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开得失,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失去的少
一个富甲一方的商贾,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赚钱,好像赚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的邻居是一对夫妇,虽然很贫穷,可整天悠然自得,破旧的房子里不时地传出欢乐的歌声。
富翁对穷邻居的快乐很纳闷:这么穷的人有什么资本能如此快乐幸福?于是富翁便问自己的仆人。仆人很聪明,说道:“邻居的快乐是因为他安于清贫,你若想要他们不快乐也容易办到。”
富翁问:“怎么做?”
仆人说:“只要夜里你丢10个金币到他们的院子里,以后就听不到他们幸福快乐的歌声了。”
富翁有点不相信地想:世上哪有人有了钱反而不快乐的呢?但到晚上他还是和仆人一起将10个金币丢进了邻居家的院子。
当邻居夫妇意外发现那10个金币后真是欣喜若狂。但看着眼前的这10个金币,他们开始变得坐卧不安,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把这些金币藏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该怎么花这些钱。穷邻居一夜未睡,这一夜从墙内透出来的不是平日里的快乐歌声,只有重重的叹息声……
幸福只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故事中那对穷夫妇,原本是简单快乐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却不想,半夜的意外之财轻易地剥夺了他们的幸福。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快乐,有时反而因此失去幸福。在他们的心里,一定还想着怎么才能再捡到金币,尽管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清楚这很不现实,但他们不愿意放弃内心强烈的期待,就如那些买彩票上瘾的人。推而广之,拥有财富如果没有好的心态,不但不能带来新的幸福,反而连原有的幸福也会被毁掉。有句话说得好:你若把金钱当上帝,那金钱就会像魔鬼一样来整治你!显然,这里说的仍然是个心态问题。
人们追求与索取的东西很多,比如权力、金钱、快乐、爱情、豪宅、豪车等等,但面对诸多选择,人们在追求的时候,总会有所侧重。幸福一生,可以说是每个人内心的诉求,但很多人把幸福等同于对权力、金钱等的追求。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金钱与幸福之间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成正比关系。用学者的话来说,它们的关系只是“轻微的正相关”。通俗一点说,不能绝对地说越有钱的人就越幸福,越没钱的人就越不幸福。
很多人越来越富有了,可为什么他们却越来越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现在的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20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当今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的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尽管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但感到幸福的人下降到36%。
幸福不是靠钱撑起来的,很多时候。获得幸福的方式仅仅需要换个角度,换种心态,由此来看,失去也是一种获得。
一棵大松树和一朵花长年相依为伴,大树保护着小花,小花也非常庆幸自己有哥哥一般的大松树为它挡风遮雨,每天可以高枕无忧。
可是,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伐木工人,两三下就把大树锯倒了。小花非常伤心,痛哭道:“天啊!我所有的保护都失去了,从此那些嚣张的狂风会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会把我打倒!”远处另一棵树安慰她说:“不要这么想,刚好相反,少了大树的保护,太阳会慷慨地照耀着你,甘霖会给你充足的滋润;你弱小的身躯将长得更茁壮,盛开的花将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人们会闻到更浓郁的花香,也有更多机会看到花的鲜艳,并由衷地赞颂你。”
当失去了一些原以为可以长久依靠的东西时,自然会有难以割舍的痛苦,但其中可能隐藏着祝福的机会。日后回首时,你才惊讶地发现自己成长的痕迹是因为“失去”而显得那么清晰明显,甚至令人骄傲。
身边很多人都觉得生活没意思,很累!他们多半源于工作的压力。在职场总想着晋升,以那个自称其成功可以复制的“唐骏”为榜样。在生活中总想着攀比,比豪宅的档次,比汽车的品牌等等。完全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不清楚自己已经拥有的是什么。所以,想要幸福,建议你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所拥有的,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含这些人的名字),包括自己的资产(含房屋等不动产和现金等动产),包括自身拥有的(年龄、学识、兴趣、经验)等等。看看自己拥有的,再看看还有多少项是身边人所没有的,慢慢地让内心获得一种平静,渐渐地看开得失。
P7-10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类似这样的追问从来没有间断过。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小狗问妈妈:“幸福在哪里?”
狗妈妈说:“就在你的尾巴上呀。”
小狗就拼命地想抓住自己的尾巴找幸福,可是怎么也抓不到!
