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
《集外集》包括《千禧文存》和《新纪元文存》两个集子。文笔清新贴切,内容朴素直白,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可读性都很强,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集外集(季羡林自选集图文版)(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季羡林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 《集外集》包括《千禧文存》和《新纪元文存》两个集子。文笔清新贴切,内容朴素直白,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可读性都很强,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集外集》,包括《千禧文存》和《新纪元文存》两个集子。原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季羡林在2000年和2001年所写的除了《龟兹焉耆佛教史》以外的散文、杂文和序跋。 目录 千禧文存 迎新怀旧——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元旦感怀 龙抄本《中国古典小说》序 成功 佛山心影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西学东传人物丛书》序 《中国飞天艺术》序 意匠惨淡经营中——漫谈卞毓方的散文 《德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介词固定搭配 用法词典》序 论说假话 漫谈词典 老年十忌 《千禧韩中词典》序 文化交流能推动中印社会前进 《东亚与印度:亚洲两种现代化模式》序 追求一个境界——漫谈梁衡的散文 《季羡林文集·续编》说明 我和东坡词 《东方民间故事精品评注丛书》序 目中无人 大放光明 《燕园师林·第四集》序 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大会贺信 《五卷书》再版新序 《赵元任全集》序 槛外人语 《百年百篇文学经典散文卷》序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长生不老 我和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的家 悼念赵朴老 清华梦忆 一点希望 《董秋芳译文选》序 欢送北大进入新世纪新千年 《重返巴格达》序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龙抄本《牛棚杂忆》序 《平凡而伟大的学者——于道泉》序 《文韬武略宝典——<论语>与<孙子兵法>》序 九十述怀 新世纪开始时我想做些什么 新纪元文存 《千禧文存》自序 漫谈皇帝 在北大外院语言学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书面)讲话 《记者无悔》序。 论恐惧 《京剧与中国文化》序 推荐《世界经典散文新编》 推荐黄宝生汉译《摩诃婆罗多》 推荐《林徽因文集·文学卷》 我最喜爱的书 清华大学九十华诞祝词 《人生小品》序 一条老狗 漫谈伦理道德 读《人生宝典》 题词 欢呼《芬芳誓言》 问题答复 《华林拾珍》序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 《大漠孤烟》序 祝贺母校山东大学百岁华诞 追忆李长之 《敦煌佛画》序言 思想家与哲学家 悼念周一良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读后感 公民道德建设与家庭教育 漫谈刘姥姥 科学应该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新纪元文存》自序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序 谈礼貌 悼念马石江同志 《跨文化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序 《名家绘清华》序 《人生小品》序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隔膜 试读章节 四 佛山街头小景 我们每天准时从迎宾馆出发,出去参观访问。但一定要先在馆中上演一幕简短的“序剧”,地点就在水池岸边。玲玲总让那些花枝招展的服务小姐拿一碟鱼饵来,并请我撒向池中,池中的锦鲤似乎能通人性,只要我们在池边一站,它们就从远处摇摆着尾巴游了过来,恭候我们的布施。鱼饵一撒下去,鱼们立即活跃起来,拥拥挤挤,跌跌撞撞,一条鱼甚至压在另一条的身上,抢夺鱼饵。小池中一时波浪翻腾,水花四溅,形成了非常壮观的局面。 鱼饵撒完,序剧告终。 我们走出了大门。 我们走出了大门,并不是在佛山街头溜达,我们实在没有足够的时间或闲散的心情。俗话说“走马观花”,我们只能走“车”观花。正如今年年初在台北一样,“台北街头小景”,都是透过车窗的玻璃看出来的。今天在佛山,“佛山街头小景”,也都是在车上看到的、体会到的。完全出我意料。我原以为那如雷贯耳的佛山镇,不过是南国的在偏僻中初露繁华的比一般镇稍大的边鄙的城镇而已。今天身临其境,才发现我完全错了。佛山市并不比我在中国,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看到的繁华的古城稍有逊色,这里的马路,虽然不像北京那样宽敞,然而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多如过江之鲫,挥汗成雨,联袂成风,拥拥挤挤,摩肩接踵。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不为过也。 我无论到哪一个新的城市,总好注意街旁的店铺。在这方面,佛山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它不像台北那样,到处都有槟榔店,这里我一间也没有看到。同是亚热带潮湿闷热的气候,为什么两地竟这样悬殊,我说不明白。这里同广州一样,饭店酒楼林立,多半标出了“生猛海鲜”一类的宣传字样。对于广州的食品,我在上面已经略有涉及。只这“生猛”二字就是多么彰明昭著,多么生动有力。积多年之经验(含教训),我得到了一个真理:一个北方人在广东吃饭,一道菜端上桌来,你尽管伸筷猛夹,开口大嚼,你可千万别盘问是什么东西。否则的话,如果你得到的回答是长虫(蛇)或水中山上的某一种虫子或动物,则你必悚然败下阵来,筷欲伸而退避,口欲开而紧闭,这一顿饭你准吃不好。 我还有一个习惯,也许是一个好习惯,这就是,我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总注意当地的花草树木。我在中国北方住了一辈子,抬头见松柏,环视唯柳槐,繁花虽满地,不是终年开。心中颇以为憾。现在来到了佛山,在北方季节已经到了初冬,此地却还似盛夏。花树繁茂,眼光所及,无非姹紫嫣红,真正是顾而乐之。但是也还有遗憾之处,就是不知道花的名称。