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德伯家的苔丝/常青藤名家名译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英)托马斯·哈代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苔丝这一形象是哈代对人类世界的最伟大贡献,她已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最优美迷人的女性形象之一。生活贫困的苔丝因貌美而被地主少爷亚利克玷污了贞节。因此,苔丝曾一度精神不振。后来,经过时间的洗涤,苔丝重振精神开始新的人生。她遇上了年轻、英俊的克莱尔,两人情投意合。然而,就在结婚的当天,克莱尔知道了苔丝的过去……

内容推荐

托马斯·哈代编著的这本《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位农村姑娘的悲惨遭遇。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同姓的富人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苔丝遇上为人真诚、品行端正的克莱尔,两人坠入爱河。在新婚之夜,苔丝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可就在苔丝因现实生活所迫、投入并不爱的男人怀抱时,克莱尔却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悔恨起来,他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忏悔。在这种情况下,苔丝认为亚历克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克莱尔,便愤然将他杀死,在与丈夫短暂欢聚后,走上了绞刑台。

目录

第一版说明

第五版及以后各版序言

第一阶段 纯真少女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二阶段 失身之后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三阶段 重新振作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四阶段 不幸后果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五阶段 女人遭殃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六阶段 改邪归正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七阶段 功德圆满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试读章节

“真把我的头都搞晕了,不是吗?”德伯菲尔说,“可我一年又一年地在这儿奔波受苦,好像我不过是这教区最普通的禽贩一样……我的这种情况你已晓得多久了呢,特林汉姆牧师?”

牧师解释说,就他所了解的,这事早已不为人知了,所以几乎根本不能说有人知道。他自己在前一年的春天着手考查,就在忙于查证德伯家族的兴衰变迁时,他注意到德伯菲尔的马车上有德伯菲尔这个姓氏,于是进一步了解他父亲和祖父的情况,直到完全相信了这个事实。

“当初我决定不把这个没用的消息告诉你,以免让你感到不安。”他说,“可是,人的冲动有时太强烈了,会让我们丧失理智。我一直以为你也许知道一些情况。”

“哦,我确实有一两次听说过,我家族的人在来布莱克莫前有过好日子。但我没在意,心想那不过是指我们曾经有两匹马,而现在只有一匹了。我家里曾有一只古银匙。,和一枚雕刻的古图章。可是,上帝,银匙和图章又咋样呢?想想看,我和那些高贵的德伯家族的人始终有着血缘关系。据说我曾祖父心里藏着秘密,不愿说出他的身世。瞧,牧师,恕我冒昧问一下,我们是在哪里升起饮烟来的呢——我的意思是,咱们德伯家族的人住在哪儿?”

“你们哪儿也没住着。你们已灭绝了——作为一个世代居住于某一郡的望族已灭绝了。”

“真糟糕。”

“是呀——正如那些不胡编乱造的家谱上说的,男方的家系灭绝了——就是说衰败了,湮没了。”

“那我们家族的人又埋在哪里?”

“埋在青山下的金斯比尔:一排排地埋在墓穴里,你们的肖像放置在用波倍克石。建造的天棚下。”

“我们的官邸和庄园昵?”

“你们啥也没有。”

“哦?地产也没有?”

“没有,虽然如我所说的,你们曾经有过不少,因你们的家族有很多分支。在这个郡里,你们在金斯比尔、谢尔托、米里庞德、鲁斯特德和威尔桥都有过一座宅邸。”  

“我们还能再兴旺起来吗?”

“哈——我怎么知道!”

“我该咋办更好呢,先生?”稍停片刻后德伯菲尔问。

“这个——没啥可咋办的,只能用‘英雄豪杰何竞灭亡的思想来训诫自己了。这是一个让本地史家和系谱学者感兴趣的事实,此外没别的。在这个郡的佃户中有几个家庭差不多也和你们有着同样的荣耀。晚安。”

“不过就因为这事,你会回来和我喝两杯啤酒吧,特林汉姆牧师?纯酒酒店的酒相当不错,尽管当然没有‘罗里弗尔’的好哕。”  “不用了,谢谢——今晚不行,德伯菲尔。你已经喝得够多啦。”说罢牧师往前骑去,怀疑自己把这个令人好奇的情况传出去是否审慎。

他离开后德伯菲尔没走几步,陷入沉思;然后他在路旁长满绿草的土埂上坐下,把篮子放在前面。一会儿后有个青年出现在远处,朝着与德伯菲尔相同的方向走来。德伯菲尔看见他时,举起一只手,青年便加快了步子靠近。

“小家伙,把这只篮子拿去!我想让你去帮我办一件事。”

这个瘦瘦的年轻人皱起眉头,说:“那你又是谁,约翰·德伯菲尔,这样支使我,还叫我‘小家伙’?你晓得我叫啥,就像我晓得你叫啥一样!”

