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妈妈你慢慢来
分类
作者 王理书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妈妈你慢慢来》作者王理书只是软软地唠叨她和孩子们的琐事,作者用具体深入的行动,和孩子相处的生活点滴,告诉家长怎样才是不比较,怎样才是全心信任孩子,怎样给孩子真正的心灵自由。本书文字优美动人,感动数十万父母。动人的不仅是优美的文字,更动人的是作者与孩子成长中经历的温暖、感动、失去与重建。

内容推荐

爱他,相信他,如其所是。

孩子教给我们的,远比我们教会他的要多。在这本王理书著的《妈妈你慢慢来》里,你看不到权威式的教导,也没有批判式的指责,有的是源自亲子间相处的吉光片羽。所有让你烦躁、焦虑和愤怒的时刻,都有你不曾看到的孩子的心:失落、担心、沮丧和无助……在他的世界,只有你。

作者王理书不仅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多年的亲子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培养出两个健康、快乐的孩子的母亲。她带领我们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她用自由的理念陪伴孩子,用信任的力量接纳孩子。她相信,真正心灵自由的孩子,将来不论面对什么,都有能力守护自己,向自己最大的渴望航行。

在每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中,找回“松绑”孩子的力量。告诉自己慢慢来,只需静待花开。

目录

前言 圆满的不完美

 门槛与礼物1:留级与没有分别的对待

 门槛与礼物2:父亲的骤逝与真实自我萌芽

 门槛与礼物3:婚变与真实的我

 门槛与礼物4: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与更大的自己

 教养的核心信任

 立足于圆满的亲子教育

第01章 用转念守护孩子的情绪

 哭泣的孩子为何伤心

 当孩子认为你偏心时

 安抚孩子闹情绪背后的想法

 从“不公平”到“我更有能力”

 内心和谐地承接孩子的情绪

第02章 用信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独当一面时的力量

 你做家务,是因为你很重要

 做家务是表达爱的方式

 做家务不需要预设的奖赏

 训练孩子做家务的好时机

第03章 用玩心释放孩子的快乐

 一起淋成落汤鸡

 运动的孩子才快乐

 玩,也是大人的健康良药

 让快乐成就美丽人生

第04章 用酬赏激发孩子的生命力

 不用奖赏,用酬赏

 充满生命力的家庭酬赏

 孩子的拔牙仪式

 安抚的触摸酬赏

第05章 用自由支持孩子的学习

 帮孩子化解考试焦虑

 用讲故事来教减法

 你有没有推自己一把

 培养自由学习的好心态

 考试是“盟友”,不是“敌人”

 努力,才是评估成绩的标准

第06章 用成长陪伴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需求是父母的镜子

 父母决定了孩子们的关系

 指责,是大人承受不起冲击

 在灵性层面,孩子同父母一样成熟

 父母的相互敬重,是孩子的力量

第07章 用尊重保护孩子的灵性

 带着敬意与孩子沟通

 说“谢谢”,与世界建立美好关系

 请大地妈妈帮忙

 与神性连接的幸福

 风陪我接力赛跑

 孩子的能量河流

 欣赏孩子的哀伤

第08章 用理解守望孩子的内心

 住在明日之屋的孩子

 孩子的难搞是父母的礼物

 感受,比言语更有效

 闭上眼睛看孩子

 讲故事是父母的智慧

 无法说“不”时,可以有梦想

 只玩游戏,不用讲道理

 绕过头脑找答案

第09章 用爱走出亲子纠结

 真诚表达自己的需求

 顾全自己,不做孩奴

 内心安在,才能感染孩子

 接纳孩子的真实一面

 陪伴孩子走向独立

 引导孩子与内心连接

 放下担心,做正能量妈妈

 营造充满爱的关系

第10章 最重要的是爱、信任和自由

 孩子具有生命力的5项特质

 信任世界很重要

 真正的爱是接纳

 自由,是成长的动力

 在赞美与挫折中找回自己

 爱孩子,让他成为他自己

第11章 “慈爱国王”是最好的父母

 孩子的麻烦,不是冲着父母来的

 父母内在的“冲突三角情结”

