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恩来在建设年代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武生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对于了解和研究周恩来这一时期的生平、业绩和思想,非常有价值的书。

《周恩来在建设年代(1949—1965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若干方面,分三十几个专题全面而深入地评述了周恩来在这一时期的业绩和贡献。很多专题文章内容所涵盖的时间跨度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不仅有始有末、细致入微地评述了周恩来在某一方面或者在处理某一重大问题上的业绩、建树,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国家某一方面工作的发展过程。这本书是刻画周恩来的传神之作。每一个专题都夹叙夹议地对周恩来在某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问题上深邃的思想、观点或主张,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概括。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分为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文艺、党建、人际等若干篇,包括30多个专题全面而深入地评述了周恩来在这一特殊时期的业绩和贡献。其中很多内容所涵盖的时间跨度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不仅有始有末、细致入微地记述了周恩来在某一方面或者在处理某一重大问题上的业绩、建树,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国家某一方面工作的发展过程。这部书也是一部“专题史”——周恩来生平活动的“专题史”与党和国家某些方面工作的“专题史”。资料翔实是写作成功的基础,这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作者因工作关系,曾长期致力于编辑、研究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思想,在占有资料上有较大优势,潜心积累,治学严谨。作者针对各个专题,都尽可能利用、参阅相关领域目前所能看到的史料和其他材料,尤其是许多有价值的文献档案资料。大量一手史料的使用,加强了全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目录

政治篇

 为新中国开国奠基——主持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制定《共同纲领》和组建中央人民政府

 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为争取台湾回归祖国而播种、开路

 情怀黄埔师生,心系祖国统一

 坚持知识分子问题的正确理论和政策——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三篇代表作

经济篇

 “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领导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绘制宏伟蓝图——提出和实施“四个现代化”建设

 论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学习《周恩来经济文选》

 艰难的探索——在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的日子里

 难以预料的风云变幻——从“大跃进”到庐山会议的岁月

 民以食为天 ——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抓粮食工作

 为了走出经济困境——领导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周恩来经济思想方法论——《周恩来经济文选》学习札记

军事篇

 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读《周恩来军事文选》

 一波三折的议程谈判——领导朝鲜停战谈判(一)

 正义与邪恶之争的遣返战俘谈判——领导朝鲜停战谈判(二)

 有进有退、进退有据的撤军谈判——领导朝鲜停战谈判(三)

外交篇

 新中国外交开局的巨大成功——参与谈判和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领导抗美援朝的外交斗争

 确立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倡导和实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性贡献——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而作

 新中国外交战略一次成功的实践——主持中国与法国建交谈判

科技、文艺篇

 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统帅——为了发展新中国的科学技术

 关心新中国的“上天”事业——精心指导“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

 发扬艺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纠正文化艺术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党建篇

 新中国第一场重大的党内斗争——参与反对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斗争

 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周恩来的民本意识

 学习和发扬廉洁自律的精神——周恩来廉洁自律事迹纪实

人际篇

 义重情深的革命战友——周恩来与邓小平的亲密交往纪实

 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战友情缘——周恩来同朱德亲密交往述略

 志同道合,义重情深——周恩来和任弼时的战友情结

 周恩来与王希天

 周恩来评王希天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为新中国开国奠基——主持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制定《共同纲领》和组建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壮举,像一座宏伟的里程碑,标志着屹立东方的中国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构想和决策,周恩来主持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和组建中央人民政府,为新中国开国奠基。

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广泛邀请爱国民主人士

前来解放区,共商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不仅胜利在望,而且胜利在握。推翻旧中国,创建新中国的构想,业已提上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五一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庄严的号召得到全国各界人士广泛而热烈的响应。

《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后,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就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8月1日,毛泽东复电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他们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劳动节口号》,表示“极为钦佩”,并就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召集人和参加人的范围、会议应讨论的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希望诸位先生及全国各界人士共同商讨,并以卓见见示”。

当天,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共香港分局并潘汉年电,批评他们7月中旬才将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劳动节口号》的5月5日通电全文报告中央,同时要他们收到本日的电文后,即送各民主党派,征询他们的意见,并将这种征询推广到上海、南洋的民主人士中,欢迎他们来解放区商谈和进行准备工作。

8月2日,周恩来致电钱之光:“以解放区救济总署特派员名义前往香港,会同方方、章汉夫、潘汉年、连贯、夏衍等,接待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随后,周恩来在协助毛泽东组织并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同时,主持安排各地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的事宜。9月18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共东北局电,指出第一批来东北解放区的民主人士近日抵朝鲜罗津,请张闻天、高崇民、朱学范分别代表东北局、行政委员会和全国总工会,前往迎接。20日,中共中央同意东北局建议,改派离罗津较近的李富春、朱理治代表东北局前往迎接。

