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本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雪岗编写的《宋元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元故事(修订版)/中国历史故事集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本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雪岗编写的《宋元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内容推荐 《宋元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雪岗先生秉承林汉达先生的文风,精心选取材料,进行修订和编写,将历史生动风趣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严谨中不失活泼。本书上起“饮酒交权”,下至“建明赶元”。 目录 饮酒交权 卧榻之忧 金匮盟约 杨业殉国 辽主图强 澶渊之盟 西夏割据 第一人物 阎罗包老 熙宁变法 党争苦民 乌台诗案 引金入宋 靖康之耻 义民抗金 江南大捷 岳飞被害 世章之治 填词抒怀 蒙宋灭金 改制建元 祸国君臣 崖山决战 正气浩然 大都曲声 让兄杀兄 脱脱更化 建明赶元 试读章节 当了宋朝开国皇帝的赵匡胤,老家在涿郡(在河北涿州),他可是生在洛阳的一个兵营里,那地方叫夹马营。他爸赵宏殷老早出来当兵,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都是禁军的军官。赵匡胤从小跟父亲过日子,虽说念了几年书,最喜欢的还是习武打仗,骑马射箭的本事叫他练绝了。二十岁那年,他出外找事做,半道上碰上了在地方当防御使(军事长官)的王彦超,想起王彦超和老爸是好朋友,他就求人家收留他,当个小军官什么的。哪承想王彦超没掩这根弦儿,给了几个钱,就打发他走了。赵匡胤到了河中(在山西蒲州)一带,听说后汉的郭威在这儿招兵买马,赶紧去投了军。郭威看他武艺不赖,过不久提拔他当了军官。他和郭威的养子柴荣混得挺熟,柴荣把他调在自己手下当差。往后就甭提了,郭威、柴荣成了皇帝,赵匡胤哪能不受重用呐?他当上了禁军的头儿,机会就跟着来了。 赵匡胤在郭威、柴荣手下打仗这些年,心气儿直往上提。他寻思着,当下武将夺权当皇帝多容易啊!郭威还不是让底下人把黄旗子往身上一披,就改朝换代了吗?他行,我怎么就不行呐?这么一想,他就有了当天子管天下的念想。恰巧柴荣突然死了,新皇帝太小,明摆着不顶事。赵匡胤不想错过机会,就这么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自己的宋朝。 眼下宋太祖最发愁的,是各地节度使认不认自己这个皇帝。他们有兵权,要是再闹腾起来,江山坐不稳不说,天下就没安定的时候了。稳定人心顶要紧,他一方面优待柴氏家人,把后周的官员全都留下来,给将领们升官加赏,一方面留心人家对自己的态度。有一天,宋太祖开宴会和大伙儿喝酒,一眼看见王彦超也在,就斜瞅着他说:“那年我去投靠你,你怎么不把我留下呐?”王彦超心里一惊,可还沉得住气,忙跪下说:“我那会儿就是个刺史一类的官儿,IJ',~JL里哪儿能游得开大龙呐?假如我真留了您,您还会有今天吗?这是天意呀!”几句实话,逗得宋太祖哈哈大笑。 像王彦超这样服管的,宋太祖对他们挺放心。可有些将军,和后周皇家关系那么好,就得防着。他派使者去各地探探动静,果不其然,有些地方将领正打算起兵闹事呐!挑头是昭义节度使李筠。李筠驻军在潞州长治),离汴京不远。他又是个老资格,谁都让他三分,宋太祖也是格外留神。朝廷的使者见到李筠,传达了新皇帝的命令,还加封了官职,可他满脸结了冰似的,没一点儿热火气儿。手下人劝了一会儿,他才不得已拜了拜。可接下来开宴会招待使者,李筠让人把郭威的画像挂出来,还跪下去哭天抹71111。这不是明摆着不认新皇上吗?手下人忙对使者说:“我家大人喝醉了,失了礼,您可干多心。” 使者回来报告了宋太祖,宋太祖赶紧就调兵遣将,做了防备。他下令把李筠的长子李守节调进京城,让他当守卫皇宫的官,好像很重用似的。李筠明白,这是要把自己的儿子当人质,也就将计就计,派儿子进了京,指望他做内应。李守节进京拜见皇帝,没想到宋太祖劈头盖脸地问他:“太子,你干什么来了?”李守节慌了,说:“皇上这话让我不明白。”宋太祖说:“有什么不明白的?你爹的心思我早看出来了,你回去告诉他,现在我是国主,他就得守点儿规矩,不然我就不客气了。” 李守节跑回潞州,把宋太祖的话告诉李筠,哭着劝他说:“当今皇帝很英明,您千万别跟他过不去。”李筠不听儿子的,很自信地说:“我是周朝老将,和先皇帝都称兄道弟的,怕他赵匡胤何来?禁军里哪个不服我?只要我一招呼,他们都会站过来!”他就点起了三万兵马,又派人约北汉一同出兵,攻打汴京。万万没想到,起兵后不到两个月,他就给打败了。宋太祖亲自出马,把李筠的兵将打得稀里哗啦。奇怪!禁军没一个响应他的,倒是他儿子李守节投降了朝廷。李筠没了辙,只好放把火把自己烧死了。 别的地方好几个节度使也打算起兵,一听李筠这么快就完了,都泄了气,忙着表态,说拥护大宋朝,还进京朝见了宋太祖。宋太祖一一都见了,显得挺高兴。可是此前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也说要来朝见,他不但不高兴,反而不让他来。 原来这个李重进不同一般,是郭威的外甥,柴荣的表兄弟,在后周的权势和赵匡胤不相上下,挺受百官的敬重。如今赵匡胤坐了天下,他要是真服气还罢了,要是带头反起来,真难对付。所以宋太祖不愿意李重进进京,免得他搞串联惹是非。他叫左右写了一封信,发给在扬州的李重进,信里说:“将军和我好比胳膊腿跟头的关系,虽然离得挺远,可还是一体。守住君臣的本分,就能处得长久。进京朝见,不在这一时。” 信写得软中带着硬,李重进看了,心里开了锅似的,翻腾了好几天。他琢磨着:“别人进京可以,我进京就不行,这不明摆着对我不放心吗?既然如此,姓赵的迟早会跟我翻脸,不如我先动手。”