 做慈爱国王,做最好的父母

 慈爱国王的修行

 慈爱国王的姿态

 创造慈爱亲子国度

 慈爱国王的惯用语

第12章 守护心灵的12个甜蜜游戏

 游戏1 无论……我都一样爱自己

 游戏2 点亮爱的光

 游戏3 爱的语言游戏

 游戏4 与孩子在精神层次的连接

 游戏5 让孩子连接自己的天堂

 游戏6 让孩子画出自己的光

 游戏7 在自由中想象身体

 游戏8 把颜色带入孩子的房间

 游戏9 为孩子写“来自天堂的信”

 游戏10 猜拳、捏捏脸,召唤甜甜的爱

 游戏11 打招呼仪式

 游戏12 感恩和祝福

试读章节

运动的孩子才快乐

树上小学六年级时,有一天放学回来说:“妈妈,你知道我今天忘记带足球上学有多惨吗?”

“喔?”我好奇。“整个课间只能玩僵尸游戏,都玩腻了。下课把作业都写完之后,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了。”树答道。

我继续问:“今天没带足球,你们玩游戏,那些平日没和你一起踢足球的同学,下课都在做什么?”“玩手机啊。”他说。我轻皱了一下眉头。他继续说:“那些平日不踢球的女生,也都在玩手机。今天我问有没有人要和我一起玩游戏,然后每节课下课后她们都来跟我玩,我都玩腻了,她们还在继续玩。”我说:“为什么平时她们不会自己玩,而是玩手机?”他说:“我问过她们,她们也不知道。”

从这些对话里,我看到了小学六年级孩子们的课间概况:孩子们下课后就玩智能手机,除非有人组织一个游戏,或有一群固定玩耍的朋友。手机成了孩子唯一的乐趣来源,这让我呼吸沉重而谨慎。7~14岁,正是孩子发展人际连接与情感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的群体生活,和同学一起玩耍、合作,一起面对踢破玻璃窗要去道歉的窘境……都是最好的陶冶。如果在这个时候掉入智能手机的小世界里,就会失去发展身体与人际关系的很多机会。

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每天带着足球上学,下课一吆喝,就有七八个同学一起冲出去踢球。某天下午,孩子们回家后,兄妹俩见到我后很兴奋地说:“妈妈,你想要先听坏消息,还是好消息?”旦旦说:“坏消息是树的,好消息是我的。”树说:“今天我踢足球,把学校的玻璃踢破了。”我心里觉得真好,孩子一定有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便问:“然后呢?你后来怎么负责的?什么心情?”他说:“我也没有硬着头皮啦!不过,我在总务处前面走了好几趟,才进去报告。然后就被主任说了说,我说要赔偿,主任说赔偿的事等以后再说。”我问:“心情怎样?”他说:“终于轮到我了。”我想起许多:“喔?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看见学校的玻璃窗被踢破了几次?”“5次。”他像是数过一样立即回答。“5次?有几次是跟你们这群踢足球的人有关?”我好奇地问。“5次。”他回答。然后,我们全家都笑了起来。我算了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每节课下课后都踢球,即使换了不同班级、伙伴,你还是每天带领同学去踢球……一学期如果有250天,加上现在……嗯,平均280天踢破一次玻璃窗……还好啦!你有个好学校,主任不会指责你们,只是讲讲道理而已,真好。”

父母需要警醒的是,孩子与生命之间的直接互动、连接与接触越多,他的心智、情感、身体,还有灵魂就越丰满。对0~14岁的孩子来说,最生动、最充满能量的,莫过于与肢体相关的各种游戏、运动,以及生活技能的锻炼了。而想要提供给孩子充足的机会,与这世界有所连接,有两个原则:  一是不要太早给孩子手机。如果为了联络需要,请不要给智能手机。

