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秦始皇》将为你再现秦始皇勇夺王位,巧取天下的帝王人生,揭示他辉煌背后深藏着的悲哀和感伤,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秦始皇。
《重读刘邦》:他痞性十足,好色难改;他心狠手辣,翻脸无情;他追香逐玉,诛杀功臣,女人、男人通吃;他心胸开阔,乐观自信;他从善如流,机智权变;他灭秦、吞项、一统天下,建大汉辉煌功业。本书带你重读刘邦。
《重读曹操》: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智事功备一身;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大家的风范,小人的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本书将带你重读曹操。
《重读诸葛亮》从诸葛亮受刘备三顾出由,到星落五丈原,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再现了这位三国奇人、伟人、苦人非同一般的政治生涯。
《重读武则天》:本书将带你重读武则天,书中将对武则天的重大人生经历进行了深入剖析!
《重读雍正》:本书将带你重读雍正,书中将为你展示雍正智能双全的谋略;揭示他勤政爱民、胸怀天下的大气;也揭示了他阴险毒辣的处世风格。
《重读曾国藩》:本书将带你重读曾国藩!
《重读秦始皇》:本书以当今的观点,以轻松,调侃的笔调再现了秦始皇勇夺王位,巧取天下的帝王人生,揭示了他辉煌背后深藏着的悲哀和感伤,使读者感受到曾经风云一时的帝王也有着普通人的个性,普通人的无奈。
《重读刘邦》:
刘邦这个无所事事的街头混混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亡秦称帝,一统华夏的?这本《重读刘邦》里的故事,有你听过的,有你没听过的,其中关于龙种之说、醉斩白蟒、分啖父肉、鸿门之险等等都做了重新讲述,为读者呈现了刘邦、项羽萧何、张良、范增、韩信、吕雉等个性鲜活、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并以今天的观念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做了精彩评点,笔调轻松,语言诙谐,让我们在享受故事盛宴的同时,可以一窥历史的细节。
《重读曹操》从曹操的性格特征、军事谋略、用人之道等角度出发,配以经典的故事案例,重现了曹操丰富、精彩的人生轨迹,使一代旷世枭雄形象跃然纸上。《重读曹操》述评结合,以轻松、调侃、幽默的笔调,以今天的观念评说历史人物,发人深思,妙趣无穷。
《重读诸葛亮》:这是一部妙趣无穷的故事会,从诸葛亮受刘备三顾出由,到星落五丈原,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再现了这位三国奇人、伟人、苦人非同一般的政治生涯。选材极富个性,评点精辟流畅、思想鲜明活跃,笔调轻松,幽默,以今天的观念评说历史人物,把人物的个性剖析出来,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重读武则天》:本书对武则天的重大人生经历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薄命宫女到一代女皇,从蕙质兰心到玩弄权术,她稳稳占据大唐权势中心,成为庙堂之主宰;她在凄绝人性与权势欲望的挣扎中“大义灭亲”,她延揽贤人,利用小人、打击寻人,最终成就了一代辉煌盛世……《重读武则天》笔调轻松、文笔诙谐,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不忘口味人性,思考人生。
《重读雍正》通过对夺位之谜的剖析,展示了雍正智能双全的谋略;通过对他勤于政事、勇于革新的阐述,揭示了他勤政爱民、胸怀天下的大气;通过对他处理政敌的描写,揭示了他阴险毒辣的处世风格。《重读雍正》笔调轻松、调侃、幽默,思想鲜明活跃,语言精辟流畅,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重读曾国藩》从曾国藩的“出身之道”出发,阐述了他在组织和制度缔结,整合人才资源、驭将与治军、署办财经及“洋务”运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胆识和谋略,塑造了一个既可以做人上人,又能屈尊于人胯下的大男人形象。《重读曾国藩》述评结合,语言轻松、诙谐,以今天的观念评说历史人物,使读者从中受到启迪。
《重读秦始皇》
千万要保护好自己的脑袋
对百姓少唱高调,多给实惠
咬到老鼠的猫才是好猫
不要把小孩当小孩看
