接收外界的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形成认识。而潜意识则会接受到更多被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它们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这些信息经年累月地储存在脑子里,慢慢积累成我们很少察觉到的潜意识。 潜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棵树不会意识到自己是棵树,一只蛐蛐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只蛐蛐;一只灵长类的猩猩可能会有意识,会有一定的智力行为,但是它却不能像人一样调动并积累各种感性经验,猩猩会有本能的反应,却没有来自潜意识领域的漂浮物——潜意识。
在理解潜意识并想要进一步训练掌握潜意识的“恶魔法则”时,首先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确一下“自我意识”。我们也许每天都会无数次地使用“我”这个词,却从来没有想过,能够产生“我”这个概念,是上天给予人类的莫大恩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有可以调动的自我意识。
关于这个问题,还真的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结果十分有意思。科学家选出一只平时生活十分正常的成年狗,把它放在镜子面前,观察它的反应。结果是它并不会意识到那是它自己,因为它先是对镜子里的那个家伙感到好奇,可是过了一阵子之后,竟然冲镜子里的“它”发怒了。可见作为已经到了相当高等的脊椎动物的狗,却也没有自我意识的产生。相信养过小狗、小猫的读者都会有过类似的体验,梳妆镜里面的某只小狗、小猫的动作,经常能够引起它自己的敌意或醋意,而它却浑然不知镜子里的就是自己。
与之相对的是人类的自我意识产生。生物学家在一批两三岁的小孩的额头上点一个红点,然后把他们依次放在一个镜子前面。绝大多数小孩在看到红点之后的选择,是用手指着自己的额头,而去触摸镜子里红点的小孩比例是很低的,这就是人类对于自我最原始的认知。
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单细胞动物开始,历经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等等,一直到人。换句话说,只有人,还有极少量的人类祖先——灵长类动物,具有自我的概念或意识。
对于利用潜意识去传递信息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有。我们有很多的途径去传播我们的本心给其他人,这就是我们利用潜意识的条件,也有更大的必要去学习和掌握潜意识的原理。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