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掌故(历代笔记小品)/中华传世小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范军,阮忠主编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宫廷

敬德不谄 张鹜(唐)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①,争道②。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③:“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④,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埏于地⑤,奋衣人。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⑥,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⑦,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⑧,群臣皆称万岁。

——《朝野佥载》

【注释】

①唐俭:字茂系,唐晋阳人,官至吏部尚书,卒谥襄。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②争道:指下围棋时抢先占据有利位置。

③尉迟敬德: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唐初大将。

④对仗:指当面对证。云:语助词。

⑤玉珽(ting):皇帝所持的玉板。

⑥三品:朝廷高官。唐制,官员分九品,包括三十级。

⑦怒过:改过。怒,谴责,此处指自责。

⑧段:通“缎”。

【译文】

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下棋时,布子抢占有利位置。太宗大为恼火,把唐俭调出朝廷,贬为潭州的地方官。尽管这样,太宗仍然余怒未消,他对尉迟敬德说:“唐俭不尊重我,我要杀了他。你替我证实,有人控告他。”敬德谦卑地应允了。第二天当面对证时,敬德叩头至地,说:“我确实没有听到对唐俭的指责。”太宗一连问了好几次,敬德还是确定不移。太宗非常生气,将手里拿的玉板恨恨地摔碎在地上,衣服一抖,进去了。

过了好一阵子,太宗让开席吃饭,把三品以上官员都请来入宴。在宴席上,太宗说:“敬德今天使各方面获得利益的事务有三:使唐俭免于枉死,我免于枉杀,敬德自己免于曲从,这是三方面所得的利;使我有改过的美名,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声誉,这是三方面所受之益。”说罢,太宗赏赐给敬德一于缎。在座的大臣都称皇帝万岁。

【品读】

唐太宗无疑是封建时代最为开明的皇帝之一。唐太宗毕竟是唐太宗,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改正过失,不一意孤行。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这是难能可贵的。

太宗怀鹞 刘侏(詹)

太宗得鹞①,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②,乃藏手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③,鹞死怀中。

——《隋唐嘉话》

【注释】

①鹞(yao):鸟名。

②郑公:即魏征,封郑国公。

③不时尽:没有及时讲完。

【译文】

唐太宗得到了一只鹞乌。那乌儿非常俊异。太宗把它架在臂上玩赏,远远看见魏征,赶忙把鹞藏在怀里。魏征发觉了,就走过来向太宗禀告事情。他乘机便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而丧国灭身的事,委婉地加以劝谏。魏征唠唠叨叨说了好半天,那鹞在太宗怀里都快要被捂死了,太宗感到很可惜,但他一向敬重魏征,想让魏征把话讲完。魏征在那里说个没完没了,终于让那鹞死在了太宗的怀里。

【品读】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历史上玩物丧志、身死国灭的事儿实在不少。本文正是从太宗对魏征的敬畏中,表现出他的明智。

三镜自照 刘□(唐)

太宗谓梁公日①:“以铜为镜②,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③,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隋唐嘉话》

【注释】

①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梁公:房玄龄,太宗时任宰相,封梁国公。

②以铜为镜: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造的,玻璃镜是近代才有的。

③宝:珍爱。

【译文】

唐太宗对梁国公房玄龄说:“用铜铸成的镜子,拿来照一照,可以使人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代的历史变化作镜子,可以了解历代王朝兴盛、衰败的经验教训;用正直坦荡、敢于进谏的人作镜子,可以看清自己的对错得失。我过去曾非常珍爱这三面镜子,用它们来照照自己,以求防止过失。如今魏征去世了,我也就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

P1-3

目录

宫廷

 敬德不谄

 太宗怀鹞

 三镜自照

 富不易妻

 武则天读檄

 安禄山拜杨妃

 自有史官书之

 晏元献诚笃

 曹彬攻太原而不取

 真宗恶人奔竞

 陈执中不欺主

 唐高祖与盗贼

 宣宗强记默识

 韩休为相

 宋太祖以诚收吴越

 意不在马

 好尚应当慎重

 成大事者不规小利

 戒将

 富贵不可骄侈

 明成祖问讲官

 马皇后不服药

 何不食肉糜

 宋太祖挨训

 尽职自守

 阉权日重

 太宗取士

 清太宗伐明

 审几遵养

 太祖躬行节俭

 世宗恭俭慎微

 防微杜渐

 清风不识字

官场

 不以爱憎匿善

 何充正言

 新亭相泣

 徐有功廷争

 仕宦捷径

 钱可通神

 虐吏崔弘度

 面似靴皮

 丁晋公受赐玉带

 屠豕贵族

 磕头幕官

 狄仁杰与娄师德

 故设圈套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秦桧专权

 误怒

 赵清献徇私

 琐记为公

 清除异己

 小人谄态

 考秀才

 杀巫灭火

 同情守门人

 缄封如故

 吴琳能官能民

 汪汝达损俸守穷

 李远庵为官清苦

 徐文贞阅卷

 士奇爱子

 海瑞宦囊

 吕蒙正雅量

 杀犬偿鹿

 “烧车御史”

