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插图本增订版)》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治通鉴》,我们将正文中的部分字词,加以注音。此外,我们还打破了以往出版物中同一个字在正文中只标注一次的做法,将所有重复字词都反复标注。展读这部《资治通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先贤的用心良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资治通鉴(插图本增订版)/家藏四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北宋)司马光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插图本增订版)》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治通鉴》,我们将正文中的部分字词,加以注音。此外,我们还打破了以往出版物中同一个字在正文中只标注一次的做法,将所有重复字词都反复标注。展读这部《资治通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先贤的用心良苦。 内容推荐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插图本增订版)》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为了本书的配图,我们翻阅了大量古代刊刻资料,所选插图出处繁多,包括《帝鉴图说》、《三才图会》、《养政图解》、《尔雅音图》、《天工开物》、《飞影阁画集》、《马骀画宝》等等古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古代版画的优秀作品。以图释文,用直观具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解决阅读《资治通鉴》时出现的障碍。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插图本增订版)》将正文中的部分字词,加以注音。此外,我们还打破了以往出版物中同一个字在正文中只标注一次的做法,将所有重复字词都反复标注。我们这样做,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上来考虑的,反复标注,一来可以省去读者前后反复翻阅查找之苦,二来重复性标注可以为读者加强印象,更有助于记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资治通鉴》,我们将大段的原文间隔开来翻译,使文白对照更加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原文中的一些不好理解的语句,我们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方便读者对于原文的理解。 目录 周纪一 周纪二 周纪五 秦纪一 秦纪二 秦纪三 汉纪一 汉纪二 汉纪三 汉纪六 汉纪七 汉纪八 汉纪九 汉纪十 汉纪十五 汉纪十七 汉纪二十一 汉纪三十二 汉纪三十六 汉纪四十五 汉纪四十七 汉纪四十八 汉纪五十一 汉纪五十五 魏纪七 晋纪二 晋纪三 晋纪四 晋纪五 晋纪八 晋纪十 晋纪十二 晋纪十五 晋纪十七 晋纪二十一 晋纪二十三 晋纪二十五 晋纪二十六 宋纪五 齐纪二 齐纪六 梁纪八 梁纪九 陈纪十 隋纪一 隋纪七 隋纪八 唐纪七 唐纪九 唐纪十 唐纪十一 唐纪十五 唐纪十六 唐纪十七 唐纪十九 唐纪二十三 唐纪二十六 唐纪三十 唐纪三十一 唐纪三十三 唐纪三十九 唐纪五十六 后周纪二 试读章节 当初,晋国大臣智宣子要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智瑶比不上智宵。智瑶有五项超出常人的优点,一是相貌俊美身材高大,二是精通射术擅长驾车,三是文武双全才智兼备,四是头脑灵活能言善辩,五是坚强勇毅能谋善断。可是他也有一项不如常人之处,那就是他非常欠缺仁爱之心。用五项长处欺凌别人,同时用不仁之心来做这些事,谁能与他和睦相处?如果真的打算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一定会灭亡。”智宣子不听。智果就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氏家族,改为辅氏。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他也要立继承人,却不知道该选择谁,于是在两块竹简上写好训诫的言辞,交给两个儿子说:“牢记这些话!”几年后,赵简子问两个儿子,伯鲁回答不上来那些话:向他要竹简,早已丢失了。赵简子又问无恤,结果发现他竟然能背诵那些话;向他要竹简,他马上就从袖子里拿出来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就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请示道:“您想让我去搜刮丝帛呢?还是谋求日后的保障之地?”赵简子说:“当然是保障了!”尹铎就少算户数来减免赋税。赵简子对无恤说:“晋国如果发生祸事,你不要嫌弃尹铎地位卑贱,不要担心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那里作为归宿。”到智宣子去世后,智襄子瑶执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饮。智伯在酒席上当众戏弄韩康子,并侮辱他的家臣段规。智伯的族人智国听说了这件事,进谏说:“家主不防患于未然,灾祸一定会来的!”智伯说:“灾祸是否发生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带去灾祸就不错了,他们还敢主动制造祸端吗!”智国回答说:“话不能这么说。《夏书》说:‘一个人再三犯错,怨仇不在明处,要在事态没有扩大的时候加以处理。’君子能谨慎地处理小事情,所以就没有大祸患降临。现在家主一次宴饮就侮辱人家的君臣,自己又不防备,还说别人不敢主动制造祸端,恐怕不合适吧l蚊子、蚂蚁、蜜蜂、蝎子尚且都能害人,何况是一国的君臣呢!”智伯不听。 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愿意给。段规说:“智伯贪图利益而且刚愎自用,不给他就会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得到土地就会更加狂妄,一定会向他人索要,人家不给他就会发兵征讨,这样我们就能免于祸患而静观其变了。”韩康子说:“很好。”于是他派使者献上一万户的城邑给智伯。智伯很高兴,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也不愿意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魏桓子说:“毫无原因就索要土地,所以不能给。”任章说:“正是因为毫无原因地索要土地,各家才一定会感到害怕。我们献出土地,智伯一定会更加骄傲。