很多小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甚至拥有两部以上,父母换新手机,就把旧手机给了小孩。这份礼物虽然会带来短暂的开心,却埋下了很深的隐忧:一方面,孩子会被太好玩的智能手机吸引,少了跑跑跳跳、与人连接的机会;另一方面,因为电脑或手机都是对环境高污染的产品,能久用就久用,是我们对保护环境能尽的心力。

二是支持孩子热爱运动。

通过运动可以发展肢体、整合身心、协调手眼;通过参与群体运动,可以体验人际互动,学会协调游戏规则,处理合作议题,这是小学时最重要的发展。运动,尤其是有计划、能训练进步的运动,是一种能抗衡网络游戏的真快乐。

树到现在都还会经常说起这个故事:他上幼儿园小班时感染了水痘,我为了让他分心,以防抓破水痘,就给他买了一整套足球动画《哨声响起》,每集动画结束时,都有足球小教室。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踢球了。一开始是爸爸陪着玩,他也照着卡通的教导练球。等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就找同学一起出去踢球,热热闹闹的。后来,他参加了夏令营的足球活动,就跟着教练和球队练习;上初中后,进了社团与校队,继续练球。

P31-34

序言

圆满的不完美

我常开玩笑说:“因为我当母亲时,年纪比较大了,所以面对孩子的不理性比别人多了些耐心。”现在想想,其实不完全是因为年纪大,耐心的本源是内在的安定,以及对生命的信任。这种“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转化为祝福”的深刻信任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在跨过生命的一道道门槛后淬炼出来的圆满心。圆满心就是带着信任,越来越娴熟地把每个生命给予我们的挑战,通过转念及疗愈自身,将其转化为机会与祝福。

门槛与礼物1:留级与没有分别的对待

高一升高二那年,我因英语、数学补考没过留级了。自小成绩好、没经历过挫败的我,第一次品尝了大挫败。挫败像一堵墙一样让我不敢继续前行,但跨过这道门槛后,它引领我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我是如何跨越的呢?支持我跨越的力量又是什么?回顾这段经历,我明白那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周围的友谊,以及“一个充满学习动力,重视合作和创作的班级”。“无论我发生了什么事,就爱我原来的样子”,是这段经历留给我的内心深处的信念。

“留级”对幼小的我而言是个大灾难,是丢脸的。留级后开学的第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直在别扭着自己学号的第一个数字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我到底会被怎样看待呢?真是如坐针毡。

结果,什么都没发生。随后发生的每件事情,都与学号无关。爸妈没有斥责过一句,身边的同学也把我当成普通人,我们的欢喜哀愁都与留级这个标签无关,而是真实自然的互动……没有想象中的排斥与轻视,不到一个月,我便喜欢上了新的班级,心情也放松下来,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英语、数学两科之前学不会的章节或关键点,也一下子通了。那么,是什么让我把这道门槛转化为礼物的?除了自己要为自己的功课负起责任,就是父母、老师以及同学们给予我的“没有分别的对待”,这就是无条件的爱。

从这道门槛中我得到了一份礼物:无论做错什么或出了什么意外,我的背后永远有接纳和依靠。我需要承担的只有自己的责任,以及努力的决心。我只要承担事情本来的后果即可,没有额外的人际苛责,也不会失去爱。

门槛与礼物2:父亲的骤逝与真实自我萌芽

父亲的骤逝是我最难渡过的关卡,哀痛而破碎的心花了10年的时间才真正放下,学会用圆满心接受缺憾。那年我29岁,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因突然的脑中风,父亲在大脑手术后躺在了加护病房,并且再也没有机会睁眼开口与我们说话。在很冷的元宵前夕,我们用救护车护送他回家,那是送终与心碎的起点。