小狗急了,去找妈妈,妈妈说:“宝贝,保持积极的心态,然后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幸福就会紧紧地跟着你。”
人们都在追求幸福,没有买房的认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是幸福,但有了房子,又为自己过着“房奴”的生活而痛苦;没有买车的觉得有车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有车了又为堵车而烦恼;没有伴侣的认为找到一个心爱的人,走上红地毯就很幸福,但结婚后又为婆媳关系不和而伤透脑筋;没有孩子的看着别人家孩子绕膝,亲切地叫爸叫妈觉得那就是幸福,但有了宝宝,又为他们不用心学习不听话而焦虑不安;没有工作的着急,但有了一份工作,拿着不低的薪金又在感叹人生短暂,觉得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叫幸福……
缘何如此?没有得到的人在痛苦,得到的人也在烦恼。其实,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它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寓言中的狗妈妈说得好:“保持积极的心态,然后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幸福就会紧紧地跟着你。”这一点也被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所证实。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不分性别,不依赖年龄,不仰仗财富,也与一个人是在辛苦工作还是在悠闲享乐没有必然联系。这里以人们关注较多的财富为例予以说明。
向琳,32岁,毕业后就顺风顺水地进入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在她同学、朋友、家人、老乡眼中,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工作稳定、收入丰厚,没几年就在大都市买了房、买了车,不久前还嫁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如果这事搁在谁身上,于工作和生活都没有什么不满意了。但向琳却常常给人一种有心事的感觉,好像一副找不到生活目标,整天都没有追求的样子,甚至跟她的现状有点不合拍,不知道的人看到她,还以为她有点落魄。
为什么会这样?向琳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说:“自己不知道整日忙碌为了什么,快乐、幸福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记得上学时,去校门口吃个麻辣烫,在地摊上买条牛仔裤都会高兴很久,但这两年,已经很少能找到那种幸福的感觉了。”
生活中,像向琳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绝不是猜度,而是一种统计证实。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2005~2009年,访问了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的数干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有足够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有益的娱乐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回答。研究者据此进行“幸福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位列125位。幸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种心态,也跟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美国作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贝内克指出,研究已经证实:身体健康与主观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如果感到幸福,能减少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和过敏性反应等疾病,让人的寿命增加7.5岁,而不幸福的生活会让人生病,也会让人寿命缩短。所以,追求幸福不仅能使生命过程质量提高,还是身体健康的基石。
身心安定,幸福自得。幸福,其实很简单:换一种心境,苦难也是一种财富;调一种心态,挫折也是成长的机会。本书从心理学的独特视角,在介绍幸福必须秉承的原则基础上,把较为抽象的“幸福”化整为零,从人生历程中幸福心态容易被纠结的几个重要阶段出发,分别对恋爱、婚姻、婆媳关系、育儿、社交、职场、成功、理财等日常生活中能影响民众幸福心理的问题一一进行解读。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似曾相识的案例,给读者传递的不仅是一种知识,还破解一个个关于幸福心理的困惑。
幸福在哪里?幸福并非天上的云彩,可望而不可及,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如何才能拥有幸福?换一种视角,调整一下心态。幸福的人不是拥有的多,而是他们在乎得少。这就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和智慧。
《每天幸福一点点》从心理学的独特视角,在幸福必须秉承的原则基础上,把较为抽象的“幸福”化整为零,从人生历程中容易被纠结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说明,对恋爱、婚姻、婆媳关系、育儿、社交、职场、成功、理财等日常生活中易出现的问题做了深刻的解读,让你明白什么才是幸福,怎么才能收获幸福。《每天幸福一点点》由易磊、林敬编著。
幸福,不是被巨大的灾难或者是致命的打击扼杀的,而是被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一点点分解掉的。每天修复一点点,幸福就会回到你身边。
您,也许很有名,也许很有钱,可是您感觉自己幸福吗?
易磊、林敬编著的《每天幸福一点点》从人生历程中幸福心态容易被纠结的几个重要阶段出发,分别对恋爱、婚姻、婆媳关系、育儿、社交、职场、成功、理财等日常生活中能影响民众幸福心理的问题一一进行解读。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似曾相识的案例,给读者传递的不仅是一种知识,还破解一个个关于幸福心理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