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师是由广东部队李扬敬军的黄质文、黄延祯两个师合并编成的。我任师长,下辖两个旅(旅长练惕生、李崇纲),六个步兵团,师直属部队有一个特务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信营、一个炮兵连和担架医疗卫生队等,全师约八千人。一九三六年九月,第一五七师在广东海丰集结,十月沿陆路开至闽南漳州接防,归福建省主席兼绥署主任陈仪指挥。师部驻漳州芝山,所属各部分驻海澄、漳浦、云霄、南靖等县,任务是“绥靖”地方。
抗战爆发后,军事委员会为开辟华南战场,牵制日军,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底电令我师派部进驻厦门,电文中有“着该师长即派兵一旅进驻厦门,竭力固守,并委该师长兼任厦门警备司令,仰即遵照具报为要”等语。我在八月二十七日深夜接到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后,即决定抽调驻海澄的陈浚团先行出发。第二日(星期六)晚上陈率全团乘车到集美渡海,翌日拂晓前即进抵厦门市区。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驻厦领事在厦门设有警察厅。当地的汉奸、流氓、台湾浪人等,在日本警察厅庇护下,勾结贪官污吏、地痞流氓,走私漏税,贩卖毒品,无恶不作。中国当局在厦门虽设有市政、公安等权力机构,但一切地方事务须按日本驻厦领事旨意办理,厦门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
鉴于厦门情况复杂,且沿海形势紧张,随时可能发生战事,我迅速增调一团兵力至厦加强防卫,并派旅长练惕生兼任警备司令部参谋长,负责该部一切事务。我则来往漳州厦门间,负全面防务责任。
九月一日,厦门警备司令部成立,我亲自到会主特。司令部人员大多由师部调拨,下设参谋处(处长由中校参谋黄耀兼代)、副官处(处长由少校副官叶秉南兼代)、军需处(处长由科长黄耀南兼代)、军法处(处长黄启桐)、政务科(科长陈伯麟)、侦缉队(队长由黄耀兼代)。司令部一成立,就着手各项工作。
第一五七师入驻厦门以后,形势日趋紧张。我以厦门为东南海防要地,日本帝国主义必不以厦门仅为其势力范围而满足,终有一日要攻而占之,加强厦门防务至为紧迫,于是采取了如下措施:一、积极构筑防御工事。从九月初开始,日机不断对厦门进行侦察和轰炸,日舰亦时常炮击,军情异常紧张,构筑防御工事刻不容缓。我除在厦门征购一部分建筑材料,并令将漳州与嵩屿间的铁路路轨拆除一部分运到厦门利用外,又派员赴香港购买水泥一千桶(后因香港无货,改在菲律宾购买),用轮船运到厦门。我还请第四路军总部(总指挥余汉谋,驻广州)派上校工兵科长郑兰鹤前来帮同筹划构筑事宜。防御工事由胡里山起一直向东延伸十五华里,沿海一带共筑有半永久性的钢筋水泥轻重机枪掩体一百多个,炮兵阵地两个(下文叙及的升旗山炮台不在内),从胡里山旧炮台拆运了两门大炮安装在阵地上。另外,还筑有坚固的散兵壕。为加强炮兵火力,除新建炮兵阵地外,还着力修复旧炮台。厦门原有两座旧式炮台(台长姓龙),是与广东虎门炮台同时兴建的。每座炮台装有旧式大炮两门,共四门。其中两门的口径为二十四厘米,射程可达万米以上;另外两门约十四厘米,射程可达八千米以上。共有炮弹五百余发,均可使用。但炮台因日久失修损坏,已不堪应用,我遂对其加以修复,盖好炮塔,费了很多人工和材料。
构筑厦门防御工事的经费是由厦门警备司令部上报国民政府,再由国民政府转福建省府核准交厦门市府筹拨的,总计有六七十万元(确数已忘)。后没用完,余二三十万元,均拨作师部公积金。
防御工事尚未竣工,敌舰已多次驶近厦门袭扰。九月三日,三艘敌舰骄横地向厦门驶来,我胡里山和屿仔尾炮台守军突向敌舰开炮,将其中一艘击中。敌舰尾部冒起滚滚浓烟,狼狈逃去。敌舰经此一击,不敢再行靠近,只在远处停泊。但数日后,敌舰又复蠢动,用密集炮火向我炮台射击,我守军亦开炮还击,彼此互射约半小时之久。惜我旧式大炮射程有限且射速小,最后被敌炮击中(炮身炸坏,炮座亦完全被毁),数名炮手牺牲。
二、组织和训练禾山地区壮丁。厦门的禾山是个人烟稠密的地区,当时常受日机轰炸与日舰炮击,当地居民对日帝极为痛恨。为发挥民众力量以配合军队日后作战,我把当地壮丁组织起来,编为两个民兵大队九个联队,共五百六十余人,把师里多余的枪支发给他们,并对他们施以训练。我曾检阅过这支民兵队伍,他们纪律良好,精神焕发,显示有决心保卫家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三、布设疑兵。由于防线长、防区阔,兵力配备实感不足,一旦战事发生,从后方调兵增援有困难;加以厦门环境复杂,我方兵力虚实若为敌探侦知,当后患无穷。我乃命一部分部队于夜间乘船过海在集美登岸,白昼再由嵩屿渡海回市,如此明来暗去多次,造成疑兵,以迷惑敌人。我还通知所有商民,在必要时将实行焦土抗战,要他们为此做好准备。目的也在于迷惑敌人,使敌人知道即使占领厦门,也将一无所得。
四、设升旗山炮兵阵地。厦门市鼓浪屿有一升旗山,标高约三百米,可俯瞰全市,地势重要。我将师部炮兵连(有四门七十五厘米榴弹炮,射程达八千米以上,德国克虏伯兵工厂所造)调来厦门,在升旗山顶构筑炮兵阵地,以支援步兵作战。
九月下旬,厦门形势更加紧张,数十艘敌舰集结在外海,日夜升火待发。一日,第四路军总部转来情报称,敌将于是月三十日进犯厦门,嘱严加戒备;并令驻粤东蕉岭的第一五八师兼程赶到闽南的南靖县待命。该师师长曾友仁与团长曾繁凯均来厦共商作战计划。该师在南靖约驻一星期,即被匆匆调回广东。P20-22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军民浴血战斗,英勇牺牲,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概貌,为史学工作者提供研究资料,特将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征集的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经审慎选择和核实,汇编成《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本书是丛书中之一部。
闽浙赣抗战,指抗日战争时期,在福建、浙江、江西三个省(区)内所进行的各项战役。本书所包括的作战内容有:在福建省抗战八年一直未曾间断的闽海抗战;在浙江与江西两省浙赣铁路线上及其两侧于一九四二年五月中旬至八月下旬进行的浙赣会战;在浙江省境内所进行的各个大小战斗;在江西省境内于一九三九年三月中旬至五月中旬所进行的南昌会战和于一九四一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所进行的上高会战;在湘粤赣边区于一九四五年元月上旬至二月上旬所进行的湘粤赣边区作战。
