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华夏纪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胡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华夏纪行》收入了作者高胡先生近年来创作的游记散文80篇。这些散文在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同时,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从而收到弘扬传统文化、歌颂传统美德的目的。

本书适合各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欣赏!

内容推荐

这本《华夏纪行》收入了作者近年创作的游记散文80篇,具体包括了:《寻访徐海东在淮安旧居》、《“海上花园”崇明生态岛》、《“词至南宋集大成"者辛弃疾》、《“颇有传奇色彩”的梁灵光》、《“喜看春苗叶臻臻”》、《“有幸忝列旁听生”》等。

目录

前言

漫步荆州怀屈原

登上神农架

武当山金殿

古隆中与诸葛亮

鹿门山访孟浩然故里

登襄阳古城

汉中与古汉台

汉留侯与张良庙

韩信与拜将坛

诸葛亮墓与武侯祠

褒斜栈道与“暗度陈仓”

金牛道与剑门关

翠云廊之秀

李白故里与“大雅遗风”

绵阳美在人杰地灵

三星堆文明

杜甫草堂留后世

陈毅故居暨纪念馆

农民本色的朱德故居

地灵人杰南充

古城阆中天下稀

邓小平故里

华苍山与红岩精神

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旧址

大足石刻

吴玉章故居与“最难亭”

棠海井与盐都

恐龙化石之乡

三河古镇与瑶岗

涡阳老子故里

蒙城庄子故里

垓下遗址与霸王别姬

白居易故址

管仲、鲍叔分金亭

盱眙山光水色

水乡绿色梦

绿色情缘

趣谈寿山石的发现

包公与端州砚

“一饭千秋”

苏东坡在惠州

韩愈在潮州

林则徐虎门销烟

访问三峡大坝

淮水何时能变清?

周恩来故居与淮安

刘邦故乡沛城镇

“一大”会址及与会代表

鲁迅故居与故里

话说上海建筑

上海能建成“东方水都”吗?

澳门大三巴牌坊的历史见证

七星岩、鼎湖山与端溪砚

“幽默大师”林语堂

“国之瑰宝”宋庆龄

“廓尔忘言”弘一法师

“文武元勋”徐光启

“瞻容思功"罗炳辉

寻访徐海东在淮安旧居

豫园与文化名人街

“先忧后乐”范仲淹

桃花坞与唐伯虎故居

姑苏城与伍子胥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访陈云故居和纪念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访顾炎武纪念馆

江南水乡古镇民居风貌

“海上花园”崇明生态岛

负帝蹈海陆秀夫

施耐庵花家垛故里

“不能忘记”张謇

郑和下西洋启锚地刘家港

常熟与翁同和

“美的化身”梅兰芳

台湾总兵甘国宝与屏南

“弱国无外交”与李鸿章

“词至南宋集大成"者辛弃疾

陆九渊与“蔼湖之辩”

朱熹故居五夫紫阳楼

葛洪修道炼丹与三清山

水绘园与才子冒辟疆

“颇有传奇色彩”的梁灵光

欧阳修与《醉翁亭记》

中华复兴,呼唤人才辈出

“喜看春苗叶臻臻”

“队友鲤城喜重逢”

“有幸忝列旁听生”

试读章节

漫步荆州怀屈原

荆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位于万里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境;南临大江,北依汉水,东临武汉三镇,西接三峡门户宜昌;在古代是连接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杜甫有诗日:“地利西南蜀,天文北照秦;风烟含越岛,舟楫控吴人。”便是当年的写照。

荆州古城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北门外当时称“郢”的楚国都城的纪南城,历时411年之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就是在楚文化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古代文化巨星。

楚国的音乐舞蹈达到了很高水平,且十分普及,素有“歌舞之邦”的美称。从宫廷到市井,从文士到乡民,每逢宴庆盛典或佳节祭祀,都“乐舞并作”,“五音繁会”。《楚辞》里《宋玉对楚王问》说:“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与?始而日《下里》《巴人》,国中唱而和之者数万人;中而日《阳阿》《采菱》,国中唱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唱《阳春》《白雪》,国中唱而和之者不过数人,盖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苟子·劝学》载:“瓠巴鼓瑟,而流(游)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相传伯牙最善操琴,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绝弦谢知音”,传为美谈。

游鱼听到瓠巴鼓瑟都游来了,骏马听到伯牙鼓琴连粮草都不吃了。具有七情六欲的人难道听了会无动于衷吗?孔子“闻韶”,三日不知肉昧。笔者闻到动人楚乐,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虽然不会“和之”,但总要洗耳恭听,总喜欢到“黄鹤楼”或“行吟阁”听楚乐。

随州出土的曾候乙编钟,是举世瞩目的珍品。其发音如此优美纯正,浑厚嘹亮,能够使我们听到两千多年前的声音,难怪国外音乐专家说:“曾候已编钟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圣山。”有幸听到它的声音,是绝世的享受。

