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华南虎事件的始末吗?你想掌握深度新闻调杏一的技巧吗?你想知道网络互动的无穷力量吗?你想剖析媒体公关的成功路径吗?
由《成都商报》资深记者龙灿编写,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真实纪录华南虎事件始末一书——《华南虎网事》,在“虎来了”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用自己最卑微的声音,让谎言现出了原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华南虎网事(一只老虎的蝴蝶效应)/龙灿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龙灿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华南虎事件的始末吗?你想掌握深度新闻调杏一的技巧吗?你想知道网络互动的无穷力量吗?你想剖析媒体公关的成功路径吗? 由《成都商报》资深记者龙灿编写,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真实纪录华南虎事件始末一书——《华南虎网事》,在“虎来了”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用自己最卑微的声音,让谎言现出了原形。 内容推荐 在“虎来了”的一年多的时间里, 我们用自己最卑微的声音,让谎言现出了原形。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愚蠢和欺骗,成本都会变得异常高昂。 老虎事件简单地说就是一次极端的职能部门透支信用的事件,随着事态的发展,华南虎事件也开创了草根话语利用网络影响新闻事件进程的先例,这个持续了一年多的特殊而极端的案例,必将在中国的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是新闻从业人员从业训练的最佳案例,还是中国行政体系研究媒体危机公关的最佳案例。它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特征,正在成为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传说 第二章 孕虎 第三章 诞虎 第四章 风乍起 第五章 傅德志的标杆 第六章 周正龙的底牌 第七章 对掐 第八章 网事 第九章 娱乐 第十章 精神裸奔 第十一章 传媒的战争 第十二章 厅长同志 第十三章 网易的算盘 第十四章 独角戏 第十五章 闹剧 第十六章 选择 第十七章 灾难和窥私 第十八章 转机 第十九章 周老虎的效应 第二十章 继续操练 第二十一章 汶川挺住 第二十二章 再战 第二十三章 谜底之下 第二十四章 无奈的司法 尾声 附录 华南虎风波新闻编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1月2日,陕西的本地传统媒体因地域的因素,尴尬地陷入沉默,在更多证据出现后,《华商报》酝酿的华丽转身,必将成泡影。但这给不被行政体系重视的网络腾出了巨大的空间。11月2日,在老虎报道中处处被动的《华商报》的兄弟单位华商网互动中心帮助《华商报》完成了最华丽的转身。 在老虎争论白热化以后,华商网发现了这个事件的巨大新闻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流量和影响,于是整合了论坛内讨论老虎的帖子,建立了华南虎论坛。当时的版主“大饼”发布了开坛公告,在日后的5个月里,这个论坛里将有4万个帖子产生,并被网友称为“一段永远值得回忆的日子”。 一个网名叫“020202”(谐音动啊动啊动啊,讽喻老虎几十分钟不动)的统计高手,用精确的统计,将日后所有的帖子进行了分类和数据分析。根据这个让网站本身也惊讶的统计,在10月12日虎照发布到11月2日的21天里,只有160个针对老虎事件的帖子,平均每天7.6帖。华南虎论坛建立后到年画出来的11月15日,14天内有1217个帖子,日均86.9帖。从年画出来后到12月4日网易的六方鉴定结果发布后,19天产生了18974个新帖,日均998.6帖。 从华商网华南虎论坛诞生到2008年3月7日,一共产生文章40069篇,平均每天发帖313.0帖,平均每小时有10多个新帖产生。将40069个帖作了全面的整理后发现,回复(顶帖)多达68万条,访问人次达30504227次。 约3000万人次的访问量,周正龙如果事先知道这个数字,他是否敢用一张随时可能被人发现的老虎照片作假?这显然是个简单的算术问题。 华南虎论坛成立之后,许多网友成了专业的打假人士。他们白天上班挂着论坛,晚上就直接守在论坛上,相互联络,交换信息,通宵达旦。