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黔滇抗战,指抗日战争时期内,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个省(区)内所进行的各项战役。从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军队于桂(林)柳(州)反攻作战的捷报频传声中迎来日本投降的喜讯止,抗战八年中,在这四个省(区)作战时间长达七年。
郑洞国、萧秉钧等编著的这本《正面战场(粤桂黔滇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所包括的作战内容有:在广东境内一九三八年十月的惠(阳)广(州)战役,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上旬至一九四○年五月的粤北战役,抗日时期广东的海军、空军与防空;在广西境内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中旬至一九四○年十一月中旬的桂(广西)南会战,一九四四年九月上旬至十二月中旬的桂(林)柳(州)会战,一九四五年四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的桂(林)柳(州)反攻作战;在贵州境内的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下旬的黔南作战;在云南境内的一九四二年五月至一九四五年元月的滇西抗战。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二十二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普通战斗两千八百多次。三百二十多万官兵伤亡,一百多名将军殉国。四千多名飞行员血洒长空,两千四百多架战机被击落。海军更是全军覆没,所有的舰艇全部打光。这就是可歌可泣的正面战场,这就是不可磨灭的历史画卷!事实用鲜血与火焰向全世界证明,没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征服中华民族!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写中国人惊天动地保家卫国史。来自抗日战场第一线的声音,写照国军抗日的第一手资料。《正面战场》,直面历史,弥足珍贵。郑洞国、萧秉钧等编著的这本《正面战场(粤桂黔滇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是其中描写粤桂黔滇地区抗战之一部。
一九三八年,我在国民党广东部队独立第二十旅第三团第二营任中校营长。是年十月在澳头、淡水登陆之日军,自占领惠阳县城后,立即向增城进犯。十七日凌晨,我旅奉令从驻地广州出发,急行军经龙眼洞赶往增城。当日二十一时许经过增城县城。那时敌已派汉奸及先头别动队潜入县城纵火,市区一片火海。我们团负责强行通过火场直奔正果圩,十八日上午八时到达该圩东面集结。我营为团的左翼营,负责圩东白面石村及其右翼三。二高地(土名黄沙凼坳、老虎石山)之线布防,筑工事。当时,我以我营的步兵第五连、重机枪连(缺一排)占领白面石村前黄沙凼坳,第四连附重机枪两挺占领老虎石山。第六连作为预备队在白面石村右后方森林,占领森林各要点,能够以纵深火力射击敌人,并随时准备以步兵向第一线出击。营部指挥所在三。二高地(黄沙凼坳)。第四连、第五连第一线阵地前面约一千公尺处设有前进阵地,并不断派少数兵力向前方搜索敌情。
该旅第一团布置在右翼马鼻岭,第二团为左翼在麻榨圩附近。旅本部和第二团一部直属队为预备队,放在第二团的后面。中午,各部分别进入阵地,完成战斗准备。十七时,我营前哨侦察部队向前搜索时,在阵地前约一千公尺的山僻小路上发现敌人前卫尖兵,步骑炮联合部队随后,以密集部队涌进。我阵地、我部和敌人即展开步炮和机枪的战斗,敌人突然受阻,未能前进。黄昏后,敌我都派小部队进行威力侦察,严密警戒。
二十日凌晨五时许,敌主力向我团正面阵地大举进攻,敌机及敌炮兵向我营阵地狂轰滥炸。敌主力轮番向我白面石村及三。二高地阵地攻击。由于我营阵地关系到团主阵地安危,必须坚守,多次以轻重机枪向敌猛烈射击。激战一小时后,我重机枪连连长卓斌阵亡。第四连连长劳中逸、第五连连长张任君受伤,排长、班长、轻重机枪手也遭敌炮轰炸,伤亡了很多。我营副营长韦贯虹利用营指挥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拿着受了伤的轻机枪手的轻机枪向敌猛烈射击,予敌极大伤亡,全营官兵士气得以大振。敌出动担架队钩拖敌尸,也遭我们猛烈打击。我们凭有利地形和工事拼命射击,敌机枪和小钢炮也阻止不了我们的火力。激战至上午九时,敌人大量伤亡,又大量增援,他们利用山谷起伏,死角隐蔽,继续轮番向我营正面冲锋,我第五连伤亡较重。敌多次冲入我黄沙凼坳阵地,在我轻重机枪猛烈火力的压迫下和第六连预备队出击下,敌无法得逞。十一时许,我预备队已使用殆尽,敌火力更加猛烈,电话线被击断了,传达兵来往传达也极困难。我营和团部完全失了联络,我派人到团部找团长张琛请援,但张琛不知什么时候逃跑了。我再派人到旅部找旅长,旅长陈勉吾也不知去向。我用望远镜嘹望后方,见不到旅、团的队伍,只有零星几个士兵,形成我营孤军困守阵地的情况。我们坚守白面石村和三○二高地,阻滞了敌人,是为了掩护全旅,但旅、团长逃跑,却不通知我营。对此,我感到无比愤慨。
然而,我决心死守阵地,如果阵地不守,被敌占领了三。二高地,我营便无法退却,全营就有被歼灭的危险。
