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时间来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旅游。执着追求名利的人,难免会遭遇失败、挫折、坎坷;而看淡人生者,却可以享受一片广阔的天地,一方安宁的净土。
徐枫创作的《淡定的人生》从佛家的角度出发,以佛家思想为核心,用佛家的哲理,从心灵、生活、修行、处世等各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淡定的人生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时间来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旅游。执着追求名利的人,难免会遭遇失败、挫折、坎坷;而看淡人生者,却可以享受一片广阔的天地,一方安宁的净土。 徐枫创作的《淡定的人生》从佛家的角度出发,以佛家思想为核心,用佛家的哲理,从心灵、生活、修行、处世等各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 内容推荐 淡定,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心态,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在生活中才会处之泰然,宠辱不惊,不会太过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是太过悲伤而痛不欲生。 徐枫创作的《淡定的人生》从佛家的角度出发,以佛家思想为核心,用佛家的哲理,从心灵、生活、修行、处世等各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和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让人们以淡然的心态领略生命的真谛。 目录 第一章 心平何劳持戒,根直何须参禅 1.灵魂安宁是修行的根本 2.关照自己的心灵 3.世界是心的影像 4.智者懂得合乎自然本性 5.无我方能参禅 6.自由自在是心性的大解脱 7.平常心乃悟道之本 8.不要落入患得患失的旋涡 9.开启内心的悟性 10.随缘生活,烦恼自然销落 第二章 因缘生万有,于无常中识破福祸果报 1.万物皆从因缘生 2.种植何种因,便得何种果 3.众生皆有佛性 4.欲得福报,先植福因 5.感恩众生,便是快乐自己 6.逆境磨练心志 7.珍爱当下便是尊重生命 8.命运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9.无常乃世间实相- 10.识得一切因缘果报 ‘第三章 放下执念,菩提自现 1.自命不凡是幻灭的开始 2.关闭一叶窗,开启一扇门 3.放下方能释然 4.抛却执念,才能感悟生命的灵性 5.烦恼即菩提 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7.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8.攀比迷乱人的心性 9.除却偏执,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性 10.不被外相迷惑,方能超然 第四章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1.欲望无止境 2.不要为了蝇头小利丧失自我 3.贪婪是恶的根源 4.黄金做成的枷锁最沉重 5.不要被虚名和私利扰乱心性 6.贪欲是生命的牢狱 7.不为外物所累,知足常乐 8.在贫苦中修身养性 9.凡事量力而行,不苛求 10.名利无非过眼云烟 11.幸福无标尺,勿攀比 第五章 宽恕众生,善待自我 1.心如何,世界便如何 2.宽恕你的敌人 3.原谅别人的无心之咎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5.容忍诽谤你的世人 6.宽恕打痛你的拳头 7.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 8.欣然接受别人的批评 9.恶语伤人三春寒 10.用仁慈化解怨恨的坚冰 第六章 做自己的菩萨,智者自救 1.求人不如求己 2.在职责中品味幸福 3.挖掘自己的潜能 4.苦难是修行者的必经之路 5.最忠实的伴侣——自己 6.空中之阁,难以长久- 7.接受和相信现在的自己- 8.耐心等待,不要急功近利 9.修行无须拘泥于外在形式 10.希望是不可丢弃的法宝 11.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七章 识破幻相。把握万物本质 1.外表只是瞬息的幻相 2.太注重外在形式只能适得其反 3.做事情不必拘泥于表面 4.驾驭心念,方能洞彻生命的真意 5.我即佛祖 6.了解自己的本心才能彻悟 7.除却虚伪的矫饰,见得本性 8.有心才能感悟 9.撕下面具,方能自由过活 10.不解本心地模仿,一如东施效颦 11.不要违背事物的本性 第八章 以慈悲度化世人,甘为众生牛马 1.先为众生牛马,方成诸佛龙象 2.慈悲之心度己度人 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4.珍惜眼前人 5.慈悲是世间最温柔的力量 6.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佛性 7.害人者自害 8.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 9.天堂和地狱仅在一念之间 10.心中有佛,处处皆庙 11.布施乃快乐之源 第九章 随缘随性生活,便是世间自在人 1.心中有佛,自身便为佛 2.无我之境乃真境 3.参透生命的本质,便无所谓生死 4.保持一颗禅心,虔诚生活 5.打破内心的束缚便是释怀 6.守护好自己的心门 7.大智若愚者乃真智者 8.善恶欲念皆由心出 9.清静自然心是幸福之源 10.浮生若茶,须悉心品味 试读章节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 “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 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般下水了,年轻人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忙于做别的事情时突然来访。”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牵挂得太多,太在意得失,所以他们的情绪起伏,并不快乐。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行的信心。人们必须体验过痛苦,才能体会到生的快乐。现代人时常心为物役,有太多的患得患失,因此,错过了许多的快乐。 人生就是不停地奔波,我们总免不了跌倒或无端的迷失。无由的抱怨,愤怒的发泄,只能使自己更沮丧。既然命运如此,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快乐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生命将会是另一种景象。 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又会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人生亦然。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人在得意中常会遭遇到小的失败,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 譬如一位千万富翁,很可能因为失去了两百万元的账而郁郁不乐;一位经理可能因为遭受总经理的白眼而心萌去意。