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章节 在沈家塘,有一家人家,种着几亩薄田,户主是一个解放那年才刚五十出头的老头,家贫如洗,却爱酒如命,人称“酒糊涂”。他便是我的伯父。他家的第三个儿子,是我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我叫他“水根哥”。 从小学一年级起,水根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是最好的。在他的成绩报告单(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张黄糙糙的三十二开的油印纸)的老师评语栏里,总写着“该生天资聪明,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之类的话,最后便是“望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即便这样,水根哥还是停学了。那是在他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刘老师为这事,还特地到我老伯家来过两次。刘老师每次来,总要夸说水根哥一番,说水根哥成绩如何如何好,如何有培养前途,国家建设如何需要人才(这时,已是解放后的第五个年头了),还说,如果确实有困难,学费可以减免(实际上,水根哥已经享受了学费减免的待遇了),等等。老师说了半天,我老伯总是那句话:“我家水根不读了。”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读了,他还是那句话:“不读了,就是不读了。”(要不怎么叫“酒糊涂”呢?)说着,提起酒盅,仰起脖子,把那老酒“咕嘟”一声灌了下去,然后,抹抹嘴巴,伸出筷子,去夹那下酒的酸咸菜。我望着他那又黑又瘦的脖子,恨不得夺过他手中的酒盅,狠狠地摔在地上:“你少喝点,不就行了吗?” 他这个样子,老师自然也没有办法。 我心里很难过。不过,水根哥却很平静。他知道,他的这种家境,还有他的这位父亲,他的停学,不过是迟早而已。 晚上,水根哥走到我家来,把学校奖给他的两支铅笔和一个日记本,给了我:“这给你,弟弟,你要好好地读书。” “水根哥!”我哭了。 开学了,我背着书包,走过村庄,走过柳河,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个人孤零零地,感到十分凄惶。往日,总是他先到我家,约我一起去上学的。 水根哥停学在家,不上一年,插秧,割麦,耘稻,锄草,样样活儿都拿得起,差不多能顶一个大人了。干活认真,手脚麻利,人人见了人人夸。有一次,他家请了一个泥瓦匠,盘一顶灶头。他在边上做帮手。边干边看,边不住地问。等那泥瓦匠把灶头盘好了,他也摸到了个八成。往后,村上有哪一家灶头不灵了,他就说:“让我弄弄看。”没费多大功夫,他把灶膛稍改了改,果然就弄好了。烧起来又省柴又发火。我隔壁家的三婶婶总是说:“这孩子有出息,我要有女儿,早就招他做过房女婿了。”我妈说:“你知道人家就舍得?” 他着实为我那“酒糊涂”老伯挣了不少酒钱。夏天,捉鱼摸蟹,没一回下水是空着手上来的。秋天,水凉了,起风了,他就到映云湖里去割蒲草。他割回来一大捆一大捆的蒲草,还挽了许多蒲棒。他把蒲草晒过了,理清了,就整天整天地关在家里,细心地编他的蒲包。他编多少,供销社收多少。一个秋天,总可卖二十多元钱。他把蒲棒晒干了,捋下薄绒,做枕头芯子。他拿这种枕头芯子做了很多枕头。家里人每人一个,还给我们家也每人送了一个。这种枕头,睡在上边,又软和又舒服。冬天,北风起,雪花飘,他就砍野紫,还捉黄鼠狼。一年冬天,他一个人可以捉到五六只黄鼠狼。他家墙壁上挂满了黄鼠狼的皮。 那时候我们家乡,捉黄鼠狼的办法是既简陋而又巧妙的。用竹片编成一方方畚箕大小的竹榻,把它支在河边、坟地或竹林里,上边放上足够分量的石头,下边巧妙地撑上一根细竹棒,竹棒上拴上肉条之类的诱饵,黄鼠狼咬食诱饵,牵动竹棒,竹榻就压下来,将黄鼠狼压个半死。这样捕捉到的黄鼠狼,它的皮是完好无损的。我们把这叫做“黄狼天塌”。水根哥也是用这种办法去捉黄鼠狼的。不过,一般人是用肉条之类的东西做诱饵,他却是用老鼠做诱饵。 有一次,我问他:“水根哥,人家都说黄鼠狼偷鸡,你却给他吃老鼠,你怎么知道黄鼠狼爱吃老鼠?”他笑了笑,说:“我杀过黄鼠狼,剖开肚子看过。我看见好几只黄鼠狼肚子里,不是有老鼠脚爪,就是有老鼠尾巴。它要不喜欢吃,肚子里怎么会有呢?”水根哥捉老鼠的办法也很巧妙。