营部传达兵黄标、张得胜两人这时对我说:“敌人已迫近了,要使用密集的机枪火力,集中投掷手榴弹,才能遏制敌人前进。”请求将全营的手榴弹集中,由他两人投掷,我即集中了手榴弹百余个给他两人。下午十四时,敌人分五路向我高地猛攻,黄标、张得胜两人毫无惧怯地在敌人冲到我阵地前三十公尺左右时,即连续投放集束手榴弹。手榴弹爆炸瞬间,步兵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和敌人肉搏,激战两小时,打退了敌人多次的冲锋。在我们阵地防界线,除了山顶没有树林,是光秃秃的外,山下四面都是松杂树林,战至下午十六时,敌人仍不得逞,竟使用烧夷弹,焚烧森林,趁着四面大火,拼命向我阵地冲上来。我布置在山顶第二线阵地及在连亘后面高山的通路棱线上要点的机枪和手榴弹,发挥作用,重创敌人。在这百多平方公尺的山顶阵地上,枪刀的格斗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机枪、步枪、手枪声混成一片,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终于连续杀退了敌人多次猖狂猛扑,毙伤敌百多人,把敌人赶到山脚下。在黄昏前,我仍确保白面石村和三。二高地的原阵地完好。这时,我们已到了弹尽粮绝、饥肠辘辘的境地了,不得不向从化方向撤退。撤退时,第四连留一个班在黄沙凼坳,第五连留一个班在老虎石山,第六连留一个班在营指挥所,由第四连一个排长统一指挥,把全营剩余的弹药集中给留守队伍使用。布置就绪后,便集中火力,佯攻敌人,俟营主力撤退约一千公尺后,迅速脱离敌人,撤向从化。黄标、张得胜两人请求在营指挥所将留下的手榴弹投掷完毕,掩护营主力安全撤退后才撤退。这三个班和两个传达兵,在掩护撤退的战斗中,已壮烈牺牲,只剩下三个士兵生还。
战斗结束后,独立第二十旅在新丰梅坑村收容整理。在这次战斗中,独立第二十旅阻滞了敌人急速的前进,是有功绩的。我们事后了解,旅长陈勉吾和旅参谋长陈克强在队伍和日军接触不久就逃跑了,指挥机构因而瘫痪,第三团团长张琛更是一闻枪声就最先丢下队伍逃跑。其他第一团团长张守愚、第二团团长陈杰夫和敌人接触了几个小时,也惊惶退却了。打了一昼夜,究竟谁在和日本打呢?陈勉吾、陈克强、张琛、张守愚、陈杰夫等都不知道的。及至陈勉吾和几个团长见面汇报战况时,略知取得战果,但他们并没有去调查整个战斗的经过情况,更不敢讲出自己逃跑的可耻行为,却争冒战功,把自己打扮成是抗日英雄,作为争官做的本钱。
这次作战,我营官兵死伤二百余人,连、排长伤亡过半,日军在多次攻击中,死伤也达百余人。敌人虽极力拉钩尸体,仍留下死尸数十具,由当地群众掩埋了。
当地群众对我们英勇杀敌的行为,大加赞许。爱国人士王雁门先生特筹资在白面石村附近建一座纪念亭,纪念这批战斗英雄和烈士,把这次壮烈牺牲的官兵葬在这老虎石顶,王雁门还亲自题撰“黄种图存,群英抗日;沙场战死,烈士留芳”一副对联刻于亭内的石碑上。这一纪念亭至今还保存着,对联上的字还清晰可辨。
P31-33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军民浴血战斗,英勇牺牲,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概貌,为史学工作者提供研究资料,特将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征集的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经过审慎的选择和核实,汇编成《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本书是丛书中之一部。
粤桂黔滇抗战,指抗日战争时期内,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个省(区)内所进行的各项战役。从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军队于桂(林)柳(州)反攻作战的捷报频传声中迎来日本投降的喜讯止,抗战八年中,在这四个省(区)作战时间长达七年。
本书所包括的作战内容有:在广东境内一九三八年十月的惠(阳)广(州)战役,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上旬至一九四○年五月的粤北战役,抗日时期广东的海军、空军与防空;在广西境内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中旬至一九四○年十一月中旬的桂(广西)南会战,一九四四年九月上旬至十二月中旬的桂(林)柳(州)会战,一九四五年四月下旬至八月上旬的桂(林)柳(州)反攻作战;在贵州境内的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下旬的黔南作战;在云南境内的一九四二年五月至一九四五年元月的滇西抗战。
这四个省(区)除贵州外,有三个都位于我国南部边陲。战争一开始,日本侵略者扬言于三个月内就可以解决“中国事件”。可是,中国军民以英勇的抗击,驳倒了日本侵略者的呓言。战争进行了一年,反而更加增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战斗意志。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将其“速战速决”的政策,改变为“以战养战”的政策。为了摧残我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困死我们于国门之内,切断我国对外交通渠道,断绝与外界联系,遂于一九三九年十月登陆大亚湾占领广州,隔断我国仅有海上交通线与香港、澳门的联系;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登陆钦州湾占领南宁,切断桂越铁路,阻隔我国经过越南与外界的联系;一九四二年五月进占滇西,切断滇缅公路,阻隔我国通过缅甸与外界的联系。这就是日本侵略这几个省(区)进行作战的目的与特点。
