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懂美国史你就读懂了世界格局(2凭武力获得优势)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傅琪椋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地球上,无论外交政策、军事战略,还是金融秩序、汇率制度、贸易策略,甚至科技进步、文化价值,都显示着美国的强大带来的新格局。

而这个格局的核心就是其强大的政治格局和战略优势。

我们需要了解新格局存在的状态及对我们的影响,掌握被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我们更需要明晰它当下的态势,探究这个强大格局的根基和源头,熟悉它的发展脉络,进一步解析这个格局形成的内在本质。这也就是傅琪椋编写的这本《读懂美国史,你就读懂了世界格局2:凭武力获得优势》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意义,即描述美国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世界霸主地位、统领世界格局的,并展现世界格局的当下状态。

美国的全球战略,影响着每个国家,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内容推荐

“读懂美国史,你就读懂了世界格局”系列,以轻松活泼的文字,描述了美国近几十年的野蛮生长过程,展现了美国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世界霸主地位,怎样形成它的战略优势和如何布局全球,最终领导世界格局的。

系列书以美国历届总统为主线,通过描述美国白宫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向读者揭示了美国试图领导世界的战略,解析了美国雄霸世界的政治格局。系列书将各位总统处理重大历史事件的政治智慧——包括其战略思想与战略眼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也形象地描述了白宫在各国博弈中获取利益的过程,包括其怎样设计世界格局以确立美国的统领地位。

本书为系列书的第二部,名为《读懂美国史,你就读懂了世界格局2:凭武力获得优势》,由傅琪椋编写,描述了美国借助军事对抗和竞争雄霸世界的过程,展示了美国在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三位总统在任期间的政策和策略,揭示了美国在这个阶段是怎样逐步雄霸世界的策略思想和战略意识,以及如何迅速壮大的。

回望几十年风起云涌的历史和风云际会的巅峰时刻,不难发现,表面再简单的历史事件,背后都有庞大的格局意识和战略思想!《读懂美国史,你就读懂了世界格局2:凭武力获得优势》是每个人了解世界格局、熟悉美国全球战略的最佳读本。

