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魏晋风骨有沉香》中所及,关乎风流,关乎风月,关乎风骨。魏晋文人是那个时代的另类,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活得潇洒自如,却也纠葛万分。酒浇一段心事,生出千百烦恼丝,便有酒香深处墨香来。本书由王鹏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魏晋风骨有沉香/阅读中国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鹏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魏晋风骨有沉香》中所及,关乎风流,关乎风月,关乎风骨。魏晋文人是那个时代的另类,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活得潇洒自如,却也纠葛万分。酒浇一段心事,生出千百烦恼丝,便有酒香深处墨香来。本书由王鹏编著。 内容推荐 魏晋是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自觉,是以人的生命和思想的觉醒为底蕴的。它带来了文学创作的自觉,文学走出了经学附庸的境地,而转向了独立发展的广阔空间。建安诗坛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以慷慨悲凉的旋律奏响了时代的乐章。曹操的四言诗自成一家,曹丕的七言诗首发梏矢,曹植的五言诗名震诗坛;七子各自驰骛诗坛,骋才使气,使五言之作蔚然走向高潮。正始诗歌以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独占鳌头,嵇康《幽愤诗》、阮籍《咏怀诗》皆为千古绝唱,隐写心曲,曲尽情怀。西晋太康英才荟萃……《魏晋风骨有沉香》讲述那千年的风骨。 《魏晋风骨有沉香》中所及,关乎风流,关乎风月,关乎风骨。魏晋文人是那个时代的另类,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活得潇洒自如,却也纠葛万分。酒浇一段心事,生出千百烦恼丝,便有酒香深处墨香来。本书由王鹏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未若功业之无穷 浅浅流淌的人生曲 西北有浮云 洛水女神的喜与悲 绝世无双的美女 高志直情琨玉秋霜 “七子之冠冕”王粲 诗人之赋 风雨松柏有本性 第二章 竹林深处的绝世琴声 “清谈之祖”——何晏 颓堕的抗争 生命绝响广陵散 嵇康之幽愤 与山巨源绝交书 非“玄士”又非“俗士”的贤人 山涛 流传千古的《思旧赋》 青史留名的饮者刘伶 狂放不羁阮仲容 “俗物”名士王戎 第三章 文韬武略尽风流 “三不朽”杜预 人之行,莫大于孝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赴洛道中作》赏析 潘岳的仕与隐 《悼亡诗》赏析 知财致富,何不早散之? 千古绝唱《三都赋》 俊朗雄豪刘琨 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 风流良相谢安 佐命文臣傅亮 第四章 浮生难得半日闲 东方的乌托邦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二首 《饮酒》诗二首 狂放疏诞的元嘉文豪颜延之 山水诗派第一人 游得浮生半日闲 仕途险恶,此路难行 第五章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中兴第一”的郭璞 金丹道教始祖葛洪 盛大的文人诗酒兰亭会 “小圣”王献之 德才兼备的顾恺之 《拾遗记》中的帝王传说 “西天取经”,矢志不渝 一个清谈机辩的时代 星空中的点点繁星 寻化出世的佛学思想 第六章 流落在尘埃中的女子 历尽坎坷的才女蔡琰 诗情涌动的后妃 千年的荣耀与哀伤 一入侯门深似海 平凡而美好的爱情 生命有时并不完全属于自己 看似天长地久的许诺 “绝奇石”的思恋 多情总被雨打风吹去 树林与相思结缘 身遭不幸的东海孝妇 总也抹不去的幸福 试读章节 一代名士孔融,被送上了礼教的祭坛,死于曹操的刀下。