惠广战役是一九三八年十月进行的。天津、上海失陷后,广州当时成为我国对外海运的唯一口岸。日本侵略者为了封锁我国从海上及香港、澳门的进出口通路,并策应其华中派遣军进攻武汉,于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以两个师团一个旅团的兵力在大亚湾登陆,二十一日进占广州,另一个师团于二十二日在珠江口大角岛西岸登陆,二十九日到达广州,中国军队转移至粤北清远一带。
粤北战役是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上旬至一九四。年五月,先后两次进行的。第一次是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下旬至一九四。年元月中旬,此时日本侵略军正在桂南地区与中国军队鏖战,为了策应桂南会战,扩大在广州以北占领区,牵制中国军队增援桂南,遂发动了第一次粤北战役。日军原计划占领粤北重镇韶关,到达翁源、英德,由于桂南战局吃紧,停止前进,将两个师团兵力调往桂南战场。一九四。年五月又发动第二次粤北战役,经过六七日激战,战役宣告结束。
桂南会战是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中旬至一九四。年十一月中旬进行的。日本侵略者为了遮断桂越间之国际通路,并为其南进做准备,先于一九三九年元月占领海南岛,十一月十五日登陆钦州湾,开始了桂南会战。会战是分四个阶段进行的:初战中国军队抵抗不力,失掉南宁;昆仑关战役中国军队进行了攻坚战,取得了胜利,歼灭日军精锐第五师团五千余人,击毙其旅团长中村正雄;宾阳战役双方是大兵团进行作战,中国军队惨败,第九师师长郑作民殉国;到一九四。年十月底,日军开始撤入越南,中国军队于十一月十七日收复南宁。至此,广西境内无敌军。
桂柳会战是一九四四年九月上旬至十二月中旬进行的。经过长衡会战日军占领长沙、衡阳后,以打通大陆交通线和破坏中国西南空军基地为目的发动桂柳会战。日军以五个师团兵力集中于湘桂路方面,以两个师团一个旅团兵力集中于西江方面,采取分进合击态势向桂柳地区进攻。中国军队防守不利,先失全州,继失桂林,再失柳州。日军占领柳州后,湘桂路方面日军一部北上进入贵州,广西南面日军劲取南宁,并与侵入越南日军会合。十二月十四日北上进入贵州日军全部撤回广西布防。会战结束。
黔南作战是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进行的。黔南作战自始至终仅十余日,是桂柳会战的一个部分。桂柳会战日军占领柳州后,其第三、第十三师团分两路进入贵州,兵至独山及都匀以东之新寨,其目的在于破坏黔桂铁路交通及储存在独山一带的武器、物资,使战时中国后方发生恐慌。进入贵州日军兵力有限,加上中国军事当局已从各地抽调部队,组成抗击兵团,日军在完成对独山一带破坏任务后,返回广西布防。
桂柳反攻作战是一九四五年四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进行的。此时德意两国已经战败,日军感到其战斗力衰竭,无法控制在中国所占领的广大地区,要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应付盟军可能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这样便在广西境内撤出三个师团。中国军队趁此时机大举反攻。在广西民团与地方绥靖部队接应下,很快将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收复。
滇西抗战是一九四二年五月至一九四五年元月进行的。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旋即进占缅甸,中国赴缅远征军战败,日军于一九四二年五月进入滇西,被中国军队拦阻于怒江西岸,隔江对峙达两年。一九四四年五月,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反攻,先后克服腾冲、松山、龙陵、畹町,于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与中国驻印军会师芒友,打通中印公路,滇西敌军被肃清。本书着重述录在滇西敌后的游击队抗敌活动,而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的作战,详见本丛书《远征印缅抗战》,本书不再重复。
这里收入的文章,均为参加上述各次战役的原国民党将领的亲身经历,反映了我军将士基于爱国热情,同仇敌忾,前赴后继,奋勇抗敌的英雄业绩。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之壮烈殉国,可歌可泣的事例不胜枚举。书中也反映了战地人民不怕牺牲,探敌情,送粮秣,救伤员,捐钱物,出生人死,配合作战的抗敌热情。这种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决的抗战行动,不啻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不可侮,炎黄子孙宁死不当亡国奴!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能力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