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让人流干红泪的历史情感小说,一阕湮没在破碎山河间的宋代悲歌。
魔鬼梅菲斯特唱道“谁能如愿以偿,此问伤心难言”,本书中没有人的梦想能够实现、情感获得归宿、恋慕保持纯粹,没有人能心心相印,没有人能获得平静和幸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柔福帝姬(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米兰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让人流干红泪的历史情感小说,一阕湮没在破碎山河间的宋代悲歌。 魔鬼梅菲斯特唱道“谁能如愿以偿,此问伤心难言”,本书中没有人的梦想能够实现、情感获得归宿、恋慕保持纯粹,没有人能心心相印,没有人能获得平静和幸福。 内容推荐 宋靖康元年春,出使金营归来的康王赵构策马入汴京华阳宫,在凤池边的落樱花影里邂逅了异母妹妹柔福帝姬瑗瑗,个性沉静的赵构深受活泼精灵的瑗瑗吸引,从此对她生出一种超越兄妹之情的恋恋情感。 柔福的同母哥哥郓王赵楷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优雅清贵,肖似其父徽宗赵佶,因此深得赵佶宠爱,赵佶甚至一度有废太子赵桓而立赵楷的想法。这样的情况引发了赵桓赵楷兄弟及赵佶赵桓父子之间的不和,导致了对国家政局造成严重影响的“靖康内讧”。靖康二年金军攻破汴京,胁持徽宗、钦宗二帝北上,并同时俘虏京中宗室子弟及数千宫眷带回金国为奴,柔福帝姬与赵构母亲韦贤妃也在其中。那时赵构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拥兵在外因此避过一难,随后又在群臣的拥立下登基称帝,即史上的宋高宗。 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自金国逃归,赵构将她接到南朝宫中,但很快发现这个柔福与他当年在华阳宫遇见的瑗瑗全然相异,现在的她说话尖锐犀利、咄咄逼人,不忍受宽恕别人对她的猜疑和不友好,而且不时讥讽他偏安一隅而不与金国对抗。她依然美丽,但却长成了个妖魅一般的女子,有意无意地挑拨着他对她的暖昧感情……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康王赵构,华阳花影 第二章 宫女婴茀,棠棣之华 第三章 才人婴茀,未央月隐 第四章 吴妃婴茀,鼙鼓惊梦 第五章 高宗赵构,篷窗睡起 第六章 驸马高世荣,硕人其颀 第七章 驸马高世荣,蒹葭苍苍 第八章 陈王宗隽,雪来香异 第九章 完颜宗隽,雁断山南 第十章 完颜宗隽,胡沙春浅 第十一章 完颜宗隽,玉壶冰清 第十二章 陈王宗隽,桐阴委羽 第十三章 太后韦氏,明妃遗曲 第十四章 高宗赵构,此花幽独 后记 曲哀感顽艳的悲歌 试读章节 临安皇宫内,在几句礼节性的淡然寒暄之后,柔福随赵构步入殿中。 她的步态自小时起就很优美,尤其是如现在这般安静地移步的时候。赵构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一个十五岁少女的身影渐渐自记忆深处浮现而出.大袖长裙、榆翟之衣,头上戴着九犟四凤冠,微微笑着应父皇的要求以淑女之姿翩翩地走着,有步步生莲之美态。 那是什么时候?她行笄礼之时罢。他郁然叹息,为她旧时模样。 但,当柔福迈过门槛进殿时,他注意到她探出罗裙的足。 这不是他印象中柔福的纤纤金莲。 他立即想起了一事。在迎柔福归来前,他曾命以前认识柔福的内侍省押班冯益和宗妇吴心儿前往越州验视,看甄采所发现的这个姑娘是不是真的柔福帝姬。两人回来说:“眉眼完全一样,只是略瘦弱了些,问汴京宫中旧事也答得无一错误,不过双足比以前大了许多。” 的确大了许多。 赐座之后,他仍反复思量着这事,目光不由长久疑惑着停留在她的罗裙边上。 柔福观之了然,淡淡问道:“九哥是觉得我的双足比以前大很多罢?” 听她直言问出,赵构不免有些尴尬,道:“妹妹想是被迫走了许多路。吃了许多苦。” 柔福恻然一笑,对他说:“九哥知道当初我们这些原本鞋弓袜小的帝姬妃嫔是怎么被送往上京的么?金人羯奴呵斥着驱逐我们,便如逐赶牛马一般。到了金国,再不是金枝玉叶,终日如普通奴婢一般劳作,也没人再服侍我们缠足。而今乘间逃脱,赤脚奔走归来,行程将有万里。岂能尚保得一双纤足如旧时模样?” 她说着这些凄惨故事。却无哭诉之色。眼中不见丝毫泪意,神情倔强得全然陌生。 那是她么?三年前的及笄少女,和眼前的苍白红颜。恍惚间这两个美丽的影子悄然重叠又分离,赵构忽然觉得悲伤。 