楚国的诗歌成就是“楚辞”。其代表则是屈原的《离骚》及其他作品。

神话传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她因长久等待大禹而唱出了“候人兮猗!”这句简短的歌辞,其中的“兮”就是后来楚歌的语言标志。后来便成为“楚辞”的外部形式之一。楚辞流变后的秦汉,仍有余韵回响,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士兵唱的《四面楚歌》,足见其影响的深远,生命力的顽强。

使楚辞走向成熟的是屈原。他的作品是楚辞的中坚,屈原是一位失败的忧国志士,却又是一位成功的天才诗人。政治上的惨痛失败,玉成了他文学上的巨大成功。李白曾赞颂“屈原辞赋悬日月”。两千年后的1952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当之无愧。

荆州古城,也是三国时期魏、蜀、吴激烈争夺之地,留下刘备、诸葛亮、曹操和孙权的足迹,留下了“战荆州”、“借荆州”和“失荆州”等娓娓动人的故事。

从战略地位来说,它南有长江天然防线,北有中原门户襄樊重镇,东可长驱直下吴、越,西有三峡之险,能攻能守,进退自如;加上粮赋、兵源充足,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兵家必争之地,向有“自古兵家重荆州”的说法。诸葛亮在隆中跟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就提出先取荆州为本。在荆州站稳脚跟再向益州(今四川)发展,以此作为蜀汉立国图强并进而统一全国的根本战略。三国鼎立的形势,正是围绕荆州之争,风波迭起,干戈不息。《三国演义》120回,其中有70多回与荆州之争相关,再现了这段历史。

追寻古代诗人咏赞荆州的诗踪,历代诗人和游客都被吸引来游名城。

屈原充满爱国之情和故乡之恋的不朽诗篇《离骚》及其他作品,正是古荆州风物民情和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宋玉作品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生动比喻,展示楚国建都之地歌声四起,雅俗并兴的盛况。

我们吟诵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像自己也驾着轻舟飞流直下古城荆州(即江陵)。李白小时候就对荆州风物“积心慕之”,年轻时出川游吴、楚就写有《渡荆门送别》一诗:“渡远荆门外,未从楚门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来到荆州之后还热切期望在此施展抱负。在《与韩荆州书》中,诗人有期盼荆州长韩朝宗(即韩荆州)荐举任用他的诗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虽然没有得到推荐,但他留居荆楚10年,写出了《荆州歌》等优美诗篇。

杜甫向往荆州溢于诗章,写有:“曾问宋玉宅,每欲到荆州。”

笔者多年来就有炽热的“每欲到荆州”的心情。此次有幸由武汉驱车西行,口里诵着清人施襄描述的:“踏青先上伯牙台。弓底鞋新不染尘。走遍月湖堤十里,过河还到后湖来”的诗,穿行于美丽如画的江汉平原,3个小时后就到达雄伟壮丽的荆州古城。目睹历经沧桑而古貌依然的巍峨城垣,脑海中顿时浮现出楚王的车马、三国的战旗,耳朵里似乎聆听着美妙旋律的楚乐和屈原的《离骚》,追溯起历朝历代2600余年的漫长岁月和沧桑。

往事越千年,江山留胜迹。巍巍古城,是我国古城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登上已有340多年的南门曲江楼居高俯视,古城尽收眼底。陡峭的城墙巍然屹立,险峻异常。循着城垣往远看,它依地势而起伏,沿湖池而迂回,显示出湖区水乡的建筑特色。城墙外,护城河紧相环抱,宽达30-100米,深及3米。城墙内坡,用土夯筑,顶面开阔,宽3-5米,使外坡笔直的砖墙坚不可摧。城墙周长10.5公里,高8.83米,城垛4567个,炮台26个。城基用大块条石垒成,城砖用石灰糯米浆灌缝,异常坚固。全城城址东西长约3.7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呈不规则椭圆形,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

全城有6个城门,城门上有6座城门楼。城门楼耸立于城门之上,犹如守卫古城的哨兵。它既是古代的防御工事,又是观赏古城风光和江川美景的观望台。登临其上,城内鳞次栉比的建筑物,熙熙攘攘的街市景象一目了然。城外锦绣田园、四时江川风物尽收眼底。

古代,长江就在荆州城前流过,人们喜欢在现在笔者登上的南门城楼观赏大江景色。唐朝诗人张九龄做荆州长史期间,常上南门城楼观赏江川美景,吟诗作赋并写下《登郡城南楼》一诗:“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淡淡澄并浸,飞飞渡鸟疾。邑人半舻舰,津树多枫橘……”P1-4

序言

2002年拙作《神州纪行》由海风出版社出版。笔者在该书《前言》中说:“学海无涯不知秋,山光烟色笑眼收;纸上得来终觉浅,跋山涉水读神州。”读的主要是含有人文景观的自然景观。笔者近年重又跋山涉水于华夏大地,续有本书,读的也是含有自然景观的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中的历史人物,是与历史分不开的历史产物,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代表,他们顺应时代的潮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历史上,对杰出超群人才的评论众多,现就范蠡、刘邦、葛洪、刘勰和刘向的评论,撮其一二,以补笔者对他们认识的肤浅和叙说的不足。

