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政治要员百人传/民国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颖奇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38年复杂曲折的的中华民国时期,其政坛上涌现出并活跃着一大批政治名人、要员,由杨颖奇主编的这本《民国政治要员百人传》通过对100位民国政治要员的生平记述,使读者得以概略了解中华民国历史,并感知这段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书本每个人物都配有人物小像一幅,内容真实,形式简明,是用学术标准写就的可读性较强的带有辞典性质的人物传记。

内容推荐

《民国政治要员百人传》精选民国政要100位对其生平进行记述。这些政要的类别大致包含这几个方面,一是在国民党中央及其主要部门任职的要员;二是在民国政府及其主要机构中任职的要员,而不根据其1949年后在台湾的任职;三是在特别市及重要省份政府中任主要职务的要员;四是其他少数政治名人。

《民国政治要员百人传》由杨颖奇主编。

目录

于右任——入主监察院的“草圣”院长

马步芳——称霸一方的“青海王”

马鸿逵——独步宁夏的“土皇帝”

马超俊——三度出山的南京市长

王云五——弃商从政的财经要员

王正廷——难言成败的外交干才

王世杰——蒋介石的高级幕僚

王宠惠——声誉卓著的国际法学家

孔祥熙——民国政府的“大财神”

左舜生——参加“制宪国大”的青年党魁

叶公超——具有诗人气质的外交部长

叶恭绰——活跃文坛的交通总长

叶楚伧——掌控宣传大权的“江南才子”

白云梯——政坛浮沉的蒙古族领袖

白崇禧——未能胜算的“小诸葛”

冯国璋——拥袁反袁的代理大总统

朱家骅——“新CC系”的学者掌门入

伍廷芳——矢志护法的外交耆宿

伍朝枢——敢对列强说“不”的外交家

刘纪文——卓有建树的南京首任市长

刘攻芸——密运黄金到台湾的中央银行总裁

刘航琛——难撑危局的经济部长

汤寿潜——从都督府走出的交通总长

许世英——了无功绩的内阁总理

孙科——两任两辞的行政院长

孙中山——创建共和的临时大总统

李宗仁——无可奈何的末世代总统

杨永泰——蒋介石身边的“当代卧龙”

吴国桢——小有声名的三市市长

吴忠信——主持达赖坐床大典的蒙藏委员会委员长

吴铁城——纵横捭阖的中央党部秘书长

吴鼎昌——身跨三界的多面政客

何键——铁杆反共的“湖南王”

何应钦——接受日本投降的军政大员

何思源——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书生市长

谷正纲——独一无二的社会部长

宋子文——声名显赫的两朝“国舅”

宋美龄——魅力超群的“第一夫人”

宋哲元——名噪一时的华北大员

宋教仁——“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

汪精卫——遗臭万年的头号大汉奸

张继——受孙中山申斥的国民党元老

张群——蒋介石宠信的终身幕僚

张謇——笃志“实业救国”的状元总长

张厉生——靠“CC”起家的党政要员

张作霖——问鼎中原的“东北王”

张治中——犯颜直谏的“和平将军”

张静江——蒋介石的“帐前军师”

张嘉激——胸怀大志的铁道部长

陆征祥——在“二十一条”上签字的外交总长

陈仪——为之扼腕的封疆大吏

陈公博——国人皆日可杀的“二号汉奸”

陈布雷——一声叹息的“当代完人”

陈立夫——“功高震主”的“CC”领班

陈果夫——操控党务的“CC“掌门

陈济棠——坐镇广东的“南天王”

陈铭枢——发动“闽变”的反蒋斗士

邵力子——为和平奔走的“和平老人”

林森——无为而治的国家元首

周钟岳——“云南三老”中的学者部长

居正——久任司法院长的“不倒翁”

胡汉民——误入“鸿门宴”的国民党理论家

段祺瑞——六组内阁的“北洋之虎”

俞大维——有“兵工之父”称誉的交通部长

施肇基——力争国权的职业外交家

洪兰友——被称为“会场专家”的内政部长

袁世凯——妄做“皇帝”梦的首任大总统

顾维钧——参与联合国成立的资深外交家

徐堪——回天乏术的末世财政部长

徐谦——忠诚孙中山事业的司法部长

徐世昌——老谋深算的“文治总统”