尽管曹操并不是礼教的信徒,却还是以败坏伦常的罪名杀了他,不知九泉之下孔融作何感想。孔融之死令朝野震惊,可面对只手遮天的一代枭雄曹操,人们实在无可奈何,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却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孔融,生于东汉元嘉三年(153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为“建安七子”之一。他曾做过北海(郡治在今山东潍坊西南)相,故世称“孔北海”。孔融身为“圣人”的后裔,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本人又聪慧过人,史书称其“幼有异才”。四岁时,尝与其兄食梨,他先捡小者食之,大者让与其兄,“孔融让梨”成为典故。十岁时随其父孔仙来到当时的京都洛阳。当时河南府尹李膺名动京师,士人以被李膺接纳为荣,名为登“龙门”。孔融很想见见此人,可是李膺轻易不接纳宾客,更何况幼小的孔融了。李膺曾告诫过府上的守门人:“不是当世的名人及世交,都不得通报。”小孔融于是心生一计,来到李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君世交家子弟。”守门人听后忙去报告李膺,李膺立刻请来相见。孔融进来后,李膺见是一个小孩,又从未见过,于是心存疑惑地问道:“您的祖父曾与我有来往吗?”孔融答道:“是的!我的先祖孔子和您的先祖老子,德义相同又互相为师友,那么,我孔融和您就是累代世交了。”在座的人无不称叹其机智与辩才。这时太中大夫陈炜进来了,座中有人把此事告诉给他。陈炜随口说道:“小时候聪明,长大后未必出奇。”孔融立刻讽刺他说:“听您所说的话,大概您小时候就很聪明吧!”一句话把李膺笑得前仰后合,大为赞叹道:“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孔融十三岁时,父亲孔仙去世。孔融悲哀过度,以孝闻名于州里。十六岁时,飞来一场横祸。当时,山阳人张俭得罪了中常侍侯览,侯览追捕张俭。张俭和孔融之兄孔褒有旧交,就逃到孔家。正赶上孔褒不在家,张俭见孔融年少就不打算投奔孔家了,准备离开。可孔融看见张俭面有难色,便说:“哥哥在外,我难道就不能做主人招待您吗?”于是,收留了张俭。后来消息泄露,侯览来捕张俭,张俭逃脱。于是孔融、孔褒兄弟二人被捕下狱。在狱中,孔融说:“张俭是我所藏的,应当治我的罪。”孔褒说:“张俭是投奔我而来的,这不是弟弟的罪过。”孔融母亲也说:“我是一家之长,应当受罚的是我。”一家人争着去死,一时传为美谈。判这个案子的官吏,也难以决断,只好上推到皇帝那里,皇帝下诏治罪了孔褒。十六岁的孔融也因此案而名声大振。 少年孔融就博学多览,才华出众,以孝义名显当时。 孔融初仕,在司徒杨赐府中任幕僚。当时隐埋官吏贪浊污行的人,将加以贬黜。孔融对宦官亲属大加检举,以至尚书惧为内宠所逼,召孔融责问,但孔融列举其罪状,不屈不挠。何进由河南尹升迁为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持名帖前往贺喜。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夺过名帖,扔到地下便走了。何进属下感到受辱,私下派剑客欲追杀他。有人向何进进言:“孔融名气很大,如果将军和他结怨,天下之士则会引领而去。不如以礼相待,以显示招贤纳士的胸怀。”于是何进辟孔融为侍御史。后历任司空掾、拜中军侯,又迁虎贲中郎将,黄巾起义时任北海相。 及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在曹操当政时期,孔融因政治态度与曹操不同,对曹操屡加抨击。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攻下邺城后,曹丕见袁绍之子袁熙妻子甄氏美貌绝伦,私纳为妻。孔融对此颇为不满,便给曹操写了封信,信中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其意,问孔融典出何处。孔融说:“以今天来猜测古人,想当然而已。”