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酒,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饮品。古往今来,多少故事在酒意朦胧中发生,多少阴谋在杯盏交错间得逞。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却又就是请客吃饭,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会铭记那些“鸿门宴”与“杯酒释兵权”之类的典故,并从中参悟政治哲学的深刻含义。
酒是历史上最常用的政治道具,历史就是一场酒局,本书以此开始,带大家走进“鸿门宴”,看当时的酒局,时局与政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鸿门宴(酒局时局政局)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涛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酒,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饮品。古往今来,多少故事在酒意朦胧中发生,多少阴谋在杯盏交错间得逞。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却又就是请客吃饭,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会铭记那些“鸿门宴”与“杯酒释兵权”之类的典故,并从中参悟政治哲学的深刻含义。 酒是历史上最常用的政治道具,历史就是一场酒局,本书以此开始,带大家走进“鸿门宴”,看当时的酒局,时局与政局!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上,酒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酒,甚至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文化意义的单元——无论是在那暗藏危机的深宫大院,还是勾心斗角的庙堂、身不由已的江湖,在各色酒局的勾兑之睛,布营争权、设局夺利、快意恩仇、谋财害命的故事才有了堂而皇之的舞台。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酒局,论证酒与时局、政局的亲密关系,并由这些酒局地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综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 目录 第一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烹饪、治国、平天下 一 成也饕餮,败也饕餮 二 普天之下,莫非厨子 三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二章 酒宴上的鱼肠剑:潇潇肉酒暗藏杀机 一 给政变一个悲壮的托词 二 拿刀的厨子 三 壮士一笑轻生死 四 那杯风萧萧的壮行酒 五 士为知己者死 六 刺客的终结 第三章 英雄的离别从这里开始 一 巨鹿已失谁家天下 二 英雄的妇人之仁 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四 英雄末路的挽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五 悲胤英雄生在了流氓时代 第四章 成败都因萧何起:吕后设宴杀韩信 一 何为斩壮士 二 英雄反被女流诛 三 “正统”的神话 四 异姓王,一个不留 五 功劳簿等于死刑判决书 第五章 青梅煮酒论英雄:英雄与英雄的酒桌博弈 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二 “坏人”也不是好当的 三 骥老暮年志在千里 四 最聪明的聪明:不称帝 五 皇帝是张好牌,但不是一张好凳子 六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第六章 单刀赴会:英雄在历史与演义之间 一 荆州是个好地方 二 荆州好借不好还 三 单刀赴会讨荆州 四 巅峰后的绝响 五 止血的荆州 第七章 天下家宴:亲情与皇权的斡旋 一 七步成诗:做皇帝容不下亲兄弟 二 聪明的死法 三 禅让的真相 四 王权无边亲情有限 五 比仇恨更危险的关系 六 只管王权将来长短 第八章 赵王宴杨坚:不狠哪得皇帝做 一 在乱世里造势 二 赵王的“鸿门宴”:家族悲剧的导火索 三 江山的大一统 四 开皇之治 五 老子狠不过儿子 六 从杨入李 第九章 韩熙载夜宴:最奢华的政治颓废 一 纸醉金迷奢华忧 二 卿本“佳人”,奈何颓废 三 谁制造了这个混乱的时代 四 鸩酒:一个诗人的政治死法 第十章 杯酒释兵权:最温柔的酒桌政治 一 酒不温柔夺权温柔 二 陈桥驿的那个晚上 三 温柔的后遗症 四 “守内虚外”的政治悲剧 试读章节 中国的三大厨神:伊尹、彭祖、易牙,除彭祖是个懒理世事的隐者外,伊尹和易牙都很有政治抱负。孔子说“君子远庖厨”,但庖厨却不远国政。 