谁也劝不住母亲红杏出墙
卖弄自己应该有分寸
善解人意也害人
无毒不丈夫
父亲是假的,母亲假不了
儿子叫老子死,老子不得不死
人不能胜天,但能胜人
做出榜样给部下看一看
挖到了人才就挖到了一切
老师好当,学生难做
有钱能使鬼推磨
胆小也是无能的表现
勇敢不等于成功
祸是惹来的
两面三刀,让人害怕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
吹牛皮不能拿生命开玩笑
姜还是老的辣
人弱被人欺,国弱被人打
喜新厌旧是某些人的爱好
要稳定政局就要消灭枪杆子
要当官必须学写字
惧怕是人的致命弱点
形式主义是官僚的教科书
皇帝不好骗,最好骗是皇帝
怒火是祸害的源头
人受益于想象力,也受害于想象力
书不可不读,但不能太迂腐
凶恶的狮子也有温柔的时候
宁可与活人过不去,也不得罪死人
向死人赎罪不如给活人悔过
为自由的生活雄起
喜新厌旧是某些人的爱好
要稳定政局就要消灭枪杆子
要当官必须学写字
惧怕是人的致命弱点
形式主义是官僚的教科书
皇帝不好骗,最好骗是皇帝
怒火是祸害的源头
人受益于想象力,也受害于想象力
书不可不读,但不能太迂腐
凶恶的狮子也有温柔的时候
宁可与活人过不去,也不得罪死人
向死人赎罪不如给活人悔过
为自由的生活雄起
书可信,但不可全信
向壮丽江山致敬
《重读刘邦》
刘邦是龙颜、天神的后代
攻心必先知心
江山、美人两者不误
嬉皮士的风度就是见机行事
仗虽败,性犹存,这叫王者风范
耍赖皮耍精了,也算是一种本事
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谋远虑也
混混也知无毒不丈夫之精髓
《重读曹操》
人生的精彩就是有戏剧性的生活
冷比热好
识大体,此乃真正的大丈夫所为
蛮干不算勇,大智方有大勇
处变不惊,方有良策应对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发展才是硬道理
有利时行事,才能一帆风顺
富有想象也是事业成功的一个诀窍
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出路来
宁肯东窗事发,不愿后院失火
身家性命当首,名声金钱次之
千万劝住自己不要鲁莽
爱女人没错,可美色贪不得
没有平等思想的法律,乃一纸空文
人心可筑起比长城还坚固的工事
夯实经济基础,支撑政治大厦
无才华的人嫉恨才华横溢的人
叛逆并不等于反抗
不要让机会从身边溜走
将对方骂得心惊胆战也是能耐
善于引诱也是一种本领
做事切忌强人所难
挺住就是胜利
足够的数据最有说服力
错误是难免的
数学演算举一反三,打仗却要举一反十
团结才有力量
切莫让对手比自己强大
用人的关键是知人善用
后患不可留
打败对手才是目的
胜利有可能是陷阱
骗得了别人的信任,受点苦也值得
被敌人打败,但不可被自己打败
藐视对手就是藐视自己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害怕对手也是好事
用人要用在节骨眼上
玩实招讲实力,玩虚招也讲实力
错误不是绝对的
信任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信任自己
年轻是一笔巨大财富
办事的底线是成本最小
《重读诸葛亮》
要将自己卖个高价,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弄清自己在上司心中的位置,并向上司索取权力,解除行事的羁绊
要得到上司的赏识,就得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来
聪明人装傻最可信
长一张利嘴,是自己莫大的幸福
下猛药可治痼疾,侮辱就是一剂猛药
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最成功的骗术,就是用知识骗人
对狂傲的人应该说“不”
最好打的是落水狗
喜好逞强的入要谨防别人算计
好人难当,所以好人不多
不能自护,就请求别人保护
小看对手等于小看自己
戏是假的,演出来便是真的了
帮人就要帮到底
仇恨是力量的催化剂
浪费人才是最大的罪过
朋友也需要用利益来维系
老人也有用,关键要给他们发挥余热的机会
玩出对手相信的虚招,你就赢
从精神上击垮了敌人,胜利指日可得
将胜利进行到底
对付不了一群,就分开来对付,一个一个地解决
世界上爆炸力最强的炸弹首推糖衣炮弹
吃饭要别人请,做皇帝要别人劝
千万不要让老板生气
做事最好是做了再说
找到了敌人的弱点,也就找到了自己的长处
声东击西招数平常,可每用都有神效
孝顺是美德,也是被人利用的弱点
最危险的时候,却是最安全的时候
刀不用不快,法不直不严
送到嘴边的鱼不可不吃
敌人的痛苦就是我们的快乐
与强敌对抗,一定要找到制服敌人的条件
笔杆杀人不见血