目录

自序 1961—1975:最浪漫与最沮丧的15年

第四篇 肯尼迪时期: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一章 肯尼迪华丽转身成功

·罗斯福知人善任,让“贼”灭贼/002

·从大学到军营,约翰·肯尼迪声名鹊起/005

·前仆后继,约翰·肯尼迪拾起从政接力棒/009

第二章 肯尼迪乘风破浪实至名归

·遍地开花,肯尼迪赢得党内提名/012

·棋逢对手,鹿死谁手未可知/014

·8年等待,因在电视辩论中未刮净胡子而落败/017

第三章 把家门的钥匙攥在自己手里

·卡斯特罗愿意让古巴成为美国的钥匙吗/019

·杜勒斯上纲上线,卡斯特罗加入苏联阵营/021

·猪湾登陆,一群乌合之众参加的颠覆行动/024

第四章 美苏争霸,莫斯科似乎别无选择

·巴黎外交热身,杰奎琳风头盖过新总统/028

·维也纳会晤,肯尼迪一次并不成功的外交测验/03 1

·美国回应最后通牒,东西方冷战骤然升级/034

第五章 谁让谁跳进了越战的泥潭

·小人物改变大历史,吴庭艳其人其事/037

·美国操控下的越南公民投票/040

·由指导者到同盟军,美国不觉陷泥潭/044

第六章 越战,是扶植还是谋害

·杀“越共”也杀佛教徒,广德和尚自焚抗议/046

·自掘坟墓,吴氏兄弟倒毙在冲锋枪口/048

第七章 决定和平的不是舆论,而是两国首脑的意志

·只要一根火柴,世界就会陷入火海/052

·大眼瞪小眼,看谁先眨眼/058

·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笑到最后/064

第八章 思想有多远,火箭就能飞多远

·希望只有一个,那就是率先登上月球/068

·绕地飞行,格伦中校的太空见闻/072

第九章 肯尼迪遇刺是个阴谋吗

·肯尼迪遇刺,约翰逊“空军一号”上宣誓继任/077

·多国首脑参加葬礼,世界各地兴起肯尼迪热/084

第十章 真相藏身于冗长的逻辑链条中

·刺杀真相藏于冗长的逻辑链条中/087

第五篇 约翰逊时期:繁华落尽见真淳

第一章 被瑜亮情结毁掉名声的伟大总统

·约翰逊,爱出风头不甘寂寞的备位国家元首/096

·一夜之间成总统,却要暂时活在影子里/101

·以大选正名,约翰逊提出“伟大社会”计划/107

第二章 只派兵不打仗吗

·要转移民众视线,“东京湾事件”适时出现/111

·越过北纬17度线,美国彻底卷入越南战争/116

第三章 怎么回事,不是说我们正在打赢这场战争吗

·战火蔓延,越南的代价是失去了整整一代人/121

·美国深陷战争泥潭,反战声浪席卷全国/126

第四章 黑人的权利只能通过斗争吗

·非暴力不合作,促成社会变革的强大工具/131

·深入种族主义者的老巢,马丁·路德·金领导民权运动/137

·伟大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144

第五章 赢得斗争就拥有权利

·总统保驾护航,游行成了好莱坞片场/147

·民权运动的逆流,暴力主义者的打砸抢/153

·前路并不平坦,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两次谋杀/156

第六篇 尼克松时期:收缩与缓和的时代

第一章 听尼克松的,要淡定

·在我的一生中,胜利比失败多一次就足够了/164

·悲情笼罩民主党,关键时刻内部又起分裂/170

第二章 登上月球意味着什么

·兴奋与危险相伴, “阿波罗11号”登月过程实录/175

·飞船成功着陆,肯尼迪墓前成花海/187

第三章 中美较量才刚刚开始

·两个大国要怎样拥抱,才不会让世界大跌眼镜/191

·“我找到了”,基辛格成功为总统访华预热/199

第四章 尼克松访华打开历史新篇章

·万象更新,先遣小组抵华为访问全力准备/206

·世纪握手,尼克松成为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211

·周总理化解外交难题,《上海公报》开启历史新纪元/219

第五章 白宫经得起谁的挑逗

·中期选举成绩不佳,白宫助理为保总统连任不择手段/223

·如何体面结束越战,尼克松总统为之焦头烂额/231

·白宫秘密小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34

第六章 水门幕后推手是英雄还是狗熊

·偷鸡不成蚀把米,水门五犯被拘捕/238

·“深喉”暗中指点,媒体抽丝剥茧地披露水门事件细节/244

第七章 一个人的战场也会有硝烟’

·困兽犹斗,尼克松抢先发表声明撇清一切/252

·赢了票选输了人心,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260

试读章节

1928年深秋,瑟瑟的凉风开始侵袭大西洋西北岸边的小城波士顿。夹杂着寒气的秋风把发黄的梧桐叶从树枝上拽下来,再把它扔到空中忽忽悠悠地飘零,那恋恋不舍的神情分明是提醒人们,冬天就要来了。

当最后一片落叶从落日的余晖中消逝的时候,一个瘦削的身影从哈佛大学校园里走出来,一辆林肯牌小轿车已经等在那里了。他拉开车门,把公文包放进车里,然后关上车门,径直走进大学旁边的一个小店。一位十四五岁的黑人小男孩正在专心致志地打理着皮鞋。在这个拥挤的小房间里,码放着各式各样的皮鞋,显然这是一家专门为客人提供皮鞋护理的小店。见到这位中年人进来,小男孩很熟练地从架子上取出那双已经被打磨得油光锃亮的皮鞋,谦恭地递给了他。中年人满意地笑了笑,坐到沙发上把脚上的鞋子换下来,然后换上这双新打理好的皮鞋。那小男孩一边帮助他整理鞋带,一边拘谨地冲他微笑,欲言又止。中年人似乎感觉到了男孩的窘态,就主动开口:“小伙子,有什么事情吗?”

