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名家全译本)/世界名著典藏》,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最具盛名的作品。西方十大情爱经典小说,残酷的写实主义名著,史上最完美的艺术典范。
本书采用国际大师插图,最能融合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插图作品,图文并茂、版式疏朗、用纸考究、装帧精美,打造世界名著完美典藏版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包法利夫人(名家全译本)/世界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福楼拜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包法利夫人(名家全译本)/世界名著典藏》,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最具盛名的作品。西方十大情爱经典小说,残酷的写实主义名著,史上最完美的艺术典范。 本书采用国际大师插图,最能融合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插图作品,图文并茂、版式疏朗、用纸考究、装帧精美,打造世界名著完美典藏版本。 内容推荐 福楼拜所著的《包法利夫人(名家全译本)/世界名著典藏》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试读章节 我们正在上自习,忽然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没有穿学生装的新学生,还有一个小校工,端着一张大书桌。正在打瞌睡的学生也醒过来了,个个站了起来,仿佛功课受到打扰似的。 校长做了个手势,要我们坐下,然后转过身去,低声对班主任说: “罗杰先生,我把这个学生交托给你了,让他上五年级吧。要是他的功课和品行都够格的话,再让他升高班,他的岁数已经够大的了。” 这个新生坐在门背后的角落里,门一开,谁也看不见他。他是一个小乡巴佬,大约有十五岁,个子比我们哪一个都高。他的头发顺着前额剪齐,像乡下教堂里的歌童,看起来又懂事,又不自在。他的肩膀虽然不算宽,可是那件黑纽绿呢小外衣一定穿得太紧,袖口绷开了线缝的地方,露出了晒红的手腕,一看就知道是卷起袖子干惯了活的。浅黄色的长裤给背带吊得太高,露出了穿蓝袜子的小腿。脚上穿了一双不常擦油的钉鞋。 大家背起书来。他竖起耳朵来听,专心得好像在教堂里听传道,连腿也不敢跷,胳膊也不敢放在书桌上。两点钟下课铃响的时候,要不是班主任提醒他,他也不知道和我们一齐排队。 我们平时有个习惯,一进教室,就把帽子抛在地上,以免拿在手里碍事,因此,一跨过门槛,就得把帽子扔到长凳底下,并且还要靠墙,掀起一片尘土,这已经成为规矩了。 不知道这个新生是没有注意到我们这一套,还是不敢跟大家一样做,课前的祷告做完之后,他还把鸭舌帽放在膝盖上。他的帽子像是一盘大杂烩,看不出到底是皮帽、军帽、圆顶帽、尖嘴帽还是睡帽,反正是便宜货,说不出的难看,好像哑巴吃了黄连后的苦脸。帽子是鸡蛋形的,里面用铁丝支撑着,帽口有三道滚边;往上是交错的菱形丝绒和兔皮,中间有条红线隔开;再往上是口袋似的帽筒;帽顶是多边的硬壳纸,纸上蒙着复杂的彩绣,还有一根细长的饰带,末端吊着一个金线结成的小十字架作为坠子。帽子是新的,帽檐还闪光呢。“站起来。”老师说。 他一起立,鸭舌帽就掉了。全班人都笑了起来。 他弯下腰去捡帽子。旁边一个学生用胳膊捅了他一下,帽子又掉了,他又捡了一回。 “不必担心,你的王冠不会摔坏。”老师很风趣地说。 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可怜的新生更加手足无措,不知道帽子应该拿在手里,还是让它掉在地下,还是把它戴在头上。他到底又坐下了,帽子还是放在膝盖上。 “站起来,”老师又说了一遍,“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新生口里含了萝卜似的说了一个听不清楚的名字。 “再说一遍!” 新生还是说了一个稀里糊涂的名字,全班笑得更厉害了。 “声音高点儿!”老师喊道,“声音高点儿!” 于是新生狠下决心,张开血盆大口,像在呼救似的,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叫道:“下坡花力!” 这下好了,笑声叫声直线上升,越来越闹,有的声音尖得刺耳,有的像狼嚎,有的像狗叫,有人跺脚,有人学舌:“下坡花力!下坡花力!”好不容易才变成零星的叫声,慢慢静了下来,但是一排板凳好像一串爆竹,说不准什么时候还会爆发出一两声压制不住的笑声,犹如死灰复燃的爆竹一样。 老师只好用罚做功课的雨点,来淋湿爆竹,总算逐渐恢复了教室里的秩序;老师又要新生听写,拼音,翻来覆去地念,才搞清楚了他的名字是夏尔·包法利,就罚这条可怜虫坐到讲台前懒学生坐的板凳上去。他正要去,又站住了。 