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俗称《三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两拍》并称明代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中国小说的新领域。并且通过他自己的三篇序言以及他编撰的这些小说本身阐明了他自身对白话小说的社会意义、思想价值的深刻认识。经由冯梦龙加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使这些小说中不少篇章成为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之作!此书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冲击,有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十日谈》。其内容丰富,有反映爱情婚姻的;有抑扬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讴歌行侠仗义,谴责忘恩负义的。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充满情趣!
本书收录了四十篇风格名异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来源于史传的,也有出于历代笔记、小说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头,则直接来自民间传说故事,来自社会的实际生活。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各种社会生活人民的愿望。
书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明代的作品。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已大量发展起来。一般地讲,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开始于这个阶段。作为市民文学特点的话本文学,自然会把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和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意识反映到作品中来。像《施润译滩阙遇友》、《徐老仆义愤成家》等篇,都透露出一些消息。
第十一卷 苏小妹三难新郎
【导读】
“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是不是历史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够赢得人们的喜欢,特别是近年来电视剧《苏小妹三难新郎》播出后,该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这篇小说就是以“苏小妹三难新郎”为题材,小说读起来很美,绕有诗情画意。苏洵有个女儿叫苏小妹,才学不让须眉,苏洵立心要妙选天下才子与之为配,苏小妹单单看中秦观的才华,新婚之夜,苏小妹出三题以试才,第一题出绝句一首,要新郎弄明题意作和诗一首;第二题又是绝句一首,四句各以一古人为典,要新郎猜出;第三题出对对联,小妹出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秦观果然名不虚传,三题全答上,苏小妹开门献酒迎新郎。此后夫妻俩两情欢洽,闺房酬唱,其乐融融。
小说中苏小妹机智幽默的性格跃然纸上,另外,秦观才学过人,苏轼雍容大度,给读者的印象也较为深刻。
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
自混沌初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虽则造化无私,却也阴阳分位。阳动阴静,阳施阴受,阳外阴内。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主四方之事的,顶冠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主一室之事的,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日之计,止无过饔飧井臼;终身之计,止无过生男育女。所以大家闺女,虽曾读书识字,也只要他识些姓名,记些帐目。他又不应科举,不求名誉,诗文之事,全不相干。然虽如此,各人资性不同。有等愚蠢的女子,教他识两个字,如登天之难。有等聪明的女子,一般过目成诵,不教而能。吟诗与李杜争强,作赋与班马斗胜,这都是山川秀气,偶然不钟于男而钟于女。且如汉有曹大家,他是个班固之妹,代兄续成汉史。又有个蔡琰,制《胡笳十八拍》,流传后世。晋时有个谢道韫,与诸兄咏雪,有柳絮随风之句,诸兄都不及他。唐时有个上官婕妤,中宗皇帝教他品第朝臣之诗,臧否一一不爽。至于大宋妇人,出色的更多。就中单表一个叫作李易安,一个叫作朱淑真。他两个都是闺阁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论起相女配夫,也该对个聪明才子。争奈月下老错注了婚籍,都嫁了无才无学之人,每每怨恨之情,形于笔札。有诗为证:“鸥鹭鸳鸯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那李易安有《伤秋》一篇,调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正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力!雁过也,总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恢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朱淑真时值秋问,丈夫出外,灯下独坐无聊,听得窗外雨声滴点,吟成一绝:“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到又昏黄。那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后来刻成诗集一卷,取名《断肠集》。说话的,为何单表那两个嫁人不着的?只为如今说一个聪明女子,嫁着一个聪明的丈夫,一唱一和,遂变出若干的话文。正是:说来文士添佳兴,道出闺中作美谈。
话说四川眉州,古诗谓之蜀郡,又日嘉州,又日眉山。山有螯颐、峨眉,水有岷江、环湖,山川之秀,钟于人物。生出个博学名儒来,姓苏名洵,字允明,别号老泉。当时称为老苏。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小苏名辙,字子由,别号颍滨。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谓之三苏。这也不在话下。更有一桩奇处,那山川之秀,偏萃于一门。两个儿子未为希罕,又生个女儿,名日小妹,其聪明绝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十答十。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况且小妹资性过人十倍,何事不晓。十岁上随父兄居于京师寓中,有绣球花一树,时当春月,其花盛开。老泉赏玩了一回,取纸笔题诗。才写得四句,报道:门前客到。老泉阁笔而起。小妹闲步到父亲书房之内,看见桌上有诗四句:“天巧玲珑玉一邱,迎眸烂熳总清幽。白云疑向枝问出,明月应从此处留。”小妹览毕,知是咏绣球花所作,认得父亲笔迹,遂不待思索,续成后四句云:“瓣瓣拆开蝴蝶翅,团团围就水晶球。假饶借得香风送,何羡梅花在陇头。”小妹题诗依旧放在桌上,款步归房。老泉送客出门,复转书房。方欲续完前韵,只见八句已足。读之词意俱美。疑是女儿小妹之笔。呼而问之,写作果出其手。老泉叹道:“可惜是个女子!若是个男儿,可不又是制科中一个有名人物!”自此愈加珍爱其女,恣其读书博学,不复以女工督之。
看看长成一十六岁,立心要妙选天下才子,与之为配。急切难得。忽一日,宰相王荆公着堂候官请老泉到府与之叙话。原来王荆公,讳安石,字介甫。未得第时,大有贤名。平时常不洗面,不脱衣,身上虱子无数。老泉恶其不近人情,异日必为奸臣,曾作《辨奸论》以讥之,荆公怀恨在心。后来见他大苏小苏连登制科,遂舍怨而修好。老泉亦因荆公拜相,恐妨二子进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正是:“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从来势利不同心,何如意气交情深。”
P160-162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潆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对中国的白话小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两位编撰者是明末首屈一指的通俗文学家,以收集整理白话小说而著称于世。
“三言”“二拍”是宋元时期的白话小说,小说中描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儒生与官吏、皇帝与大臣、游商与匠人、私娼与名妓、媒婆与算命先生、僧尼与道士、富贾与仆役、小偷与大盗,甚至神仙与鬼魂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宋元时期的社会提供了丰富生动、切实可信的形象资料。
“宋元白话小说”不是粗糙的民间口头文学的简陋记录,而是根据宋元时期民间说话人底本加工而成,是再创作的书面文学。保留了当时的语言习惯、俚语俗语等等。这些语言习惯、俚语俗语等,经过时久日长的流传,都与当今社会的语言习惯有了一定的距离,有些甚至已经无法理解。
基于此,我们在原有底本的基础上,在每一卷卷首配以“导读”,帮助广大读者对整卷故事的理解,并对文中出现的较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典故等随文进行注音、释义、解读,让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一些理解、阅读上的障碍,轻松地学习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这也是“轻松阅读无障碍本”丛书的出版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