那黑人小男孩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开了口:“肯尼迪先生,我想请您帮个忙。”

肯尼迪先生微微一乐:“帮忙……可是我能帮你什么忙呢?”

“我想……我也想开个股票账户,我知道华尔街能赚大钱。”

肯尼迪先生微笑着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你为什么想去华尔街呢?”

小男孩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要是我一直擦皮鞋,什么时候才能发财呢?我的很多朋友都开了股票账户,他们都发财了,我想,我也应该……”

肯尼迪先生的微笑彻底消失了,他的眉毛逐渐拧成一条直线。沉吟了半晌,肯尼迪先生掏出2美元给了那个小男孩,神情阴郁地走出了小店。那辆林肯牌轿车悄然驶过来,稳稳地停在他身边。肯尼迪先生犹豫了一下,并没有坐进汽车,而是沿着马路边的人行道漫无目的地溜达着。这令轿车司机不知所措,只好以最慢的速度跟在主人的身后。

这位在秋风中沉思的肯尼迪先生,就是约瑟夫·肯尼迪。他是第35任美国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父亲。1888年,约瑟夫·肯尼迪出生于波士顿。他的祖上来自爱尔兰,到父亲这一辈已经在美国立足。当约瑟夫·肯尼迪中学毕业时,他父亲已经是一位联邦参议员。这使约瑟夫有机会到哈佛大学读书。在哈佛大学,约瑟夫读的是经济学专业。他学以致用,利用两个暑假和同学一起经营缆车生意,约瑟夫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笔钱——15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如果想挣钱,你得清楚钱在哪里。”这是父亲对约瑟夫的忠告。钱在哪里呢?自然是银行。哈佛大学毕业后,约瑟夫立志成为银行家,他投身到热浪滚滚的经济洪流中去,靠父亲的支持,加上恰到好处的闪转腾挪,约瑟夫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1913年,年仅25岁的约瑟夫就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城买下一家银行,虽然全部资本金不过25万美元,但是像约瑟夫这样拥有哈佛大学学位的银行家却是第一个,他因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银行总裁。凭着这样的成功,约瑟夫·肯尼迪叩开了市长女儿的芳心,如愿成为市长的女婿。

灵活的商业头脑,加之市长女婿的行政资源,约瑟夫·肯尼迪在金融市场如虎添翼,他开始用钱生钱。他买了许多证券,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出手套现。这种资金投机为约瑟夫积累了大量财富,他逐步迈入千万富翁的行列。1928年,美国已经处于经济大萧条的前夜,资本的泡沫已经到了最大化,各种投机资本纷至沓来,纷纷想在证券市场分最后一杯羹,已经获得成功的约瑟夫自然也踌躇满志。但是这次擦皮鞋的偶然经历让约瑟夫·肯尼迪陡然清醒,连一个擦皮鞋的小男孩都准备放弃诚实劳动而去股市博弈,这意味着证券市场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夜晚,约瑟夫·肯尼迪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规划,把手中持有的各种证券分期分批地全部卖掉。八个月以后,大萧条席卷全美,证券市场一落千丈,而约瑟夫却赚得盆满钵满,身家超过2亿美元。  约瑟夫·肯尼迪出生于政治世家,对政治经济学有着天然的悟性。从投机中赚到大钱的同时,约瑟夫开始经营政治上的人脉。20世纪20年代,约瑟夫结识了时任海军部长助理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罗斯福强大的家族背景、卓越的政治理想以及出色的个人能力,都给约瑟夫·肯尼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开始有意识地与罗斯福家族建立联系。此后,他赞助罗斯福竞选纽约州参议员并获得成功,从此与罗斯福家族结下了不解之缘。1931年,当罗斯福宣布竞选第32任美国总统时,约瑟夫·肯尼迪慷慨解囊,为罗斯福的竞选提供了可观的经费。在这个过程中,罗斯福也认识到了约瑟夫在证券和投机方面的才干。

