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图说世界名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编著的《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贝多芬的传奇故事。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十分的悲惨。他一生穷困,饱受病魔的困扰,也遭到骨肉至亲的捉弄;甚至他那两只可以说是“音乐的生命”的耳朵,也失去了听觉,真是受尽了折磨。可是,他凭着惊人的精神和意志,征服了这些不幸,而且还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之所以能够那样真切地打动我们的心,是因为他突破了重重苦难,而从苦难的深处,引发出欢欣和幸福来馈赠给我们的缘故。

内容推荐

图说世界名人编委会编著的《贝多芬(音乐世界的英雄)》介绍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目录

天才少年的坎坷命运

 音乐世家

 天才少年

 拜访莫扎特

 在波恩的爱情和友情

独特的音乐探索期

 在维也纳的日子

 即兴演奏家

 音乐的探索之路

不向命运低头的巨人

 耳疾

 巨大的成就

 对歌剧的初步尝试

 失败后的创作

 创造了宗教音乐新领域

创作新高峰

 烦闷中找寻出路——奏鸣曲

 《弥撒祭曲》之轶事

 《第九交响曲》的辉煌

英雄的凄苦

 卡尔自杀的打击

 音乐巨星的殒落

试读章节

贝多芬慢慢地长大,约翰越来越发现难以控制小贝多芬的行为了,所以,他决定将小贝多芬送入宫廷乐队去演奏。当时的乐队总指挥是路奇雪,是一位音乐造诣颇深的音乐家,但是他并不把贝多芬放在眼里。

贝多芬八岁的时候跟随宫廷风琴家艾登学习,艾登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音乐家,他启发了贝多芬对乐器奥妙的了解。当贝多芬长到能用手触摸到琴键并用脚踩到风琴踏板时,他就转到波恩的一座修道院,接受科学的音乐指导;另外,还接受修道院另一位风琴师的指导。这里的风琴比他以前用过的风琴都要大,这让贝多芬十分感兴趣,此时,贝多芬才十岁。

贝多芬的学习是刻苦的,他对音乐学习的欲望似乎永远没有衰减,有的课程他甚至早早地就学完了。

在乐器方面,贝多芬不是十分喜欢独奏乐器,他钟情于钢琴、配器、和声等复杂的东西。在对各门功课有了更多的了解后,贝多芬将更多的精神投入到创作中。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并不是没有犯过错的,因为从孩提时代起,我就非常敏感,往往当灵感到来时,我还不知道,一旦记录下来,才发觉是十分美好动听的音律。”后来他在柴撒的门下做学生时,创作了一首风琴曲,令柴撒十分震惊。因为像他这样年龄的儿童,对于创作还处于“无知”期。

艾登去世以后,由歌·尼法任宫廷风琴师。他在1780-1781年之间成为贝多芬唯一的作曲指导老师,一直到贝多芬离开波恩为止。尼法对贝多芬的影响很大。

尼法很早就看出了贝多芬的天赋,并加以指导,又把他自己最早的专业经验传授给他。他训练贝多芬成为主力宫廷风琴师,并且在1782年6月就让他暂时代理职务;没有多久,他就把“键盘音乐师”的职位交给了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学生来接替。这个职位的任务是要带领管弦乐队的演奏,并且要看着乐谱立即演奏出来。尼法十分关心贝多芬,他还为贝多芬早期的作品安排出版,并且在1783年3月2日写了一篇通讯稿给《音乐杂志》,公开介绍贝多芬,称“他(贝多芬)必定会成为第二个莫扎特”。

尼法教给了贝多芬许多宫廷中学不到的东西,如依·巴赫的奏鸣曲、萨·巴赫的序曲和随想曲。尼法还曾鼓励贝多芬创作了三首钢琴奏鸣曲。一年后,尼法受皇帝之命,创作一幕歌剧。这段时间里,贝多芬就协助尼法进行歌剧创作。

