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文字古奥,所涉及的内容又十分广泛,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二十四史精华(上下插图本增订版)》精选了“二十四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传记,供广大读者阅读。
“二十四史”都是用文言文写成,今天的读者读起来难免会有一些阅读障碍。为此,我们将原文中的部分生僻字词,加以注音。并将原文与译文一一对应,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的一大亮点是配图部分,我们以中国古代的优秀木刻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展读这部《二十四史精华》,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恩先贤的用心良苦。这是历经多少心血才得以传承,供我们汲取的宝贵智慧与经验。
司马迁的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文字古奥,所涉及的内容又十分广泛,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二十四史精华(上下插图本增订版)》精选了“二十四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传记,供广大读者阅读。其中包括西汉初年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秦末起义的首倡者陈涉,西汉权臣霍光,投笔从戎的东汉名将班超,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和诸葛亮,东晋王朝的柱石王导和谢安,杀父即位的昏君隋炀帝杨广,“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秉公执法的狄仁杰,唐朝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敢于犯颜直谏的名臣魏徵,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明代开国功臣刘基,明代中后期的改革家张居正,明末的抗清名将袁崇焕等。这些都是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和成败,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二十四史”都是用文言文写成,今天的读者读起来难免会有一些阅读障碍。为此,我们将原文中的部分生僻字词,加以注音。并将原文与译文一一对应,方便读者阅读。
《二十四史精华(上下插图本增订版)》的一大亮点是配图部分,我们以中国古代的优秀木刻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时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将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所以姓项氏。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学成。放弃了学字,改学击剑,又没有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字只不过用来记记姓名而已。剑也只能抵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能抵抗万人的。”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粗略地知道了兵法大意,但又不肯认真学完。项梁曾因栎阳罪案受到牵连,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得到了结。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到吴中躲避仇家。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和丧葬,项梁常常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调度宾客和子弟,因此了解了每个人的能力。秦始皇帝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籍一同去观看。项籍说:“那个皇帝,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许胡说八道,当心全族被杀头啊!”项梁因此觉得项籍不同于一般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已经敬畏他了。
原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啕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译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这一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灭亡秦朝的时候。我听说先发则能制人,后发则为人所制。我想发兵,派你和桓楚带领。”当时桓楚逃亡在湖泽之中。项梁说:“桓楚亡匿在外,人们不知道他的下落,只有项籍知道。”项梁走出来,吩咐项籍持剑在外面等候。项梁又走进去,与郡守一块儿坐着。项梁说:“请允许我叫项籍进来,让他接受命令召回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招呼项籍进来。不一会儿,项梁使眼色给项籍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砍掉了郡守的脑袋。项梁拿着郡守的脑袋,身上系着郡守的官印。郡守的侍从护卫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杀死了数十百人。全府中的人都惶惧畏服,没有人敢动手反抗。项梁就召集昔日所熟悉的有胆识的府吏,把所要做的起兵反秦这件事情向大家讲清楚,于是征集吴中士卒起义。派人搜罗下属各县丁壮,得到精兵八千人。项梁安排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没有得到任用,自己去向项梁申述。项梁说:“前些时候有一丧事,让你主办一件事,你不能办,因此不任用你。”于是大家都很佩服项梁。项梁为会稽郡守,项籍为裨将,镇抚下属县邑。
原文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广陵人召平这时为陈王略地广陵,没有降服。听说陈王战败逃走,秦兵又将要到达,就渡江假托陈王的命令,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召平说:“江东已经平定,赶快引兵西进攻打秦军。”项梁就以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发。他听说陈婴已经攻下东阳,便派遣使者,想要与陈婴联合西进。陈婴这个人,原来是东阳令史,在县里一向诚实谨慎,人们称为忠厚长者。东阳的青年杀死了他们的县令,聚合了几千人,想要选置一个首领,没有找到可用的人,就请陈婴来担任。陈婴推辞说不能胜任,大家就强行推立他做首领。县中随从的有二万人。青年们打算推举陈婴就便称王,士兵为了同其他各路军队相区别,头上裹以青巾,表示异军突起。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了你陈家的媳妇,未曾听说你家先辈有得过高官贵爵的,现在突然得到很大的名声,不是好兆头。不如有所归属,事情成功了,犹能得到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脱,因为不是社会上指名道姓的人。”因此陈婴不敢为王。对他的军吏说:“项家世代为将,有名于楚。现在要想干成大事,将帅不得其人不行。我们依附名门大族,一定能使秦朝灭亡。”于是大家听从他的话,把军队归属项梁。项梁渡过淮水,黥布、蒲将军也率军归附。项梁共有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P1-3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往的一切,是先人们生活的记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更是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遗产。