他强以微笑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想引她忆起一些美好往事:“瑗瑗,你还记得第一次见九哥时的情景么?与你缠足之事有关。” 她闻言抬目看他,双眸闪着一缕奇异的幽光,说:“若非九哥提醒,我倒是忘了我缠足之事与九哥有关。” 赵构第一次见到柔福时,她已经六岁了。 政和七年,柔福的生母王贵妃薨。一次艰难的生育损害了她的健康,死亡先于衰老降临在了她身上。临死前,她把年幼的几个子女托付给郑皇后照顾,其中,也包括柔福。 十一岁的赵构也把这事记住了。从柔福诞生以来,他所听见的所有与她有关的事他都能一下子记住,也不知是为何,十一岁以前,他甚至连她长什么样都还不知道。 他是在政和七年秋的某一天,郑皇后的生辰“千秋节”那晚见到柔福的。 皇后的生辰有很盛大的庆祝仪式。白天,皇后在坤宁殿接受妃嫔、帝姬和命妇们的重重朝拜,黄昏之后,又在赵佶扩修的新宫城“延福宫”设有舞台的宴春阁内宴请众皇亲与命妇。教坊司仿百鸟齐鸣奏乐后开始入席,众人按尊卑依次行酒向皇后祝寿。每一盏酒间都有优伶乐伎特别的表演,例如唱歌、献舞、乐器独奏、杂技百戏和杂剧等等。节目礼仪繁多,总要持续到深夜。 赵构起初只是一言不发地看着,透过花团锦簇的贺寿情景和皇后在大家拥簇奉承之下的笑颜,渐渐想起了母亲那年生辰苦等父亲的形状。皇后的生辰是大家都应该庆祝的千秋节,而母亲的生辰就只能那样惨淡地过么? 他下定决心,终有一日,他会把母亲的生辰也列为节日,让她可以在这一天接受天下人的祝贺。 开始演杂剧了,他毕竟是小孩心性,受不了那些对年幼的他来说晦涩无趣的对白,便随手从桌上取了个寿带龟仙桃的面点,然后悄悄自母亲身边溜了出去。 延福宫很大,东西各十五阁,雕栏玉砌与水景园林相结合,嘉花名木。幽胜宛如生成。此时处处华灯相映。照得园中如白昼,但出了设宴的宴春阁。外面却很幽静,想是人大多都聚在阁中了。 P6-7 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署名为米兰Lady,自我介绍说“就是一个写字的女子,喜欢与米兰有关的事物:米兰城,AC米兰,那种叫米兰的花和这个笔名米兰。”我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不特别提出米兰大教堂? 我在米兰游览过,去了直奔米兰大教堂。那是世界第三大的天主教堂。从1386年建造到1500年才终于建成。世界上有哥特式尖塔的教堂多矣,一般都只有一个到几个尖塔,但是米兰大教堂却造出了153座尖塔,密密的尖塔仿佛一片蹿天的火焰,因此俗众称它为火焰大教堂。在米兰大教堂外面的广场上,我调换距离和角度反复欣赏,心里不住地想:这位设计者,为什么要造塔成焰、密集一片?是什么样的激情,促成了他非这样不可?他想留给世人的。除了视觉上的冲击,究竟还有什么朝着灵魂而去的启示? 米兰Lady的历史小说《柔福帝姬》篇幅浩荡,有65万字,人物众多。结构复杂,作者提笔前写作中一直在读正史、查资料,但到头来却还是任凭自己的想象力在历史资料的大框架的留白处狂放驰骋。整部小说的叙述风格仿佛苏绣,针脚细密,色彩斑斓,在从容不迫中,却又有内在的焦虑忧伤与孳孳汲汲的追问探究在燃烧,确实,很像米兰大教堂。我掩卷后不禁喃喃低问:造塔成焰为哪般? 你写历史小说,为什么偏选择宋朝的靖康之难这一段?既写这一段.怎么又把亡国之君和胜利之王都作为配角设置,偏选择柔福帝姬这样一位在正史上无足轻重的小女子来当大主角?既把她当成统领全书的中心人物。怎么又非把她的命运写得那么诡谲凄楚?…… 显然,米兰Lady自有她的道理,但她并不把那内在的“心灵命令”直接宣示出来,她只负责用文字呈现出一座密集着火焰尖塔的恢弘宫殿,她让我们自己通过进入其中徜徉,去品味。去体察。 《柔福帝姬》是先在网络上一段段贴上去,先有网上读者,然后才终于完成,再加润色,才印制成纸质书籍的。这看起来只是个技术性问题,实际上,这样的发表过程本身,昭示着一种新的文化正在我们这个处于转型期里的社会里蓬勃生成。 新的生命,不仅意味着具有新鲜的生理结构,必须懂得。新的心理结构。新的情感结构,新的思维和新的追求,都在老中青幼共享的这个时空里生成,当然也就生成着新的文化,包括新的小说,新的历史小说。新鲜不能万岁,万岁也就远离新鲜了,但所有得以延续的事物,在不断更新的过程里保鲜。则是铁的规律。《柔福帝姬》是新鲜的。它的最大优点,我以为就是留有余地。怪不得米兰Lady说她喜欢米兰的事物,却并不特别提出火焰大教堂来。 后记 历时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总在一个个类似的漩涡里打转转一一其中堪称“酷毙了”的一轮循环,便发生在十世纪以后的一百九十年内。 公元937年,一个先似羊一般温顺、得势后却如虎似狼的阴谋家徐知诰,利用殚精竭虑多年而得到的兵权,将割据江南一隅的吴国幼主杨溥废掉。