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波拉科学故事(下)》是集聚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由9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组成,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
书中记载了一位古怪老头乌拉·波拉博士给孩子讲的许多奇异的故事。故事里讲到小水滴的历险,天体运动,梦游地球,呆子怕鬼,太阳请假,海底求生,还有火山爆发,彗星出现等内容。
布鲁诺·汉斯·柏吉尔用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介绍各种自然科学常识,却是用写童话的笔调写成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童话故事趣味于一身,所以又称得上是一部绘声绘色的科学童话集。
《乌拉波拉科学故事(下)》的作者是著名的德国作家、天文科普作家布鲁诺·汉斯·柏吉尔。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琥珀》一文就是根据《乌拉波拉科学故事》中的一篇改写的。本书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全书分为上、下两册,由19个与科学有关的有趣故事组成,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故事著作集。本册为《乌拉波拉科学故事(下)》。
月球上的一天
美丽的夏夜里,月亮挂在高耸的冷杉树枝头,就像看守人的号角一样——“孩子们,”乌拉波拉博士说道,“你们全是大糊涂虫,将来总有一天会落得很糟糕的下场。不过,我已经向你们保证过,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所以我会让你们用我的望远镜看月亮!”
“噢,好极了,乌拉波拉博士!如果您让我们看月亮,我们也会再次到山上的森林里为您采集药草,而且还会给您的甲壳虫采集青苔。”
“好啦,现在都好好听话!”老博士咕哝着,一边从腰带上解下一枚很大的钥匙,一边带我们走进了前厅。在这里,楼梯向上通往石板屋顶的塔楼,那架巨大的望远镜就放在里面。
塔楼的楼梯又窄又陡,摸黑走在上面,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这时,乌拉波拉点亮了他的小油灯,钥匙在锁孔里咯吱咯吱地转动,塔楼的门嘎吱一下打开了,接着我们便走人了这个神秘的房间。屋子里的圆柱上立着一个很大的物体,像大炮一样,特别粗,我们当中最瘦的人也许可以从它的管道里钻过去。它上面有钢和黄铜制成的各种螺丝、螺钉和把手,这些都亮得闪光。在它的管道上端镶嵌着一块大玻璃,可能有盘子那么大,管道下端则镶嵌着一块非常小的玻璃,人们正是要透过这块小玻璃来看东西。另外,那边还有一座钟在玻璃罩子里滴答作响,它长长的钟摆有力地向前摆去,然后慢慢地摆回来,同时不停地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角落里也放着各种仪器,墙上则挂着月亮和星星的图片,隔层里放着厚厚的书籍。但是当我们向乌拉波拉打听这些东西时,他只是不耐烦地唠叨着说:“得了!别管这个了!你们不懂的!”
塔楼顶上有个可以掀开的大盖子,星星从那儿照进来,这样人们就可以透过望远镜来观察它们了。塔楼里特别黑,就连街上路灯的灯光都透不进来。这时,乌拉波拉拨开了大盖子的插销,把盖子掀了起来,皎洁的月光照得仪器闪闪发亮,并使我们在地面上投下了长长的身影。
现在,这位老学究开始调整镜筒的方向,使之对准夜空中闪烁着银白色光芒的月亮。拧了拧螺丝,又调整了光轴之后,他自己先朝望远镜里瞧了瞧,然后才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去观察。透过镜筒,在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个被放大了几百倍的月球,那是一个寂静遥远的世界,在那里有许多奇特的陆地和山脉。
透过望远镜来观察月亮,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啊!虽然人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部分,但是,仅仅这一部分就已经够庞大了。乍一看,觉得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石膏板,而且是亮得刺眼的石膏板。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上面有很多巨大的灰色斑点,乌拉波拉说,这些斑点就是月球上辽阔的平原和无边的沙漠,它们以前有可能全部处于月球海洋的淹没之中。不过,尤其引人注意的要数那些山脉了。月球上有许多闪光的山峰,乌拉波拉给我们解释说,它们在阳光下之所以会闪出如此明亮的光芒,是因为月球和地球一样被太阳照亮了,其实月球和地球一样,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山脉把它那又长又窄的影子投到平原上和山谷中,山谷由于阳光照射不到而处于漆黑的夜间状态。月球上有数千座环形山和连绵不断的山脉,上面布满了扭曲的裂口,以致于透过望远镜观察时,月球看起来就像一块被老鼠咬了许多窟窿的大蛋糕。 我们就这样一边站着一边观察着,同时,老乌拉波拉为我们看到的东西做了一些讲解。但是当我们再三提问题的时候,他又生气了,喘着气用他的大块儿花手绢拧了拧鼻子,然后扶正了老花镜,就像刚才那样唠叨着说:“现在安静!你们这群淘气包,不要所有人一起喊!你们看到了月亮,也知道了月亮和地球一样是个球形天体,但是月球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天体,没有人在月球上生活。如果你们还想多了解一些的话,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关于那个小男孩的故事,他是一个曾经在月球上度过一天的小男孩。你们都在这儿围成圈坐好了,竖起耳朵来认真听着!”
