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忠告(来自94年的投资生涯)/投资大师经典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罗伊·R.纽伯格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伊·R.纽伯格所著的《忠告(来自94年的投资生涯)》全面记录了罗伊·纽伯格神秘而精彩的人生,用自传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向读者介绍了金融业界有关投资技术与战略战术的方方面面。全书通过对作者一生的回顾,为读者指明了成功投资的十大原则及方法,尤其适合将投资视为了事业的人士阅读。

内容推荐

一座智慧的灯塔照亮了一个世纪,依然熠熠生辉;一块活着的化石穿过百年岁月,告诉世人一段精彩的历史——罗伊·纽伯格,一位经历华尔街1929年和1987年大崩盘却毫发无损的职业投资家,值得当代投资人脱帽致敬!

的确,他,创造性地使用对冲策略,从而使自己的资金在1929年股市大恐慌中保值;他,于1939年创立路博迈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如今管理的资金高达2160亿美元(2013年);他,创立了无佣金共同基金,被称为“美国共同基金之父”;他,将收藏艺术品作为终身爱好,把平生绝大部分私人艺术收藏都无偿地捐赠给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艺术院校。

罗伊·R.纽伯格所著的《忠告(来自94年的投资生涯)》一书,全面记录了罗伊·纽伯格这位世纪老人神秘且精彩的人生,用自传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向读者介绍了金融业界有关投资技术与战略战术的方方面面。全书通过对作者一生的回顾,为读者指明了成功投资的十大原则及方法,尤其适合于将投资视为事业的人士阅读。同时,除了其令人称道的成功投资经验之外,罗伊·纽伯格对于成功、金钱和财富的价值观以及对于新技术的积极态度,也是支持其将近一个世纪处于不败之地的、不可缺省的重要因素。

著名的量子基金创始人吉米·罗杰斯,将罗伊·纽伯格尊为启迪心智的导师——“多年来,他一直在教我那些我自己并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

美国公共广播服务公司纽约第十三频道电视台总裁成廉姆斯·贝克博士称“罗伊·纽伯格的智慧是一盏明灯”。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董事长阿格内斯·冈德认为:“罗伊·纽伯格动人心弦的回忆录就像一幅画卷……富有魅力……”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快乐的源泉