他们把从网上或现实中收集到的所有的信息发到论坛。同时,还建立了若干个打虎QQ群。这个论坛建立后,全国各地的记者们都将这里当成了最方便的情报库,任何最新的信息,在几十秒钟内就可以传遍网络。为了方便网友和记者们提高阅读效率,通过QQ群实时发布的信息网址,让不同媒体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群随时掌握着事态的进展。 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进行了无障碍的合作。传统媒体从网上获取信息后进行采访,采访内容立即又被转到了论坛。 对于一直坚持挺虎的关克和朱巨龙来说,除却本身知识结构的老化,他们与打虎网民的信息对决,本身就是一场力量异常悬殊的战争。但他们并没有发现这个巨大的差距。 论坛的打虎网友们创造出了一个词——五毛。这个词,缘自网友无限阴谋论猜想。他们认为,这个老虎事件背后一定是一个巨大的阴谋,网友们坚信,在虎照被质疑后,有幕后人甚至是有单位雇用了一些人在论坛上挺虎,每发一个挺虎的帖子五毛钱。事实证明,这只是打虎网友自我虚构的故事。 在打虎和挺虎激烈交锋的过程中,双方都出现了“扯虎皮做大旗”的做法。“五毛”称谓诞生的另一个基础是,一个叫“三地鸡毛”的挺虎网友,称自己是按“上面”的意思在挺虎。日后即将出现的最坚定的挺虎者——北师大副教授刘里远,不但没有“五毛”的收入,还不得不自己耗费若干银子,在北京和陕西两地奔波,只为证明那只传说中的老虎,是一只真虎。 但这时刘里远还没有出山,周正龙还在坚持,争论仍将继续,2007年11月2日,老虎危机的高潮远没有到来。大批记者被困在镇坪,很多报社给前方记者的命令是,按时到周正龙家“上班”!但周正龙的顽强让在镇坪的记者们进退两难。 11月2日,成都商报社会部要求将正在新闻中心轮岗的社会部记者龙灿派往陕西,试图突破僵局。在是否增派龙灿前往的问题上,社会部主任章杰和正为人手紧张而痛苦的新闻中心主任蒋泉洪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不得不由总编辑陈舒平裁决——派! 龙灿认为,当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演变为陕西林业厅的信任危机后,整个老虎事件的核心信息源已经暂时转移到了西安,必须在西安进行全面调控。从周正龙的表现来看,老虎真假一时难以追出结果,可以先行搁置。但从陕西林业厅角度考虑整个程序,已经表现出了若干漏洞。 这个观点得到了新闻中心副主任曾熙和社会部主任章杰、主任助理刘宇的无条件支持。龙灿在西安,孙鹏在镇坪,后方新闻中心随时提供信息支援。选题指挥谢文设定了一个要求,根据前方的采访信息决定后方的方向,后方无条件作好后勤保障。对一个大的战役,这种明确的分工确保了视野的开阔和运作的顺畅。 在进行战前材料分析的时候,《成都商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关克先生一再强调,早在7月,陕西林业厅就出台了《镇坪华南虎调查报告》,并通过了专家的学术论证——镇坪有虎。关克还强调,周正龙所拍摄的照片也通过了动物专家和摄影专家的鉴定。 照片的出笼和这个学术报告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如果没有任何学术基础,那关克所说的严谨从何而来?照片鉴定的过程是否走过场? 在收集分析了这个学术报告的信息后,龙灿发现,这个学术报告里居然没有任何生物学学术研究必备的实证,仅有的证据也是历史上遗留的有虎证据,连旁证都算不上。既然老虎事件是一个学术事件,那首先须要调查整个华南虎事件的学术程序,如果调查队整个学术过程有假,新闻报道本身,也就达到了釜底抽薪的目的。换句话说,陕西林业厅关于老虎项目的学术过程和结论,都不具有可信度。 11月4日,孙鹏继续留守镇坪,龙灿飞往西安。这时的照片真假之争依然处于僵持状态。 在国内所有的重大新闻采访中,媒体中后方指挥和前方之间因信息不对等造成的人为损耗,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避免陕西一家媒体派出了6人的庞大队伍依然出现信息盲点的现象,《成都商报》在完成信息分析后,后方指挥给予了前方记者“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自主采访权。 坐镇西安的龙灿和留守镇坪的孙鹏进行了高度协作,西安得到的任何信息,不经过任何中转,直接传递给镇坪的孙鹏。后方曾熙和网络编辑杨蕾提供网络情报进行协助。 《成都商报》对参与学术论证的几名专家的调查前期并不顺利。王廷正基本不正面回答问题,许清涛很难找到,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李保国根本不接受采访。唯一的希望在西北大学退休教授刘诗峰身上。 