正想着,李筠造反的信儿传到扬州,李重进就派心腹翟守殉去联络李筠,想东西夹攻汴京。他可是没料到,翟守殉离开扬州就偷偷溜到汴京,秘密地见了宋太祖,一五一十把李重进要反叛的事说了。 宋太祖不想跟李重进翻脸,再说他正对付着李筠,也不想两边受敌,就对翟守殉说:“我要是给李重进一个铁券,他就不会反了吧?”铁券又叫丹书铁券,是皇帝赐给功臣的凭证,承认他的功劳并且保证不会杀他。宋太祖是想用铁券给李重进一个定心丸,可翟守询摇摇头说:“我看李重进多咱也不会归顺您的。”宋太祖说:“那你就回去,劝他慢点儿,免得我两下里都顾着。事成之后,我重赏你。”P1-4 序言 1978年初春,我来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这本是一次自找上门又“走错门”的工作调动。我当时是想去中国青年出版社,可不知中青、中少是一家,直到报到那天,人事部门告知安排到中少社,我才知道内情。在此之前,我对少儿读物既知之甚少,也没有兴趣。记得第一天到中少社上班,一位社领导接见我,我还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想法,希望有机会转到中青社。没想到,这次进了中少社大门,竟干了二十多年没有动,反倒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少儿读物的感情。事业留人,回想起来,最早引我“献身”于此的,就是这套《中国历史故事集》。 入社后不久,编辑室主任就把修订重版《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工作交给我。当时说好的是做这么两件事:一是对已经出版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进行修订,重排出版;二是编辑加工已经写好尚未出版的《东汉故事》。 据社领导讲,《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构想和组织的一套书,准备一个时代写一本。选择作者的时候就找到了擅长写通俗读物的林汉达先生。林先生曾写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后又写了《前后汉故事新编》,很有名气。约稿之后,他很快写出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和《西汉故事》并出版。《东汉故事》也已写完,因“文革”发生,没有出版。与此同时,林先生还写了更为简短的《上下五千年》,也没有写完。 中少社出版的这几本历史故事,是林先生著作中的精品,展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他是通过写历史故事来尝试用普通话写作,所以这几本书既是历史读物,也是语文读物。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厚,那么多人物事件,合写起来是个难事。林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联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口头化语言,极少形容词和现成话,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我在中学时代曾经读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也翻看过《春秋故事》,有很好的印象,现在能亲手编辑它,自然感到亲切。在仔细钻研过这几本书的写作方法之后,就很快进入了“角色”。除对前三种书作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之外,还根据当时的修订方案,模仿林先生手笔,写了一篇“周游列国”替换《春秋故事》中“夹谷之会”。通过实践,初步掌握了他编排故事一线贯穿的方法,掌握了他的语言特点和用词造句的一些习惯。林先生写过一篇谈语言使用的文章,我也仔细阅读过。 ……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与这套书结缘以后,虽有间隔,但我从没有忘了它,大家也希望让它有个圆满结局,而不要成半截子工程。我多次表示:历史是常存的,历史读物是常青的,希望不至于落空。现在我兑现了诺言。留给今后编者和读者的话有三句:一要踏实编书,用心读书,学真知识,长真本事。二要掌握读历史书的方法,既要把人和事放在当时环境中分析,也不要被古人言行所牵引,做冷静的读书人。三是记住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凡书,必有不完善的地方,这套书不例外。能发现其中的局限和纰漏,也是会读书的表现。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二○一五年一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通俗语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 ——林汉达(语言学家、教育家) 编作者打算把我国历史,从古到今,编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个时代编一本,一共编十来本,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值得欢迎的计划。 ——吴晗(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叶至善(出版家、编辑家) 在与这套书结缘以后,我从没有忘了它,同事们也希望它有个圆满结局。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 ——雪岗(编辑家、通俗读物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