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礼仪专家,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等全国几十家知名媒体礼仪节目主讲嘉宾。金正昆教授的《礼仪金说》一出版,搜狐、新浪、网易、QQ、TOM等数十家网站争相连载。《礼仪金说(实践篇修订本)》是金正昆教授《礼仪金说》的续集,从琐碎的日常生活到正式的国际交往,融合了金正昆教授多年以来礼仪讲座的精华。本书是最具实效的礼仪经典,追求品味的魅力范本和礼仪教程,是公司、学校、机关的黄金培训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礼仪金说(实践篇修订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金正昆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金正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礼仪专家,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等全国几十家知名媒体礼仪节目主讲嘉宾。金正昆教授的《礼仪金说》一出版,搜狐、新浪、网易、QQ、TOM等数十家网站争相连载。《礼仪金说(实践篇修订本)》是金正昆教授《礼仪金说》的续集,从琐碎的日常生活到正式的国际交往,融合了金正昆教授多年以来礼仪讲座的精华。本书是最具实效的礼仪经典,追求品味的魅力范本和礼仪教程,是公司、学校、机关的黄金培训读本。 内容推荐 如果您想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果您想更进一步地提升自身品味,那么金正昆教授的《礼仪金说(实践篇修订本)》将会给您一个收获的果实!《礼仪金说(实践篇修订本)》是金正昆教授《礼仪金说》的续集,能够帮助您改善沟通能力、提高个人素质、维护个人和企业形象,使您成为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的高手,成为政场或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目录 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 第1篇 遵守公德 第2篇 称呼他人 第3篇 使用名片 第4篇 交谈之道 第5篇 登门拜访 第6篇 接待来宾 第7篇 书信往来 第8篇 电子信函 第9篇 签名赠言 第10篇 应对媒体 第11篇 娱乐休闲 第12篇 享用酒水 第13篇 自助用餐 第14篇 外宾接待 第15篇 出国旅行 后记一 后记二 试读章节 最后,我再来具体介绍一下现场热情待客的礼仪。所谓待客,最重要的环节自然是在现场对客人的接待。在现场待客时,首先有以下两个细节需要注意,此乃中国人待客的基本功,即“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这两套,中国人待客时肯定少不了,也绕不过。以下,对此两大细节分别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 “坐、请坐、请上座”之中哪一点更重要?当然是请上座重要。那么哪里是上座呢?人们往往有其不同的说法。其实,座次的排列,国家不同不一样,民族不同不一样。同样一个国家,同样一个民族,如果时代不同,座次的排列也可能不一样。 待客之时,一般要讲规则。如果是自己人,其实随便坐就可以了。一般在不是很正规的客厅里,高的座位比低的座位要好;舒服的座位比不舒服的座位要好;单人沙发比双人沙发好。后者主要是因为单人沙发比较自由,双人沙发则是需要与别人合用的。 一般而言,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待客时,排列座次主要有下述四条规则必须遵守。 第一,面门为上。如果没有其他考虑的话,在客厅里面,哪个位置高呢?面对房间正门的位置最高。此即“面门为上”。为什么呢?因为面门的座位视野好,谁进门,谁出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换而言之,背对着门为下。背着门的人,你不好意思频频扭头去回顾其他人啊。 第二,以右为上。那么,两个人并排坐呢?比如,我们俩现在面对着门坐,讲左边高是我们传统的坐法。我这里讲的左和右,是当事人之间的左和右。座次排位是客观定位,而不是主观定位。我们这种左高的定位,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做法。从历史上讲,汉朝曾搞过‘右高”,唐朝之后大都“崇左”了。 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客时宾主并列的座次排列都开始遵循国际惯例,即“以右为上”。两个人并排坐时以右为上,即右边高。像电视节目上的很多镜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我国国内会见外宾时,外国客人都是坐在其右侧的,这一点司空见惯。比如,胡锦涛同志在国内会见外宾时,外宾就是坐在他的右侧。 第三,以远为上。所谓“以远为上”,就是离门越远,位置越高。比如,我这有两张沙发,不是靠着门,不是对着门,而是靠着墙的某一侧。一般来讲,离门越近,位置越低:离门越远,位置越高。因为离门近,容易受到打扰。有人敲门时,你得去开。在餐厅吃饭的情况也是如此,坐在门口较为不便。如果遇到一个话多的人,从你身边经过时再三“考察”你餐桌上的菜肴,还一个劲儿问你什么菜好吃,多不爽啊。离门远点,就没有那种事儿。 第四,居中为上。所谓“居中为上”,即中央高于两侧。会客时座位如有中央与两侧之分,通常应请客人居中而坐。 一般排列座次时,我们讲究以上这样几点就足够了。“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这句话,应该包含广义的饮料概念。我们待客的时候,在饮料的具体安排上有下列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尽可能地为客人多准备几种饮料。比如,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有人喜欢喝矿泉水,有人喜欢喝可口可乐之类的饮料,这些都需要因人而异。像我肠胃不大好,不大喜欢喝汽水,也不能喝咖啡。喝了咖啡,不仅睡不着,而且胃也痛。我比较喜欢喝热茶。很多时尚一族还喜欢喝矿泉水、纯净水,它们又干净、又环保、又卫生。