他们计较眼前的小不如意,却不想想自己已经是非常得意的人,正因如此,许多得意者反不如一般人活得快乐;甚至千万富翁自杀了,经理辞职了,到头来,这些得意的人由于自己的看不开,终于成了真正的失意者。 人生没有绝对的事。在某些时候,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小伙子,还是穿开裆裤时,也记不得是哪一天,发现门前那堵墙上有一个闪光点,在阳光下生辉,艳丽无比。从此,朝思暮想,流连仰望。终于有一天,渐渐长高的小伙子决定爬上去看个仔细,百年危墙,高不可攀。近了,近了。最后,那只颤抖的手一把抓住了它,原来是一支破牙刷。他好失望,心情懊丧得很。事物的转换总是这样,小伙子在此之前,拥有一份好心情;一旦得到了那柄牙刷时,却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特好的心情。这正如佛经上所说的: “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得与失在我们心中,真是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由呢? 更深一层想,我们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败,都无法由我们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抛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子家语》里记载: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弓,下面的人要找,楚王说:“不必了,我掉的弓,我的人民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啊!”“为什么不讲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个人而言,有得有失;就全人类而言,不是一样吗?这仿佛云来云往、雨来雨往,这世上总有晴朗与阴雨的地方;又正如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世间的一切总是继往开来,生息不断的。所以得与失,到头来根本就是一无所得,也一无所失啊! 患得患失的人,一生总是很苦恼的。他们对取舍疑虑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让它失去好了,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吗? 只要我们正视人生的得失,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 正确认识得失,得到了也可能失去,无论你得到了什么,都不妨时常这样提醒自己。这样,得到了的时候就会倍加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至于无所适从。 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来去无常。我们所能做、所应做的只是在“得到”时珍惜它。 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只要这样一想,你就会有一种释然顿悟的感觉。 淡然心语: 生活中,我们牵挂的东西太多,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情绪起伏,心事重重。人生苦短,总会有快乐与痛苦,当挫折与不幸来临时,不必对生活失去信心,更不能自暴自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选择快乐地生活。只有那些在绝境中仍然能抓住一丝快乐的物种,才能领悟生命快乐的真谛。P16-18 序言 生命本该轻松自在 人生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因为感受、体悟的不尽相同,所以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人生就像一条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 生命是用来寻求梦想,用来超脱人生的。生命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淡然来释怀。红尘中的凡夫俗子,人人都需要一分佛心般的淡定。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所以应该好好珍惜,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在繁杂的尘世中,因为有七情六欲在推波助澜,心境纷扰不安。因为在工作和为人处世的不适应,付出与得到之间的不平衡等等,心灵的动荡让人们想找到一个生命的出口,远离烦恼和困惑。怎样自在、充实和喜悦的生活,成为现代人所面临的难题。这时需要用一颗淡然的心面对一切。 心灵的超脱、平和、自然,能带来一种性灵的感悟,一份身心的安宁。以恬淡的心态对待世间万物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境界。 佛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人生在世,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 生命本该轻松自在,却在尘世之中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拥有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才会有新的东西入主人生。 佛说,许多得与失也就在一念之间。以出世之心对待入世之事,会让人生开阔许多。 佛是一种解脱的智慧,一种追求快乐适意生活的心境,佛以非凡的智慧,点破世俗屏障,以智慧的机锋给世人以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让人在杂乱繁芜中窥得一丝恬阔和淡然。 相由心生。人生的一切烦恼和痛苦也由心生。佛说:“用清净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净;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一般淡定的心态出世入世,人生方能圆满。 忍让、超脱为基调的佛家智慧,教导人们认识自我、积极向善、超脱名利的处世智慧。 佛家智慧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是对人生真谛本质的诠释。因而,它是为人处世的根中之根,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源泉。 本书从佛家的角度出发,以佛家思想为核心,用佛家的哲理,从心灵、生活、修行、处世等各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和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让人们以淡然的心态领略生命的真谛。鲜活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如春风般抚柔着尘世中疲惫的心灵,如流水般洗涤现世的尘垢,留下一缕宁静淡然的清香。 希望阅读此书的你,能在每个故事的感召下,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内心的智慧,清除俗世的疑惑,拥有一颗淡定的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