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民政府文人高官的最后结局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何明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国民党从1924年一大如开到1949年败退台湾,共产生过很多位国民政府文人高官,这些人曾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多年,当年的文人高官都已作古,其功过评价自有他论。但其人生的最后归宿却有迥异,值得品味。

品上下百年历史风云人物的悲欢离合,说国民政府文人高官的最后岁月!

内容推荐

《民国名人的最后结局》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该丛书按照人物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对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重点写其晚年的事迹,突出最后结局。

《国民政府文人高官的最后结局》收录了在国民政府时期由知名文人而成为重要官员,并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包括:蔡元培、张伯苓、谭延间、于右任、王宠惠、吴鼎昌、邹鲁、叶楚伧、翁文灏、朱家骅、陶希圣等等。

目录

蔡元培:由北京大学校长而监察院长

张伯苓:由南开校长而考试院院长

谭延间:由清朝状元而国民政府主席

于右任:由上海大学校长而监察院院长

王宠惠:由民国第一法学家而司法院院长

吴鼎昌:由《大公报》社长而总统府秘书长

邹鲁:由大学校长而国民党中常委

张君劢:由北京大学教授而民主社会党主席

叶楚伧:由《民国日报》总编而国民党中央秘书长

顾维钧:由留美博士而国务总理

王云五:由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而行政院副院长

翁文灏:由代理清华大学校长而行政院院长

陈布雷:由《商报》主编而蒋介石“文胆”

王世杰:由武汉大学校长而外交部长

胡适:由五四斗士而驻关大使

曾琦:由青年党党魁而“国大”主席团主席

朱家骅:由北京大学教授到行政院副院长

张道藩:由著名画家而“立法院”院长

陶希圣:由中央大学教授而《中央日报》总主笔

张厉生:由上海大学教授而“行政院”副院长

张其昀:由地理学家而“教育部长”

吴国桢:由留关博士到上海市市长

褚民谊:由医学博士而汪伪外交部长

后记

试读章节

蔡元培为清末翰林,后倡言革命,创立兴复会。民国初造,出任教育总长。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风。开近代中国大学之先河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生于浙江绍兴。蔡元培乳名阿培,人塾后,取名元培。原字鹤卿,后改字仲申。创办爱国学社时,自号民友。任《警钟日报》主编时,自谓“吾亦一民耳,何谓民友?”于是取《诗经·大雅》中“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两句中各一字,改号孑民,以后便一直沿用。

5岁时,蔡元培入私塾读书,为了应科举考试,他从12岁开始习作八股文。因他在写文章时常用古书中的通假字换常字,用古书中奇特的句法换常调,被人笑称“怪八股”。17岁时,参加小考,文章“笔轻而灵,意曲而达”,“论尤警当,与众不同,诗亦有动日句”,“简洁名贵,滴滴归原”,考中秀才。蔡元培从此结束了私塾学习生涯,在家乡设馆教书,当起了塾师。

两年之后,蔡元培到同乡徐树兰家当陪读,并帮助校勘所刻藏书。4年里,蔡元培翻阅了徐家10余万卷藏书,博览群书,学识大长。

1889年秋,蔡元培赴杭州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同科举人有徐维则、王佐、童学琦、汪大燮、汪康年等。第二年春,蔡元培和徐维则一道北上京城,参加为光绪皇帝亲政所举行的恩科会试。蔡元培榜上有名,在本科录取的327名贡士中名列第80位。会试中被录取贡士后,还需经殿试合格,方可称进士出身。“因殿试朝考的名次均以字为标准,我自量写得不好”,蔡元培未参加本科殿试。三年后,蔡元培补行殿试,被录取为第二甲第34名进士。之后,在朝考中列名第一等,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蔡元培通过散官考试,升格为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编修是个闲职,蔡元培没有多少事可做,每日足不出户,钻研古文诗词,“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声”。

甲午战败,国势衰微,维新运动随之兴起。蔡元培也开始涉猎“新学”,思想为之一变。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毅然弃官归故里。1898年9月,蔡元培携眷回到绍兴老家。

归乡后,蔡元培先后被聘为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蔡元培热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实地考察之后,写成《浙江筹办学堂节略》,主张在省城杭州设一高等师范学堂、一高等学堂、一中学堂,以及若干小学堂和蒙学堂,在县城各设一小学堂和若干蒙学堂,在各乡设若干蒙学堂。