作为有着五千年以上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和民族,中华民族有着忠实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使得中国在几千年来能够保存下大量的历史资料,史料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媲美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史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被赋予“正史”的“二十四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按史书记载的年代排列,分别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南朝范晔撰写的《后汉书》、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唐朝房玄龄等人编撰的《晋书》、南朝沈约撰写的《宋书》、南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唐朝姚思廉撰写的《梁书》和《陈书》、北齐魏收撰写的《魏书》、唐朝李百药撰写的《北齐书》、唐朝令狐德菜编撰的《周书》、唐朝李延寿撰写的《南史》和《北史》、唐朝魏徵等人编撰的《隋书》、后晋刘晌等人编撰的《旧唐书》、宋朝欧阳修、宋祁编撰的《新唐书》、宋朝薛居正等人编撰的《旧五代史》、宋朝欧阳修撰写的《新五代史》、元朝脱脱等人编撰的《宋史》《辽史》《金史》、明朝宋濂等人编撰的《元史》、清朝张廷玉等编撰的《明史》。
“二十四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而成。
“二十四史”中,《史记》是通史,其余都是断代史。其中《南史》和《北史》分别记述南朝和北朝的历史,《旧唐书》和《新唐书》均记述唐朝的历史,只不过两者一个编撰的时间早,一个时间晚。《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都是记述五代的历史。
“二十四史”在中国古代是官方承认的“正史”。“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为“正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文字古奥,所涉及的内容又十分广泛,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我们精选了“二十四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传记,供广大读者阅读。其中包括西汉初年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秦末起义的首倡者陈涉,西汉权臣霍光,投笔从戎的东汉名将班超,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和诸葛亮,东晋王朝的柱石王导和谢安,杀父即位的昏君隋炀帝杨广,“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秉公执法的狄仁杰,唐朝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敢于犯颜直谏的名臣魏徵,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明代开国功臣刘基,明代中后期的改革家张居正,明末的抗清名将袁崇焕等。这些都是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和成败,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值得今人借鉴的。
“二十四史”都是用文言文写成,今天的读者读起来难免会有一些阅读障碍。为此,我们将原文中的部分生僻字词,加以注音。并将原文与译文一一对应,方便读者阅读。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配图部分,我们以中国古代的优秀木刻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为了本书的配图,我们翻阅了大量古代刊刻资料,包括明刻《帝鉴图说》、《养正图解》、《历代列女传》、《历代古人像赞》,清刻《古圣贤像传略》、《飞影阁士记画册》、《马骀画宝》等古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古代版画的优秀作品。在选图方面,我们严格按照版画必须清晰、图文对应的原则,用最直观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帮助读者理解历史。
展读这部《二十四史精华》,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恩先贤的用心良苦。这是历经多少心血才得以传承,供我们汲取的宝贵智慧与经验。历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我们由衷地希望,当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我们古代文化的辉煌;但更重要的是,从我们的先祖身上学到处事之道、治世之理。
经典就是那些一能够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的历史典籍。“家藏四库”丛书兼及大众收藏与通俗阅读,这种形式可以使中国历史文化经典得到普及并薪火相传。
——汤一介
“家藏四库”丛书遴选了清代《四库全书》的精华,而且每一种书在注释、译文、解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扎实的工作。
——傅璇琮
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家藏四库”是一套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国学经典丛书。国学的传承和发展迫切需要好的大众读本。
——毛佩琦
《四库全书》浩如烟海,真正的必读经典就这百余部。
——任德山
国学是相互融通的,切忌断章或是割裂。今人只有从《周易》等原始经典入手,才能真正找到进入国学的门径。
——刘君祖
先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如果我们参读西方同时代的经典,不难发现两种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诸多相似处。希望“家藏四库”选目中可以多收录一些先秦经典。
——余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