后来曹操又北征乌桓,孔融又讽刺说:“大将军您远征荒漠海外,当年肃慎不向周朝贡桔矢,汉代匈奴丁零人盗走苏武牛羊,这回可以一并纠察此案了。” 曹操上表禁酒,孔融也上疏和他对抗,且书中多有侮慢不恭之词。孔融察觉曹操奸诈,存心不良,挟天子以令诸侯,必有篡逆之心,便上疏建议恢复“古王畿之制”,即京城周围千里之内不封诸侯,由朝廷直辖,以加强汉室皇权,削弱曹氏。 曹操最初因孔融乃圣人后裔,在当时名气颇大,故对其多次忍让。但由于孔融三番五次与自己作对,所以最终决心将其除掉。他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罗奏罪状,以图谋叛乱和大逆不道的罪名逮捕了孔融,于建安十三年(209年)将其处死,时年五十六岁,其妻与子女均被杀。 当初,脂习与孔融交往很深,常劝诫孔融要改变刚直的性格。到了孔融被害时,连个敢收尸的人都没有,唯脂习前往收尸。他抚尸痛哭说:“你抛下我死去了,我还有什么活头呢?”曹操闻知大怒,下令把他逮捕,准备杀掉,后因天下大赦,他才免于一死。 曹操杀掉孔融后,为了平息朝野舆论,下了一道《宣示孔融罪状令》,文中说:太中大夫孔融已被正法,然而社会上的人多取其虚名,很少有人考核他的本质。只看到他浮华的文才,变换花样,故弄玄虚,不去仔细考察他伤风败俗之事。州里的人说平原人祢衡接受和传播孔融的谬论,认为父母和子女没有什么亲情关系,十月怀胎不过像瓶子盛东西一样。又说如遇荒年,父亲不好,宁可赡养别人。孔融违背大道,败坏伦理,即使杀掉他,暴尸街头示众,也仍恨太晚。现将孔融的罪状公之于众,让大家都知道。P22-25 序言 魏晋始于汉末建安元年即196年,迄于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整个魏晋时期,中国社会始终沉浸在血雨腥风的洗礼中,名人文士的生活摇曳不定。才华横溢、千古留名的名士中,除去屈指可数的几位隐士之外,善终者没有几位。何晏、嵇康死于司马氏排除曹魏集团政治异己力量的倾轧中;张华、潘岳、陆机死于“八王之乱”中;刘琨、郭璞死于东西晋改朝换代斗争中……面对鲜浓的血色,文人们的作品在雄阔、激昂的基础上,又蒙上了一层苍凉的色彩。 大量魏晋名士集儒、释、道于一身,他们有“学而优则仕”关心国家命运、惩恶佑善的儒者的积极性,又有道家的崇尚自然、追求逍遥的精神,同时又精通佛理,这是中国文人的典型性格,是魏晋文人在汉末儒教衰微、道德沦丧之后,探讨新的治国思想与人生之路的结果。他们在孔子身上看到了具有人文精神的仁者的美德,在老庄那里获得了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在东晋时期,佛教又给他们带来了安慰心灵的教义与新的思辨方式。魏晋时代更替频繁,经常有文人名士付出血的代价。文人们为了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保持自己的人格与理想,安抚痛苦与恐惧的心灵,就自然地朝圣拜佛,寻找归宿感。 正如李泽厚所说:“魏晋之际,文人们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这构成了魏晋风骨的内涵。”“风骨”一直都是与荡涤柔靡的文风、复归英雄精神相联系的。它所强调的是精神的充实、和美与健康,在和谐的审美理想中突出时代的强音与文学的现实精神,是文人儒士们所关注社会人生的积极态度、刚正不阿的人格力量和健康挺拔的文学精神。 魏晋是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自觉,是以人的生命和思想的觉醒为底蕴的。它带来了文学创作的自觉,文学走出了经学附庸的境地,而转向了独立发展的广阔空间。建安诗坛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以慷慨悲凉的旋律奏响了时代的乐章。曹操的四言诗自成一家,曹丕的七言诗首发梏矢,曹植的五言诗名震诗坛;七子各自驰骛诗坛,骋才使气,使五言之作蔚然走向高潮。正始诗歌以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独占鳌头,嵇康《幽愤诗》、阮籍《咏怀诗》皆为千古绝唱,隐写心曲,曲尽情怀。西晋太康英才荟萃……那千年的风骨至今仍幽幽地散发着沉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