 生命之初

 移居纽约

 我的家庭

 接受教育及迷恋网球

 在阿尔特曼百货公司的生意及艺术

第二章 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

 漫游癖的开端

 重返巴黎

 双偶咖啡屋

 在戛纳的网球联赛

 巴黎的艺术

 柏林和维也纳

 文森特·梵·高

第三章 从巴黎到华尔街:1929年大恐慌

 哈里一史蒂格里兹公司

 管理我自己的资金

 用无线电公司股票套期保值

 大恐慌

第四章 大恐慌之后

 对比1929年和1987年

 来自大恐慌的教训

 理查德·惠特尼与百分之十原则

 自杀与恐慌

第五章 在困难时期赚钱

 管理他人资金

 20世纪30年代的交易

 客户源源不断

 在哈里-史蒂格里兹公司十年磨一剑

第六章 建立家庭

 追求优雅的玛丽·萨兰特

 新婚燕尔

 玛丽的家庭

 下一代出生

第七章 创立纽伯格一伯曼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

 公司开业

 罗伯特·伯曼

 我们的合伙人

 计算机问世

 经济学

 华尔街传奇

第八章 护卫:共同基金问世

 共同基金的起源

 护卫共同基金的开端

 今日的护卫基金

 护卫基金的投资哲学

 盈利颇丰

 护卫基金公司董事会

 T.罗威·普莱斯

 封闭型投资信托公司

 为小额投资人服务

第九章 艺术收藏之花盛开

 实现梦想

 邓肯·菲力普斯的影响

 开始我的收藏

 收藏米尔顿·艾维利

 从收藏到捐赠

 惠特尼美术馆

 美国艺术联盟

 大都会博物馆

 霍温时代

 大都会荣誉理事

 艺术的钟摆

 我未来的美术馆

第十章 创建纽伯格美术馆

 神秘的报价

 会晤洛克菲勒

 艺术收藏家约瑟夫·希尔施科恩

 我给洛克菲勒的答复

 政治家洛克菲勒

 修建美术馆

 美术馆开馆

 珀切斯学院基金会

 筹集美术馆资金

 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

 明智的投资

第十一章 成功投资十大原则

 原则之一:认识自己

 原则之二:研究高手

 原则之三:警惕羊市

 原则之四:放远目光

 原则之五:适时进出

 原则之六:研析企业

 原则之七:不要迷恋

 原则之八:投资多元化

 原则之九:审时度势

 原则之十:不要墨守成规

第十二章 94岁时的反思

 未来谁主沉浮

 纽伯格基金会

 运动与长寿

 道德文化

 政府职能

 评点总统

 经济决定大选

 战争的影响

 开卷有益

后记

关于康纳布尔夫妇

试读章节

移居纽约

当1909年我们举家从桥港市搬到纽约市的时候,我才6岁。我们搬到克莱蒙特大街(Claremont Avenue)25号一间宽敞的公寓里,正对伯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现在这栋建筑属于哥伦比亚大学,看上去依旧很好看。纽约著名百货公司博威特连锁店(Bonwit Teller)的泰勒(Teller)夫人是我们在克莱蒙特大街上这栋建筑的邻居。有一次她要穿晚礼服出门,需要人帮她系后背扣子(我记得是系她的紧身胸衣)。当时我父母都不在,于是我就帮她扣上了。这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永不磨灭。

我们搬到纽约是因为我父亲想让他的孩子们,尤其是我姐姐露丝会有比在桥港市更好的社交圈子。另外,他也想让我妈妈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些。我们住在康涅狄格州的时候,她总是要到纽约市来听音乐会或看歌剧。

对我父亲而言,这次迁移意味着减少他潜在的收入。他很明白这一点,他说他宁愿在纽约做“凤尾”,也不愿在一个小地方做“鸡头”。

我的家庭

我从来没有机会去真正地了解过我的父母,但我很幸运地继承了他们两个人重要的资质和兴趣爱好。我母亲总是忧心忡忡,沉浸在她的音乐里,而我父亲则是一个冒险家。我钟情于艺术,但也有冒险的精神。这点可以肯定。照片上我和父亲长得很相像。父亲对股市的特殊兴趣遗传到我身上。他是一个投机者:他“玩”股市,并坚持不让他的孩子像他那样“玩”股市——偏偏我就以炒股为业。即使年轻的时候,我也隐隐地意识到我母亲患有心理疾病。如果是在今天,她可能会接受常规治疗,吃一些抗抑郁症的药之类的。我父亲很善良,但比母亲年纪大很多,而且常忙于生意上的事。因为我母亲情绪的问题,我被送去科胡特学校(Kohut School)上学。科胡特学校是布朗克斯河谷区的一所环境优美的-寄宿学校,在哈德逊河畔(Hudson River)。学校位于乡村,远离曼哈顿(Manhattan)市区,四周环绕着一片乡间田野和山丘。今天,那一带挤满了高楼大厦,这使我无限伤感。

1912年,当我还是一名河谷区的9岁小学生的时候,我母亲去世了。我只在最近才发现,母亲是自杀的。我父亲四年后即1916年也去世了。那几年真的很悲伤。我们那时一直住在西112大街611号,靠近河畔大道(Riverside Drive)。我上的小学位于百老汇街和阿姆斯特丹街之间的西109大街165号。父亲去世后,我与姐姐露丝住在西114大街,正对哥伦比亚大学的南校区。姐姐露丝比我年长12岁,是我们家里我最亲近的成员。

一年夏天,我在野营时,露丝来看望我。与此同时一个营友的叔叔开着车来探望他——那时有车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我的朋友和他这个叫阿隆·波特(Aaron Potter)的叔叔邀请我们上车兜风。我一直有欣赏别人优点的能力,这一点在我一生的生活和工作中无比重要。我马上就喜欢上阿隆这个人了,我说:“露丝,这个男人很适合你。”

阿隆生于1880年,比我年长23岁。他是一个高尚、善良、聪明的人,他人品极好,后来和我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他开了一家生产镜片的公司,即波特一史菜肯伯格公司(Potter and Schnakenberg)。这之前,他在一家生产漂亮的温度计和照相机的公司上班。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和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Taft)总统都曾是他们的顾客。

露丝采纳了我的建议,于1919年与阿隆·波特结婚。阿隆是一家之主,是家里的家长和主心骨,每个人都要来征求他的意见。我非常敬重他。在我20岁去巴黎之前,与阿隆和露丝一起生活得非常愉快。

P7-8

序言

罗伊·R.纽伯格这个名字,代表了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形象。他首先是华尔街上成功的金融投资家。他于1929年股市大恐慌之前七个月入驻华尔街,卖空美国无线电股票,开创性地使用套期保值策略,从而使自己的资金在大恐慌中保值,由此奠定他此后在华尔街的不败地位。纽伯格同时又是头脑机敏的成功商人。他于1939年与罗伯特·伯曼一起,成功创建纽伯格一伯曼投资公司,该公司此后盈利丰厚。如今,该公司管理的资金高达500亿美元。他创立了无佣金共同基金——护卫基金,被称为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纽伯格还是一位令人尊重的社会慈善家、一位艺术捐赠家,他把平生绝大部分私人艺术收藏都无偿地捐赠给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艺术院校。