然后宣称自己是唐玄宗的后裔,名为李升,在金陵续起“大唐”香火,这便是历史上的“南唐”。李升即位之后,积极改革弊政,缓征赋税,兴利除害。休养生息,数年之间,使江淮大地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接着国家即呈现“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盛景象。无奈天不假年,七载之后他便病人膏肓。最让其痛心的是,能征善战的儿子已战死沙场,他只能将国祚传给文采斐然的儿子李璟。后者在位19载,政治上最大的举措就是对北方迅速崛起的后周政权俯首称臣,放弃帝号,自称“唐主”,倒是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一词,与其宰相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笑傲群芳,一时风靡。没想到几个颇有出息的儿子同样先他而亡,“主”位只能传给那个生于祖父得国之年、却终日在温柔乡里厮混、以写淫靡喋渫之词见长的第六子李煜。此时赵匡胤刚刚演完酷似李升的那黄袍加身闹剧,他用“大宋”旗号将后周小皇帝柴氏屏蔽,随即便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由,派大将曹彬攻破金陵,灭了南唐。并将女人堆里睡得迷迷糊糊的李后主捉到汴京,封为“违命侯”,极尽羞辱之能事。李煜身处“蒿莱”,方恨前半生的“一晌贪欢”,身上遗存其祖父的一点“壮志”微露端倪,并将“沉埋”之“金剑”现于词章。宋太宗见此情形,便将“牵机药”搀于酒内,赐给“违命侯”——可怜本是风流词家、误踏国君之位的李煜,竟以手脚抽搐如同织机穿梭之状,惨死在北国强主面前。 公元997年,恰是李璟得国之后的一个甲子,勇武、阴鸷而又自诩“好色”的宋太宗一命呜呼于“万岁殿”。赵匡义违背了曾对兄长许下的“兄终弟--及”、“长者当立”誓言,将皇位传给了貌似英伟的儿子。然而赵匡义连做梦都不会想到,他的不肖子孙们会像李后主一样,将祖宗们的勇武血性弃绝殆尽,只有“好色”基因被他们承袭并恶性膨胀着。终于,一个名叫赵佶的“龙种”才子接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稀里糊涂地承继了国祚。他的斐然文采、精湛书艺、绘画天才一点都不亚于李后主,而在骄奢淫逸、任用佞臣、昏聩无度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同样来自北方的铁骑从百姓的血泊中一路踏来。赵佶最大的本事,是像鸵鸟一样,将头埋进温柔乡和花鸟窝里,把暴露着的屁股和祖先的牌位一道交给同样昏聩的儿子赵桓,任由金人的马鞭抽击。 公元1127年,也即宋太宗死后的130年,岁在丁未,是个羊年。这年春夏之交,金国大将斡离不(完颜宗望)押着14000多只“丁”类弱“羊”从汴京向北国迤逦而去,这群“弱羊”的首领就是46岁的宋徽宗赵佶28岁的宋钦宗赵桓。他们被掳到金庭后,太上皇被封“昏德公”,皇帝则为“重昏侯”。父子二人共享着李煜当年的同等待遇,赵佶也在哀词中续写着“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的凄凉。可悲的在于,李煜当年“金剑已沉埋、壮志蒿莱”之思在赵氏后裔们的话语中浑然不见,这种血性早被“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的阳痿综合症所淹没了。 …… 书评(媒体评论) 最初我并不知道这个作者,但一翻开小说就无形地被它吸引。小说篇幅浩荡,长达65万字,人物众多,结构复杂。整部叙述风格宛如苏绣,针脚细密,色彩斑斓,在从容不迫中,却又有内在的焦虑忧伤与追问探究在燃烧。 ——刘心武 《柔福帝姬》是一个过程,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很多象我一样的读者,在经年辗转间记挂着这个故事,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上线阅读,此时此处我默然回想,两年来的纷繁世事恍成背景,环绕着《柔福帝姬》的阅读记忆。 ——素履无咎 相比起前十数回的起伏跌宕,我个人喜欢的还是最后一章《此花幽独》里,那个平淡得意犹未尽,仿佛是史实平铺直叙般的清绝结尾。当退位的高宗在梅树下与养子手持团扇,蓦然想起当年放灯的柔福,当年老的太上皇后吴婴葬,在夫君临终的手中看到了那一首题着“拜月无人见晚妆”团扇时冰冷而无奈的笑,嘎然而止的,便是我等读者那再也经不起这似是无情揉搓的酸梦之心。 ——程灵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