伊尹生活在夏朝末年,本是有莘氏家的奴隶,地位卑下。用“烹饪改变命运”来形容伊尹再贴切不过。做菜是伊尹的强项,那些贵族将相们无论多看不起伊尹,都要眼巴巴地盼着伊尹给他们做出一桌一桌的美味佳肴。 伊尹是个聪明的厨子,是烹饪家里的哲学家,他很快就发现做饭的道理和治国的道理息息相通。吃的东西没有好坏之别,再好的食材用过度了,也烹不出好吃的东西。大臣辅佐君王和厨子调和五味一样,都要分清主次,佐料不可夺了菜的滋味,臣子也不可夺了君的风头。伊尹在小小的灶台边,一面总结烹饪经验,一面参悟为人之道、君臣之道、治世之道,伊尹的脑子确实好使,很快他便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治国之学。 不过,如果伊尹把他的这些大道理都憋在心里,那他这辈子也只能在锅边灶台转悠,那些五谷不分的王侯将相们,不管怎么会吃,也无法从伊尹的菜肴里品出些许治国道理。所幸,伊尹是个自我推销的高手,他利用给商汤介绍烹饪经验的机会,对商汤大讲治天下的智慧,听得商汤如坠云雾,从此对厨子刮目相看。 伊尹告诉商汤,被当做美味的三种动物,在水里生活的会有腥味,吃肉的会有臊味,吃草的则带着膻味。但只要烹调得好,这腥、臊、膻就不会影响这三种动物的美味。至于这烹调秘密,主要就在水、火、味的掌握上。一个好厨子要通过掌握火的规律,将腥、臊、膻变得香喷喷,一个好厨子要善用甘、酸、苦、辛、成多种调料搭配组合,这几种调料放置的先后次序、用量大小都很有奥妙。做饭的时候,厨子要边观察食物在鼎中的变化,边把握火候、调料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久而不败、熟而不烂、甜而恰当、酸而不猛、成而不涩、辛而不刺激、淡而不寡、肥而不腻的好菜肴。 商汤听罢伊尹这番话,食欲大增。伊尹背着锅,向商汤历数天下美味,他巧妙地暗示商汤,想要将全天下好吃的都装进你商汤的锅里,就必须成为天子。要想成为天子,就必须施仁政。伊尹并没有向商汤就“何为仁政”展开议论,这次见面,他只需要逗引起商汤的霸业之心,要商汤知道,在有莘氏的厨房里,还藏着他伊尹这样的治世奇才。而商汤,果然着了伊尹的道,他渴望美食,对伊尹所说的美食垂涎欲滴,如今伊尹已经站在了商汤眼前,商汤恨不得立刻将天下揽于怀中,搜罗至美之物,交给伊尹烹调。不知不觉闻,“天子可以吃世间至美之肴”已成了商汤谋取霸业的动机之一。有时候,人追求权,无外乎是追求美食、美人、美名,仅此而已! 商汤希望将伊尹留在身边,有伊尹在,既不愁没有好东西吃,又可方便自己展开霸业。通过和伊尹的短暂交谈,商汤也察觉到伊尹的雄心抱负和呼之欲出的治国才干。 商汤很快便派人去找有莘氏,希望有莘氏能将伊尹送给自己。不过,可能有莘氏习惯了吃伊尹做的菜,拒绝了商汤的要求。商汤想了想,便提出娶有莘氏的女儿为妻,有莘氏很高兴,便将伊尹作为女儿的陪嫁送到了商汤身边。 商汤和伊尹生活的时代,恰好是等级森严的奴隶制时代,选贤举能不能不看社会地位。商汤有提拔伊尹之心,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伊尹不管饭做得多么好不管在治国上的见解多么独到,也只是一个卑微的奴隶,商汤无法将伊尹直接纳入政治精英的阶层。不过这没有难倒商汤。商人重鬼神,商汤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借助“鬼神”的力量,提拔伊尹。 商汤在宗庙里高调地为伊尹举行仪式,让人们相信任命伊尹是受天命所托,仪式进行得非常成功,因为第二天商汤就顺利地将伊尹任命为阿衡,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有了伊尹,商汤如虎添翼,做天子的信心也跟着大增。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商汤多半是个好吃之人,否则他也不会有兴趣接见厨子伊尹,更不会耐着性子听伊尹大讲烹饪技巧。当然,商汤也是一个明主,否则他根本理解不了伊尹那通烹饪之论的弦外之音,更不会大胆地任命伊尹为重要官员。商汤与伊尹,既是好吃者与好厨子的组合,也是明主和智者的组合。有意思的是,商汤开创的商朝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食朝代。P2-3 序言 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李敖说,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历史就是一场酒局,酒与政治有天然的联系。 酒似乎从被酿出的那一瞬间开始,就和政治绑在了一起。政治让人亢奋,酒也如此。在古代,能把玩政治的是少数人,酒也是少数人才能尝得到的奢侈品。政治是件严肃的事,酒最早也被当做“通神之物”。 古人信神,祭祀就是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酒是粮食的精华,此等美物当然要奉给神明。周公在《酒诰》中甚至强调,天帝造酒是要人用酒来祭拜天地神明、列祖列宗的,酒这样的圣物本非供凡人享用。酒圣而人卑,逆了这尊卑之位的,在周朝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周朝的法律里,聚众豪饮,嗜好美酒,都是死罪。为了表示对神明、祖先的崇拜,周对祭祀用酒的规格也做了详尽的安排。