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方面: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绿营,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编练陆海军。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改书院和淫祠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政治方面:广开言路,准许各级官员及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删改则例,撤销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许多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因而受到维新派和地主阶级开明人士的热烈欢迎。
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发展。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
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勖、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朝廷内外传言将废黜光绪,另立皇帝。1898年9月,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日和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却被袁世凯出卖。
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人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害;徐致靖被处以终身监禁;张荫桓则被发放新疆;唯一在地方彻底实施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被革职,且永不叙用。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现北京大学)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止。
从6月1 1日至9月21日,历时仅103天的变法终告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为变法献身的“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1865一1898),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义运动的激进派,为变法事业献出了生命。谭嗣同是近代著名思想家,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和清王朝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批判,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同时代最高水平,并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著有《谭嗣同全集》。戊戌政变时,谭嗣同拒绝出走,他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就义时,谭嗣同大义凛然:“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随后从容赴死。
康广仁(1867—1898),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自少鄙弃八股科考,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曾纳赀为小吏,深感官场黑暗,挂冠而归。后从美国人嘉约翰学西医,计划在上海创设医学堂,未成。1897年2月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宣传维新变法。后到上海倡设女学堂。和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成立戒缠足会。创设大同译书局,印发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著作。1898年春赴京协助康有为开展维新运动,主张废八股,开民智。由于看到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变法难以进行,屡劝康有为离京南归,收徒讲学,培养维新人才,待机变法。戊戌政变时被捕,在狱中说:“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
杨深秀(1849—1898),山西闻喜人。1889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1897年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鲁发起关学会,宣讲变法。4月列名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与康有为过从甚密,不少奏疏是和康有为商量后写成,或为康有为代拟。6月1日上新政条陈5篇:请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请厘正科举文体,废弃八股,改试策论;请议游学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历;请筹款译书。又多次奏劾阻挠变法的守旧大臣。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
林旭(1875—1898),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年针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上书请拒和议。同年捐赀为内阁中书。1897年进张元济等创办的西学馆学习。1898年创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推动维新运动。4月参与发起保国会,任董事。因仰慕康有为,受业于康。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作跋,推扬今文经说。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前夕,曾把光绪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援救光绪的办法。遇害时年仅24岁。P23-26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一个词汇,一个拨动人心弦、激动人心灵、振奋人心劲的词汇,正在亿万中国人心头回响,它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它叫“中国梦”!
何为“中国梦”?
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奋进的灯塔。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直没有停止过追寻梦想的脚步。“中国梦”有着丰富的内涵,但从根本上说,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深情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引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中,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中,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深刻论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自信、掷地有声的表述,引起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中国梦已成为驱动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动力。
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在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这样的“中央帝国”,却是以一种屈辱的姿态进人近代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次侵华战争,迫使中国腐败的封建统治者一次次妥协就范,把中国一步步推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世界上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过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国土分割出去,一次次战争赔款等于用中国的真金白银为侵略中国的国家支付战争费用;那时的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中国土地上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警示牌,外国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外国军队火烧圆明园、洗劫中国文化珍宝,外国传教士欺男霸女、鱼肉乡里……
为了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中华儿女从1840年开始,在岁月深处写下了寻求独立、自由、振兴之“中国梦”的光荣篇章。可以说,对“中国梦”的憧憬和向往,对“中国梦”的孜孜追求,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从林则徐、魏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到李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历经一次次失败,但强国、强军之梦从未泯灭。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民族的逐梦史才发生了根本转折。中国梦,正是从沉淀了我们全民族集体记忆的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屈辱和苦难是它的土壤,所以它才如此地深沉,如此地动人心魄、撼人心魂。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充满活力,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全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
“中国梦”是一个目标,一种追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追求,才有奋进的动力。“中国梦”沉淀在中国人的心中,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现在已成为响彻中国大地并日益引发世界倾听的强音。
中国梦是谁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的梦。只有人民幸福,中国梦才真美丽、真精彩、真温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由此观之,“中国梦”就是民生梦。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绘制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求真务实的一系列民生利好举措接踵而至:2013年国家将全面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异地高考”方案实现破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大家都能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是中国梦必将成真的民心基石。夺中国梦靠什么成真?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坚守梦想,脚踏实地,戮力同心,接力奋斗,中国梦终将成真!
中国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扬帆领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事实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现在走的这条路是成功的、正确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根本保证。
大步向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梦工厂”。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一一变为现实。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住房梦、创业梦、宜居梦、小康梦……在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互动交融中,世界的东方升腾起激荡人心的中国梦,奏响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如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已成为世界感知中国的脉动,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激发着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的中国梦(高中生版)》(作者潘慧芳、成平)是关于介绍爱国主义的课外读物。
《我的中国梦(高中生版)》收录了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梦;中国共产党圆独立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圆梦”之行等内容。
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我的中国梦(高中生版)》(作者潘慧芳、成平)是关于介绍爱国主义的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