罗斯福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以恢复经济为主要施政纲领,他需要恢复国民对证券市场的信心。政府成立一个证券交易委员会,任命约瑟夫·肯尼迪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这个委员会隶属于财政部,虽然主任不属于内阁成员,但是对约瑟夫而言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位了。约瑟夫是靠投机发财的人,由他出任证券委员会的主任无异于让一只黄鼠狼来照看鸡群,但这恰恰是罗斯福知人善任之处。在罗斯福看来,让贼来捉贼,就是消灭贼的最佳办法。果然,约瑟夫任内制定了很多改革措施,堵住了证券交易中的许多漏洞,股票交易日趋规范,投资人的权益越来越有保证,股票信用逐渐恢复。

1935年,罗斯福谋求连任,约瑟夫·肯尼迪继续看好罗斯福。他以各种名义给罗斯福竞选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他还雇用《纽约时报》的资深政治记者撰写了一本书,详细分析罗斯福的优势,并畅谈罗斯福蝉联总统对美国人的好处。’然后他以自己的名义出版了这本书,书名是“我为什么要支持罗斯福”。图书出版后果然对罗斯福的连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约瑟夫趁势把这本书送给罗斯福。罗斯福总统并没有好好阅读这本书,但是出于礼貌,他写了张便条:书很好,我很喜欢。约瑟夫拿到便条后如获至宝,他把这张便条精心地装裱起来挂到自己的书房,逢人就拿出来,以展示自己与总统的亲密关系。

1936年,罗斯福总统连任成功。按照美国总统竞选的惯例,总统竞选成功后会论功行赏,褒奖那些在竞选中帮助过自己的财团或个人。对于那些重要的支持者,总统一般会把他们派驻到国外去当大使。令约瑟夫感到意外的是,他被罗斯福总统派驻英国担任大使。英国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国,驻英国大使是美国各驻外大使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差事。

P2-4

序言

1961—1975:最浪漫与最沮丧的15年

1

如果您已经购买了本书第一部并阅读过自序,您可以跨过本页继续阅读。倘若相反,作者恳请您花费点时间阅读本文,或者阅读本书第一部的自序——这当然不构成购买的建议,但是那篇自序的确使用较大的篇幅,系统地对本书全部(四部)的内容作了提纲挈领的综述。她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您:本书并非一本学术意义上的史学著作,而是按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撰写的一本认识美国的通俗读本。她告诉您:美国这70年的历史,是一部“拧巴”的帝国发展史:光荣与梦想并存,阴谋与韬略同在,可谓大而不倒。

2

本书讲述的是从1961年到1975年间的美国历史,涵盖了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三位总统。这15年,堪称美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15年;这15年,是美国历史上最浪漫也最沮丧的15年。

1960年,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尼克松与美国历史上最年轻——很可能也是最英俊的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对决,结果由于在电视辩论中没有刮干净胡子而落败。肯尼迪和他那位“漂亮得像山茶花一样”的夫人一时成为世界话题,连美国的敌人都忍不住赞叹他们郎才女貌。然而仅仅1037天后,肯尼迪就被三颗莫名其妙的子弹夺去生命,而他被刺杀的原因直到2038年才能被解密。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女裁缝乘公共汽车回家,在“仅供白人使用”的座位上,帕克斯夫人坐了下来。她这一坐石破天惊,因为这违反了持续了两百多年的种族隔离制度,帕克斯夫人因此被拘捕并被处以14美元的罚款。然而这次事件却引发了风起云涌的黑人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冉冉升起。以亚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为代表的一批保守派寒蝉抱枯枝,出动州警察和警犬镇压了黑人民权运动,司法部长与州长刀枪相对、怒目而视的画面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镜头中。1963年8月28日,25万民众游行到华盛顿,马丁·路德·金站在华盛顿纪念堂的台阶上大声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高山夷为平地,沟壑化作坦途,上帝光华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1965年,声名显赫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麦乔治·邦迪以“总统耳目”的身份来到越南。就在那个夜晚,邦迪目睹了北越游击队与南越军队的战斗,这位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和那位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国防部长一起,开始为扩大越战摇旗呐喊,十几万美军带着“拯救越南、遏制共产主义”的乌托邦般的梦想开赴7000英里之外的亚洲,然后再以每周300具棺材的方式回到美国。越战毁掉了越南的两代人,也毁掉了美国的一代人。直到1980年,美国国会才批准在首都建立一座越战纪念碑,来纪念这场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牺牲最多、最没有必要、最不得人心的战争。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实现了全人类的飞天梦想。虽然留在月球上的铭牌宣称“我们是为了人类的和平到这里来的”,但是美国制订和实施“阿波罗计划”时就公开宣称,登月是为了“美国的荣誉”,是为了在冷战中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正因为如此,科学探索的成就很快被迅速升级的太空竞赛所取代,恐惧的沮丧很快湮灭了创造的喜悦。

