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智慧的人
泰勒斯学识渊博,充满智慧,被古希腊人称为“七贤之首”。一天,米利都的渔民打鱼时捞到一只三足鼎。一些伊奥尼亚青年事先已出钱买断米利都渔民打捞到的东西。于是,发生了争执:这鼎是否构成捕获物的一部分?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渔民来到德尔斐神庙请问神:“谁将拥有这只鼎?”神回答说:“最有智慧的人。”于是,他们就将鼎送给了贤人泰勒斯。
泰勒斯收到鼎之后,非常喜欢这只鼎,对它赞不绝口。当人们说明来意后,他深感自己无知,便将它送给了其他贤人。最后,这只鼎传到了贤人梭伦手里。梭伦认为神最有智慧,便将鼎送到了德尔斐神庙。
行不知步
泰勒斯因为专注于沉思,时常行不知步、食不知旨。有一次,他在路上边走边仰望天空,思考着天文问题,一失足跌进了路旁的一个土坑,弄得满身泥泞。一个色雷斯女郎见了,嘲笑他说:“你自称能够认识天上的东西,却不知地下是什么。跌进坑里就是你的学问给你带来的好处吧!”对此,亚里士多德曾评价说:“只有站得高的人,才有从高处跌进坑里去的权利和自由。”
斗智
泰勒斯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据说,他用骡子运过盐。某一次,一头骡子滑倒在溪中,盐被溶解掉了一部分,负担减轻了不少。于是,这头骡子每次过溪水时就打一个滚。泰勒斯为了改变这头牲畜的恶习,就让它改驮海绵。骡子再过溪水时,又像从前一样如法炮制,结果海绵吸水之后,重量倍增。这头骡子再也不敢偷懒了。后世流行的一则伊索寓言故事也许就来源于此。
感谢命运女神
泰勒斯常说,有三件幸事他要感谢命运女神:“第一,我生而为人,而不是牲畜;第二,我生而为男人,而不是女人;第三,我生而为希腊人,而不是蛮族人。”
预测日全食
泰勒斯是一位天文学家,他奠定了希腊天文学的基础。据说,他曾通过预测一次日全食,制止了一场战争。当时,迪斯和吕底亚两个部落接连5年的战争也没有决出胜负,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了灾难,使平民百姓流离失所。泰勒斯推算出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会出现日全食,便扬言“上天反对人世的战争,如果两国继续交战,就会有灾难降临”。人们都认为泰勒斯是一个疯子,没有人理会他。到了那天下午,两国将士仍激战不已。霎时间,太阳在天空中消失,大地一片漆黑。双方将士见此景象,认为太阳神真的发怒了,要降罪于人类,吓得不知该怎么办。两个部落的首领相信了泰勒斯的话,罢战言和,从此铸剑为犁,和睦相处,还相互通婚。 知识就是金钱
泰勒斯整天忙着各种研究,生活过得相当窘迫,而米利都许多人过着优越的生活,享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以至于有些没有眼光的势利小人时常嘲笑他,说他尽做些没用的事情。泰勒斯对这些人说:“你们可以认为我没用,但要说知识没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一年,由于天气不好,橄榄歉收。许多做橄榄油生意的商人都有些心灰意冷,但泰勒斯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天象,认定来年会风调雨顺,橄榄将大获丰收。第二年开春后,泰勒斯不动声色地以低价租下了米利都的全部橄榄榨油机。等到橄榄收获季节到来时,他靠高价出租榨油机狠狠地赚了一笔钱。就这样,他用事实告诉别人:哲学家只要想赚钱,便能赚很多钱。
P4-5
我既不是学哲学出身的,更不是哲学理论研究者,甚至不敢自诩为一名自觉的哲学爱好者。只是因为教学实践需要的缘故,我在哲学园地里与大师们相遇、相识、相交,并为其深邃的思想所吸引和折服,从而选编了先秦圣哲们的一些轶闻趣事,其中难免挂一漏万。然而,我问心无愧,因为自始至终我是用心去做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的我来做此项工作,所付出的辛劳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如若写作之初即为了成书出版的话,我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我出版本书是被不知不觉地“逼上梁山”的。经过多年的辛勤劳作,现在总算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此书付梓之际,我只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尼采曾言:“人类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的可爱之处,正在于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我企盼的只是为筑“桥”而铺垫一块砖,我注重的只是辛勤劳作的“过程”。其实,我从哲学大师们那里得到的惠泽是无法估量的,更是无法言表的。
我编著此书,只有一个心愿:愿您——结识先秦圣哲,与大师们品茗共话,促膝谈心,领会哲人深邃的思想,体悟人生的真谛,谱写好自己的生命交响曲。
本套丛书为我主持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胡兴松工作室”和“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胡兴松工作室”的科研成果,特此衷心感谢给予我殷切关怀的各级领导及有识之士,感谢那些一直热情帮助我的同仁、始终支持我的家人、精心校改书稿的编辑以及施予我滴水之恩的人。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胡兴松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劳,他们是:王立群、王敏、孔令启、吴姣、吴熙龙、陈小莉、陈美英、杨柳、胡亚敏、高永新、段梦妤、郭云奎、梁慧芳、熊汉生、彭珏。
胡兴松
2015年5月12日于前海湾畔