徐恩曾—得宠失宠的中统巨枭

钱昌照——致力“工业救国”的资源委员会委员长

翁文灏——踏错行的书生院长

郭泰祺——驰骋国际舞台的外交家

唐绍仪——命丧利斧的民国首任总理

黄兴——缔造共和的革命元勋

黄郛——共谋“北京政变”的内阁代总理

黄绍坛——屡次“犯上”的桂系首领

梅汝墩——将日本战犯送上绞刑架的中国首席法官

曹锟——让共和蒙羞的“贿选总统”

章士钊——与毛泽东关系非常的教育总长

梁启超——积极反袁称帝的司法总长

蒋介石——独揽大权的党国“一号”

蒋光鼐——抗日反蒋的“闽变”领袖

蒋作宾——艰难履职的军人外交官

程潜——宦海沉浮的政坛元老

程德全——“左右逢源”的江苏都督

傅作义——与蒋介石分道扬镳的特殊功臣

童冠贤——支持和谈的立法院长

曾养甫——开拓交通事业的专家型高官

靳云鹏——首鼠两端的国务总理

蔡元培——力倡自由学风的首任教育总长

黎元洪——被迫“革命”的两任大总统

廖仲恺——血洒街头的国民党左派领袖

谭延闿——允执厥中的国府主席

熊希龄——以慈悲为怀的“凤凰相国”

戴季陶——以悲情结局的考试院长

魏道明——宽容施政的台湾省主席

颜惠庆——五上五下的国务总理

试读章节

马步芳(1903—1975),甘肃临夏人,字子香,马步青之弟。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曾任青海省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等职。

有着“青海王”之誉的马步芳,其祖父马海晏、父亲马麒已为其独霸一方奠定了厚重的基石,并有着一支号称“宁海军”的家族武装。

马步芳的起步,是从1920年任骑兵营长驻防巴戎县开始的。他利用民族、宗教关系,招兵买马,网罗部卒,一时河州、循化、巴戎等地的逞强之徒纷纷投奔。同时,他对附近藏族部落,或笼络,或武力征讨,仅三四年时间,就练成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孩儿军”。马步芳统御有术,常使用分而治之手段,得心应手,这成为他后来统治青海的“法宝”。

1928年秋,冯玉祥命令孙连仲部挺进西宁。统辖宁、海地区军政的马麒懔于军威而交出大权,西宁遂为国民军控制。马步芳见风使舵,主动示好,一时赢得好感,由团长而升旅长,还借机以整顿宁海军为由,在当地大肆征兵,实力大增。

中原大战初时,胜负未料,且西北地区尚在国民军控制之下,故马麒父子拥冯倒蒋,派兵送饷。后冯、阎兵败,则立马易帜拥蒋。蒋介石以西北鞭长莫及,一时无暇顾及,决定利用“青马”,承认他们在青海的统治地位。

1932年初,胡宗南的中央军第1师进驻天水。胡宗南深感马步芳势力日增,决心剪除,遂派人往青海一探虚实。马步芳看透蒋介石集团的意图,为了转移视线,即趁机挑起青藏战争。一时藏军深入,形势顿趋紧张,马步芳还大造舆论,致使蒋介石改变方针,转而委令马步芳出兵击退藏军,其计得逞,借此渡过难关。

岂料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一年之后,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青海柴达木屯垦督办,率部前往“开发”,此举令甘、宁、青三省统治者大为震动,明白这显然是蒋介石在玩弄“以异制异”的方略而已。马步芳认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青海可是我马家的天下!时任甘肃省主席兼驻甘绥署主任朱绍良亦认为,孙殿英纯粹就是一个土匪,反复无常,野心勃勃,西来后势必难以节制。青、宁“三马”即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趁机活动,鼓动朱拒孙。一番说项,蒋介石居然收回成命。但孙殿英不从,在宁夏掀起一场大战。马步芳趁机再次扩编,使其新编第9师扩编为新编第2军,下辖1个师和2个骑兵旅,兵力增至2.5万多人。

红军长征到达川、康时,蒋介石急电马步芳率部围追堵截。马曾亲赴第一线指挥与红军作战,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并在张掖枪杀红军西路军俘虏3000余人,手段极其残忍。

蒋介石为进一步利用马步芳,给其加官晋爵。除了将马部扩编为第82军外,还于1938年任命马为青海省主席,由此马步芳终成一方霸主。

抗战初期,蒋介石敦促马步芳出动一个骑兵师上前线。马表面应诺,私下却只派一个团正规人马,再补充大量民团成员出战。临行前,他密嘱师长马彪“相机行事”。结果,该骑兵师未能发挥抗击日军的作用,反屡次与新四军发生摩擦。