这个曾经的金丝猴研究专家还住在西北大学一间老的宿舍里,条件简陋。但刘诗峰是一个敢于说话的人,他承认,这7名专家都不是研究老虎的人,他自己在论证时已经有先入为主的概念,首先就相信了秦巴山区有老虎,即使没有任何实证,也没有按照学术研究的基本程序,还是做出了有虎的结论。至此,整个陕西林业厅所搞的镇坪华南虎项目的学术基础根本不成立。 这不是唯一的问题。刘教授坦言整个科技领域里,类似于华南虎照片背后的问题学术,比比皆是。 此后,再对陕西林业厅鉴定虎照的过程进行调查发现,71张虎照的鉴定人,只有林业厅自己的人。真相不言而喻。陕西林业厅坚持的所谓严格鉴定,是不折不扣的谎言。P64-68 后记 总是有人不断地问我,为什么长时间关注华南虎风波?我的回答——因为纸老虎在那儿。 后来有人问我,为什么写这本书?因为我也想知道纸老虎威猛地站了8个多月不倒,争议一年不停,为什么? 2007年11月,受命介入华南虎事件的采访,当时,打虎、挺虎双方正在对掐。我觉得,是该做点什么。但我并没有立即想到要为这只纸老虎写下一本书。因为写书和出书,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年画出来后,陕两林业厅发表强硬声明挺虎,舆论无不震惊。我很想知道,一只拙劣的纸老虎为何能如此威猛地站立着。于是想到该作一些简单的资料分析,试图寻找到支撑纸老虎站立的支架。 2007年12月,在年画出来一个月之后,这只纸老虎依然是死而不僵,无数打虎网民用在论坛里按时“打卡”的方式,坚决地保持着对纸老虎的不妥协立场,老虎风波陷入了僵持阶段,并看不到结束的时候。我感觉到这个事件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足可以让我从容地收集和整理资料,那时的想法是,可以在博客上对这个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 在前方等待老虎死亡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无奈,既不能继续突破,放弃又于心不甘。老虎风波越来越向娱乐化方向发展。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写一本书吧。用网友的话说,记录下若干人最精彩或最离奇的表演。 真正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即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网友们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地对老虎风波进行精彩解读,这种解读所具有的智慧和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让我战战兢兢,甚至几度停笔。 在资料准备和补充采访全面铺开后,2008年6月,周正龙倒下了。陕西方面再次以强硬的方式,宣布了纸老虎的死亡。但到这时,失去耐心的网民们已经对这样的权威信息,再次失去了信任。在随后进行的一系列善后工作中,相应的职能部门再次表现出了对舆论危机公关的不专业,让一个仅威的司法结论,再次遭遇了最严重的质疑。阴谋论自始至终伴随着整个老虎风波。昕有被涉及的职能部门面对舆论时的不明不白和羞羞答答,成了一个拙劣的骗子最得力的帮凶,并让阴谋论的想象空间无限膨胀。无论是深陷“老虎门”的职能部门还是若干鼓吹阴谋论的媒体和“名人”,都不能不让我们产生某种担忧。因此,我从记者的角度进行观察,更愿意将此事看成是一个失败的舆论危机公关典型案例,而非一个深刻的学术式的解读。 我希望行政体系能从本书中得到的信息是,媒体公关是一种专业技能,而非常规的灭火。我也希望同行从此书中得到的信息是,发散式思维和面对自己缺陷的勇气,是避免若干问题报道的另一种储备。 在采访华南虎风波中,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我先后10多次飞赴陕西,在陕西停留累计达3个月以上,在寒冬中两次深入秦岭腹地,这也是本书得以完成最关键的因素。这首先要感谢我供职的《成都商报》15年建立起来的新闻价值评判体系和为追逐新闻不计代价的传统。没有报社雄厚的专业储备和采访资金支持,我个人无力完成采访和写作。 写作是痛苦的,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资料,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显得异常无助。因此,我的学生唐筱、朋友宁成在资料整理和收集上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龙灿 2009年2月20日于成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