同一天,周恩来拟定了邀请从香港、上海和长江以南前来解放区商讨召开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士李济深、蔡廷锴、张澜、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郭沫若、黄炎培、马叙伦、何香凝、史良等77人名单。他还起草中共中央致香港分局并钱之光和上海分局刘晓、刘长胜电,征询对77人名单的意见。电报指出:各方人士须于今冬明春全部进入解放区“方为合适”。“北方人士,拟先集中哈尔滨招待商谈;华北人士如直进解放区,则集中华北。视战事发展,明春或来华北,或即在哈市召开新政协”。

当天,周恩来还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华北局并华北城工委员会电,提出拟在平、津邀请张东荪、李烛尘、许德珩、张奚若、符定一、李锡九等24人,并要求对24人名单提出意见。

从1948年秋开始,应中共中央邀请的爱国民主人士,陆续从全国各地和海外进入解放区。从1948年9月到1949年3月,先后接待了4批从香港北上的民主人士。为了保证他们平安到达解放区,周恩来周密细致地作了安排。这批爱国民主人士大多被安排到香港,由潘汉年、钱之光负责这项工作,协助的有许涤新、饶彰风、乔冠华、夏衍等。以租用外国轮船运货的名义,将这些爱国民主人士秘密地分批送往东北或华北。这样运送的至少有350位以上爱国民主人士。

他们先后到达大连等地后,周恩来安排刘昂等同志负责接待。周恩来多次嘱告他们:一定要把进入解放区的爱民国主人士接待好,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他还指示他们,要给爱国民主人士买皮大衣、皮帽子、皮靴,要住好的旅馆,要开欢迎宴会等。这些爱国民主人士,大多数集中在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一部分到达中共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

9月29日,第一批由香港北上的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等人到达哈尔滨。10月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致电他们,表示欢迎,并告:“准备在明年适当时间举行政治协商会议。”10月8日,周恩来拟定《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并起草中共中央致高岗、李富春电,经毛泽东审定后发出。电文要求高岗、李富春就召开新政协诸问题,约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高崇民、朱学范会谈协商数次。“他们如有不明了之处,你们应善为解释。”同时,周恩来还就上述问题同在李家庄的符定一、周建人等进行会谈协商。

10月30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香港分局并上海局电,将经讨论修改过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转发给他们,要求他们抄送尚在香港的李济深:何香凝、周新民、马叙伦、李章达、彭泽民、章乃器、孙起孟、郭沫若等人,征求他们的意见,并请他们“早日北来”。P3-5

序言

刘武生同志长期在党的文献编辑研究领域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平思想研究岗位上工作,是一位锲而不舍、潜心积累、治学严谨的学者。《周恩来在建设年代(1949—1965年)》是他继《周恩来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之后又一部研究周恩来生平思想的力作。他的《周恩来的晚年岁月》2006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当年11月在香港出版海外版,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他的这本《周恩来在建设年代(1949—1965年)》同《周恩来的晚年岁月》一样,是一部积数年之功、厚积薄发之作。

书名说的“建设年代”,是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65年的十七年。从建国初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到五十年代上半期国家工业化起步,再到1956年至1966年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期的鲜明特点当然是建设。这十七年是新中国这艘航船启航的时期,是新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建设打基础的时期,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开国总理的周恩来几乎参与了领导国家建设的所有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担当了重要而且难以替代的角色。这一时期,国家的内政外交无不浸染着他的思想和印迹。《周恩来在建设年代(1949—1965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若干方面,分三十几个专题全面而深入地评述了周恩来在这一时期的业绩和贡献。很多专题文章内容所涵盖的时间跨度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不仅有始有末、细致入微地评述了周恩来在某一方面或者在处理某一重大问题上的业绩、建树,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国家某一方面工作的发展过程。比如,关于周恩来与“四个现代化”专题,从1954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一直写到1975年11月他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党和政府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既把周恩来在这个方面的贡献全面地介绍了出来,而且把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提出和实施的过程也清晰地勾勒了出来。因此,这样的专题文章,可以说是一种“专题史”:周恩来生平活动的“专题史”与党和国家某些方面工作的“专题史”。

