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感流动算不算是思维呢?如果不算,那它只属于艺术;如果算,那我们就有可能破解情感的困惑,虽然会有许多麻烦……
本书讲的是情感思维,情感思维讲的是现一体,现一体就是呈现您当下的“才、识、德、断”的一体。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种思维方式比较、情感思维——存在的第二种真实、艺术的考量等。
既然人具有直觉思维、情感思维、理性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那么我们在生活和思维中就应该具有这样的观念:万事万物(有机物、生物)都有本能的直觉意识、交流的情感意识、抽象的理性意识,如此,你才可能理解人类社会的思维特点、规则律令、世界观与方法论、价值观与人生观、交流感与社会责任美学与风情万种、美感与气韵生动……马克思说人是“类”的动物,一点儿不假。
前言
第一章 三种思维方式比较
一、不同的思维基础
(一)“概念”与“范畴”的四点不同
(二)“形式规范”就是“互换”
(三)“互换”就是走向“数学化”
二、不同的抽象方式
(一)“量化”与“质化”
(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具有三种性质的
(三)“量与质”、“力与气”
(四)“可比较”与“不可比较”
(五)直觉思维是以“意化”为基础的
(六)对“形式规范”的反思
三、不同的思维样式
(一)三种不同的思維样式
(二)“数学运算”是同类项内的“判断与推理”
(三)“情感延展”是非同类项间的“联想与组合”
(四)缺什么找什么
(五)两种不同的样式(科学范式)的三大区别
(六)“下意识”与“下意识”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四、不同的思维逻辑
(一)三种逻辑
(二)三种“律法”
(三)形式逻辑的“三律”
(四)情感逻辑的“三法”
(五)直觉逻辑的无律、无法
五、不同的思维目的
(一)求一值
(二)现一体
(三)跳接
六、不同的功能模式
(一)量变与渐变
(二)质变与突变
(三)倍增器
七、不同的思维空间
(一)三大思维空间和一个思维基础
(二)从“思维的在场”看三个空间的相互关系
八、三种思维方式的小结与定义
第二章 情感思维——存在的第二种真实
一、赋形
(一)赋形的“个性”要求——必须源自亲历的经验与感受
(二)赋形的“体会”要求——必须具审美的快感
(三)賦形的种类及其韵味和形式关
二、情感延展
(一)“相关性”对“联想”的要求——“同类同向延展”
(二)“流动性”对“组合”的要求——“过变”
(三)“完美法”对“组合”的要求——“收束”
三、情理一体
(一)境界
(二)气韵生动
(三)“情理一体”的不同模式
第三章 艺术的考量
一、艺术(美学)名词简介与艺术的考量
(一)艺术(关学)名词简介
(二)艺术的考量
二、审美经验的六种形态
(一)优美
(二)崇高
(三)悲剧
(四)喜剧
(五)丑
(六)荒诞
三、“艺术考量”的四种结局
(一)四种结局
(二)小心“大错位”
(三)艺术考量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情怀与幸福
(一)立意与情怀
(二)荚,即幸福地生活
五、中小型作品“表现形态初探”
(一)小型作品(随笔、散文、杂文、小小说)形态种种
(二)鲁迅作品形态初探
(三)朱自清作品形态与作者思路初探
(四)徐志摩作品形态与作者思路初探
(五)沈从文作品形态与作者思路初探
(六)梁实秋作品形态与作者思路初探
跋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