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被誉为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蒙台梭利教育全书》详尽介绍了作者作为著名教育家的思想精华。
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家长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个物体来对待,而应把他们作为人本身来细心呵护。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
与此同时,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蒙台梭利教育全书》作为100年来的教育学经典之作,影响了数代人的成长。至今,《蒙台梭利教育全书》中提到的教育方法,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被无数早期教育研究者奉为圭臬,作者积累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早教实践经验,一定会使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实在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和奖励成为了教育的同义词,而这些并不是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才能让孩子向着最有潜力的方向发展。因此.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并为孩子提供了各种易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练习……
在这本《蒙台梭利教育全书》中,他对之前教育界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努力为大家解决着问题,企图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并已经在路上做出了努力和实验,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这正是《蒙台梭利教育全书》想要奉献给所有家庭的精髓。
虽然幼儿在做活动时专心致志,不过由于他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以至于他的动作会比较慢,就像他的腿还很短,走路的速度也就很慢一样。通过直觉,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生命开始逐渐发展与完善.如同蝶蛹在茧中悄悄成长为蝴蝶一般。假如我们阻碍这一进程,就等同于用暴力摧残生命,但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是怎样对待孩子们的呢?我们会严加阻止他们的活动,就像奴隶主对待没有人权的奴隶一样,可悲的是,我们在这样做时毫无歉疚之心。许多人觉得小孩子没有自尊心可言。大人们都习惯了这样的做法,比如:当孩子在吃饭时,会很自然地去喂他;当孩子正努力地扣扣子时,又迫不及待地帮他扣上。总之,大人们会包办孩子的一切,对孩子没有一点儿尊重!与此同时,当孩子妨碍我们的工作时,我们会十分严厉地制止他!我们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时,总是异常敏感于自己权限范围之内的事,如果有人肆意取代我们,我们会立即感到那是一种冒犯。
有朝一日我们成了那些无法沟通的巨人们的奴隶,那么后果是怎样的呢?当我们正在悠闲地品尝汤的美昧时,巨人突然出现了,他从我们手中抢走汤匙,并命令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把汤喝下去,这样会容易使我们噎住。对此,我们将表示抗议: “能允许我喝慢些吗?”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必定会损害我们的消化功能。再举一个例子,我们正在房间里愉快地穿着外套,去参加一个令人高兴的约会。巨人突然闯了进来,将一件外套扔在我们面前,并且命令我们穿上。他的这一举动极大地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当我们穿上外套去约会时已兴致全无。我们的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不只是美味的汤,有益于健康的走路练习,还有我们可以毫无拘束地去做事情的自由。
为此,我们感到很不舒服,这不完全是出于对巨人的憎恨,还出于我们的天性,即我们在生活的各方面对自由的需求。正是对自由的热爱,才滋润了我们的生命,也带给了我们幸福与健康。自由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生活上,也体现在细微的行为举止中,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对幼儿来说,应该让他们更多地享有文化与精神上的自由,因为他们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的欲望要多于其他年龄段的人。
一旦孩子们的生活领域遭到侵犯,他们会通过斗争和反抗来捍卫。当孩子们想体验一下某种东西的触觉时,大人总会不假思索地说: “不要摸!”当他们尝试着从厨房里拿点切碎的菜叶做一盘小菜时,会被大人呵斥走开,回到自己的房间摆弄玩具。注意力集中正是发展儿童内在精神活动的过程,自发地进行创造性活动也正是他们对周围有利于智力发展的东西进行全力搜寻的过程,这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啊!但是,就在这非比寻常的时刻,大人们都粗暴地阻止了他们的行为!无独有偶,成人也时常感到在人生旅途中会遗失一些珍贵的东西,会有一种被欺骗和被蔑视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在关键时刻,我们的行为被打断,身心被摧残,由此导致我们的心理不健康且十分脆弱,甚至会造成某种缺陷。