 借钱赔偿

世情

 杨生之狗

 石崇之厕

 管华绝交

 阮光禄焚车

 牛屋贵客

 华王优劣

 祖财阮屐

 陶母拒鱼

 依树建庙

 嗜痂成癖

 啮镞法

 徐为姊煮粥

 “不孝”案

 县令妇

 出奇登第

 刘沈处世

 于令仪济盗成良

 元方卖宅

 铜臭

 妙手救生

 鞭打之德

 不辨“饧”“锡”

 焚券了债

 养生之道

 张允怀虚夸送命

 丁贞女

 醒悟

 笑里藏刀

 一将功成万骨枯

 捐产助学

 扬州姚老人

 因祸得福

艺苑

 王嫱不赂画工

 左太冲作《三都赋》

 张旭草书

 王积薪闻棋

 张籍推赞朱庆余

 居之难易

 书法优劣

 王勃展才

 牧童评画

 阎立本观画

 吴道子访僧

 李白谒宰相

 腹稿

 近水楼台

 推敲

 苏东坡画扇

 读书风气

 东坡说文

 动人春色不须多

 三分诗七分读

 抄书

 读书佐酒

 宋景濂记诵

 文征明辞受

 逸马杀犬于道

 曾文正公教后学

 老鼠的勉励

 怪癖

 卖书画要现银

 乔山人善琴

 以弈终身

 蒲松龄路旁搜奇

名士

 匡衡穿壁引光

 卓文君卖酒

 智隔卅里

 王逸少坦腹

 雪夜访戴

 温峤娶妇

 床头捉刀人

 望梅止渴

 二陆优劣

 郭汾阳轶事

 牵红丝娶妇

 吕蒙正不为物累

 刘石对饮

 杨亿戏对寇准

 狄青用兵

 诸葛亮择丑妇

 李白之死

 还屋

 中举

 天下无敌手

 山盟犹在,锦书难托

 妙诗拒婚

 鉴水如神

 二苏赴试

 巧释“老头子”

 送米

 狗肉圈套

 食而去稗

禅道

 僧道

 杀却

 僧荐重元阁

 舍利

 从晦头耳薄

 捉佛光

 以父为子

 庐山道士

 佛汗

 慈悲与解脱

 小僧妙答

 辉僧

 修寺焚僧

 置帽僧头

 散枣击瓦

 周文襄佛噱

 观音也怒

 孤月大师

 俺把你们哄也

 佛钻

 参禅

 兄弟佞佛

 法和尚

 金陵诗僧

 拜佛

 竹园

 僧有两妻

 秋航将死

诙谐

 煮竹席

 王蓝田性急

 驴鞍代下巴

 考词

 王锷散财货

 数驴

 简雍戏谏刘备

 宰相比靴

 忆与欧公戏语

 明年同岁

 石学士

 逼婚

 苏轼扪腹

 冒牌叶适

 好好先生

 借诗并借表丈

 三十而立

 锥刺地鸡驱蝗

 莫作人间第二杯

 将眼泪包去作人事

 一文赠二

 死后如何

智巧

 东方朔巧谏

 郑氏抗暴

 宇文士及割肉

 文德后贺太宗

 优人妙语

 医人治虫

 开宝寺斜塔

 烧猪验尸

 东方朔偷酒喝

 滴血断案

 识印捕盗

 汪直失宠

 曹冲智救库吏

 智杀强盗

 麻秆退贼

 一诗悟祸福

 索字查罪犯

 骤增三百求无患

 一食定凶手

 断句息纠纷

 夜半审讯

 按资历裁衣

 松江太守明日来

 蒋生

 袁枚断案

序言

1993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了“小品精华系列”,一共十册:《历代尺牍小品》《历代幽默小品》《历代妙语小品》《历代寓言小品》《历代山水小品》《历代诗话小品》《历代笔记小品》《历代禅语小品》《明清清言小品》《明清性灵小品》。这套“小品精华”,风格亲切幽默,平易近人,深受欢迎。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想得到这套书的读者,早已无处可购。考虑到读者的需要,崇文书局拟在“小品精华系列”的基础上,精益求精,隆重推出“中华传世小品”,第一辑为十册。主持这套书的朋友嘱我写几句话,我也乐于应命,有些关于小品的想法,正好借这个机会跟读者交流交流。