“是吗,是吗?那可是个秘密——是个秘密!现在听我的吩咐,去办我交给你的事吧……瞧,佛雷德,我也不在意把秘密告诉你——我是贵族出身——这是今天下午我才发现的。”德伯菲尔说出这话的时候,由坐着的姿势倒下去,舒舒服服地把身子伸开躺在土埂上的雏菊丛中。

青年站在德伯菲尔面前,从头到脚打量着他。

“约翰·德伯爵士——那就是我,”俯卧在地上的男人继续说,“就是说,如果爵士就是从男爵的话——他们是的。。我的情况史书里都记着。小家伙,你晓得青山下的金斯比尔不?”

“晓得。我去过那儿的‘青山集市’。”

“瞧,在那个市的教堂下面埋着……”

“我说的那个地方不是市,至少我去时还不是——它只是一个又偏僻又讨厌的小地方。”

“管它是啥地方,小家伙,那不是咱们眼前的问题。在那个教区的教堂下面埋着我祖先——有好几百位呢——他们穿着盔甲,戴着宝石,装在好几吨重的铅制大棺材里。在西撒克斯南边的这个郡,谁家的祖坟也没有咱家的高贵气派。”

“哦?”

“现在你把那只篮子拿着,到马洛特去,到了纯酒酒店时让他们立即派一辆马车来接我回家。让他们把四分之一品脱。朗姆酒装进一个小瓶里,放在车子后面,钱记到我账上。你办完这事后就拿着这篮子到我家去,叫我老婆别再洗东西了——她用不着把它们洗完——让她等到我回去,我有消息要对她讲。”

见小青年将信将疑地站着,德伯菲尔把手伸进衣兜,拿出一先令。给他。德伯菲尔长期以来就那么几个钱。

“这是给你的酬劳,小家伙。”

这使青年对于目前的情况有了不同估量。

“好的,约翰爵士。谢谢。还有啥事需要我办吗,约翰爵士?”

“到我家时告诉他们我晚饭想吃——晤,就吃羊杂碎吧,要是他们能弄到的话。要是弄不到,就吃黑香肠吧,要是这也弄不到,唉,猪肠也行。”  “好的,约翰爵士。”

小青年拿起篮子。他正要离开时,从村子方向传来铜管乐队的乐曲。

“那是什么?”德伯菲尔问,“该不是为了我吧?”

“是‘女人会’正在游行,约翰爵士。嘿,你女儿也是一个会员呢。”

“当然——我一心想到更重要的事,简直把这给忘了!好啦,快去马洛特村吧,把马车给我叫来,也许我还要绕过去看看‘女人会’怎么样呢。”

小青年走了,德伯菲尔躺在草丛和雏菊里等候着,沐浴在晚霞里。好长时间都没人经过这条路;这儿四周是阴暗的小山,唯一能听到的人的声音,便是乐队发出的隐隐约约的乐曲声。P10-13

序言

名家名言

苔丝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这种不幸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程度!她是那么天真善良,那么诚实勤劳,她的确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然而她的一生又是多么坎坷曲折,她所受到的一个个打击又是多么沉重啊!我们不能不深深地同情她,同情这样一个纯洁善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女子。与此同时,我们自然会对于她的悲剧加以思考,不禁要问:苔丝的一生为什么会如此可悲呢?

苔丝的悲剧,主要从爱情婚姻的遭遇上体现出来。在人生之初,年幼无知的她偶然遇到了品行不正、虚伪狡诈的德伯维尔,并在毫无意识中被他占有了,失去宝贵的贞节。仿佛这是命运安排似的,苔丝的不幸即从此开始。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的她,竟然怀上了德伯维尔的孩子,这可怎么得了。父母会怎么说?外人会怎么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女人会要求嫁给对方,不管两人是否相爱。苔丝的母亲就是这种态度,希望女儿能与德伯维尔结婚,这样一方面可以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贫困的家庭生活过得好一些。然而苔丝是个与众不同、很有个性的女子,她怎么能同意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呢?于是小小年纪的她,便甘愿吃下因自己年幼无知而结下的苦果。她还是个孩子,却怀孕并生下一个可怜的婴孩,而这个婴孩出世不久便夭折了。