马步芳并不积极抗日,却一心在青海巩固和发展他的力量。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增兵中国战场,鉴于形势,蒋介石在兰州召开军事会议。马步芳借机鞍前马后地博取蒋介石的好感和欢心,并献上厚礼。之后蒋介石对他的戒备有所松懈,于1943年将第82军与骑5军合编为第40集团军,任命马为总司令。

 抗战胜利后,马步芳积极购买军火,并利用蒋欲驱使其打内战的意图,得到一个整师的美式装备。1947年3月,为配合蒋介石大打内战,马部主力整编第82师由其子马继援率领,开往陇东平凉一带,不断向解放军发动军事攻势。

1949年4月,国民党政权几近崩溃,不得不乞求于“西北诸马”,给他们再次加官晋爵,马步芳代理西北军政长官。7月,解放军发动扶风、郧县战役,歼灭胡宗南主力4万余人,西北战场形势彻底改观。为了挽救颓势,马步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主力集结于兰州,妄图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这时,他被正式任命为西北军政长官。

马步芳父子虽对兰州据险而守,但却不堪一击。8月,解放军在兰州城外会合,形成东、西、南三面包围之势。兰州一战,马步芳主力被歼,兰州于26日解放。马步芳乘飞机逃往重庆后,被责“擅离职守”,应“撤职议处”。其后,因形势急转直下,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之后,马步芳离开大陆,辗转到达开罗,购置产业,做起寓公。再后,又移住沙特阿拉伯。1957年,台湾当局给了他一个“驻沙特阿拉伯大使”职务。1960年辞职,1975年病死,时年72岁。

P5-7

序言

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上接中国已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清王朝,下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代替。从1912年至1949年,前后存在了38年时间。

在这比较短暂的38年中,中华民国经历了从创立到发展直至覆亡的历史过程。1911年10月10日,随着反清的武昌起义的枪声速响,立时激起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在辛亥年发生的如火如荼的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奔腾澎湃着席卷中华大地。腐朽媚外的封建的清王朝统治,无可挽救地走到了历史的末路,而顺应当时历史潮流的共和制的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在南京创立。从此,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然而,于革命洪流中诞生的中华民国,其民主共和之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着崎岖、艰难和曲折,并一步步滑向历史的深渊。其间,如王朝复辟、破坏共和的闹剧一再上演;割据一方、军阀混战的乱象屡屡发生;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的国难椎心泣血;政府腐败、摧残民主的种种事实触目惊心。于是,至1949年,空有共和之名、真具独裁之实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最终被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大革命所推翻,中国社会从此跨入历史的人民民主新纪元。

在38年复杂曲折的中华民国时期,其政坛上涌现出并活跃着一大批政治名人、要员——

他们中或是民族民主革命领袖,是创建中华民国的革命元勋,如革命先驱孙中山,他忧心如焚于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向往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制,并为此而坚韧不拔地英勇奋斗,终成辛亥革命胜利与创建中华民国之大业,遂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而且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批革命者和仁人志士,如黄兴、宋教仁等。

或是长期掌控党政军大权,且以不二领袖自居的蒋介石,曾追随孙中山左右参加革命,并受命主持黄埔军校,担任北伐军总司令,但最后却背叛了孙中山革命的三大政策;之后虽有领导抗战的历史业绩,却是一步步登上独裁之巅,成为国民党、中央政府及军队的一号掌权人物,并培植了一批效忠于他的嫡系与亲信,如CC系、黄埔系等。

或是依靠政治手腕和军事实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如山西王阎锡山、湖南王何健、新疆王盛世才、宁夏王马鸿逵、青海王马步芳、广东王陈济棠等。这些主政当地、割据一方的“诸侯王”,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地方最高掌权人物。他们呼风唤雨,自成体系,乐此不疲地纵横捭阖于当地以及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或是国民党、中央政府及其各部门与机构中的头面人物,他们占据了民国政治名人中的大多数,基本上包括了国民党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以及中央党务部门如组织部、宣传部要人,也包括民国各院、部、会等的主要任职者,政府各部、委、会等的主要掌权者。这些要员大多数成为民国国家机器运转的主导者、监督者、维护者、操作者。

或是忧心于国家和民族命运,而极力为和平、民主奔走的政治人士。在国民党及其政府内有一批担任重要职务的政治人士,他们目睹国内政治的腐败,民主的破坏,战乱的不息,因而忧心如焚,于是积极地为实现国内和平和民主而奔走,被尊称为“和平将军”、“和平老人”,如张治中、邵力子等。