“中国历史上写作小品文的作家,多半是所谓名士。”现代作家伯韩的这一说法,流传颇广。那么,什么是名士呢?伯韩以为,也就是一种绅士罢了,不过与普通绅士有所不同而已。他们“多读了几句书,晓得布置一间美妙的书斋,邀集三朋四友,吟风弄月,或者卖弄聪明,说几句俏皮话,或者还搭上什么姑娘们,弄出种种的风流韵事来。这都算是他们的风雅”。

这样来看中国历史上的小品,如果不是误解的话,真要算得上不怀好意了。

据《论语·先进》记载:一天,孔子和子路(仲由)、曾皙(曾点)、冉有(冉求)、公西华(公西赤)在一起,他要几个弟子谈谈自己的志愿。子路第一个发言说:“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外有军队侵犯,内有连年灾荒。让我去治理,只消三年光景,便可使人人勇敢,而且懂得同列强抗争的办法。”孔子听了,淡淡一笑。冉有的志愿是:“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三年时间,可使人人丰衣足食。至于修明礼乐,那就有待于贤人君子了。”第三个回答孔子的是公西华,他说:“不是我自以为有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只是说我愿意来学习一番。国家有了祭祀的典礼,或者随着国君去办外交,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好傧相!”公西华说话时,曾点正在弹瑟,昕孔子问他:“点,你怎么样?”曾点放下手中的瑟,站起来道:“我的志愿跟他们三位都不相同。暮春三月,穿一身轻暖的衣服,陪着年长的、年轻的同学,到沂水沙滩上去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去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感叹道:“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孔子以为,子路等三人拘于礼、仁,气象不够开阔、爽朗。只有精神发展到能够怡情于山水自然的境地,人格才算完善。

孔子这种陶醉于山水之美的情怀,由魏晋时代的名士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有一部书,专记当时名士的言行,名叫《世说新语》。其中有个人物谢鲲,他本人引以自豪的即是对山水之美别有会心。晋明帝问谢鲲:“你自己以为和庾亮相比怎么样?”谢鲲回答说:“身穿礼服,庄严地站在朝廷之上,作百官表率,我不如庾亮;但是,一丘一壑(指在山水间自得其乐),臣自以为超过他。”以“一丘一壑”与朝廷政务并提,可见其自豪感。因此,当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谢鲲画像时,便别出心裁地将他画在岩石中。问顾为什么这样,顾答道:“谢自己说过:‘一丘一壑,臣自以为超过他。’所以应该把这位先生安置在丘壑中。”足见魏晋名士的趣味相当一致。

也许是由于魏晋以降的儒生多拘束迂腐,也许是由于全身心陶醉于山水之美的魏晋名士对老庄更偏爱些,后世人往往将名士风流与儒家截然分为二事,似乎它们水火不容。晚明袁宏道在《寿存斋张公七十序》中批评这种误解说:

山有色,岚是也。水有文,波是也。学道有致,韵是也。山无岚则枯,水无波则腐,学道元韵,则老学究而已。昔夫子之贤回也以乐,而其与曾点也以童冠咏歌,固学道人之波澜色泽也。江左之士,喜为任达,而至今谈名理者必宗之。-俗儒不知,叱为放诞,而一一绳之以理,于是.高明玄旷清虚澹远者,一切皆归之二氏。而所谓腐滥纤啬卑滞扃局者,尽取为吾儒之受用,吾不知诸儒何所师承,而冒焉以为孔氏之学脉也。袁宏道的结论是:“颜之乐,点之歌,圣门之所谓真儒也。”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

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是要说明一点: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小品文作家,《论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小品文著作。以小品的眼光来读《论语》,不难发现一个亲切而又伟大的孔子。