做狐狸,也不做老虎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欺骗是无能的表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不用鱼饵,鱼不上钩
不能做的事就不去做
《重读武则天》
不懂谦逊也是谋略,反被视为烈马
欲驾烈马先为良驹
精心“偷梁换柱”,炒作“金口玉言”
女子原本不薄命,美丽也可深加工
优秀的政客就是优秀的“骗子”
要当官就得有人来捧场
实用的机谋,培养文人当政客
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游刃有余
环境艰险,当以“忍”为上谋
恰到好处的“无中生有”
心狠手辣的反间之计
“自然饲养”之后的“无痛宰杀”
大义灭亲,在所不惜
投石问路,巧妙安“托”
妥协就是智慧,裙带鸡犬升天
兼听则明,亲君子而远小人
欲擒故纵,剿杀太宗老臣
卸磨杀驴,不得不下的毒手
过河拆桥,损下益上的招数
人头的作用不仅仅是死亡
任用酷吏,以毒攻毒的机谋
罗织罪名也有经典,千古一绝
狡兔死走狗烹,除旧布新的规律
巧借他人之口,暗度陈仓的妙法
因势利导,恩威并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用人之道,众人拾柴火焰高
招揽天下人才,不仅仅是一种美谈
是耶非耶,在男宠们身上的索取
果断就是智慧,当出手时就出手
处变不惊才是超凡的能力
除旧布新,平治天下的永久良策
发展文化就是弘扬德政
最伟大的智慧正是无字之碑
《重读雍正》
修身智慧
读书培养豪迈胸襟
读书千卷得文采
做人要“实诚”
凡事以忍为好
知错就改
尊崇孔子
好色必误事
崇佛信道
胆略智慧
迎难而上
复修律令
清除腐败
恩威并施
掌权智慧
打击科甲党
设立军机处
建立密折制
严厉抄家
大兴文字狱
制驭太监
秘密立储
为政智慧
发展农业
给庄稼人一个“官”当
亲自开犁
兴修水利
设立社仓
改土归流
用奇智慧
以静制动
暗度陈仓
怀柔政策
任用政敌
假公济私
杀鸡儆猴
储刀杀人
铲除宠信之臣
囚禁允祀
统御智慧
打击贪官污吏
裁减冗员
公平执法
整小震大
抑制用仕
故意相信迷信
必要时冤枉爱臣
反面文章正面做
软硬兼施
打击民间的秘密结社
严禁洋教
安插耳目
应变智慧
灵活执法
万事和为贵
实施宽缓政策
处理复杂矛盾
欲速则不达
用人智慧
惟用亲信
培养人才
不杀谏官
起用新人
治国在于用人
重用忠诚的人
改革智慧
耗羡归公
革除陋规
士民一体当差
实行摊丁入地
向地方派遣特使
推行保甲法
解放贱民
处事智慧
面对不白之冤
平衡满汉关系
不要固执己见
与臣相处
与方正之士相处
善待宠臣
不游欢作乐
崇尚节俭
参考书目
《重读曾国藩》
出身之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性格即命运,倔子不败家
出身之道,自谓有来历
发愤读书,从古到今重文凭
时不我待,抓住历史提供的机遇
书剑合璧,相得益彰
组织和制度缔结
欲卖狗肉,须挂羊头
通权达变,善打擦边球
羽毛未丰,不打无准备之仗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局面做大,让属下另立山头
整合人才资源
伯乐相马,慧眼识人
江湖草莽,识人于未发迹之时
用人不当,日久难免贻祸
忠义血性之人,最堪重任
折节问教,礼贤下士
不拘一格,遴选人才
局面已成,早寻接班人
领导班子的团结,事关成败
驭将与治军
严刑峻法,不问亲疏
军无赏,士不往
请将不如激将,善做思想工作
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驭将之道,贵在推诚
软硬兼施,制服悍将
军事谋略
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
临死地,主将不可逃生
旋转之机,取势千里
带兵打仗,不以多杀人为悔
署办财经
事当以权,无钱万万不行
要使钱,开财源
有钱莫独吞,见者皆有份
复苏经济,先从消费着眼
整饬吏治,反腐倡廉
为官与处世
仕途求进,托重臣以自结
身处嫌疑,如履薄冰
为官忌贪,见钱莫沾
避祸远嫌,不近权臣
满招损,谦受益
恭谨厚藏,身如鼎固
事事用谋,处处用心
“洋务”运作
师夷长技,用以制夷
倡办工厂,欲图自强
造就人才,派遣留学生
《重读秦始皇》
小秦王赈灾济民
赢政这才按捺下火性,对母亲说:“孩儿谨遵母后懿旨,但不知仲父计将安出?。”
庄襄三年,庄襄王病逝,年仅13岁的赢政登基。
赢政少年丧父,仓促登基,还处于少不更事的少年时期,缺乏独立思考的智能。举凡内政外交,都继承先王庄襄王的遗志,由相国吕不韦辅君摄政。吕不韦挟灭亡东周之余威,加紧实施其军事扩张的战略,主动向周边国家出击。前提确定以后,便由赢政在朝议时向大臣们宣布:“先王不幸驾崩,朕仓促即位,因年事尚幼,凡事未敢擅专。至望诸卿缅先王之厚恩,荷社稷之重托,扬旆麾军,拓疆扩土,以弘先帝之遗泽。不知众卿中有何人愿受兵符、统兵出战?”