他家有一口腌咸菜的大缸,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也不管有没有咸菜腌,总放在堂屋里。他在缸口放上一块跳板,跳板的一头放上炒得喷香的麸皮,早起就常常可以捉到跌在咸菜缸里爬不出来的活老鼠。他把老鼠弄得半死不活的,拴在竹棒上,那老鼠还能动,但又不会让竹榻倒下来,那比起别人家的冻得发黑、发硬的猪肉条来,自然对黄鼠狼更有吸引力了。 P3-5 后记 这是一本回报故乡,回报故乡亲人的感恩之作。故乡于我,情深似海。故乡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于我恩重如山。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已过去了差不多有半个多世纪了,至今忆起,犹历历在目。我写下那些个岁月的那些人,那些事,是义不容辞的。在大跃进年代,我与他们一起开夜工,深翻。而后,一起度过三年困难时期。在那些个一年种三熟的年代,农活特别的重累。农家无闲月,特别是每年的三夏,还有三秋。抢收抢种。抢收早稻,抢种后季稻,是在大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烈日炎炎,可以晒脱一层皮。特别的艰辛。我虽在学校求学,但一有机会,总是下田去参加大田劳动。大忙季节,家里人和村子里的人,常常从鸡叫做到鬼叫。我不可能一个人躲在家里悠闲。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农村的变化极大。这些变化,差不多涉及每个家庭,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沧海桑田。世事重重叠叠山,人情弯弯曲曲水。我写下故乡的变化,写下故乡的那些人的喜怒哀乐,记录他们的音容笑貌。写下我的切身感受。写下我的所见所闻。写下各种各样的家庭,写下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种种的不同命运。书中有不少年轻的女性,她们的命运,非常坎坷。我写得最为尽心尽力。笔端倾注了我的感情。 因为是小说,自然是虚构的,但我尽量保持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那些人的真实面貌,保持那个时代社会生活最为原始的面貌,那些人的最原始的生存状态。我希望我的小说,有最为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地域特征,时代印痕。我希望我的小说,笔触能深入到我书写的那些人物的心灵深处,记下他们的灵魂脉动。我要求我的小说,贴近生活些,更贴近生活些。生动些,更生动些。无论是生活环境,农事活动,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都希望能作一个尽量客观的真实记录和描写。 生活之树常青。现实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生活的河流,时时刻刻在向前奔流。我常常感觉,我是多么笨拙,无能。尽管自己多么努力,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本来自己就那么一点能耐嘛。写下的,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万一。 文学,来源于生活,大众的生活。文学,是属于大众的。文学,应该是大众的文学。作为小说,更该如此。应该有尽可能多的读者。应尽量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努力编好故事,写好人物。故事应脉络清楚。人物应尽可能的有血有肉,丰富饱满。要考虑广大读者的欣赏阅读习惯。我十分注意文字朴实,行文流畅。努力从我国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口头文学中汲取营养。适当的运用些方言、谚语、歌谣等,使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更生动活泼些。我努力使自己写的小说,更具可读性。我知道,我做得还很不够。 在创作乡村生活纪事系列小说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上海闵行区作家协会,特别是彭瑞高会长和宋海年副会长(海年还是闵行区文联下属刊物《四季》的主编)的支持和鼓励。