这段经历带给我的,不只是心碎,还有人格的破碎与重整,我的人生从此开始由灵魂带领,走上了一条与往昔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一直相信,只要乖乖地努力沿着轨道走,前方就会是稳定的人生。父亲骤逝后,我明白了,即使人生再安稳平安,那个忽然失去的空缺,以及没见着最后一面的愧疚,也会压着我一辈子。

之前我不曾正视甚至不曾感受到的“自我需求”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忽然变得清晰起来。迟来的生涯意识觉醒了,我第一次问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需要什么”。

我忽然有了一种力量,使我能辞去高中教师这份工作,背弃母亲的期待,离开故乡出国念书……这虽然有悖于普通家庭出身的我曾认为的“人生,只要安稳、安定就好”的信念,却抚慰了我的心碎,展开了新道路,给予我追寻自我的能量,刷新了我。在美国读书的那几年,我经常感觉父亲像守护神般默默地看着我。

哀伤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去,而当我再次打开“父亲骤逝”这个盒子,得到了一份叫作“更自由人生”的大礼。我学会了放手,让旧的自己随着父亲离去而消解,开始聆听真实自我的声音与渴望,即使与旧我是冲突的,也毫不退缩,并想办法在与旧我沟通的过程中实现新的自我。这番打开,造就了今日的我。

门槛与礼物3:婚变与真实的我

父亲骤逝,我哀痛、困惑,渴求被聆听。而我当时的恋人,也就是后来的丈夫无法聆听这份哀伤,我想逃离,又想挽回,最终放弃了婚姻。这是一个很长的婚变故事,过程中有无数的挑战与祝福,而我学到的是:以为会导致灾难的真实内心,其实是在引领幸福。那场不确定却走入的婚姻,在4年后以离婚收场,但我并不把它定义为失败,反而很感激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真心真情地相互对待。

在同意离婚时,我给了自己一份“放手会更幸福”的礼物。因为内在真实的自我是无可估量的,比我以为的自己更有力量,而借由离婚与再婚,真实自我被唤醒了。

这道门槛带给我的最大礼物是信任。要信任:所有的意外都是化了装的礼物,只要我能勇敢拆掉由幻象包装的外表,尽力打破自己,拿出更多的力量与能力,就能获得里面的礼物。

门槛与礼物4: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与更大的自己

37岁那年,我正怀着第一个孩子,得知原本在台湾执业无需资格证的咨商辅导要改革了。当时我已经以“咨商员”的身份执业6年,最明智的做法是报考心理咨询师特考拿到资格证继续执业,但我像是来到一个生涯转换的抉择点,想重新选择人生道路。

29岁辞去高中教职,就是梦想成为咨商辅导员,37岁的我却因考试想放弃,一点都不怕考试的我,想要什么?那年,喜欢叙事治疗的我,为此写了篇论文,通过生命回顾和反思,我做出了离开心理咨商业的选择。我会继续做亲子教育,也不会放弃自我疗愈,然而我的新方向是什么,在当时尚未可知。

我在论文中提道:“如果我还要继续从事助人工作,我心中认定的老师是谁?答案是:信仰。”无论是身为妈妈,还是老师、作家、讲师……我觉察到,忠于真实的自我并信任上天的安排,是支持人们度过困境的力量。而这份信任,就是要活出“超越平日的自己”,我称之为放手让灵魂来带路的活法。通过这道门槛,我得到了一份与“灵性自我连接”的大礼,与“更大的自己”相遇,与“更大的智慧”携手前行在人生路上。

教养的核心信任

我的生命通过跨越一道道门槛而丰满起来。这些表面化装为难关、门槛的礼物成了来渡我的一艘艘小船,支持我航向“圆满”。所谓的圆满,不是没有考验或诸事平安的人生,而是无论发生什么动荡都有信任来领航。离婚时,从社会角度看我是个婚姻失败的女人,我也承受着离婚的哀伤以及前途未卜的彷徨……然而走进我的内心深处,那里以灵魂的眼睛来看事情,没有担忧,只有接纳,以及希望—相信“一切所谓的苦都会通过,而自己会被淬炼得更成熟而有力量”。

