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理财是对财产的经营,就是指将资金做出最明智的安排和运用,使金钱产生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效用。理财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享受生活,是为了让自己的幸福生活得到保证,节约每一分钱或者多花一分钱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累积金钱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累积幸福才是理财的真心目的。
从金钱心理学的角度看,金钱并不完全是指买卖东西的货币,它其实涵盖了人们内心深处很多的心理因素。许多人都认为,有了钱我们就有了能量,其中包括自信、自尊、安全感、对未来的希望,还有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金钱代表自由。因此,正是因为自信、自尊、安全感等因素,才使我们对金钱兴致勃勃孜孜以求。然而,在累积财富时,很多人忙忙碌碌理财,却忽略了理财的初衷,他们一味地奔波于财富之中,却没有时问、没有精力累积幸福。有的人以为有钱后可以自由,却发现投资后,生活更不自由;有的人希望有钱可以讨人喜欢,等到他真的有钱后,却认为周围的人都是为了贪图他的财富,人的贪婪本性让他很痛苦。这些都背离了理财的本意。人们一头栽人理财的跑道,但往往跑着跑着,就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起跑的终极目的在哪里。幸福也离他们越来越远。
真正聪明的人知道如何打理好口袋里的钱,做幸福的投资者,这些人会清楚意识到只有善用累积的财富,才会有幸福感。因为金钱如果只是数字,那就并没有多大用处,只有把它变成真正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事物、活动,它才是最有价值的。比如把金钱变成比较直接的或者可以是感官上享受的东西,比如去吃顿好的,买套豪宅,穿名牌衣服等,这些都使人产生快感。然而,只做这些当然不够。我们可以把钱花在有满足感的事情上,例如旅游、爬山、滑水等自己喜爱的、考验自己的事情上。很多有钱人会花大价钱、大精力坐飞机去国外,参加铁人三项赛,把自己累到半死,但他们觉得真的快乐。这其实就是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快乐和满足感。 钱财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是因为做了有成就感的事情,例如学习某些技能,像摄影、极限运动等。或者像很多企业家那样投入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又或者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摆脱了某个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如果有了钱却不能让身边的人幸福,那么自己也不会有幸福感。
理财成功与否的目标,应该是既赚了钱,又充实并享受了生活,这才叫成功,这才叫幸福。从事理财的人中,能真正累积幸福的人都拥有平衡的生活状态,因为他们都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理财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大部分。他们的生活内涵丰富,朋友关系融洽,家庭美满,工作有成就。他们可以照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把重心偏重到任何一边。
美国一位富翁在经济危机中破产,回到家后,他沮丧地告诉妻子,他已一无所有。他的妻子对他说:“亲爱的,你没有了钱,没有了资产,至少你还有我,还有我们的两个女儿,我们都深深地爱着你,关心着你,难道你拥有的还不够吗?”
只要人还在,只要家庭还幸福,所有的财富就都可以重新获得,而不能让一次的失败或破产击垮了自己,毁坏了幸福。很多人投资理财的时候,心态是不太健康的,常常为了赚钱而去理财,这样的想法也许会让人在很多情况下都遭致失败。为了赚钱而理财,目标单一,即便赚到了钱,自己也会觉得无聊和空虚,这种心态带来的后果就是,即使理财使你拥有百万资产,你也不会快乐。
总之,要幸福理财,就要把理财当成经营幸福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误以为理财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我们需要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我们应该抬头望向远方,认清目标,调整方向,运用手中财富,让人们通向幸福的彼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同,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是个人由于欲望(目标)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的满足。而目标的设定与有计划的准备,与我们的家庭理财密切相关。
如何提高工作收入相信是很多人最关注且努力的方向,但我们也知道,纯粹靠工作收入来完成幸福生活是很不容易的,一般人都认为除了工作收入外,也需要投资收入的配合,才能早日实现幸福生活的理想,所以,幸福生活捷径之一就是学会稳健理财。
稳健的投资理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把握合理的投资比例;二是采取适当的资产配置。
选择相对稳健的、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注重分散各类市场的风险。让自己的资产配置更恰当,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更容易安心、稳定地找到幸福的致富轨道。把家中所有的钱,都拿去投入股票。可是,我们无法保证长久“通过股票投资获取收益”,所以,这样的选择我们无法保证长久幸福。
因此,理财专家认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更加便捷地通往幸福理财之路,不妨选择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可以说,稳健投资比激进型投资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要做到幸福理财,就要杜绝冒进型的投资行为。因为,冒进投资会使安全感消失。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