乌拉波拉从彩绘的小圆盒子里取出一大撮鼻烟,闻了闻,痛快地打了两个喷嚏,这使得他的小辫儿像受了惊似的,一下子从上衣领子上翘了起来,然后他开始讲述道:
听着,从前,有个小男孩,深夜里躺在床上却睡不着。月光满满地洒在他的脸上;月亮像一个孤独的夜游者一样站在对面的高山上,它的光芒使地面上冻得发硬的积雪闪烁出无数水晶般的小亮点儿。小男孩注视着这个闪烁着银白色光芒的圆盘,上面有许多灰色的斑点,使得它看起来就像一张慈祥的笑脸。小男孩认真地思考着他当天晚上听到的所有谈话。那天晚上他们家来了一位客人,是小男孩爸爸的一个朋友。这个人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教授,他的一生都在探索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奥秘。在吃晚饭的时候,他给我们讲了许多天文知识。当时,月亮刚刚升起并从窗户照进屋子,小弗兰茨就打听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事情。这个戴着金框眼镜的老教授对他说,给小孩子们讲的故事里总是说,月亮里住着一个永远扛着一捆干树枝的人,其实,天空中所有的事物,都跟这个故事以及任何童话故事完全没有关系。老教授又说,月亮是一个离我们十分遥远的球形天体,上面有许多山脉和山谷,宽阔的平原以及深邃的环形山,但是,那里十分寂静并且没有生命迹象,在月球上你不会遇到任何生命,而且,好像从未有人踏足过这个神秘的世界。P1-6
给大人看的序言
德国孩子有大量奇妙的童话可读。这些童话都充满感情,都很有吸引力,还极富想象力,有一些童话甚至(特别是对成年人来说)蕴藏着严肃的思想,就算在我们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时代里,它们也能让儿童的心底充满欢乐。而那些在内心仍然为安宁和静谧保留了一小块地方的成年人也能感到愉悦。
但是,那些稍具深刻眼光的人肯定可以发现,这个世纪的青少年,尤其是大城市里的青少年,特别是男孩子,只要童年时期的第一块牙釉质掉了下去,立刻就跟这些童话没有真正的关系了。长久流传、文学意味强烈的童话如此,我们自己小时候看过的迷人的布袋木偶戏也是如此;其原因在于,银幕和电视虽然没有文学意味,不怎么能说到儿童心坎上,但就是它们将童话变成了一无是处的废物。
时代变了!我们可以对此感到遗憾,但却很难阻止它。本世纪的儿童对现实有很强的认同感,对技术产品非常偏爱,这个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每天都跟这些技术产品有着非常密切的接触,至少在稍微大一点的地方是这样的。难怪现在的孩子们更喜欢玩小火车,而不喜欢我们当年钟爱的木头小丑,也难怪他们更愿意读那些扣人心弦的关于现代技术奇迹、充斥着刺激冒险情节的故事,而不那么愿意读狼外婆和小红帽的故事。儿童的现实认同感已经促使他们将后者定义为瞎扯,并扔到一边去了。而只有我们这些成年人才深知应该重视传统童话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成分。
出于这些考虑,您眼前的这些故事就诞生了。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是自然科学童话。它们只在形式上还是童话,其核心是容易领会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孩子们自发地(我希望如此)阅读这本书,他们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得到娱乐。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还会会心一笑,并受到教育。
20年前,我第一次试着以这种方式写“20世纪的童话”,那些尝试获得了很好的反响,经常有人希望我出上一整本这样的故事,我觉得应该满足他们的愿望。在美好的和平年代里我没有时间做这件事情,而战争年代中,这些故事却“在法国壁炉旁”①诞生了。这些故事是在战争中酝酿、在革命岁月中写下来的,这些故事或许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一点快乐、一点阳光,这是我的愿望;要知道他们对时代的艰辛感受得不比我们成年人少。
柏吉尔,于波茨坦郊外的新巴贝尔斯贝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