通过跨越门槛而拥有的信念系统,让37岁才当妈妈的我,获得了超越凡俗的淡定。当担忧来到我这里,生活依然会有起伏,但从不会失去充满希望的信任。不仅信任孩子会通过,也信任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如果父母是孩子早期的领航员,要为孩子驾驶生命的第一段湍流,那父母所依循的世界观,就会成为孩子最基本的人生框架。现实知识与社会观点都是孩子必须学习的,却不必成为其人生指引,这会窄化孩子的灵性。若忽视凡俗规范并偏离于社会,只用灵性的超脱来教导孩子,又会过于缥缈而脱离了生活现实。通过十几年的摸索,我找到了父母的平衡位置,那就是让自己的存在意识扎根于灵性的圆满心中,务实却不受限地带领孩子学习现实与社会的种种。因为立足于信任,所以当孩子表现落后或行为偏常时,父母依然能安之若素,并怀着信任来调整方向,跨越困境。这样一来,焦虑无从掌舵,社会标准也不会成为人生的罗盘。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进度,在孩子跟不上学校进度或达不到他人期待时,若父母能不因这落差而焦虑,而能充分表达信任,就是最能脱困的行动。不评断孩子,只单纯地同孩子一起练习与改变,是最轻盈的前进方式。

我们在锤炼孩子社会能力的同时,需要呵护、鼓舞他灵性的力量,帮助他展现出生命本质的天分。在本质上,每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深埋在世俗无法触及的心灵领域。这才是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新时代,社会在不断变革,是否拥有自身独特的才华与成熟的社会智慧,几乎是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佳指标。然而,灵性的成功,源自在失败与努力的过程中消解的旧结构,转化的新观点,还有那淬炼得更纯净、坚韧、有力的性格。这些灵性成功的累积,终究会促成世俗的成功。

立足于圆满的亲子教育

有谚语说:“每段旅程的终点都是幸福的,如果你还感受不到,那就是你的旅程尚未到达终点。”我喜欢经典卡通故事《小英的故事》,里面讲述了小英和妈妈及一条小黄狗,一起搭着敞篷车,帮人照相赚取旅费,要去投靠爷爷的故事。故事中最赚人眼泪的桥段,就是妈妈在旅途中重病与小英死别那段,妈妈对小英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孩子,我已经把你教导成会带给人幸福的人了,你一定会幸福的。”这一幕让身为母亲的我震撼许久。这就是立足于圆满心的亲子教育,在看似人间悲剧的撒手时刻,母亲给予的却是凝视着未来幸福终点的目光。通常妈妈们很难在这种时刻不担心,不忧虑。我相信小英的母亲也有担忧与不舍,然而她并没有紧抓这部分。她知道女儿会面临困难,却选择信任她:“孩子,你一定会幸福的。”对孤儿而言,这份祝福力量巨大,信任与爱成为领路之泉,将穿破表面困境来滋养生命,给予孩子力量,如黑夜前行路上的明灯。

这本书是立足于圆满的亲子教育读物,无论孩子带着几分的考卷回家,无论孩子在学校遭受了怎样的委屈,无论父母内心的情绪纠结得多深,要相信“每段旅程的终点都是幸福的”,请父母让这份圆满心成为内心的常驻之光与永恒之泉。无论孩子带回家的消息是什么,都能安稳地承接,并以信任来敞开心扉,面对困难,那么幸福就已经在信任与面对中来到了。

让真实自我萌芽,长出更真实的自己,意识到我们在一个比肉眼所见更大的美好能量世界中。于是这样的母亲或父亲,就能自然地支持孩子长成独特、真实并自信洋溢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