承蒙厚爱,十分惭愧。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彭瑞高是当代著名作家。由他为拙作作序,感到十分荣幸。 著名历史小说作家,诗词作家,书法家,为我所敬仰的田遨老,在他百岁之间,为拙作题写书名。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的高材生,著名画家李绍然先生,年届七五,不辞辛劳,为本书作插图。在此,我向我的这两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 古美广告图文社汪红梅女士,为本书的所有小说和散文电脑打字,使手写体变成印刷体,工作十分繁杂。我的文字书写,常有不规范。几次校对,特别是初校和二校,修改处甚多。她总是不嫌麻烦,认真负责校正。汪女士还有很好的语文功底,所以合作很愉快,效率很高。在此,深表感谢! 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佳丽。悲欢离合总是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为后记。 顾汉昌 2015年6月10日 目录 序 彭瑞高 乡村生活纪事 之一 “行不得也,哥哥!” 之二 它也是一条生命 之三 烧荒闯祸 之四 那一簇一簇的凤仙花呦 之五 明天就要出嫁 之六 一个不知自爱的村庄 之七 都是毛毛虫惹的祸 之八 几度夕阳红 之九 金蛇狂舞 之十 芦花飞白,暮色苍茫 附录 之一 绿的情结 之二 姐姐老师 之三 好做布的母亲 之四 寸草春晖 后记 序言 上海市闵行区作家协会成立初始,本书作者顾汉昌便是其中一员。那时,他正在撰写乡村生活纪事系列小说,我知道得是比较早的。 顾汉昌有着在电影厂做编剧的经历,应该有些写作基础。写小说不会是一件太难的事。他是上海奉贤人,农家子弟,对所描述的乡村生活,应该是很熟悉的,有生活基础。对他的小说写作,便很有些期待。后来,我第一次读他系列小说之一的中篇小说《都是毛毛虫惹的祸》,感觉相当不错,获得了极大的阅读享受。再后来,陆续读到了他本书中的一些主要篇章,感到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草根性,写的是农村生产队的男男女女,反映的是20世纪“人民公社”及其前后的生活,像我这种喜欢怀旧的过来人,看着他的小说,常常会发出会心一笑,为他对农民和农村生活惟妙惟肖的描写,从内心发出赞叹。我和一些看过他作品的同行交流,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行文朴实内敛,在波澜不惊之中,显出他的叙事功夫和文学根底。读他的小说,你会不由自主地回到那个岁月,回到那些个令人向往的村庄中去,跟那里的各式男女一道嬉笑怒骂。作者对乡村语言的把握,是弓J导读者进入他作品意境的一把钥匙。这也是他的小说高出于他人的地方。 小说的核心是故事。小说要有一个好故事,才能吸引读者。顾汉昌担任编剧多年,是构思故事的行家里手。他写小说时,往往能将‘小说戏剧化,一幕又一幕,巧妙设置故事悬念,又能把这些悬念不露声色地贯穿在情节之中,造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戏剧效果。这是我在读他的小说时感到最有情趣的地方。他小说中的情景描写,也如在读者面前展示一幕幕电影场景,蕴含的却是他对江南农村的真心热爱与依恋。 顾汉昌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在小说中讲述的故事,是那样独特,又是那样富有寓意—— 某村有一户殷实人家,没两年很快败落;一干部家的住房半夜突然起火,被烧得面目全非。人们说,那是天火烧,是报应。后来,那干部果然死得蹊跷(《金蛇狂舞》)。一个非婚生子和他母亲的故事;一个不可思议的婚外情故事;好女人立马变成了坏女人;备受父母呵护的好孩子变成了私生子;原来温馨的家庭一下垮坍了。一着不慎满盘输,忍辱负重三十年(《芦花飞白,暮色苍茫》)。 顾汉昌喜欢写年轻人,尤其喜欢写年轻人的爱情生活—— 夏天的一个清晨,一个十七岁的少男,从河中救起一个落水的同龄少女。没想到,村里人私下怀疑,那小伙趁救人之机,“动,,了那姑娘。口水差点把他们淹死(《一个不知自爱的村庄》)。生产队长风华正茂,十分能干,正努力改变一个落后生产队的面貌;妇女队长秀外慧中,工作上很配合生产队长。一天,人们看到他们两个人,紧紧地搂抱在一起(《都是毛毛虫惹的祸》)。