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拓展知识范围,本套“课外讲堂”系列丛书披沙拣金,甄选了古今名著、唐诗宋词、名人名言、成语典故等,将精练的文字、科学的体例、直观的图片、创新的装帧完美地结合,熔丰富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于一炉,以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为广大读者朋友打造一个颇具中华文化氛围的阅读空间。通过阅读,读者可以从中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品赏历久弥新的语言精髓,阅读精彩纷呈的逸事掌故,领略经典书籍的艺术魅力,获得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熏陶,提升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崔钟雷编著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学生版无障碍阅读)》便是其中一本,介绍《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这两本我国古代兵家智慧的结晶。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精华,是我国古代兵家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逻辑缜密严谨。崔钟雷编著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学生版无障碍阅读)》将两者合二为一,不仅对原文进行注释,还举一反三地列举了许多故事,旨在便于读者理解,活学活用。
齐魏桂陵、马陵之战
战国中期,在桂陵、马陵等地发生了齐魏争霸之战。在这两场战争中,由于齐国军事家孙膑将孙子兵法的“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略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因而一举击败了实办强大的魏国军队,使魏国的实力逐渐减弱,最终丧失了优势地位。
战国初,魏国在齐、魏、韩、赵、秦、楚、燕七国中首先成为强盛的国家。一方面是由于魏国在三家分晋时,分得了今山西西南部的河东地区, 这一地区,原来生产较发达,经济基础较好;另一方面。是由于魏国在魏文侯时期,任用了李悝(kui)、吴起、西门豹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魏国在政治上逐步废除了世袭的禄位制度,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制度,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封建地主政权。经济方面,魏国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di)”的政策,并且兴修水利,提倡大量开垦荒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军队建设方面,建立了“武卒”制度,考选勇敢有力的人加以训练.大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魏国逐渐强大起来了。魏惠王在位时,魏国将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河南中部的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的国力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齐国在当时也是较大的诸侯国。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后,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国防建设,国力逐渐强盛。在魏国不断向东扩展的形势下,齐国为了同魏国抗衡,便利用魏国与赵、韩之间的矛盾,展开了对魏的斗争。
公元前354年,赵国为了同魏国抗衡,向卫国发动了进攻,企图夺占位于赵、魏之间的卫国领土,取得战略上的有利地位。卫国原是魏国的属国,现在赵要将它变为自己的属国,魏国自然反对。魏国以护卫为由,出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与齐是盟国,当邯郸告急时,赵国派使者于公元前353年向齐国求救。齐国此时正在图谋向外发展,因此答应抗魏救赵。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讨救赵的办法。齐相邹忌主张不去救赵,齐将殷干朋则认为不救赵国不仅对赵国失去信用,而且对齐国本身也不利。他从齐国的利益出发,提出一个先让赵、魏两国相互攻战,使之两败俱伤,然后齐国“承魏之弊”出兵救赵的战略方针。齐威王同意了殷干朋的意见。齐国以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拖住魏国,坚定赵国抗魏的决心。齐军主力则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出兵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攻占了邯郸。此时,齐威王认为出兵救赵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命令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救援赵国。
孙膑是《孙子兵法》作者、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年轻时他曾和魏国人庞涓一起学习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他自知能力不及孙膑,便诈将孙膑请到魏国。魏惠王对孙膑的欣赏,加重了他对孙膑的嫉妒。庞涓伪造了罪名,私用刑法挖掉了孙膑的两腿的膝盖骨.并在他的脸上刺字涂墨,妄图使他永远不能够出头露面。孙膑忍辱负重在魏多时,直到有一天他听说齐国使者来到魏国,便以犯人的身份偷偷地见了使者。齐使得知孙膑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暗中把他藏在车子里.带回了齐国。没有多久,孙膑得到齐将军田忌和齐威王的赏识。这次齐军救赵,齐威王是打算派孙膑为主将发兵前往的,但孙膑不想把自己的名字暴露出来,以免引起庞涓的注意,于是孙膑推说自己是受刑身残的人,不适宜为将帅。齐威王遂改用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大举伐魏救赵。
……
P96-98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一种人生感悟,是一种历史回顾,是一种思想交流,是一种境界提升。经典名著凝结着古今人类的智慧,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作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作品之中,而我们在阅读、在与名家大师对话的过程中,把作品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融入我们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贮存于我们的生命之中,经过时问的打磨,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需要不断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从喜剧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从悲剧中看清社会的现实,从史书中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寓言中体味人生的哲理和智慧,从诗歌中感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然而中同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难面面俱到。为此,我们精心编排了本套《课外讲堂》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根据青少年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选取中华五千年以来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篇章,内容丰富全面,既与课内知识点紧密相连,义适当扩大了阅读范围。同时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在忠实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汲取精华,释疑解难,使之更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力争为莘莘学子奉上一套编排精细、版本权威的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