后来苔丝遇上为人真诚、品行端正的克莱尔,两人坠入爱河。他们的爱是纯洁美好的,照理说两人从此应该过上幸福的生活。但苔丝失身一事,却成为克莱尔久久无法逾越的鸿沟。不仅克莱尔,就是他的家人同样如此,他们十分看重女方的“贞洁”。这也充分体现了当时的一种普遍的世俗观念。这里有个如何看待女子失节的问题。我们知道苔丝完全是无辜的,是被狡诈虚伪、邪恶可耻的德伯维尔诱骗了的,责任在那个丧失良心的男人。可是社会却要让苔丝承担后果,社会的不公由此体现出来。殊不知,克莱尔自己也有过放纵行为,也曾在苦闷忧郁时与女人鬼混过,并且他还是主动的一方,而苔丝是被动的一方。应该说,两人都可以相互原谅了吧。然而苔丝能原谅他,他却不能原谅她,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于是一对本来深深相爱的青年男女,却在刚结婚之后便开始了长期分离,彼此都痛苦不己。克莱尔去了巴西,苔丝则独自过着极其艰苦贫困的生活。她渴望着、期盼着他能原谅她,回到自己身边,或者让她到巴西去一起生活。但他却长期杳无音信,使她受尽折磨。如上所说,她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子,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肯向克莱尔的父母寻求经济上的帮助。她遥遥无期地等待着自己仍然深爱的人,可谁能这样无休无止地生活下去呢?她终于绝望了,并在德伯维尔又一次死乞白赖的追求下(这种追求不是出于纯真的爱情,而是出于觊觎苔丝漂亮的容貌——美貌也是她遭遇不幸的一个原因),在家庭贫困得几乎无法生活下去的情况下,她屈服了,再次不得不投入他的怀抱。这的确是很可悲的,但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可就在苔丝自暴自弃、投入并不爱的男人怀抱时,克莱尔却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悔恨起来。他觉得不应该那样无情地对待苔丝,他要回到她身边,请求她原谅。但他为什么不早点觉醒?见到他突然出现在眼前,苔丝震惊不已,并更加深了对德伯维尔的憎恨。因为,他对她说克莱尔永远不会来找她了,事实上克莱尔终于赶来找她,要和她重归于好。德伯维尔在苔丝面前又说了不少克莱尔的坏话,她在一气之下将德伯维尔杀死。至此,故事达到了高潮,因为毕竟出了人命案,而杀人是要抵命的。苔丝追上克莱尔,两人开始了短暂的既幸福又痛苦的逃亡。苔丝最终被抓捕并被处以死刑,使“正义”得到了伸张。可这是怎样的一种正义啊!关于苔丝失身那件事,她本人并没什么过错,而是受骗上当所致。也许她唯一的错误,就是杀死了德伯维尔——一个弱女子竟然做出这种事来,可见她对德伯维尔憎恨到何种程度,可见她已绝望到何种程度!因为,她“从前甚至伤害一只昆虫或蚯蚓都让我受不了,看见一只鸟关在笼里我经常都会哭泣”。在此,我们不能不为这一对青年的遭遇深感同情和悲哀!不禁会提出种种疑问:为什么苔丝最终的结局如此悲惨?为什么克莱尔不能早早地、及时地接受这么美丽善良的姑娘?如此相爱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呢?!人们常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在哈代的作品里,有情人大多是难成眷属的。《德伯家的苔丝》如此,哈代的另一部杰出的代表《无名的裘德》也是如此。

……

这是笔者翻译的哈代的第三部书。早在1996年,拙译《无名的裘德》即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后又由其他出版社多次再版。从2004年至今,该译本一直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不断重印、再版,这对于译者而言是十分荣幸、令人欣慰的。由笔者主译的《哈代爱情小说》也有幸于2004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出于对哈代作品的喜爱,我又于2007年翻译完成《德伯家的苔丝》这部文学名著,从中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再创作”艺术享受。像我们这种以文学翻译为事业的人,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的,因为文学翻译这个再创作过程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快乐!现在,承蒙优秀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厚爱,拙译《德伯家的苔丝》在经过笔者全面、认真的修订后得以出版,从而让更多读者能够阅读、欣赏到哈代这位文学大师的经典杰作,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译作能把读者带进哈代笔下那片神奇美妙、非同寻常的世界,从而也获得一次让人愉悦的阅读体验和艺术享受。

在此,笔者觉得有必要简单说说自己的翻译原则或准则,这或许对于阅读、理解这部译作有所帮助。在翻译上,笔者一直坚持翻译前辈曾经提出、自己认可的“能直译即直译,不能直译即意译”的简单朴实的翻译原则。这是因为,文学翻译作品不仅要让读者知道原著“说了什么”,还要让他们知道是“怎么说的”,这“怎么说的”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出作者的语言风格——而文学作品如果丧失了语言风格必然黯然失色。比如,把“armed to teeth”译为“武装到牙齿”好呢还是“全副武装”好?当然是前者,其形象跃然纸上。形象化的语言是文学作品重要的特色之一。所以我不赞成过分的“归化”,既然是外国作品就应有一定的“异化”“洋味”。但话虽这么说,真正实践起来并非易事,其中的度不是那么好把握的,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硬译死译的现象,即业内所称的“翻译腔”。而这个度的把握,主要在于译者的功力如何(所以我认为文学翻译又是一门把握度的艺术)。此次修订,即进一步对相关方面做了完善和修正。

本书根据“1981年3月矮脚鸡经典版”(Bantam classic edition\March 1981)翻译。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译作中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刘荣跃

2014年8月修订于天府雄州·四川简阳

书评(媒体评论)

哈代是他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

——《大英百科全书》

《德伯家的苔丝》“通篇都是令人悲伤、遗憾的情节”,从这个角度来说,哈代先生的这部小说不仅是优秀的,更是伟大的。

——英国《雅典娜神庙》杂志

在“人物与性格小说”中,哈代与读者都认为《德伯家的苔丝》是最杰出的作品。这可能是因为这部小说广为流传,为人接受……几年内,《德伯家的苔丝》在英国和美国就重印了好几版,并被翻译成德、法、俄、荷、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

——英文版《德伯家的苔丝》前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