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盘龙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高云飞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盘龙卷)》这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

☆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

☆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

☆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

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由高云飞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盘龙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地上为什么有山

 阿朵与云雀(彝族)

传说

 人物传说

 段素兴的传说

 素馨花

 金梭与银梭

 调子会

 钱南园的传说

 雨中出世

 五岁无师自读书

 七岁出门

 什么是宝

 洪水无情人有情

 秀才不守礼教

 下乡教学和画马

 独立思考

 茶馆趣事

 钱南园考举人

 君子行之有道

 钱南园赶考

 进士及第

 可怜窗前月 伶仃故乡来

 钱南园借债斗贪官

 木匠的传说

 夜里纺车声

 不沉的船

 一张嫁奁床

 圆通寺的故事

 两个小木匠

 木匠治病

 救孤女

 数瓦

 墨盒

 木枷

 燕子楼

 老木匠收徒

 张三丰与火龙

 张三丰降蛟

 蔡锷逸事

 都督肚里能跑马

 带头减薪

 不给警察厅长面子

 “就是亲弟弟也不能照顾”

 取消李宗仁入学资格

 将军恋

 聂耳的故事

 母亲的歌让他着迷

 雨中拉琴

 演艺圈的“拼命三郎”

 聂耳与《卖报歌》

 “聂耳”名字的由来

 《义勇军进行曲》与聂耳

 杨一清巧计除刘瑾

 刘瑾其人

 奸佞末日

 朱晓东逸事

地方传说

 拓东城

 昆明城是块福地的由来

 凤迦异斗龙

 为什么城周九里三分

 为什么有六道城门

 桂林桥与状元楼

 云津桥的传说

 祥云街的传说

 如意巷的传说

 银柜巷的传说

 佴家湾的传说

 青云街的传说

 鸡鸣桥的传说

 滇中第一楼的传说

 王宝海的传说

 三牌坊的传说

 板凳龙的传说

 邪神庙的传说

 睡美人

 真庆观传说

 宝象河的传说(彝族)

 撒梅四十八寨的传说

 撒梅山为什么能看五个海

 龙打架

 古树长土锅

 金牛(回族)

 插龙牌(回族)

 黑龙潭总督龙王的传说

 (彝族)

 花山节牛打架的传说(苗族)

 苗家吹树叶子的传说(苗族)

 裙子上的记,、z(苗族)

 关松庙的来历

 阿喳里放龙的故事(彝族)

 两担石的传说

 罗甄秀才

动植物传说

 猫头鹰

 外羊和里羊

 黄鼠狼

 许送不送

土特产传说

 烧饵快的来历

 玫瑰黑大头的故事

 风俗传说

 三月三

 为什么喝蚂蚱酒

故事

 幻想故事

 金雀

 天鹅

鬼狐精怪故事

 青棕树

 插龙牌(回族)

 黑龙潭总督龙王的传说

 (彝族)

 花山节牛打架的传说(苗族)

 苗家吹树叶子的传说(苗族)

 裙子上的记忆(苗族)

 关松庙的来历

 阿喳里放龙的故事(彝族)

 两担石的传说

 罗甄秀才

 动植物传说

 猫头鹰

 外羊和里羊

 黄鼠狼

 许送不送

 土特产传说

 烧饵快的来历

 玫瑰黑大头的故事

 风俗传说

 三月三

 为什么喝蚂蚱酒

 故事

 幻想故事

 金雀

 天鹅

 鬼狐精怪故事

 青棕树

生活故事

 蠢儿子和笨媳妇

 相思鸟

机智人物故事

 屎壳郎拉车

 鼻子告嘴巴

试读章节

钱南园给他们每人画了一匹瘦马,从此,学生们都骑马来上学,个个准时来到书馆。

有一天,县令到山区视察,看见钱南园书馆里的学生,人人骑马而来。虽然都是骑的瘦马,可这些瘦马都跑得很快。他认为这些马都是良马,只是农家喂养不好,所以瘦骨嶙峋。于是,他强行买了两匹回去,叫衙役精心饲养,他以为把这些瘦马养肥养壮,有了力气,定是千里马。

谁知衙役把马牵到厩里,喂了一夜,第二天就不见了,慌忙报告县令。县令以为衙役没有把马关好,这两匹马认识旧路,跑回去了。县令吩咐衙役到书馆附近去找。果然,衙役到了书馆,看见昨日挑选的两匹瘦马,又给两个学童骑着。衙役把马牵回县里,拴得牢牢实实,可到了第二天,两匹马又不见了。

衙役又到山区找回。如此折腾了好几天,两匹瘦马怎样也拴不牢,关不住。县令吩咐,叫两个衙役骑在马上,看两匹瘦马是怎样跑掉的。

入夜,两个衙役骑在马上,不敢合眼。到了半夜,两匹瘦马的缰绳自动解脱,两匹瘦马腾空而起,在空中飞奔,直向山区,把两个衙役吓得魂飞魄散。两匹马到了一户农家门口,衙役这才缓了口气,慌忙跳下马背,两匹马就不见了。衙役没法,去向这家农户要马。出来一个老农,向堂屋一指,说道:“两匹马在壁头上。”

衙役进堂屋一看,果然壁上挂了两幅画,画上的两匹瘦马,正是刚跑回来的那两匹。老农说:“这是钱南园先生画的马,是画给两个娃娃上学骑着玩的。”

