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由王鹏编著,本书讲述了唐朝近300年的历史,全书以宏大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记录了大唐帝国的兴亡沧桑和为中国留下深刻烙印的辉煌文化,全景再现了唐朝的繁盛与衰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阅读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鹏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由王鹏编著,本书讲述了唐朝近300年的历史,全书以宏大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记录了大唐帝国的兴亡沧桑和为中国留下深刻烙印的辉煌文化,全景再现了唐朝的繁盛与衰落。 内容推荐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由王鹏编著,带您和名家一起看大唐的起落盛衰,复杂的政治统治。这里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唯一女皇的风采,也有韦后乱政、“甘露之变”、“安史之乱”的动乱,更有唐朝史上的那些谜团及盛世文坛的艺术成就。 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通过对唐朝近300年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回眸反思,和读者一起探寻中华民族兴与衰的因由与契机,感受当年的雄浑质朴,清丽温婉。一书在手,阅遍大唐恢弘壮丽的历史;一卷在手,尽览大唐帝国300年的盛世传奇。 目录 第一章 大唐开启 揭秘大唐开国皇帝李渊 破译瓦岗兴亡的密码 李世民智收河朔 太子谋反,李渊和稀泥 第二章 拉开贞观之治的盛幕 掀开玄武门兵变的面纱 贞观名君李世民 僧人玄奘的卓越贡献 健全法制带来执法严明好风气 第三章 旷世女皇武则天 女皇的坎坷帝王路 女皇男宠的悲喜命运 智、仁、勇化身的狄仁杰 空前绝后的女皇时代落下了帷幕 第四章 开元盛世的到来 李隆基闪亮登场 开元盛世缓缓而来 第五章 盛世过后是衰落 玄宗的道士梦 奸臣榜样李林甫 安史之乱 第六章 短暂的元和中兴 永贞改革 平定藩镇割据 第七章 帝国的末日 唐宣宗的转变 帝国覆灭 试读章节 李渊是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但是对这个耸立于世界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的开创者,后世的一些史学家的评论却并不怎么样,大唐帝国建立的文治武功,所展现出来的华丽辉煌,以及开创的一代雄风,似乎都与他不相干。 很多人形容李渊是“一个平庸之君和一个勉为其难的政务家”,“一个很喜欢畋猎游乐,而不屑做令人厌烦的日常行政工作的人”。史学家范文澜论断:“唐高祖爱好酒色,昏庸无能……他本人并无创业的才干。” 昏庸无能之辈的最大特征是浑浑噩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没有什么野心,自然也不会有太高的建树。据这些史学家看来,李渊在隋文帝和炀帝时期,已经位极人臣,这样一个平庸的人,是不会放弃既得的荣华富贵,冒着被灭族的高风险去造反,去争夺皇位,改朝换代的。那么谁才是唐帝国真正的创建者呢?很多人认为,应该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这一位才是具有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的大唐开国领袖。 李世民具有“跨灶之能”,越过其父被认为是真正的创业者,这种观点来源于初唐时期房玄龄等人编撰的《国史》、《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以及后来的新、旧《唐书》。 按照这些所谓正史的说法,公元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府留守时,李世民(时年十九岁)就开始策划反叛大计,“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李渊起初听到这种想法时并不赞同,但是,李世民赂嘱李渊的好友晋阳宫副监裴寂,把炀帝留在晋阳的宫嫔招来陪侍李渊,而没有向李渊告知她们的身份,李渊在酒醉后与宫嫔们发生了男女之事。事毕,裴寂告诉他刚才几位女子的真实身份,李渊当场就被吓醒,冷汗淋漓。宫嫔是皇帝的禁脔,玷污宫闱,历来都是死罪,不仅自身将被诛,而且祸及满门,李渊这一惊,惊得委实不轻。 史书上说,此时“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裴寂所告的大事正是李世民策划的谋叛大计,李渊听了长叹徘徊,踌躇不决。裴寂此时又说:“正为宫人奉公,事发当诛,为此尔。”李渊见自己已没有了退路,这才同意了儿子的计划,背水一战,起兵举事。 这明显是一个圈套,李世民和裴寂做好了套子,诱迫李渊往里钻。不过仔细想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兴唐代隋的革命,起因竟然如此简单,如此的轻浮,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历史的发展进程可能由一些偶然事件引发,但为什么引发?肯定还存在着必然的基础。一个堂堂的朝廷重臣,竟然如木偶一般,受十九岁的儿子和他手下一些人的摆布,置身家性命于不顾,稀里糊涂地跟着他们走上了谋反之路,这很难令人相信。 这段史料与其他史料,尤其是过去被忽视的唐代初年的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与李渊同时代人温大雅著)有着出入。 温大雅此人自幼饱读经史,以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而著称。他曾仕隋为东宫学士、长安尉。后以父病行孝为名辞职返家,侍奉父侧。隋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为太原留守,兵镇晋阳,温大雅为留守府记室参军。