祭祀时,周人要使用的酒足有八种,即“五齐”“三酒”。古代还有“祭酒”一职,专管祭祀宴飨的事务。在现代人看来,管宴会,责祭典,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但在古代,祭酒可是位高权重。 在古代,除了祭祀外,打仗也是一件大事,完全可以决定一个部落、国家的盛衰存亡。战士在出征前,可以痛痛快快地喝上几口,借借酒的“神”气。古人很早就发现,喝过酒的人胆会格外大,打起仗来也特别英勇。 酒一端连着神明,一端接着人间。在中国古代,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去酿酒、卖酒、占有酒的。酒往往由国家高度垄断,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有专门用来管理“酒事”的机构,被称作“酒政”。酒,至少在中国,自古就和政治脱不开关系。酒官的名称各不同,周的酒官叫酒正,汉的叫酒士,晋的是酒丞……正如乱议政事的小民和越俎代庖的官员都会受到惩罚一样,私自酿酒、卖酒的人,无异于挑战国家权威,也要受到惩罚。 酒还没有成为宴会必备之时,就已经和改治搭上了关系,而其进入宴会后,和政治的关系就更微妙了。 宴会是凡人聚集之所,酒进入普通人的宴会,即有“神物”入凡间的意味。其实中国人敬起神来,并没有百分百的虔诚。中国人务实,早早就领会到,神只是个虚无的存在罢了。夏的开国者启在攻打有扈时,就知道假借神的名义。如此一来,被当做“通神之物”的酒,也成了一个“伪神之物”。中国人在宴会上,往往是真情虚意交糅一处,而酒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最好代表。中国历史往往是神话现实相互映衬——得天下的总说自己是受命于天——酒就是这复热情感的最好浓缩。 中国的皇帝自称天子,可中国历史却并未以“万世一系”的面貌出现。就像中国人一面用酒祭祀,一面又知道酒通不得神一样。中国古代鲜少有和平更替的朝代,龙袍加身的天子,可以被人推倒,可以被人赶跑,可以被人杀得鲜血淋漓,也可以被人骗得五迷三道。那夺天下的,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把天下当成一桌上好的宴席,肆意争抢上面的美酒佳肴,抢得忘乎所以。 成功夺到天下的,总是担心自己的“好酒好菜”会易手他人,所以,不会放过一个往这“酒莱”上贴自家标签的机会。他们多半会一本正经地昭告天下,自己就是上天选定的治世者,任何觊觎自己位置的人,都是大逆不道,同时还会大张旗鼓地搞一些神秘活动,譬如祭祀,来显示自己的“天命”,而这祭祀活动中,定然少不得酒。 如果说酒是最富中国特色的政治道具,那么宴会就是最能展现中国人权力意识的舞台。在宴会上,人们举着酒杯“_一敬”“一劝”你来我往,就好像政治中的“一招”“一式”你推我挡。于是,在中国的宴会上,常会出现受邀者如临大敌的情况。要不要去赴宴,赴宴后会遇到什么情况,是忘情地大吃一通,还是沦为他人鱼肉?摆酒设宴,是联络感情的方式,可感情的联络往往会有利益的因素。而这利益的因素,既可以让一个人飞黄腾达,也可让一个人身败名裂。什么状况可以在政局里发生,什么状况就可以在酒局上上演。 中国最出名的宴会,莫过于“鸿门宴”。说不出这场宴会上有什么样的好酒好肉,但却可以将这场宴会的前因后果、宴情隐情说得头头是道。今天,鸿门宴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宴会,而着意象征杀机暗伏、宛若战场的宴会。 鸿门宴上,力拔山兮的英雄项羽,尴尬憋屈,小混混刘邦却由此获得政治新生。鸿门宴好像一个预言,在它前面,人们还可看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荆轲,其后,则是充斥着阴谋、诡计等为英雄所不屑的酒宴。在这些酒宴中,不择手段成了制胜关键,“敬酒”的发动攻势,步步切入要害,“迎酒”的高度警觉,生怕一个闪失,丢了性命。一个举起的酒杯可以杀人,一个没举好的酒杯也可以坏了千秋大业。鸿门宴之后,有吕后设宴杀韩信,有青梅煮酒的枭、奸二雄生死斗,有七步成诗侥幸生还的慨叹,也有赵王宴杨坚的血雨腥风。 韩熙载的豪华盛宴落幕,温软的南唐也跟着走进了历史,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不动声色地铲除了权力威胁。当鸿门宴的深意深入人心,只需摆下酒宴,就足以震慑妄图夺权者渴慕权力的野心。酒是夺权的法宝,也是固权的迷魂剂。后人大可不必赞赏赵匡胤慈悲,骂吕后、赵王凶狠没有那些借酒杀人的凶狠之徒,哪有让人毛骨悚然、战战兢兢的鸿门宴?没有酒桌上的淋漓鲜血,又哪有震慑欲望的预言?当酒桌上的“一敬”“一迎”,变成一种利益交换,酒局就不仅可以当做政局缩影,还可以被当做一段历史的总结。那些在酒宴上占上风的,多半也会在政局里不可一世,那在酒局上应对自如的,多半也会成为政治高手。不过,用酒局来夺权、固权,毕竟比直来直去的杀戮要有“味道”得多,中国人喜以文明重礼自居,在酒局上扳倒政治对手,自然更能显示自己高超的政治手段。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时,在权,在欲望。 2008年10月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