1972年,尼克松总统历史性地访问了中国。然而,就在尼克松访问中国前夕,由中国演员扮演的“尼克松”还戴着高高的纸帽子在舞台上被中国人民批斗;在为尼克松作预备访问期间,白宫办公厅主任在上海遭遇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过山车”之旅。

1974年,本来是美国人民最为幸福的一年:与苏联的“缓和”政策开花结果,从前一年的“石油危机”中走了出来,“嬉皮士”开始了自我反省,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进入民用……然而就是在这一年,被掩盖的“水门事件”终于酿成悲剧,美国人民不得不悲痛地把尼克松总统赶出白宫,这是美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3

徜徉在国家图书馆藏书库,您会发现有关肯尼迪和尼克松的作品汗牛充栋,而在他们之间承上启下的约翰逊总统却乏人问津。约翰逊总统特立独行,一度是美国最年轻的国会领袖,他的“伟大社会”是前总统肯尼迪“新边疆”的具体落实;他执政期间落实了“阿波罗计划”;他扩大了越战,实际上也开始检讨越战;他执政期间通过的法律比美国一个世纪内制定的法律还要多……他是一位继往开来的总统,却是一位被误解最深的总统,有关他参与谋杀了肯尼迪总统的臆想、有关他比肯尼迪还要风流的生活作风、有关他作秀胜过做事的执政风格,不仅毁掉了他的好名声,而且部分程度上损害了对那段历史的公正评价。

和被“雪藏”的约翰逊不同,有关尼克松总统的传记或者尼克松本人的著作比比皆是,然而涉及尼克松辞职的“水门事件”,这些著作大多只呈现一鳞半爪,或者语焉不详。本书在这一点上作出了有益的补充:结合尼克松的个人性格,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水门事件”发生的必然性;结合最新解密的部分资料——特别是那位神秘的“深喉”去世之前披露的秘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水门事件”本身的原貌,同时结合美国的宪政体制,分析了尼克松总统断尾求生的高超政治艺术。

4

纵观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执政的这15年,您会发现宿命与这15年的历史如影随形。肯尼迪在第一个任期被刺杀,约翰逊虽然踉踉跄跄地完成了任期,却于1974年英年早逝,而尼克松未能完成第二个任期就成为第一个辞职的总统。和三位总统悲戚多舛的命运一样,在这15年中,美国时而兴高采烈,时而焦躁不安,时而枕戈待旦,时而乐极生悲……也就是在这15年中,伴随着战后“婴儿潮”出生的那批人——克林顿、小布什、赖斯等人均在其列——开始认识世界、感受世界,这15年对他们的影响直到下一个15年才被发现。

毫无疑问,这15年的美国历程贯穿着“拧巴”的显著特点,但却是在“拧巴”中曲折前进的。这15年中,美国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是耀眼的:登月成功开启了宇宙之门,民权运动带动了第三世界民族解放的兴起,电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在10年后就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也是在这15年中,美国在与苏联的对峙中险些引发核战争;美国扩大了越南战争,给美国和亚洲都带来了深重灾难;美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袒护以色列,使中东局势更趋复杂。

在这15年间,中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饿之痛,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浩劫。也是这15年问,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太空播放《东方红》。诚如本书第一部的自序所言,“历史是一种绵延”,通过对美国历史、文化、宪政制度的阅读和理解,大可阅人而知己。

2011年2月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