1901年8月,蔡元培应聘为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教授。南洋公学是盛宣怀创办的一所训练洋务人才的学校,是今天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特班于1901年增设,是培养高材生的,其章程第一条规定:“特设一班以待成材之有志西学者。”在南洋公学,蔡元培培养的学生中有黄炎培、邵力子、洪允祥、李叔同等40余位名人。

在教学的同时,蔡元培开始涉足报界和出版界。10月,他与好友张元济合议创办《开先报》(后改名为《外交报》)。同时,他选录梁启超、严复等名士著译文章42篇,编辑为《文变》一书。蔡元培还兼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负责制定国文、历史、地理三科教科书的编纂体例。

1902年4月,蔡元培和叶瀚、蒋观云等上海教育界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教育会,蔡为会长。中国教育会以教育中国男女青年,开发其智识,而增进其国家观念,以为他日恢复国权之基础为目的,“表面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教育会成立不久,即创办了一所爱国女校,随后又创办了爱国学社。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以倡言革命为己任,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903年4月,拒俄运动兴起。中国教育会在张园举行演说会,1200多人参加了集会。蔡元培首先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接着宣读东京留日学生的来电,当他读到“俄祸日急,留日学生已电北洋主战,结义勇队赴敌,望协助”时,全体与会者列队向东行一鞠躬,以表示对留日学生的支持和敬意。上海《字林西报》对此称赞说:“夫中国立国以来二千余年,其人民有爱国心者,自此次会议开始。”会后,蔡元培以爱国学社学生为基础组成义勇队,进行军事训练。他本人也剪短头发,身穿制服,与师生同受军训。

张园集会引起清政府的嫉恨,要求江苏巡抚“即将为首之人密拿严办”。蔡元培身处险境,临危不惧,仍热心爱国学社工作。这时,爱国学社学生发生内讧,蔡元培痛心疾首,愤然辞职离开上海前往青岛。10余天后,《苏报》案发,章太炎、邹容被捕人狱,蔡元培因远在青岛而幸免。

《苏报》案风波过后,蔡元培回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暗杀团。当时,因武装起义计划泄漏,黄兴等华兴会会员避难上海。蔡元培参与了华兴会在上海的活动,深受启发,决定仿照华兴会成立光复会。蔡元培和狱中的章太炎详细筹划,经各方努力,光复会很快成立,蔡元培被推为会长。光复会以“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光复会发展很快,徐锡麟、陶成章、柳亚子、黄炎培、刘师培、秋瑾、孙毓筠等都是光复会会员。蔡元培逐渐成为东南地区革命活动的核心人物。同盟会成立后,光复会纳入同盟会的领导之下,蔡元培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

1906年夏,清政府拟派翰林院编检出国。蔡元培一直希望能到欧洲国家学习,得此消息,便将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一职委托黄炎培代理,于8月底只身一人来到北京等候派遣。就在蔡元培准备赴欧之际,清廷却因经费短缺,决定改派日本。蔡元培不愿去日本,决意赴德游学,只好暂时留京,从长计议。天赐良机,次年春,蔡元培故交孙宝碹之兄孙宝琦出任驻德公使,孙宝琦答应接纳他为驻德公使职员,并允以每月资助学费30两。7月初,蔡元培随孙宝琦一行来到柏林,由此开始了他为期4年多的留学生活。P3-5

后记

《民国名人的最后结局》是一部集中介绍从1912年到1949年间,在中华民国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的系列丛书。

一、关于《民国名人的最后结局》丛书的说明:1.选择标准。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2.分册标准。按照人物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3.叙述方法。对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重点写其晚年的事迹,突出最后结局。

二、关于《国民政府文人高官的最后结局》的说明:收录在国民政府时期由知名文人而成为重要官员,并有影响的人物。

三、关于本书的作者:本丛书由多位作者编辑而成。主要有王成俊、崔晓忠、刘芳、吴伟锋、刘艳宇、戴晨京、马硕、武烈珍、黄莹、朱晓艳、江涛、班惠英、刘养卉、毛胜、王兵、张长江、晋江艳、贺赞、王红梅、彭艳丽、陈娟、王湛、冯春龙、何政斌、刘福军、乔晓玲、周清、王晓明、高婉玉、叶斌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何明主编。

编者

2007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4: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