或是卖身投敌的大汉奸。当日本人侵,民族蒙难,人民惨遭杀戮的国难时期,曾经活跃于政坛上的某些大人物,如汪精卫、周佛海、陈公博之流,竟然背叛国家和民族,卖身求荣,充当了侵略者的忠实傀儡和可耻帮凶,从他们曾经高喊“革命”的口中,放出“曲线救国”、“中日亲善”的汉奸理论来。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国政治要员的身上,他们或者是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的甚至卓越的贡献,人民永远记住他们;或者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为个人或集团谋求私利,终为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所吞没;或者是那些腼颜事仇的汉奸国贼,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受着千年审判和万代唾骂;或者是在艰难的环境下为和平民主而奔走,为国家富强而尽力,他们的功绩同样为人民所深刻记忆。

为记录中华民国历史上这些著名的党政要员,我们编撰了《民国名人传记丛书》之《民国政治要员百人传》这本书,其中从众多的民国政治要员中,精心选取了100位名人。现就有关编撰情况说明如下:

一、这本书的定性是带有传记性质的类辞典性著作。说它带有传记性,是对选取的每个名人进行几近全景式的介绍,虽然单个名人的文字量一般在2000字左右(少数影响特大者可至3000字左右),但记述了传主从出生至逝世为止的主要生平事迹。当然其中有详有略,有些地方是浓墨重彩的记述,有些地方是简略带过,不追求全面和详细,尽管如此,仍可窥见传主一生的事迹。

二、选取名人时力求从实际出发并遵循慎重原则。其类别大致包含这几个方面,一是在国民党中央及其主要部门任职的要员;二是在民国政府及其主要机构中任职的要员,而不根据其1949年后在台湾的任职;三是在特别市及重要省份政府中任主要职务的要员;四是其他少数政治名人。有几个方面的名人一般不在选取之列,如:在党政部门与机构中任职时间不长或无重要影响的名人;一些省份的政府官员与重要省份政府官员但任职时间不长或无重要影响之人;一些中央政府要员因其专业性而在本丛书之其他各卷中已收录者,另有一些虽在民国政府中央或政府机构中任职的军事将领但已收入军事卷中者。同时,民国时期在国民党中央或政府机构中因国共合作和建立统一战线,而在其中任职的共产党人以及其他一些著名民主人士,也未收入其中,如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林伯渠、宋庆龄、何香凝等。

三、在叙述中对所选取和记述的名人根据实事求是原则,予以简要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对生平复杂的人物一般不做肯定或否定性的评价,而是根据其一生的不同阶段或史实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若有评价也是参考学术界所达成的基本共识予以点评。

四、对传主事迹的记述重点放在中华民国时期,即1912年至1949年期间。1912年之前或1949年之后的事迹只做简单的概括介绍,而对其在1912年至1949年期间的事迹也基本限于其政治方面及任职方面,其他方面则从简或省略。

在撰写中,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加以说明:(一)虽然对百人名单进行了多次深入地研究、比照和探讨,但限于名人身份的复杂性与角色的多样性,总觉得未能达到尽可能的完美,如或对某些可以选入的重要名人的遗漏,或可以将之放在其他卷可能会更合适一些;(二)虽然在撰写中贯彻有详有略的重点记述原则,但在实际中总觉得对某些名人的撰写还可再详略更鲜明和得当一些;(三)虽然要求对名人的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但要做到这些其实比较困难,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在学术界也未见一致;(四)虽然力求对每个名人的叙述应正确无误,但民国时期距今毕竟已相对较远,有关名人的资料比较缺乏,或者已有的资料记载未准,这给撰写带来困难,致使撰写中难免有错漏之处。

民国名人政要卷的出版,我们所有编撰者认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民国政治要员100人生平事迹的记述,可以使读者从一个重要方面了解中华民国的历史,它可以涵盖许多方面:其中一些名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贡献了毕生精力,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华民国乃至在中国的历史上都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他们的革命精神与英雄事迹永垂青史,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另外一些名人在一生的某些阶段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做了好事,做出贡献,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们;当然也有一些名人在一些阶段做了一些错事,但最后能够走到与人民一致的方向上,这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至于还有一些人或也做过一些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有益的事情,但最后竟背叛国家、民族、人民,走到与历史发展潮流相违背的方向,则对其后者亦是应当予以否定的。从以上观之,我们认为,通过对民国政治要员的生平记述,是能够概略了解中华民国历史,也能够概略感知这段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的。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江苏省政协领导以及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以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张宪文、马振犊等专家学者亦提出宝贵意见,南京出版社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大精力。在此,本卷所有作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2012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