纽伯格生于1903年,这位与世纪同行的老人,在1997年他94岁的时候,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写下了这本书,与世人分享他传奇又辉煌的头94年。到此译本出版时,10年又过去了,纽伯格如今已经104岁,依然健朗,依旧在展望未来:“对我而言,生命还是一场巨大的冒险。”纽伯格幼年丧父,早年是不幸的,但从结果来看,他的一生是非常幸福的。他既有一份令人热血沸腾的事业,又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儿孙满堂,八个曾孙也绕膝了。他的一生,既是一部华尔街的金融史,又是一部美国社会文化发展史。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20年代游历了文化大爆炸时期的欧洲,目睹并辅助了美国的艺术文化发展。他经历了华尔街股市的无数跌宕起伏、风雨雷电,是唯一一个尚健在的、同时经历了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恐慌及1987年大崩盘的见证人。无论是金融风暴还是战争,他都毫发无损,一路潇洒稳健地走了过来,不仅未受冲击,其事业反而更加蓬勃发展。在本书中,他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了他的成功投资十大原则,同时又把我们带入他所收藏的艺术世界。

目前,中国内地的图书市场上,关于具体投资技术和战略战术的书似乎已经不少了,但能让读者纵览金融家神秘而惊险的一生的图书似乎还不多见。投资金融业是一生的事业,不只是一个或短期或长期的炒卖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尤其适合那些准备将炒股投资当成一生事业的人来阅读——无论你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投资人士,如果你此生都希望与股市结缘的话,那么这是再好不过的一本书了。尤其是,如果你刚好身处在一个变革动荡的股市里,上下求索而不得解时,读此书,你会找到一个方向,很多时候,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罗伊·R.纽伯格这位世纪老人撰写这本回忆录时,那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定自若与处乱不惊,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股民——学习和借鉴。

纽伯格虽然身为金融家,却更钟情于文化事业。本书中记述了他所购买的许多20世纪欧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尤其是美国画家与雕塑家的作品,以及与他们(如米尔顿’艾维利)之间的友谊。喜欢收藏的人士定会从中大受裨益。

翻译这本伟大的、金融家的书,就仿佛与这位伟人在倾心交谈。纽伯格很享受挣钱的过程。本书中,他会坦诚地告诉你他是如何管理旗下基金,以及是如何在市场中盈利的。纽伯格的“认识自己…‘研究高手…‘适时进出”“审时度势”等十大成功原则,是后来的投资者置身于股市中永恒的指南针。

除了令人称道的成功经验外,这位金融大家还有许多令人景仰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是纽伯格对于成功、金钱和财富的价值观。纽伯格生来不缺钱,所以“金钱本身从来没有真正让我产生兴趣”。他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纽伯格投资赚钱的原动力是文化艺术。他原本可以靠父亲的遗产拿银行的利息而过小康生活,但一本《梵’高传》改变了他的一生。书中梵·高贫困孤寂的悲惨遭遇使他决心赚大钱来支持那些活着的艺术家。于是他进入华尔街去赚钱。在他眼里,钱只是副产品,他用钱去购买艺术品,然后又无偿地转让给社会。纳尔逊·洛克菲勒以他的名字命名修建了一座美术馆,即纽伯格美术馆,仅这座馆里就有850件来自他的收藏。纽伯格说,真正的财富是健康和伟大的艺术。值得注意的是,纽伯格认为投资也是一门艺术,投资工作是一种乐趣,他享受的是一种挑战的过程,一个刺激的过程。

纽伯格对财富和成功的看法还在于,他认为金钱不是财富的全部,成功也不等同于有钱、有名、有身份、有地位。他的财富包括家庭和事业两部分。他的成功包括爱情的成功,子女的成功,还有与朋友交往的成功(例如,与洛克菲勒家族及各大博物馆馆长的友谊等)。他的成功涉及方方面面。从一开始,他就说:“我的完美的大家庭增添了我的宝贵财富。”到尾声,他又强调:“生活待我不薄,我有一个美满的大家庭,又有一份令人激动的事业。”细心的读者是否发现,纽伯格把美满的大家庭放在事业前面,可见,在这位从小失去双亲的金融家心里,一个美满的家庭比一份轰轰烈烈的事业更加重要。纽伯格的创业成功史,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和开拓。