解放军某部一指导员在一次抗洪抢险斗争中,被误以为已经牺牲,追认为革命烈士。其实他被当地一姑娘救起,后隐姓埋名,与那姑娘重组家庭。在家乡,那个指导员的“遗孀”,在样板戏《沙家浜》中扮演了“阿庆嫂”,与扮演“刁德一”的一位青年教师,暗中擦出了感情的火花(《几度夕阳红》)。 作者笔下的爱情,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有甜蜜的初恋;有姐弟恋;也有婚外情。他描写的年轻女性特别有看头,或妩媚娇憨,或俏丽灵秀,或任性,或温婉,无不体态风骚,风情万种。然而可叹的是,这些女子的命运都十分坎坷。有的女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却受尽屈辱,被迫远嫁他乡;有的和男方两情相悦,双方看起来十分般配,有情人却难成眷属;有的已结成美满姻缘,后来却天各一方……他写着这样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苦涩与无奈。令人扼腕之时,我们看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书架上有许多小说家写的小说,剧作家写的小说却不多。顾汉昌写的这一本,就属于后一种,而且是后一种里较优秀、好看的一本。你不妨抽一个周末,打开这本书来细细品味。我相信,你一定会时不时地掩卷一笑,时不时地为书中人物发出深深的喟叹。 作者在出版这本书之前,一定要我为他的书写几句。我就用自己的读后感来代序吧。 彭瑞高 2015年6月15日 内容推荐 当你打开顾汉昌著的《几度夕阳红(乡村生活纪事)》这本书时…… 乡村生活纪事系列故事,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共有十个。 她原是一个乡村淑女,没想到也有心上人。对欲嫁之人,没有兴趣。迫于乡村舆论,父母之命,《明天就要出嫁》; 夏日的一个清晨,一个十七岁的少男,从河中救起一个落水的十七岁少女。没想到,村子里的人,私下怀疑,那个小伙乘机“动”了那个姑娘。唾沫差点把他们淹死,《一个不知自爱的村庄》; 生产队长风华正茂,妇女队长秀外慧中。一天,有人看到他们两个人紧紧地搂抱在一起,《都是毛毛虫惹的祸》; 解放军某部一指导员,在一次抗洪抢险的斗争中,被误以为已经牺牲,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其实他被当地一姑娘救起。后隐姓埋名,与那姑娘重组家庭。那个指导员的“遗孀”,在样板戏中扮演“阿庆嫂”,与扮演“刁德一”的一青年老师,擦出了感情的火花,《几度夕阳红》; 一干部家的房子半夜突然起火,被烧得面目全非,人们说,那是天火烧,是报应。后来,那干部果然死得蹊跷,《金蛇狂舞》; 一个非婚生子和他的母亲的故事,一个旷古未有的不可思议的婚外情故事,《芦花飞白,暮色苍茫》。等等。 一个个故事,千奇百怪,令人欲罢不能。书中那些女子,或妩媚娇憨,或俏丽灵秀,或任性,或温婉,风情万种。但她们的命运却都十分坎坷。有的仪态万方,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却受尽屈辱,被迫远嫁他乡;有的两情相悦,看起来双方十分般配,有情人却难成眷属;有的已结成美满姻缘,后来天各一方。人生充满了苦涩与无奈。红颜薄命,令人扼腕而叹。 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佳丽。悲欢离合总是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编辑推荐 顾汉昌著的《几度夕阳红(乡村生活纪事)》一书叙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后上海乡村的人事变迁,展现了大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聚焦上海乡村的中短篇小说集。本书共由十篇中短篇小说构成,这些中短篇小说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及由此性格特征而带来的不同命运。这些人物或自私,或善良;或奸佞,或耿直;或谨小慎微,或胆大妄为;或畏葸不前,或锐意进取……彼此交织,共同构成了现代乡村的一幅世事全景图,呈现出几十年来乡村的急剧变化所带给人的影响,引发读者深深的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