他们骄傲就会轻敌,我们害怕就会团结,用团结之兵对付轻敌之人,智氏的命数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说:‘将要打败别人,一定要先顺从他们;将要夺取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先给他们些好处。’家主不如献出土地,使智伯更加骄傲,然后就可以趁机选择盟友来图谋智氏了,我们何必主动站出来做智氏的靶子呢!”魏桓子说:“很好。”他也给了智伯一万户的城邑。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地,赵襄子不给。智伯生气了,率领韩、魏的军队去攻打赵氏。赵襄子打算逃跑,问部下:“我该到哪里去呢?”部下说:“长子(今山西长子)离这里很近,而且城墙坚固完好。”赵襄子说:“人民费劲心力修筑了城墙,又要求他们拼死防守,谁能与我同心呢!”部下又说:“邯郸(今河北邯郸)的仓库粮食充足。”赵襄子说:“那都是搜刮百姓的油水得来的,又因此让他们在战火中丧命,谁能与我同心呢!只有晋阳可以去,那是先主托付给我的地方,尹铎在那里为政宽和,人民一定与我同心。”于是他逃到了晋阳。P6-8 序言 历代华夏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他们用智慧的双眸洞悉宇宙的纷繁转化,记录着文明的演进,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便是其中辉煌的一部。他留下的巨著深深影响了近千年来的众多帝王将相和文人学士。 《资治通鉴》的本意,即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故而历时十九年撰成简述历代兴亡教训的编年体史书,以为当世君主之借鉴。然而,在这独具匠心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发展的脉络,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治内攘外的权谋。该书问世后一直被推崇为中国史学的巨制,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子都熟读此书。元世祖忽必烈重视《资治通鉴》,请儒士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古语意译的《通鉴节要》作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资治通鉴》,每日早晨进行研读,知悉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清圣祖康熙迷恋《资治通鉴》,经常翻阅,说《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伟人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反复阅读圈点竟达十七遍之多,这也是他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 然而,历史永远会带有自己时代的印记,《资治通鉴》也不例外。为君王鉴史的初衷表现于诸多方面,例如主脉强调帝王沿革而轻视社会经济。从该书语言上讲,很多人初阅此宏卷时感到枯燥如同嚼蜡,远非《史记》、《汉书》那样,读起来能得到文学享受。然而这些都丝毫不能撼动《资治通鉴》在整个古代史学中的地位。正如《四库全书》中评价的那样,《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使我们有了站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总结前人成就而重新编辑《资治通鉴》精华本的想法,将古代治国治世经验,用当今的价值观点,再现出来。 本书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为了本书的配图,我们翻阅了大量古代刊刻资料,所选插图出处繁多,包括《帝鉴图说》、《三才图会》、《养政图解》、《尔雅音图》、《天工开物》、《飞影阁画集》、《马骀画宝》等等古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古代版画的优秀作品。在选图方面,我们也严格按照插图必须清晰、书中的文字与插图必须一一对应的原则,使每一幅插图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宁缺毋滥,以保证每一幅插图都是针对正文的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词而选配的。以图释文,用直观具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解决阅读《资治通鉴》时出现的障碍。 二、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资治通鉴》,我们将正文中的部分字词,加以注音。此外,我们还打破了以往出版物中同一个字在正文中只标注一次的做法,将所有重复字词都反复标注。我们这样做,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上来考虑的,反复标注,一来可以省去读者前后反复翻阅查找之苦,二来重复性标注可以为读者加强印象,更有助于记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资治通鉴》,我们将大段的原文间隔开来翻译,使文白对照更加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原文中的一些不好理解的语句,我们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方便读者对于原文的理解。 为读者拨开历史厚重而浓密的云雾,从我们的先贤那里学得处事之道、治世之理,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展读这部《资治通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先贤的用心良苦。我们由衷地希望,当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的古代文化的辉煌;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从祖先的智慧中吸取养分,为自己所用。这才是千年以前的司马光倾心著作《资治通鉴》和千年以后的我们重新编辑《资治通鉴》的价值所在。 书评(媒体评论)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宋神宗赵顼 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 ——明太祖朱元璋 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 ——清圣祖康熙 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若能读此书,将来出而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至失坠。 ——曾国藩 《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此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