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不妨多给客人几种饮料进行选择。 第二,努力照顾一下客人的口味。除了多做准备外,还需要知道客人尤其是主宾爱喝什么。客人很多,自然众口难调。如果就来那么一两位客人,而且又知道他们的具体口味,就没必要搞一堆人家不爱喝的东西。 第三,讲究上饮料的具体顺序。上饮料时一般的做法是:先宾后主,先老后幼。同样是主人,同样是客人。比如,你的爷爷也在,你也在;我的爸爸在,我也在;上饮料时就要先宾后主,先长后幼。我们如果是客人,饮料就要先给我们上。具体做法如下:先给我爸爸,再给我,然后给你爷爷,最后给你。有时,还要讲究先女后男,这是对女士的一种尊重。那么,如果碰到老幼和男女均有的场景应该怎么办?那时就要先考虑老幼,后考虑男女。 此外,热情待客时需要关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什么呢?顾名思义,迎来送往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告别。客人走的时候,主人的家里人都要站起来送一送,至少要送到自己家门口,可能的情况下则要送到电梯门口,或者大门口。必要的话,远道而来的客人要送到机场、车站或者码头,要做到有始有终地善待客人。那时不仅要送,还要跟对方道别,并且要握手为礼。 刚才我们反复强调接待客人要热情友善,那么怎么来具体体现这一态度呢?此刻有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第一,专心致志。客人到你这儿来,是你请他来的,所以招待客人时不能三心二意,用心不专。我有一次到朋友家去做客。到了之后,他说我们来看电视吧,让我陪他看了一场球赛。如果你爱看你就自己看算了,干吗让我到你家去看呀?我要是他,就把电视关了,或者让家里孩子看、老婆看。让他们看,我们去谈话。像他那样的做法,给别人的感觉不好,三心二意、对客人爱搭不理的。还有人家里客人来了,自己却与外人用电话聊上了;或者跟这边的客人说,那边来了客人,我跟他先见见去。这样做都不大好,待客时一定要专心致志。 第二,热情相待。这是待客的核心要点,对其具体操作时,要强调的则是和客人互动。在家里,跟客人进行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谈话。那么,宾主之间谈话的主角是谁呢?当然是主人,气氛由他控制。主人要善于交谈,不要冷场。主人不仅要谈得热情,表现友善,而且在整个待客的过程中都必须始终如一,热情不减。 第三,检点表现。在客人面前,主人切勿我行我素,而是一定要检点个人举止表现。比如,不要在客人面前骂孩子。中国有句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来了客人,你当着对方的面把孩子骂一顿,你是教训孩子呢,还是骂给人家看呢?你在客人面前说着话,却突然皱起眉头来。你可能是自己肚子疼,可人家不知道你是真疼还是假疼啊,人家心里怎么去想? 以上三点,是待客时的总体要求。它的主旨是:待客时,主人必须要善始善终,并热情有加。 P110-113 后记 2006年5月,我的谈话体礼仪著作《礼仪金说》正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令我颇感意外的是,此书出版之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外交部王蜗生大使、江承宗大使、邢耿大使不仅亲临本书的首发仪式,而且还多次热心地对本书予以肯定。与此同时,我也听到了不少有关本书的热情而友好的建议。 建议之一,许多读者热切希望我能够多介绍一些学习与掌握礼仪的有效方法。 在回答大家的这一问题时,我总免不了反复引证自己最为推崇的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荀子的两个著名观点:其一,“礼,所以正身也。”其二,“礼者,养也。”对于前者,我的理解是:礼是用以规范个人行为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规范。因此,它需要人人皆知、时刻不忘、认真遵守。对于后者,我的诠释则是:礼是人人所皆应具备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最基本的教养。 有鉴于此,人们学习与掌握礼仪,首先需要重视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学而时习之”。更为重要的,则是应当明确:它实际上乃是一个必须循序渐进的过程。换言之,学习与掌握礼仪,有赖于人们逐渐养成习惯,但绝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任何人都绝不可能对此一蹴而就。 建议之二,不少读者真诚地告诉我:希望见到《礼仪金说》的续集。有人打电话或写信相告:买到《礼仪金说》后,全家人曾先后传阅过。现在所关心的是:何处可以买到它的续集?希望可以借此继续更为全面、更为深入地学习礼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本书的责编,也曾多次向我反馈过类似的信息。 本来,我真的打算此种类型的礼仪著作只出一本则罢。现在在出版社、本书责编与广大读者的再三建议下,遂决定再出版一本《礼仪金说之二》。为在风格上与《礼仪金说》保持统一,它仍然采用谈话体,并仍然以我近期有关礼仪讲座、报告的录音、录像为脚本经过整理编辑而成。 在此,需要强调之处有三:其一,本书的编写体例仍与《礼仪金说》的编写体例完全相似,以示其始终如一。其二,本书的具体篇目仍突出其系统性、时效性与实用性。除绪论外,本书篇目的安排努力避免与上书的篇目有所重复,并力求更为贴近现实生活,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其三,在具体内容上,尽量充实其信息量,并力戒案例方面的重复。当然,其中个别案例的重复,则属于在所难免的。那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讲授内容完整性的需要。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读者以及各位前辈、专家、学者对我的支持!并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思考者(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本书的特约编辑史新平女士致以深深的谢意! 作者 2006年9月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