闽海抗战是一九三七年九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进行的。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濒临东海,海岸线长达三千三百公里。自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福建沿海进行的大小战斗未断。有三次日军入侵的大的战斗:一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人侵厦门,二是一九四一年四月第一次入侵福州,三是一九四四年九月第二次入侵福州。
南昌会战自一九三九年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九三九年三月中旬至下旬,是日军进攻和占领南昌阶段;第二阶段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是中国军队反攻南昌阶段,由于进攻受挫,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殉国,而未能攻克南昌,遂停止战斗。
上高会战是一九四一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在江西上高进行的。日军为了利用第三十三师团离开江西安义调往山西中条山一带作战之前,以短切突击为主的作战方针,向南昌西南锦江两岸的高安、上高一带中国驻军进行突击,以巩固南昌外围的占领地区。结果日军被中国军队以第七十四军为主力,加上第七十军、第四十九军,打得一败涂地,伤亡惨重,第十一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被免职。日军从此认为今后对第七十四军作战须特别慎重。
浙赣会战是一九四二年五月中旬至八月下旬在浙江、江西两省浙赣铁路沿线及两侧进行的。日军进行这次作战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盟军使用这个地区的衢州、丽水、玉山等机场,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确定由地面部队予以占领后彻底破坏,然后撤回。浙江方面日军于五月十五日开始进攻,赣东方面日军于五月三十一日开始策应进攻,两个方面日军于七月一日在浙赣铁路线横峰会合,将几个机场破坏后便下令撤退,仅以一部留置金华地区。到八月底,除浙江金兰一角外,恢复战前原态势。
浙省诸役是指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内,除浙赣会战外在浙江省境内发生在浙西、浙东的各个大小战役,以及在衢州进行的第二次战役。
湘粤赣边区作战是一九四五年元月上旬至二月上旬在湖南、广东、江西三省边界地区进行的。日军以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攻占粤汉铁路南段及摧毁江西遂川、赣州、新城机场为目的,以第四十师团、第一。四师团、第二十七师团、第六十八师团之第五十七旅团、独立第八旅团,向湖南南部、广东北部、江西西南部分三路进攻。到一九四五年二月九日,日军第四十师团与第二十七师团在赣南大庾县东南新城会合,占领了一直是抗战后方的湖南的郴县、宜章,广东的乐昌、韶关、始兴、南雄,江西的大庾、南康、赣州、遂川、永新、莲花等地。至该年五月。日军决定逐步撤离这些地区,在撤退中遭到中国军队的截击、追击。
这里收入的文章,均为参加上述各次战役的原国民党将领的亲身经历,反映了我军将士基于爱国热情,同仇敌忾、前赴后继、奋勇抗敌的英雄业绩,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之壮烈殉国,他们可歌可泣的事例不胜枚举;也反映了战地人民不怕牺牲,探敌情,送粮秣,救伤员,捐钱物,出生人死,配合作战的抗敌热情。这种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决的抗战行动,不啻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不可侮,炎黄子孙宁死不当亡国奴!
因时间仓促,能力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中国军队发动大会战二十多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普通战斗两千八百多次。三百二十多万官兵伤亡,一百多名将军殉国。四千多名飞行员血洒长空。两千四百多架战机被击落。海军更是全军覆没,所有的舰艇全部打光。这就是可歌可泣的正面战场,这就是不可磨灭的历史画卷!事实用鲜血与火焰向全世界证明,没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征服中华民族!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写中国人惊天动地保家卫国史。来自抗日战场第一线的声音,写照国军抗日的第一手资料。《正面战场》,直面历史,弥足珍贵。薛岳、岳星明等编著的这本《正面战场(闽浙赣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是其中描写闽浙赣地区抗战之一部。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军民浴血战斗,英勇牺牲,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概貌,为史学工作者提供研究资料,特将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征集的原国民党将领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经过审慎的选择和核实,汇编成《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薛岳、岳星明等编著的这本《正面战场(闽浙赣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是丛书中之一部,描写闽浙赣地区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