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氏起兵太原,南下灭隋,温大雅即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掌管义军的文书起草等机要工作。 三卷李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温大雅遗于后世的主要著作。这部史籍主要记述了李渊太原起兵至正式登基称帝将近一年中的史事,成书于唐武德年间。尽管有人认为,《大唐创业起居注》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完全以李渊为中心,其他人的记载十分贫乏,编撰比较混乱,时间先后不统一。但是由于温大雅掌管唐军机要,还为李渊起草过许多机密文书,他的记录,多为自己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应该是比较翔实可信的。 温大雅笔下的李渊是一位坚毅果敢的领袖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当年才十几岁的李世民不仅在起事过程中只起到次要作用,他在王朝建立中的贡献也不如他的父亲,甚至还不如他的长兄即后来的太子李建成。 《起居注》说,李渊早已有建唐代隋的图谋。在接受唐国公封爵后的第二年,李渊又被任命为太原府留守,他认为他的封爵和职务的巧合是天降吉祥。传说上古圣君尧曾在唐地(即太原等地)居住过,历史上称为唐尧,太原又被称为陶唐。不过唐虽然是李渊作为国公的封地,国公爵位却并无统治领土的实权。他当上了太原府留守之后,封爵和实权才结合在了一起。李渊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起居注》还提到当时晋阳一带纷传民谣《桃李子歌》,传说下一个中国皇帝将姓李的预言,而“桃”作陶,意思是陶唐之地将出天子,李渊果断地表示:“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 李渊命令次子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在太原“密招豪友”,在十天之内招募了数千人。这些招来的兵马驻扎何处?李渊下令驻于晋阳郊外的兴国寺,“勤王之师,不谋而至,此其兴国者焉,宜于此寺安处”。 李渊还传谕给在山西南部任职的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于河东潜结英俊”,令他们就地扩募军队。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什么不留在太原,而在山西南部任职?这是不是李渊的特意安排,以形成所谓羽翼之势?这一点,因没有掌握更多的史料,后人不便妄加猜测。 同时李渊又果断地清洗了他身边的不可靠分子。在被任命为太原府留守时,隋炀帝给李渊指派了两个副手王威和高君雅,名为协助,实际上是监视。为防止这两个人对他的行动起疑而向隋帝报告,李渊给王威和高君雅安上了罪名,说他们在突厥人攻略太原时充当内奸,借机处死了他们。 可见李渊早有准备,所谓他因犯下了“玷污宫闱”之罪才仓促起兵之说,很难站得住脚。如果李渊真有此事,也可以理解为这仅是导火索而已,干柴早已堆满,导火索一点,顷刻就能燃起熊熊大火。 P3-5 序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以其恢弘的气度和开放的胸怀书写了中国历史最为强盛的一页,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被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认为是继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家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近300年的大唐历史有着无数故事,承载着大唐帝国的沧桑和辉煌。 唐朝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多变的,它在安定与动乱的反复中走向灭亡。在唐朝,既孕育了闻名遐迩的“贞观之治”,也开启了影响深远的“开元盛世”,更缔造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但唐朝并不都是在太平盛世里度过的,在太平的背后也蕴藏了诸多的政治事变,其中对后世影响较深远的有“玄武门之变”、武后夺权称帝建大周、韦后乱政、“甘露之变”,更有“安史之乱”和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可以说,唐朝是一个太平与动乱共存、强盛与衰败共存的朝代。 唐朝文化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里不可多得的珍品,这个时期的诗文化发展并走向成熟,响彻古今。唐朝的书法、绘画、陶瓷艺术、石窟艺术等都很有建树,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远。 唐朝历史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上都值得我们深深地回味。唐朝在最兴盛的“开元盛世”之后,急转而下,走向衰败,其发展轨迹所揭示的兴衰成败的历史规律更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 鉴古可以知今,读史能够益智。 《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带您和名家一起看大唐的起落盛衰,复杂的政治统治。这里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唯一女皇的风采,也有韦后乱政、“甘露之变”、“安史之乱”的动乱,更有唐朝史上的那些谜团及盛世文坛的艺术成就。 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本书通过对唐朝近300年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回眸反思,和读者一起探寻中华民族兴与衰的因由与契机,感受当年的雄浑质朴,清丽温婉。一书在手,阅遍大唐恢弘壮丽的历史;一卷在手,尽览大唐帝国300年的盛世传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