当年中国诗人李思纯到了巴黎花都,他有两句著名的诗:“对月略能推汉历,看花苦为译秦名。”我在佛山,确实用不着推汉历,也用不着译秦名;可是我连汉名也不知道。因此,我改作了两句:“对月无需推汉历,看花难于问姓名。”我的心情可见一斑。无已,我只能迷离模糊地欣赏花的秀色了。 我在广州街头就曾得到了一个印象:同北京比较起来,这里的摩托车要比北京多得多。然而到了佛山才发现,这里的摩托车比广州还要多。这使我一下子回忆起泰国的曼谷来。几年前,我曾在那里呆过几天。曼谷的堵车现象名震寰宇。有时候一堵就是几个小时。此时,我坐在车中,好像被囚在~座古堡里,车窗变成了囚窗,心中满怀雄心壮志,有如一只搏云天而上腾的大鹏,却是伤了翅膀,动弹不了也么哥。我莫名其妙地想到两句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千帆是什么呢?就是在汽车的夹缝里颇为迅速敏捷地走动的摩托车。佛山的摩托车的数量确实还不能同曼谷比肩;然而已颇为可观了。困扰北京交通的自行车,在这里变成了稀有品种,有时候竟像在日本一样走在行人道上。摩托车则在街尾爬行的汽车长龙中,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在汽车群的缝隙中,左闪右躲,前瞻后顾,转瞬就飞出去老远老远。驾驶摩托车的人,因为一律头戴钢盔,乍看上去,不辨雌雄。但是,有时候我从车窗里忽然看出去,瞥见摩托车的脚蹬上挂着一只高跟鞋的高跟,再抬头向上一看,头盔的外面有几缕秀发在风中飞动,我一下子就恍然了:驾车者是一位妙龄靓女,威武秀逸,雄风不减须眉,宛如《红楼梦》中提到的“姽婳将军”,真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喜煞,羡煞。 P25-27 序言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佛学家、印度学家、翻译家,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研究专家,作家,在佛经语言、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众多领域,成果丰硕,著作等身,是国内少数几位被誉为“学术大师”的学者之一。 2007年,我社取得了出版《季羡林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的授权。在季老的亲自指导下,2008年开始正式启动《全集》的编辑出版工作。2009年7月11日,就在《全集》前六卷即将付梓之时,我社惊闻季老仙逝的消息。就在两个月前,我社于春迟社长还前往北京301医院拜访季老,专门汇报《全集》的出版进展。为告慰季老的在天之灵,我社在2009年年底前推出了《全集》前十二卷。我们将遵循季老生前的谆谆教诲,兢兢业业,继续做好中外文化学术的交流与传播工作,努力做好《全集》余下的编辑出版任务。 同季老的学术成就相比,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很容易被忽略。其实,季老的文学创作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季老的文章,尤其是散文,文笔清新、平实又饱含深情。所以《全集》在分类时,把散文排在前面。《全集》出版后,很多读者来信来电,希望出版社把季老的散文(包括回忆录和部分序跋等)编辑成普通读者方便阅读的单行本。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并征得季老的儿子季承的同意,我们把季老所有的散文类作品单行本汇集成册,编选了这套“季羡林作品珍藏本”,每册命名大多取自原单行本,以保持季老作品的原貌。 本套丛书共分九册一 《我的小学和中学》,是作者对自己小学和中学生活的回忆,2002年在《文史哲》杂志发表时,被分为两篇,分别冠名为《我的小学和中学》与《我的高中》,现合为一篇,恢复原貌。另加《故乡行》一文,是作者2001年回故乡临清所作。 《清华园日记》,是作者于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所写的日记,时间跨度为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曾分别出版过影印本与排印本(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本册以排印本为底本,注释为作者的学生高鸿所加。 《留德十年》,记述了作者1935年至1945年赴德求学的经过,原有若干种不同版本的单行本行世,这次则依据东方出版社1992年初版排定。另加《二战心影》一文,亦为作者对留德岁月的回忆。 《因梦集》,包括《因梦集》和《小山集》两个集子。20世纪30年代,作者曾应约准备编一本散文集,命题《因梦集》,因故未果。后来作者特意将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纂为一集,仍以“因梦”冠名。《小山集》收录作者从1991年至1994年所写的散文。 《天竺心影》,包括《天竺心影》和《万泉集》两个集子。《天竺心影》是作者正式印行的第一部散文集,1980年9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收作者1978年第三次访问印度后所写的见闻。《万泉集》最早编于1987年12月,收作者1986年、1987年所写散文,因故未能出版,作者后又增补了若干新写散文,于199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单行本。 《牛棚杂忆》,是作者亲历“文化大革命”的纪实文章,本次所收以排印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为底本,核以手稿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 《朗润集》,包括《朗润集》和《燕南集》两个集子。《朗润集》1981年3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收新中国成立后所写的部分散文。《燕南集》收《朗润集》出版后至1985年写的散文。有几篇是《朗润集》出版前写的,因为没有入过集,也补收在《燕南集》中。 《新生集》,曾以《病榻杂记》为书名出版,收录作者自2001年特别是自2003年住院后撰写的多篇文章。书中有他的人生各阶段的回忆录,也有一些回忆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 《集外集》,包括《千禧文存》和《新纪元文存》两个集子。原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作者在2000年和2001年所写的除了《龟兹焉耆佛教史》以外的散文、杂文和序跋。 在丛书编选过程中,得到了各单行本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谨此致谢。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年12月1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