P3-P5 序言 《包法利夫人》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他名著还有司汤达的《红与黑》和巴尔扎克的《幻灭》。这三部法国小说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司汤达的现实主义表现在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分析上;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表现在他对当时法国社会的细致描绘上。但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司汤达写的是体现时代精神的英雄、超群出众的人物,用的是判断性的概括或推论式的心理分析方法;巴尔扎克写景物是现实主义的,写人物就掺杂了浪漫主义的因素,写事件却几乎全是浪漫主义的手法,用的是夸张的修饰语和最高级形容词。《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和他们不同:他写的是平庸的人物和平淡无奇的生活,但他用的艺术手法却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他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描写人物,用浪漫主义的语言来展示浪漫主义的个性,使浪漫主义也成为现实主义的一部分。 《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取自现实。夏尔·包法利的原型是欧解·德拉玛,1812年生,1834年前,在福楼拜父亲主持的卢昂医院实习,同年9月18日取得行医执照,但不得动大手术;1836年和三十岁的寡妇(小说中改为四十五岁)结婚,寡妇死后,又于1839年8月和十七岁的农家女德尔芬·库蒂丽叶(包法利夫人艾玛的原型)结婚。德尔芬长得很美(卢昂博物馆有她的画像),曾在卢昂一家修道院学习,但她生性风流,喜欢交男朋友。据她婚后的女佣奥古斯汀·梅娜吉(小说中的费莉西)说:她们两个人同岁,无话不谈,常常同读小说,羡慕贵族夫人的生活,模仿她们,每星期五在家中开招待会,邀请公证人事务所的年轻朋友参加,但没有人来赴约。德尔芬自视很高,说起话来声音清脆如玉,对平凡的婚后生活不满,又不信教,搞了两次婚外恋,邻居看见过她在花园中吻抱情人。1848年3月6日,她搞得倾家荡产,服毒自尽。 这种婚外恋的风流艳事,法国文学史上不乏先例,如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和普莱沃的《曼侬·勒斯戈》。福楼拜怎么超越前人呢?前人写的都是浪漫主义的才子佳人,福楼拜写的却是现实主义的庸人和浪漫主义的怨妇。庸人满足于现状,怨妇却向往未来。包法利的外形笨拙,智力低下,性格软弱,毫无理想;结婚前唯母命是从:母亲为他选择职业,选择行医地点,选择婚姻配偶;和寡妇结婚后又唯妻命是从,“他在人面前应该这样说,不能那样说……要顺着她的意思穿衣服,按照她的吩咐催促病人还账”;他并不爱寡妇,但在寡妇死后,他也不感到如释重负;他向艾玛求婚,却又不敢开口,还是岳父做主,才成好事;他对艾玛更加唯命是从,艾玛要和他保持距离,他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感到难堪,也不觉得痛苦。而艾玛却是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少女,虽然生在农村,却不甘居人下,梦想着要过贵族夫人的爱情生活,结果嫁了一个才貌平庸的丈夫,现实距离理想太远,所以婚外恋就合乎情理了。…… 20世纪40年代后期,译者在巴黎大学攻读文学,《包法利夫人》是研究法国语言、文学的必修课。1946年开课的是亚赞斯基教授,他出版了一本《法国文学史》,有很多新见解,讲课时注重分析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译者得益匪浅。1947年开课的是布鲁诺教授,他是法国著名的语言学者,讲课时对福楼拜的语言艺术作了精辟的分析,解决了译者不少疑难。1948年开课的是莫罗教授,他是巴黎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文学教授,也是译者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他讲课时深入浅出,注重分析《包法利夫人》的篇章结构,指出福楼拜善用对比的手法,例如第一部写了艾玛的结婚行列,第三部又写她的出殡行列;第一部实写了舞会上的子爵,第三部又虚写了教堂前的子爵;这样前后呼应,今昔对比,使人感慨系之,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1991年我在普鲁斯特国际会议上见到巴黎大学米利教授,才知道莫罗教授已经去世,谨在本书中对译者的指导教师表示怀念。 1992年1月30日于北京大学畅春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