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不少癌症和吃有关
导致癌症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认为当人体出现新陈代谢不良时更容易诱发癌细胞的产生。而造成新陈代谢不良的原因多半是“病从口入”,吃出来的。正是不良的饮食习惯让我们的身体一步步转向易患癌症的体质。
饮食没有规律
吃饭不准时、不吃早饭、中午很晚才吃饭,或者夜间很晚的时候还在吃零食。这些做法对身体都是很不利的。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肥胖和胃癌。
按时吃饭可以促进唾液的分泌,而唾液的定时分泌有利于对致癌物质的分解。另外,按时吃饭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保证人体气血的畅通,避免五脏功能失调,预防癌症的发生。
常吃宵夜
人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平均每两三天就要修复一次。一日三餐之外还常吃宵夜的话,会使胃黏膜无法得到修复的机会。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迫使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就容易引发胃糜烂和胃溃疡,甚至诱发胃癌。
常食滚烫的食物
很多人在一天辛苦的忙碌之后,回到家总想吃口热乎的饭菜。殊不知,这样却为健康埋下了隐患。常食滚烫的食物会破坏食管的“黏膜屏障”。临床中,医生发现很多的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特别是食管癌、胃癌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每顿饭都恨不得吃刚出锅的。
动物实验证明,食物过热对食管黏膜有一定的灼伤和腐蚀作用,时间久了,很有可能会引发癌变。
吃东西狼吞虎咽
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上班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很多人吃饭只是为了简单地满足身体需要,吃东西狼吞虎咽,速度非常快。事实上,这对健康十分不利。吃饭过快,食物咀嚼得不够细致,很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
另外,由于食物的体积较大,容易对食管和贲门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时间长了,可能会引起消化道损伤,甚至癌变。
吃得太饱
《黄帝内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就是说,一次吃太多的东西,首先损伤的便是我们自己的肠胃。
日本专家做过一次研究,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为58名男性。通过对他们饮食习惯的观察,专家发现每顿都吃得很饱的人与吃八成饱的人相比,前者的细胞容易发生变异,失去活动能力。而细胞发生变异,正是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饮食过细
由于生活越来越好,现在很多人都习惯吃精细粮食,这会使得人体对纤维素的摄入量大大降低。纤维素能吸附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减少对肠道的不良刺激,从而预防肠癌发生。
经常吃点粗粮,玉米面、麦片等都是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但过量摄入纤维素会影响诸多营养素的吸收,故每天以10—30克为宜。另外,经常吃些薯类,如红薯、土豆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防止便秘,预防癌症。
挑食偏食
长期挑食偏食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量,造成营养不均衡、食欲不佳的状况。久而久之,还会影响肠胃功能,造成身体营养吸收不良,最后导致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而这些亚健康的状态,如果持续发展就容易被癌症找上门。
吃过多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长期吃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容易对消化道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进而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长此以往,对胃的伤害可想而知,胃癌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常吃剩菜剩饭
长期食用隔夜菜、霉变的食物容易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进而诱发消化道癌症。另外,剩菜中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微生物,这些细菌和食物一起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侵害胃黏膜,容易引发胃溃疡,甚至可能转变为胃癌。
吃过多腌制和油炸食品
亚硝酸盐被公认为致癌物质,而我们身边常见的蔬菜、鲜肉等腌制后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很有可能诱发癌症。例如盐腌的干鱼中,发酵的腌菜、泡菜、酸菜中,隔夜的煮熟白菜、香肠、肉类中都含有亚硝基化合物,如果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就有患癌的危险。
此外,油炸食物喷香酥脆,十分诱人,但是这些油炸食物在制作时会因高温失水而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癌症也容易找上门。
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