范蠡,春秋末政治家,是个奇才,能治军能理财。他曾拜计然子为师,深谙计然子之策,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成功作贡献。范蠡思想的精华,主要是他服膺《老子》的人生哲学,集中在他的“功成、名遂和身退”之举上。他从吴王夫差杀伍子胥一事,悟出一番道理,即君王任贤举能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而忌贤妒能则是普遍的。在共患难的时候,需要任贤举能;而在共欢乐的时候,则往往是忌贤妒能,甚至是杀贤逐能。他经过多年考察,感到越王勾践的为人与夫差相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他总结出:“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人才结局的观点。这是范蠡对封建帝王使用人才矛盾心理的刻画。

刘邦,能以一介布衣而登上帝王的宝座,原因固然很多,但与他重视人才、善用人才关系很大。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直到今天,可以说,刘邦这一思想还是非常深刻。

葛洪,东晋人,自号抱朴子,著有《抱朴子》一书。他认为人才是最高统治者施行政治的工具,没有人才的君主,犹如同“舍轻舟而涉无涯”“欲致远途而弃骐驹”一样,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他说:“由余在戎而秦穆惟优,楚杀得臣而晋文乃喜,乐毅出而燕坏,种(文种)范(范蠡)入而越霸。”葛洪列举的历史事实,都是为了说明人才的重要性。他又说:“春秋年间的各国争霸,得人才就会胜利,失人才者就会失败。刘备得诸葛亮,成就了鼎足三分的大业。诸葛亮死后,他的尸体也能吓退司马懿的大军。”等等。

刘勰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文学人才的评论,更是入本三分。

刘勰,南朝齐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和文学人才思想。他认为文学人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的杰作可以“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可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人士称才称杰、称英称俊。他称屈原为“妙才”,称左丘明为“奇才”,称司马迁为“情雅弘辩之才”,称司马相如为“辞赋英杰”,称曹植为“群才之英”等等。这在刘勰之前,乃至整个封建一代的文学批评著作中,都是罕见的,虽然文学批评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文学人才和文学人才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的价值,但他们大多以能否治国安邦、平治天下的吏才要求来衡量文学人才。这就从根本上混淆了文才与吏才的本质属性。

文学人才何以产生?文学才华又是从何而来?刘勰作了追根溯源的阐释:从客观方面说,是时势造文才。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是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战国时代,文士空前活跃,思想空前解放,因而出现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再如建安时期,“良田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大批文学俊才出现。

乱世固能出文才,出有思想、有特色的文才,但刘勰又同时看到,治世更能多出文才。正是在文景盛世的良好氛围中,才得以产生像董仲舒那样的大儒学家,像司马迁那样的大史学家,像司马相如那样的大辞赋家等杰出人才。他们在文学上的“遗风余彩”,后代“莫之比盛”。  刘勰认为,自然环境的因素对文士的才思也有一定影响,也不可忽视。他说,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屈原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有江山之助。屈原能铸“联系于日月”的伟辞,与他所处当时楚国的湖光山色和丰饶富庶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他认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人物与山水、人与自然的思想,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特色之一。

刘勰,虽把个人天赋、材质看作是第一位,但他还是辩证地看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天才与勤奋缺一不可,才性与学识相辅相成。

不论是治国安邦的将才,还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文才,都要具有德行。儒家道德观是:“德义所在,天下贵之”“德厚者,士趋之。”在这方面的论说,既深刻又全面的莫过于汉朝大儒刘向。

刘向,汉代著名儒家学者。他在《说苑》中谈人才的德行,不但对当时文人,就是对现代的公务员,甚至对我们共产党人都有教育意义。他认为人才的德行表现有八:

表现之一是奉公。他说:“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奉公,就是要守公法、行公道和公德。身为人臣吏才者,就当秉公办事,不营私家;依法公断,不阿亲戚;举贤荐能,不避仇怨。

表现之二是爱民。德化天下,情爱万民。就是心系天下,忧民所忧,乐民所乐;就是“布德施惠”,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狱讼得理,贤能得举。在上者,如能爱民如子,益民利民,那么,民将不赏而劝,国将不罚而治,其本人的“威德”也将功到自成。

表现之三是好善。好善,突出体现:一是广开耳目听善言;二是广开贤路用善人;三是广开心胸行善道。为臣之才好善,就当进善言有益于君,荐善人有益于国,行善道有益于民。嫉恶如仇,从善如流,好“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表现之四是谦让;之五是奉献;之六是诚实;之七是正直;之八是廉洁等等。其箴言不一一列举。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华夏纪行》中所涉及的人士,其德行虽异同,褒贬也不一,但多是承载历史的优秀人物,有的还是特别优异的现代伟人。笔者所以跋山涉水重读神州(华夏),就是要实地接受以人物为载体的历史人文景观的启迪与陶冶。乃谓:

华夏大地人才荟,儒马堂前几度闻。

湖光山色玄奥府,斗转星移又逢君。

2006年元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7: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