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拓展知识范围,本套“课外讲堂”系列丛书披沙拣金,甄选了古今名著、唐诗宋词、名人名言、成语典故等,将精练的文字、科学的体例、直观的图片、创新的装帧完美地结合,熔丰富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于一炉,以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为广大读者朋友打造一个颇具中华文化氛围的阅读空间。通过阅读,读者可以从中积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品赏历久弥新的语言精髓,阅读精彩纷呈的逸事掌故,领略经典书籍的艺术魅力,获得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熏陶,提升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崔钟雷的《世界上下五千年(学生版无障碍阅读)》便是其中一本,介绍了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
崔钟雷的《世界上下五千年(学生版无障碍阅读)》以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为线索,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书中配以大量精美图片,旨在全面而直观地向青少年读者展现社会风俗和历史面貌,增长知识和见闻。
神秘的金字塔
在占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黎民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坟墓,古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叫伊姆荷太普的人,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了一个梯形金字塔。
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建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在此时期内建成,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状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后来,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灵魂要升天的观念。金字塔就是可以让法老升天的天梯。
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像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
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被剥蚀了将近十米。但在1889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边长两百三十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人们也很难将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金字塔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四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人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四千多年前就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
胡夫死后不久,在离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弗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它的地势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
第四王朝以后,其他法老虽然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盗墓,法老的“木乃伊”常被从金字塔里拖出来。所以埃及的法老们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开凿秘密陵墓了。
如果说关于金字塔大胆而奇妙的设计的传说还能为现代人所接受,那么如此规模巨大的建造过程就令人难以想象了。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平均每块石头有两吨多重,最大的有一百多吨重。这些巨石是从尼罗河东岸开采出来,既无吊车装卸(xie),也无轮车运送。
……
P12-13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一种人生感悟,是一种历史回顾,是一种思想交流,是一种境界提升。经典名著凝结着古今人类的智慧,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作家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作品之中,而我们在阅读、在与名家大师对话的过程中,把作品还原到现实生活中,融入我们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贮存于我们的生命之中,经过时问的打磨,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需要不断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从喜剧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从悲剧中看清社会的现实,从史书中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寓言中体味人生的哲理和智慧,从诗歌中感悟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然而中同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难面面俱到。为此,我们精心编排了本套《课外讲堂》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根据青少年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选取中华五千年以来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篇章,内容丰富全面,既与课内知识点紧密相连,义适当扩大了阅读范围。同时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在忠实原著精髓的基础上,汲取精华,释疑解难,使之更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力争为莘莘学子奉上一套编排精细、版本权威的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