关于这些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我们可以再举一些例子。在成人的世界里,虽然有些人不那么成熟和稳重,但他们却有着某方面的天赋。例如,一个富有灵感的作家,他可以用他那富有激情的作品去激励和帮助他人;一个数学家由于发现了某种解决重大问题的方法,从而造福全人类;就像一个艺术家,当他的头脑中闪现出一个灵感时,他就会迫不及待地在画布上把它呈现出来,才不至于使一幅旷世之作转瞬即逝。试想,就在这一关键时刻,他被人粗暴地打断了,这个人冲这艺术家大声叫嚷,要他立即跟他出去下棋!对此,这位艺术家一定会表示出极大愤慨:“你简直太残忍了!由于你的愚蠢,使我失去了灵感,人类也失去了一首诗、一幅杰作。”
与此相对应的是,儿童虽然没有失去艺术作品,但他失去了自我。因为塑造一个全新的“人”就是他的作品,也就是在他的内心深处造就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天才。儿童的任性、顽皮和幼稚,或许就是因为他们的灵魂被误解而发出的痛苦的哭喊。
对于孩子来说,其灵魂受到了损伤,他的身体也同样会受伤,因为,人一旦精神受到了损伤,其整个身体也会一同受苦。
在一家儿童托管所里,有一个长得十分难看的小孩。幸运的是,照看他的阿姨非常喜欢他。一天,这位阿姨对孩子的母亲说,那小孩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听到这个消息,这位夫人便去看望孩子,她发现孩子仍然非常难看。但她从中领悟到,也许是因为每天相处在一起,从而使得一个人习惯了另一个人的缺点。又过了一些日子,这位阿姨又向孩子的母亲提供了一份与以前相同的报告,这位夫人便又一次和善地访问了这家机构.这一次她对那个照看孩子的年轻阿姨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因为这位看护人在谈论孩子时是那么地真诚。这位夫人明白了,爱能使一个人盲目自信,她深深地感动了。几个月之后,那位年轻的阿姨带着胜利的喜悦宣布,小男孩从此将毫无缺点了,因为他无可置疑地变得美丽了。这位夫人虽然感到有些吃惊,但是她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因为孩子的容貌在伟大的爱的作用下确实改变了。
我们往往用这种思想来欺骗自己——我们已经给了孩子各种东西,我们给他们新鲜的空气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但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给他们,因为:只是丰衣足食与新鲜的空气对一个人的身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人的所有生理机能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更高层次因素的制约,生命的关键就在于此,儿童的身体同样需要靠灵魂的活动而生存。
生理学教给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空气清新的野外吃一顿便宜的饭.比关在空气污浊的房子里进行一个豪华的宴会更富有营养。因为在露天中身体的所有功能都会活跃得多,吸收也会更加完全。同理,与所爱的人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餐,要比与粗俗的部长一起参加一个喜怒无常的贵族主人的盛宴更富有营养。这时候,我们对自由的渴望说明了一切。在某些时候,虽然我们吃的是美味佳肴,住的是金碧辉煌的房子,但我们的生命受到了压抑,这样的地方对我们的健康是毫无益处的。P3-5
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玛丽亚·蒙台梭利,1907年1月6日在罗马创办了首家“儿童之家”,她认为孩子的教育应尽量放在三岁前进行。因为i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根据“儿童之家”的实验,蒙台梭利提出了如下几点有关儿童教育和发展的规律:
1.胚胎期:儿童有两个胚胎,其中一个是心理胚胎,另一个是生理胚胎。而心理胚胎是人类所特有的,婴儿要通过不断地吸收外界刺激来形成各种心理胚胎活动的能力。
2.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对万事万物都充满活力和激情,他们能很轻松地学会任何东西。
3.发展的阶段性:第一阶段(0~6岁)是儿童各种心理功能形成的时期,三岁之前的儿童是没有思维意识活动的,他们只能本能地吸收外部给予的东西,这个时期称为“心理胚胎期”;第二阶段(6~12岁)的儿童,在心理方面的发展逐渐走向平稳;第三阶段(12~18岁)的儿童,其身心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思维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4.儿童是在“工作”中成长的:蒙台梭利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为“工作”,而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玩耍玩具的活动称作“游戏”。她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必须通过“工作”来完成,而不是通过“游戏”。她还指出,游戏只会让儿童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培养不出诸如严肃、认真、准确、求实的责任心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的,而“工作”却可以。
蒙台梭利的教育之所以影响了全世界的幼儿教师和广大父母,不只是因为她曾创办了“儿童之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她吸取和总结了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自然主义教育家们的思想精华。她认为,家长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个物体来对待,而应当把他们作为“人”来加以细心呵护。在人类的教育思想史上,蒙台梭利以其科学、独立的儿童教育思想的方法而名垂青史。本书精选了他的各种先进教育理念,对于广大幼儿教师与父母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愿本书成为广大教师与父母们手中的教育宝典,同时祝愿广大小朋友们能够在科学的教育理念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