这本书不是作者一口气写成的,而是他二十多年间从事周恩来生平思想专题研究成果的结集。收入的多篇专题文章,都是他在参加编辑周恩来著作的过程中积累资料,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而写成的。其研究,不仅体现在对这一时期周恩来生平活动的记叙细腻而准确上,而且体现在对周恩来方方面面思想的深入梳理与提炼上。思想是人物的神。特别是写周恩来这样的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准确地记下他的言行,恐怕还不到一半功夫,更重要的是写出他的思想。这本书是刻画周恩来的传神之作。每一个专题都夹叙夹议地对周恩来在某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问题上深邃的思想、观点或主张,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比如,周恩来在1956年年初,比较早地察觉到经济建设上的冒进错误并提出反冒进的思想,而这在一般史书中大都是粗略记载。在本书《艰难的探索》一篇中,作者对发生在党内这一段“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的日子里”的事情详细叙写的同时,突出地揭示了周恩来关于反对冒进和纠正冒进错误的深刻的思想、观点及主张。如,他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已经不是预防而是需要反对冒进了”,“既不要右,又要敢于抗大流(指冒进)”,等等,有不少是过去人们所不了解的。

在关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研究者中,有一句大家身体力行的口号,就是:“研究老一辈,学习老一辈”。学习老一辈,包括学习老一辈的崇高精神品德。作者长期钻研老一辈革命家的文稿档案,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范,可谓“耳濡目染”。因此,这本书尽管不是刻意写周恩来的精神,但却在事件和场面的叙述、描写中对周恩来那种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严于律己、谦虚谨慎的思想道德作风和艰苦深入、周到细致的工作作风,做了自然而然的展示。写周恩来'如果写不出他的这种“神”,当然不是成功之作。这本书写出来了。

资料翔实是写史类作品的基础。作者因工作关系,在占有资料上有优势,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资料翔实。很多专题,都尽可能利用、参阅相关领域目前所能看到的史料和其他材料,特别是许多有价值的文献档案资料。全书的史料价值、资料价值是很突出的。

总之,这是一本对于了解和研究周恩来这一时期的生平、业绩和思想,非常有价值的书。

后记

《周恩来在建设年代》这本书,收入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期间有关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的研究文章三十二篇。其中二十一篇已在书、报、刊上陆续发表过,十一篇是首次公开发表。这次结集成书时,对收入的所有文章都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并对一些重要引文加注说明出处。

《周恩来在建设年代》一书,是笔者一九九一年调到周恩来研究组工作后陆续撰写的文章,此前,有关周恩来的文章一篇也没有写过。在周恩来研究组工作期间,笔者主要是参与编辑周恩来的著作,有机会比较全面、系统地接触和熟悉一些周恩来的有关文献档案资料。在编书的过程中,通过收集、筛选和编辑文稿,在宏观上对文稿逐渐形成了一些总体的理性认识,在微观上也逐渐把握了一些文稿的具体内容。笔者深切感到,这样来从事党的文献编辑、研究工作,有助于培养和增强编研人员对文献档案资料的吸收、消化和表达能力。

记得当年有位领导同志说过:编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编辑好、出版好,只完成了一半任务,还有一半任务就是要研究他们的著作和生平、思想,并且要写文章介绍和宣传他们的生平和思想。这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和莫大启迪。因此,在编辑周恩来著作的进程中,一边注意积累有关的文献档案资料,一边潜心思考周恩来的生平和思想,并为配合周恩来著作的出版,撰写一些介绍性、研究性的文章。笔者在主编《周恩来经济文选》、《周恩来军事文选》和主审《周恩来早期文集》、《周恩来文化文选》等著作时,基本上就是这样做的。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在总理国务长达二十六年期间,他不仅参与内政、外交、党务、军务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战略决策,而且在政治、经济、军事、统战、外交、文化、教育、科技、党建诸多领域主持组织领导实施。本书仅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和文艺、党建、人际关系七个方面,记述周恩来在建设年代的业绩和思想,远没有完整地充分地反映他在建设年代的丰功伟绩和深邃思想,统战、教育等方面就没有论及。这是需要郑重说明的。

周恩来在建设年代艰苦卓绝的杰出贡献将永远彪炳人民共和国的史册!

承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同志,为拙著撰写序,深受激励,衷心感谢!序言深刻论述了研究建设年代周恩来的深邃思想、光辉业绩和杰出贡献的重大意义,并就怎样研究和撰写周恩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思想是人物的‘神’。”“写周恩来如写不出他的这种‘神’,当然不是成功之作。”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和主张。

承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二编研部主任廖心文同志,审阅了拙著全文,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谨表示衷心感谢!

承蒙人民出版社副编审鲁静同志,担任拙著的责任编辑,为出版好拙著付出心血,辛勤运作,我谨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

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