话音刚落,好几位将军竞相出列。
“难得各位将军,忠君爱国,老而弥坚,不韦深感钦佩。至于前敌何国,率军几许,当待圣命颁下,再与各位将军熟商之”。吕不韦从上次灭亡东周之战,武将们因未能参与所表现出来的失望和妒忌中,看到他们的企盼和潜力。所以今天特意当着赢政的面,给他们以褒扬与鼓励,借以消弭对方和自己的隔阂,转到谅解与合作上来。
他这一番辞令果然得到老将们的宽容、理解和赢政的赞赏,认为他是一位气度宽宏、目光远大、易于合作、善于领导的治国大才。这次朝议就在非常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结束。后来赢政又在咸阳宫召见相国吕不韦和蒙骜、王龅、庶公三位将军,共同研究、决定了各位将领所率领的部队和所要征讨的国家。
就在赢政刚继任王位的当年,远戍东部边陲的晋阳驻军叛变,反对赢政新君,本来准备出国征讨的老将蒙骜,改受新命,率部队赶赴晋阳,与叛军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战斗。最后蒙骜所部虽然胜利了,但损失很大,便回到咸阳休整,以利再战。
翌年,庶公大将军率军攻打魏国,陷其卷城,斩首三万之众。
三年,蒙骜、王龅合军进攻韩国,掠夺了十三座城池,可算不小的胜利。可惜老将王龅以身殉国,实现了“不想坐享荣华,但愿战死疆场”的誓言。
蒙骜将军兴犹未尽,在回师途中攻占了魏国的城和有诡。再一年又攻取了魏国的酸枣、燕城、虚城、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城。秦国将这一地带命名为东郡。
从连年的战绩来看,秦国重新显示了军事大国的强大实力,掠夺了大量的城池,扩充了版图,确实是很大的收获。但在生产和国民经济方面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给刚刚即位不久的赢政朝廷以沉重的打击。那就是发生在赢政四年的蝗灾和瘟疫。
原来在前一年,即秦王政三年,在秦国东部的函谷关一带就因农业歉收而闹了一年饥荒。
尤其严重的是,本来去年的饥荒已经造成函谷一带大量人口流亡,今年蝗灾从天而降,把原来就是“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垅亩无东西”的荒田瘠地吃得一干二净,人们失去了起码的生存条件,便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啼饥号寒,四处逃亡。
赢政感到事态严重,没有带内侍,只和相国吕不韦一起,急匆匆地赶到赵太后居住的甘泉宫来共同议事。
“难得你二人都来了,想必有大事相商。”赵太后见前夫与爱子同时到来,自有说不出的高兴,没等他们请安就主动搭讪起来。
吕不韦忙趁此向她走近,肃然恭问:“函谷一带蝗灾肆虐一事,太后有所闻否?” 赵太后微微点头说:“日间内侍自函谷关来,我已略知一二了。既是天灾,即非人力所能预见,尔等不必过于自责。”
“预见固不可能,但善后却刻不容缓!”赢政经过几年的监朝理政,已显得比较沉稳与果断了,语气也颇为坚定。
“王儿所言极是。是否已与尔仲父有所定夺了”?赵太后说着,向吕不韦望了一眼,好像要征求他的意见。
“太后如此称呼,实实折煞微臣了!”吕不韦忙向赵太后长揖为礼,貌似惶恐,但心中却感到甜滋滋地。
年轻的赢政告诉母亲:“天灾固不能等闲视之,而人言则更为可畏!”
“人言,什么人言竟有如此可怕?!”赵太后因为心虚,所以对“人言”二字特别敏感,忙向赢政问个究竟。
赢政忙将几片竹简递给太后,微愠地说:“此乃几则民谣,母后请看。”
赵太后听说是民谣,引起了对当年在民间演艺生涯的回味,忙注目审视,当接触第一行时就感到巨大的冲击;等把两首都看完,已是冷汗直流,浑身都有些颤抖了。她向赢、吕二人说:“此歌看似民谣,实则为声讨我等之檄文,不知出自谁人之手?”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