在此期间,老皇帝驾崩,新王位成为各派政治力量争夺的目标。1780年,马克雪比林·弗朗兹在他的母亲皇妃玛丽亚·茜丽莎策动下,被选为科隆的公爵。他首先进了科隆的一所教会学校,仅经过了三个星期的短暂培训,就成为一位虔诚的教士。1784年圣诞之夜,弗朗兹在波恩的法格林教堂里,披上了庄严的礼服,正式接受洗礼之后,名正言顺地登上了皇位。  弗朗兹皇帝对艺术十分重视,他把维也纳的流行音乐带到了波恩,使波恩从此成为世界闻名的音乐之城。在执政时期,他为了拓展艺术事业,倾尽全力,创办了一个国立图书馆。在他的倡导下,整个波恩都被音乐陶醉了。贝多芬在这样的氛围中汲取了丰富的音乐营养。弗朗兹皇帝所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宫廷中每一位乐师的才干,并调查他们各方面情况。在男中音歌手约翰·贝多芬的档案中,如此写着:“他的声音能持续很久,并在宫廷中已表演多年;家境困苦,但其为人正直、举止端庄。”

当时,贝多芬已是宫廷乐队中第二风琴师。在他的档案中,有如下记载:“路德维希·贝多芬,年龄十三岁,生于波恩,在宫廷中已服务两年,尚无薪金;在乐队指挥缺席时,由该人顶替,很有才干,乐队中,数他年龄最小,举止文雅,但家庭较为贫困。”

后来尼法被辞退,其理由是:“此人并不熟悉风琴的演奏。”因为尼法是个外国人,还是一个偏激分子,被当局认为是不必要的人物,因而设法由贝多芬取代了他的位子,以节省宫廷开支。不过,弗朗兹皇帝得知这一情况后,挽留了他,但是将尼法的薪水减为原来的一半。而皇帝特意把贝多芬父亲的薪金,拨了三分之一给贝多芬。

虽然贝多芬当时只有十三岁,但他在音乐上所表现出来的造诣却很惊人。贝多芬在风琴或钢琴独奏中,表现得十分潇洒而流畅,很少有过失误。因此,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他认为,自己的才干要远远超过他所担任的职位。而目前的所为,则是屈尊而就,这让他无法再忍受下去。于是在演奏中,他有时会擅自修改曲谱,即兴变奏,把自己的创作渗入到作品中去。

韦革勒说:在这一年圣诞礼拜演奏时,贝多芬大胆地将弗·海勒的《依里米亚之悲哀》的旋律进行了修改。演奏时,音乐似乎是从天空中倾泻下来,让人听得如痴如醉。但是这让海勒很不高兴,他去觐见了皇帝,对贝多芬的随意修改提出了抗议,他讥讽这种修改为“小聪明”。贝多芬的学生兼朋友安东·辛德勒后来这样记载:“皇帝颇为宽宏地指责了贝多芬,不允许他今后再即兴演奏了。”然而就是这一次,贝多芬的天才如金子般闪出夺目的光彩。

1781年,英国驻德国宫廷大使格里桑纳去世,贝多芬专为他写了一首哀乐,因为他是贝多芬家的好友。宫廷乐队指挥路奇雪完全被这支曲子吸引了。大提琴家莫勒说:“在第一次公开演奏时,贝多芬新颖的创作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经过几次演奏后,他的名气大增;最后,他赢得了观众的所有欢呼和掌声。”

在当时,十三岁的贝多芬还享有了一种皇室所给予的特殊荣誉——他可以吻皇上的手。他颇以这种新的社会地位为荣。此时,他的外表看上去,已经有了一个宫廷乐师的样子:上身海青色的大礼服,下身是带扣子的绿色齐膝的短裤,腰上佩戴着一把宝剑,头上戴着一顶三角形的帽子。P6-9

序言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年)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称他为“乐圣”。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莱茵河畔非常美丽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指挥,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个女佣。贝多芬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天赋,父亲为了想把他培养成像莫扎特一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的时候,贝多芬就已经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1787年,贝多芬到维也纳去请教莫扎特,而莫扎特听过他的音乐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会震惊全世界。

如莫扎特所预言的一样,贝多芬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体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具有浓烈的英雄主义情感,激奋人心。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容易被听众接受和理解。

贝多芬的创作道路是非常艰难坎坷的。他从1796年起听力便开始下降,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后来,他的耳朵完全聋了,只能靠笔和别人交流。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虽然当时没有一个亲人陪伴在他身边,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有许多人来为这位音乐大师哀悼,约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灵柩,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年)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11:10