为了交差,衙役把两幅画取走,回去稟报县令。县令又惊又喜,他明白,钱南园把马画活了。没有花多少钱就得无价之宝,所以,他叫衙役不许张扬出去。悄悄把两幅画珍藏起来。

有一天。钱南园到山坡去找牧马人,想看马画马。走到一片成熟了的苞谷地。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妈妈,背了一箩苞谷棒子,有气无力,边走边哭。

钱南园扶老人在地边歇气,问她为什么收到苞谷还这么伤心。

老妈妈说,她十八岁出嫁,嫁给一个本本实实的农民当填房后妻。进门时。前娘留下一个三岁的娃娃,她爱如亲生,没有冷着他,也没有饿着他。孩子十二岁那年,丈夫去世,靠她一人居孀操持家务,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儿子抚养成人。如今儿子讨了媳妇,小两口说她不是亲生娘,不认后妈。白天叫她在地里干活,晚上还要叫她推磨,一直推到深更半夜,苦死累活,一天只准吃小碗大的苞谷饼,冬天只穿粗布单衣,又冷又饿,还要挨小两口的打骂。论年纪,她还不到半百之年,可是一身残病哀哀,头发也全白了。她只怨自己命苦,没有生儿育女。

钱南园听了十分气愤,说了些宽心话,安慰老妈妈,并画了一匹马,叫老妈妈把这幅画挂在磨房里。  老妈妈把这幅画带回去,照钱南园的吩咐挂在磨房里。到了晚上。突然有匹马站在磨子边,老妈妈惊喜交加,万分感激。她把马套好,让马推磨,自己休息。

不几天,儿媳妇知道了,前来根究,问这匹马是哪里来的。老妈妈说,是钱南园先生送的,儿子媳妇都很高兴。正好中秋节已到,媳妇要回娘家一趟,儿子喜洋洋地把马牵出磨房,夫妻双双跨上马背,欢天喜地出门。这马放开四蹄奔驰,翻岩过箐,如履平地。走到一座悬岩边,这马纵身一跃,跳上岩子,把夫妻俩甩下来,马也突然不见了。

夫妻俩在悬岩上,下不能下,上不能上,吓得胆战心惊,连呼救命!

寨子里的人见了,说他俩忤逆不孝,不愿相救。

钱南园到了岩子边,责备小伙子说,你才三岁,后妈进门,十指尖尖,给你缝衣做鞋;种地推磨,喂你口中之食。你不饥不寒,长大成家,如今不认娘亲,良心何在?

小两口磕头作揖,发誓认错改过,钱南园才请乡亲救他们下来。

从此以后,小两口再也不敢忤逆,孝敬娘亲,养老送终。

山寨有个勤劳漂亮的姑娘叫玉兰,远近闻名,四方小伙子都来求亲。

然而玉兰却悄悄爱上了赶马的干哥金泉。金泉千哥要到滇西赶马。一去就是大半年,县令的儿子要与她成亲,山玉兰不同意,她说,八月中秋金泉哥要赶回来跟她成亲。可是,县令的儿子说,金泉在外赶马,已经死在路上了,永远不会回来了。山玉兰不相信。最后,县令的儿子跟姑娘的爹妈约定,到八月中秋,若是金泉不见回来,山玉兰就跟他成亲。

自此以后,山玉兰天天站在坡头望千哥,她计算路程和日子,金泉要到腊月间才回来,急得姑娘坐在坡头哭。

到了八月中秋这天,县令的儿子一早就来了,爹妈逼迫姑娘收拾打扮,正午就拜堂.

姑娘哭哭啼啼,眼睛都哭红了。

P18-19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后记

一直以来,盘龙区委和区政府都十分重视对盘龙区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区就开始着手全区民间文学资料的调查工作。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传说故事作为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口碑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陸、变异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它丰富的内容和其中许多赋有原生态人文内涵的东西,很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散失。因此,搜集整理民间的传说故事,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它是一件繁杂而浩大的系统工程。

根据1985年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出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成的通知》,1987年初成立了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首先开办了民间文学培训班,培训了一批热爱民间文学的青年骨干。以这批骨干为主体,组建了一支十二人的采编队伍,深入社区开展民间文学资料的普查、收集和记录整理工作。1992年编辑出版《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其中包含《城市谚语民间故事卷》和《城市歌谣卷》。

2008年5月,应《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卷》(共15卷)的要求编纂《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昆明.盘龙卷》,该书在原《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的基础上进行编纂,对原有篇目进行筛选,又收录了近几年来新收集到的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并按编辑民间文学的规范要求,对体例进行了调整,同时又保留了原讲述者语言生动简练的特点,对全书作了全面校改修订。该书的成书过程体现了编辑工作的继承性和严谨性,凝聚着编辑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谨向关心支持编辑工作的领导,向该书提供大量珍贵图片的昆明摄影家,和支持关心我们的朋友,特别是为该书的编纂工作辛勤耕耘的编辑人员、故事的讲述人、资料提供者、记录整理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此外,向已故的《盘龙区民间文学集成》主编灌玉先生致敬,他对盘龙区的民间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编纂工作时间紧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倘有疏漏讹误之处,敬请各位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