在继承上,首先,他似乎是站在前人和父辈的肩膀上的。他继承了父亲一笔不小的遗产,光靠6%的年利息就可以悠然自得地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以不工作就坐头等舱去旅行。”他借助父亲的遗产,才可以徜徉巴黎、游历欧洲。其次,罗伊从欧洲回来想要进入华尔街,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父亲的老朋友们。正是借助他父亲生前一位好友的帮助,他才被引荐到哈里一史蒂格里兹公司。在该公司,他十年磨一剑,积累了许多经验,从而为自己以后开办公司闯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纽伯格的成功,又远远不是停留在父辈的财富上的。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直觉,似乎是天生的。“我一直有识别人优点的能力,这一点在我一生的生活和工作中无比重要。”他亲自为他钟爱的姐姐选了一位可靠的姐夫,阿隆·波特。又如,1958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无溢价发行的时候,他凭直觉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结果以少有的大规模买进,大赚一笔。他的这种直觉更多时候是以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支撑的。例如,他认为收取8.5%的高额佣金不对,然后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高额佣金不过是基金销售者的贪婪,于是他创建了无佣金共同基金,结果非常成功。

纽伯格能近一个世纪处于不败之地还有一个原因,即他对新技术的积极态度。他对新技术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他多次幸运地把握了时机。计算机诞生早期还是一个庞然大物,有许多缺点,维护起来很不方便,花钱又费力。但他在纽伯格一伯曼公司率先使用计算机。纽伯格看到,即使那样,计算机还是比人力快。最后,“这台计算机帮助我们在华尔街生存下来并渡过难关。”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纷纷倒闭了,但纽伯格一伯曼公司却生存了下来,并且生意兴隆。虽然罗伊谦逊地把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合伙人,但读者都能体会到,那绝对是他自己作为公司决策人的明智。他能预感到“科技使金融业产生革命”。

“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这既是纽伯格投资上的忠告,也是他面对科技革命时的处世法则。

纽伯格没有上完大学,没有炙手可热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文凭,他中途就从纽约大学退学了。但是,他一生都没有停止学习。他从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学到一些东西。他在巴黎学习艺术,在阿尔特曼百货公司学习生意经,在哈里一史蒂格里兹公司钻研投资,后来又回到大学去研究经济学,等等。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大资本家似乎都与大政治家联系在一起。纽伯格虽然与洛克菲勒家族,尤其是与纳尔逊·洛克菲勒友谊深厚,甚至曾帮助纳尔逊筹款竞选总统,但他似乎整体上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书的最后一章可以看作是纽伯格的政治观,他在评论政府职能和评点总统时,更多的是一种超然,尤其更偏向于对政客们人格的评论。

这是一本金融家的自传,似乎属于金融类书籍,但我更多的时候是在按文学书籍样式来翻译它,在许多地方力求其完整再现,争取不省略,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翻译。翻译是一件苦差事,一字一句地斟酌与梳理,如同农夫在田里一锄一锄地耕种。唯一不同的是翻译用纸笔,而农夫用锄头。如今这些文字能摆在桌面上了,愿读者能体会到这一路上的呕心沥血。但是,翻译又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无论译者如何努力,免不了,多多少少,还会有一些缺失和遗憾。这一点,敬请读者谅解。

非常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黄磊先生给我这个机会翻译这位大金融家的自传,并且在全书的把握上给予许多指导。同时感谢本书编辑台啸天女士的辛勤工作。全书最后一部分翻译定稿是在上海完成的。三伏天的上海,酷热难当,感谢弟弟维军、弟媳谭莹的支持,让我在空调书房里得以安宁翻译及核对。非常感谢母亲每日可口的饭菜。因为我的惰性,推迟了译书进程,原本是回家省亲的,却没有给母亲好好做上几顿皈吃,无比内疚。最要感谢的还有我的女儿潇潇,她每日盼着妈妈早日完稿,静静地在客厅里看书写字,陪伴着我。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那一定是一个孤寂的夏天。书稿交付的时候,她是最高兴的一个:“Well-done!Mummy终于可以带我出去玩了!”

王维群

2008年1月于英国诺丁汉

后记

回首往事,我意识到在我40多岁时,我在管理护卫共同基金和我自己的私人账户,我还是道德文化协会的会长,是美国最大的国立艺术组织美国艺术联盟的主席。我买进艺术品,又把艺术品捐赠出去,我贪婪地读书,享受家庭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

今天我与以往一样忙碌。对我而言,生命还是一场巨大的冒险。我对每天的展望和一个新千禧年的即将来临感到无比兴奋。

当你活到我这个年纪,你也要学会如何面对悲伤并勇敢地活下去。我的大部分老朋友都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人世。1997年5月11日母亲节,我即将要写完这本回忆录时,我心爱的妻子玛丽去世了。我对玛丽记忆宛如她还是那个年轻的姑娘,我们一起慢慢变老,一点一滴都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这本书大部分都理所当然要以过去为中心。我们要从过去中学习,但我早上到办公室时,我还非常真实地活在现实中,并且总是展望未来。

总之,生活待我不薄。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份令人刺激的事业。我希望与你,亲爱的读者,分享一些美好时光,也分享一些不太好的时光,我给了你思想的食粮,鼓励你将来能有所行动。我祝愿你身体健康、好运常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