比如,从《论语》中不仅能看出孔子陶醉于山水之美的情怀,还能感受到他那无坚不摧的幽默感。孔子曾领着一群学生周游列国,再三受到冷遇,途经陈、蔡时,被两国大夫率众围困,“不得行”,粮食没有了,随行的人也病了,而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衰”。他开玩笑地问:“‘我们不是野兽,怎么会来到旷野上?’莫非我的学说错了吗?”颜渊回答说:“夫子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不能容纳。不能容纳有什么不好呢?这才见出你是真正的君子。”孔子听了,油然而笑,说:“你要是有很多财产的话,我愿给你当管家。”置身于天下不容的困境中,孔子师徒仍其乐陶陶,在于他们互为知己,确信所追求的目标是伟大的。北宋的苏轼由此归纳出一个命题:“师友以道相乐,乃人间之至乐也。”

在人们的感觉中,身居显位的周公是快乐的、幸福的。其实未必然。召公负一代盛名,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弟弟,连他们都怀疑周公有篡夺君位的野心,何况别人呢?这样看来,周公虽坐拥富贵,却无亲朋与之共乐。苏轼由此体会到:周公之富贵,不如孔子之贫贱:富贵不值得看重。他的《上梅直讲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据《论语》记载,孔子还曾有过一件韵事。跟孔子同时,有个名叫南子的美女,身为卫灵公夫人,却极度风流淫荡。一次,她特地召见孔子。孔子拜见了她,还坐着她的马车,在城内兜了一圈。性情爽直的子路很不高兴,.对孔子提出非议,孔子急得发誓说:“假如我孔某有什么邪念的话,老天爷打雷劈死我!”

对孔子的这件浪漫故事,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孔子是迷恋南子的漂亮。另一种意见则较为规矩,其代表人物是南宋的罗大经。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南子虽然淫荡,却极有识见。“有后世老师宿儒之所不能道者”。孔子之所以去见南子,即因看重她的识见,希望她改掉淫行,成为卫灵公的好内助。“子路不悦,是未知夫子之心也。”

前一种说法似乎亵渎了孔子,但未必没有可取之处。孔子讲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在他看来,好色是人的不可抗拒的天性,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假定自己从不好色。所以,当孔子向子路发誓,说他行端影直的时候,我们真羡慕子路,有这样一位可以跟学生赌咒发誓的老师。孔子让我们相信:圣人确有不同凡俗的自制力,但并不认为他人的猜疑是对他的不敬。相反,他理解这种猜疑,甚至觉得这种猜疑是理所当然的。

孔子是一个伟大而又亲切的小品作家,《论语》是一部伟大而又亲切的小品文著作。亲切而又伟大,这就是小品的魅力。关于中国历代小品的定位,理应以《论语》作为坐标。我想与读者交流的,主要的也就是这个看法。

回到“中华传世小品”,这里要强调的是,这套书所秉承的正是《论语》的传统。它们的作者,不是伯韩所说的那种“名士”,而是孔子、颜渊、曾点这类既活出了情怀、又活出了情调的哲人。不需要故作庄严,也绝无油滑浅薄,那份温暖,那份睿智,那份幽默,那份倜傥,那份自在,那份超然,足以把生活提升到一个令人陶然的境界。读这样的书,才当得起“开卷有益”的说法。

愿读者诸君与“中华传世小品”成为朋友!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文新

内容推荐

范军、阮忠主编的《人间掌故(历代笔记小品)》选录上自魏晋,下迄近代的200余则笔记小品,从宫廷到市井,从名流到百姓,从尘俗凡间到禅道境界,林林总总,涵盖广博。所选篇目质朴自然,富有情趣。当您徜徉其间,或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或驻足沉思,或一触即悟,皆能在轻松自在的漫步中获得精神的愉快与心智的启迪。

期望能跨越时空的阻隔,用现实去感悟历史,用生活去融会人生。

编辑推荐

古代小品文短小隽永、活泼灵动,富有情趣,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小品文内容自由广泛,除立身处世、修身养性、奇闻逸事、寓言哲理,还有山水园林、花鸟虫鱼、琴棋书画等,表现平凡人生的喜怒哀乐和世俗生活的闲情逸致。

与那些经世致用的宏文巨篇相比,小品文更加亲切可人。范军、阮忠主编的《人间掌故(历代笔记小品)》选取富有情趣的笔记小品,说尽天下事。

匆匆又匆匆,日子如白驹过隙。快节奏的生活是否觉得心灵落上了灰尘,思维变得愚钝,翻翻中华传世小品吧,也许会让你会心一笑,也许会你豁然开朗。也许只是随意翻翻,也会领略一番别样的趣味。愿“中华传世小品”像一阵清风,给我们带来一丝清爽与愉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