哲学是鲜活的,可以趣读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狮身人面的女妖司芬克斯站在路旁向行人提出了一个谜语:早晨四脚走路,中午两脚走路,黄昏三脚走路。这是什么?猜不出谜语者都要被其吃掉。后来,聪明的王子俄狄浦斯从此路过,说出了谜底,女妖即跳崖而死。这条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就是“人”。其实,人之谜,是一个猜不破的永恒之谜。世上最伟大的杰作是人,最难读懂的也是人。这不仅是因人的形形色色,更是因人的变化多端。要写好大写的“人”字,要读懂“人”这部天书,无论自觉与否,都离不开哲学思维与方法,因为“哲学就是人学”、“哲学的秘密就在于人”。
人们初入哲学殿堂,常会产生哲学语言晦涩难懂、哲学理论枯燥乏味的感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跟着感觉走”,因为人的感觉往往是不可靠的。哲学绝不是学究式的教条,哲学始终都是鲜活的。这是因为:其一,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语),具有鲜活的内容;其二,“哲学无定论”,它不可能一劳永逸地破译世界的奥秘,在哲学的殿堂里并不存在绝对正确、至善至美的真理,哲学的发展是鲜活的;其三,就哲学的表达形式而言,虽然在哲学史上曾出现过像赫拉克利特这样的哲学家为免被民众所轻视而故意将哲学著作写得晦涩难懂的情况,但从哲学总的发展史来看,哲学书籍一般都是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而哲学的晦涩难懂和枯燥乏味,则往往产生于呆板、僵化的表述。正因为哲学是鲜活的,需要趣读,也可以趣读,所以,本套丛书以“趣读哲学丛书”命名。
正因为立足于趣读,本套丛书舍弃了完善哲学理论体系的追求,因为我欣赏克尔凯郭尔的《宫殿旁的狗窝》这一则哲学寓言故事。请允许我复制如下:“一位思想者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建筑,一个体系,一个包容万有及世界历程等等一切的体系,然而,假如我们考察他的个人生活,会发现一个可怕而荒唐的事实:思想家本人并不居住在这座恢宏、高大的宫殿之中,而是住在旁边的马厩里,或者在一个狗窝里,或至多住在脚夫的草屋里。假如有人提醒他注意这个事实,他就会发怒,因为他并不惧怕生活在幻想之中,只要他能够完成这一体系——这也同样借助于幻想。”正因我不愿居住在“宫殿旁的狗窝”里,所以我在本套丛书中力求另辟蹊径,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新颖别致的角度来阐释哲学道理,反映哲学鲜活的本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效果是否一致,读者自有评说。
我们不奢望培养出千千万万的“哲学王”,然而,一个人不能没有哲学头脑,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哲学思想。在“经济繁荣”的条件下出现“哲学贫困”,绝对是民族与国家的悲哀。为此,我们必须变革“贫困的哲学”,使哲学兼容并蓄、与时俱进,使哲学走出书斋、走近大众,使哲学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我企盼本套丛书在这一方面有所促进与推动。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是“爱思”之学,哲学青睐充满智慧与思维的头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英国著名哲学家毛姆则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最早的哲学家就是出于对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感到“诧异”,进而通过思辨来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从而形成独特的哲学学说的。努力吧,也许你就是未来的哲学家!
我喜爱鲜活的哲学,也期望大家能喜爱我用此种方式来阐释和解读哲学。“我爱”与“爱我”的和谐统一,是本人追求之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胡兴松
2015年5月12日于前海湾畔
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哲学大师的生活史。胡兴松编著的《西方哲学大师的智慧》由65位最具影响力的西方哲学大师的轶闻趣事构成。通过哲学大师的那些事儿,我们可以领略大师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幽默达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撷取西方文明之精髓,以正确看待世界,应对纷繁复杂的人生。
胡兴松编著的《西方哲学大师的智慧》叙述了西方从古至今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时期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大陆唯理论哲学、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马列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等流派最有影响力的65位哲学大师们的故事。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看到西方哲学发展的线索、流派,更会发现哲学家并不是枯燥的和深不可测的,而是从故事中可以看到一群活生生的人。由此,读者不仅能领略他们的主要哲学思想,还能理解他们的哲学思想是怎么从生活中来的,而他们又是如何将这些哲学思想应用到生活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